学术投稿

改良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

徐国英;马克明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 植入, 改良, 美容
摘要:目的寻求眼内容摘除术后义眼座植入的佳手术方法.方法将内直肌缝标记线并于附着处剪断,常规眼内容摘除后,将羟基磷灰石义眼座从内侧放入巩膜壳后肌锥内,复位内直肌,分层缝合.结果38例患者术后反应轻,未发现有义眼座暴露、脱出等并发症,结膜囊腔光滑、宽阔,放置义眼后水平方向活动达15°~25°,垂直方向活动达10°~15°.结论该术式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

    目的寻求眼内容摘除术后义眼座植入的佳手术方法.方法将内直肌缝标记线并于附着处剪断,常规眼内容摘除后,将羟基磷灰石义眼座从内侧放入巩膜壳后肌锥内,复位内直肌,分层缝合.结果38例患者术后反应轻,未发现有义眼座暴露、脱出等并发症,结膜囊腔光滑、宽阔,放置义眼后水平方向活动达15°~25°,垂直方向活动达10°~15°.结论该术式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作者:徐国英;马克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眼球萎缩合并眶壁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眼球萎缩合并眶壁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在行眼球摘除及义眼台植入术的同时,通过增加眶内填充物的方法,达到一次手术矫正眼窝凹陷的目的,共治疗19例(19眼).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眼窝凹陷矫正,观察5月至3年(平均19.2月).术后3眼眼窝轻度凹陷.其中2眼更换义眼外观改善,另1眼眼窝再填充手术而改善.结论本法可经1次手术使合并眶壁爆裂性骨折的眼球萎缩患者外观显著改善,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赵颖;宋维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眼外伤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眼外伤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54例眼外伤患者的生存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154例眼外伤的住院病例的生存质量总评分的均值为69.76分,其生存质量在症状及视功能(32.45±23.58)、身体机能(16.75±6.53)、社会活动(10.47±8.80)以及精神心理(10.08±7.65)四个方面的评分均偏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显示,影响眼外伤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工人职业(Bs=-0.344)、热灼伤(Bs=-0.269)、拳击伤(Bs=-0.240)、手术次数(Bs=-0.218).结论眼外伤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应加强眼外伤的预防,防患于未然.

    作者:荆春霞;王声涌;易军晖;陈青山;池桂波;吴赤蓬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眼球摘除188例原因分析及义眼台植入的效果

    目的对188例眼球摘除的原因进行分析,评价义眼台植入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了眼球摘除的原因,并对眼球摘除的适应证及其并发症进行了讨论.结果眼球摘除的188例中,眼外伤93例,占49.47%;恶性肿瘤41例,占22.81%;失明伴眼痛、眼球萎缩及眼内炎等其他原因54例,占28.72%.其中义眼台植入76例,出现并发症者5例,包括2例结膜息肉,3例义眼台暴露.结论眼外伤是眼球摘除占首位的原因.眼球摘除后义眼台的及时植入,能改善外观,手术并发症少.

    作者:张凤妍;曹木荣;卢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三硝基甲苯白内障晶状体摄影

    目的评价三硝基甲苯(TNT)白内障晶状体摄影的临床意义.方法充分散瞳后,对普查出的TNT白内障作业人员采用Cannon CF-60ZA型及Topcon 50 EX型眼底照相机对晶状体进行摄影.结果各种晶状体浑浊形态及程度均能清晰显示.结论晶状体摄影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晶状体浑浊的形态,避免了人为描述及图示所受主观因素影响的误差.可为临床、科研、教学提供永久性的保存资料,利于动态对比观察.可为职业性眼病的分期、诊断及劳动能力的鉴定提供重要佐证.

    作者:金庆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不同截囊方式所致晶状体后囊破裂的比较

    目的比较开罐式截囊与连续环形撕囊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和发生率.方法将作者4年来手术的133眼白内障按时间顺序分为A组和B组.A组行开罐式截囊;B组行连续环形撕囊,其它步骤相同.分别统计后囊破裂的例数和原因.结果后囊破裂共14眼,其中A组10眼,发生率10.75%;B组4眼,发生率10.00%.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x2=0.016,P>0.50).结论后囊破裂与截囊方式无关.

    作者:唐义权;杨绍钧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三联术治疗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

    目的探讨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的手术方法.方法13例行内眦成形、外眦成形和上睑下垂矫正三联手术.结果术后全部13例(26眼)睑裂宽度≥6 mm,重睑线美观自然,眼睑闭合良好.结论三联术治疗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术式简便,效果确切.

    作者:张爽;张林学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青光眼滤过术后非乳化颞侧隧道切口白内障摘出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手术的方法.方法对66例(66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采用颞侧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6月.结果63眼(95.45%)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视力≥0.2者58眼(87.88%),平均眼压(12.23±3.63)mmHg(1mmHg=0.133kPa).结论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选择好适应症,采用颢侧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提高视力并保持滤过泡功能.

    作者:张秀玲;刘伟;付金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眼眶爆裂性骨折45例临床分析

    眼眶爆裂性骨折是间接外力造成的骨破裂,是一种严重的眼眶外伤.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2年12月期间诊治的眼眶爆裂性骨折45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陈巍;徐琳琳;冯连梅;刘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兔眼视网膜脱离后玻璃体内谷氨酸变化及毒性

    目的研究视网膜脱离(RD)后玻璃体内谷氨酸(Glu)含量改变及对视网膜的神经毒性.方法兔眼玻璃体内注射透明质酸酶(10 U/mL)造成一眼RD,另眼作对照.RD后不同时间抽取玻璃体液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Glu含量,并作视网膜电镜观察.结果RD后8 h~7 d,Glu含量增加,与对照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后逐渐下降,至14d与对照眼差异无显著性(P>0.05).电镜观察显示,RD后8h~1d,视网膜水肿严重,4~7d视网膜各层细胞均出现变性坏死,外核层严重,14~28 d则以光感受器丢失及胶质细胞增生为主.结论RD后玻璃体内Glu明显增多,并对视网膜尤其是光感受器产生损伤作用.

    作者:王永淑;郭希让;鲍玉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体会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经验.方法292例(292眼)白内障作宽6~7mm的巩膜隧道切口,截囊后以晶状体圈匙娩出晶状体核,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3天,262眼(89.73%)视力≥0.5.结论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效果良好,适宜于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李俊林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临床经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40例(40眼)采取直接插管与借助吻合器法.断端距泪点<4 mm时采用前者,≥4 mm时采用后者.插管用带针芯的腰麻管.结果40例均1次插管成功,随访至少3月,下泪小管冲洗通畅.结论手术的关键是保证断端对合良好,则泪小管断裂无论是早期或晚期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冯雪亮;张树梅;张丽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过渡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过渡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特点、手术方法及并发症.方法对60例60眼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应用前房维持器.结果术后1月裸眼视力1.0以上33例占55.00%,0.5以上52例占86.67%,0.3~0.5者6例占10.00%,0.1~0.2者2例占3.33%.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中后囊破裂6例10.00%,角膜水肿6例占10.00%.结论经系统的训练,多总结经验,并应用前房维持器,基层医院也可在短时间内由囊外摘出术过渡到超声乳化术,而很好地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作者:雷海云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及术式的选择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佳时机及术式选择.方法对175例(175眼)外伤性白内障在不同时期施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角膜伤口,虹膜粘连,有无眼内异物及后囊的完整性等选择不同术式.结果术后视力>0.3者65眼,0.05~0.3者85眼,<0.05者25眼.结论掌握有严重合并症的外伤性白内障的佳手术时机及选择合理术式,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为民;张学东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25例报告

    目的探讨角膜穿孔伤眼前段紊乱Ⅱ期眼前段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眼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植入后房型、悬吊式或带虹膜人工晶状体重建眼前段,并对手术适应证、方法、效果、并发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25例(25眼)眼前段修复良好,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角膜穿孔伤眼前段结构紊乱者,采用前段玻璃体切除并植入人工晶状体,可获较好效果,但应注意选择好适应证.

    作者:刘洛如;金书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重睑手术的新见解

    双重睑手术是一种很常见的眼部美容整形手术.关于如何使术后重睑效果更加自然,并且更加符合受术者的要求,很多医生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改进术式.近来,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控制睑板和双重睑部皮肤高度的关系,可以有效地达到使重睑效果更加自然,并且更加符合受术者的要求的目的.

    作者:田彦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肌锥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眼内容摘除后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眼内容摘除后,巩膜壳后肌锥内义眼座植入,前表面分层缝合巩膜、眼球筋膜与结膜.结果义眼座前有双层巩膜加固不易脱出,眼外肌群解剖位置无改变.与健眼活动一致,改善义眼外观,随访6月~3年无义眼座裸露或排斥发生.结论眼内容摘除后,巩膜壳后肌锥内羟基磷灰石植入,手术方便、损伤少,术后反应轻.未见义眼座裸露、排斥.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梁凤康;李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角膜地形图仪与角膜曲率计测量结果的比较

    目的探讨角膜曲率计和角膜地形图检查系统测量角膜屈光力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屈光手术门诊LASIK术前365例(681眼),同时用两种方法测量角膜屈光力,比较二者间的差异.结果两种方法测量的大角膜屈光力:角膜曲率计为(43.774±1.535)D和角膜地形图仪为(43.517±1.546)D,小角膜屈光力分别为(42.756±1.430)D和(42.513±1.440)D;平均角膜屈光力分别为(43.256±1.459)D和(42.769±1.427)D.以上3组数字两两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结论角膜地形图仪所测角膜屈光力较角膜曲率计所测结果准确,LASIK术前应参考角膜地形图仪所测角膜屈光力.

    作者:李世洋;张利光;汪泽;王殿义;于天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软核白内障环形撕囊非超声乳化摘出术

    目的探讨软核白内障环形撕囊非超声乳化摘出的手术方法.方法对56例(60眼)晶状体核硬度为三级以下的白内障运用环形撕囊、充分水分离及晶状体核翻转技术,进行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术.结果56例(60服)均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大于0.6者58眼(96.67%),术后6月复查,未见虹膜后粘或人工晶状体夹持者.结论此手术方法是基层及无超声乳化设备的医院开展高质量白内障手术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兰萍;任延君;张东旭;李景珂;赵素强;杨顺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儿童眼球穿孔伤的护理

    目的探讨儿童眼球穿孔伤特殊的护理方式.方法连续观察记录儿童眼球穿孔伤46例,采用针对儿童特点而设计的护理方法,并进行总结.结果经过针对性护理,绝大多数患儿安全渡过手术期并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儿童眼球穿孔伤治疗过程中,护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宇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