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切口小梁切除超声乳化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

白先枝;周雄武;赵长松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摘出术, 青光跟, 白内障
摘要:目的评价小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应用小切口三联手术对22例(23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诊3~12月,平均9.4月.结果术后平均眼压(14.23±3.47)mmHg(1 mmHg=0.133 kPa),较术前眼压(16.42±35.87)mmHg降低了9.23 mmHg,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术后矫正视力≥0.5者16眼(69.57%).术后20眼有散光,平均散光度0.92D.根据Kronfeld分类,术后Ⅰ、Ⅱ型滤过泡17眼(73.91%),Ⅲ、Ⅳ型滤过泡6眼(26.09%).术后早期并发浅前房1眼,前房纤维样渗出3眼,少量前房积血1眼.无一例后发障发生.结论小切口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视力恢复快、眼压控制好、并发症少.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羟基磷灰石眼座植入后取出原因的分析

    目的分析眼座植入术后取出的原因.方法眼座植入术后取出19例,就植入材料、自身条件及术式与351例眼座植入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工艺质量较差的羟基磷灰石眼座,术前眶内存在炎症及结膜囊挛缩均影响预后.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并细致操作的同时,植入物和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以及手术时机的掌握十分重要.

    作者:燕洪涛;张安南;杨建东;王佳彧;曹丽;张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外伤性眼前段炎症的非甾体抗炎新药--双氯芬酸胆碱滴眼液的研究

    目的为寻求非甾体抗眼外伤炎症新药,观察双氯芬酸胆碱(diclofenac acid-cho1ine)滴眼液的抗炎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辣椒酊、斑蝥酊和电灼伤刺激建立兔眼外伤性炎症模型,0.1%双氯芬酸胆碱滴眼液滴眼并分别以0.1%地塞米松滴眼液及生理盐水滴眼为对照,观察其对角膜炎、虹膜炎和结膜炎的治疗效果.结果0.1%双氯芬酸胆碱滴眼液可显著减轻外伤刺激引起的兔眼前段炎症反应的强度,消除炎症反应总积分与地塞米松滴眼液相似.结论双氯芬酸胆碱滴眼液可作为一种新的非甾体抗炎滴眼药进行开发应用.

    作者:赵龙君;张幼梅;闫素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KTP激光鼻泪管成形术治疗难治性新生儿泪囊炎

    目的探讨KTP激光鼻泪管成形术治疗难治性新生儿泪囊炎的疗效.方法用KTP激光击通鼻泪管阻塞处,并于泪道内注入泰利必妥眼膏.结果96例(96眼)经一次激光治疗后均无溢脓、溢泪症状.随访6~12月,泪道冲洗均通畅.结论KTP激光鼻泪管成形术是治疗难治性新生儿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段志娟;孙兰萍;韦敏;李冀;李世友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共6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A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行常规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分析A、B两组术后视力、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及散光度.结果A组视力明显优于B组视力.两种手术方法对角膜内皮损伤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周平均散光度:A组:(1.33±0.16)D,B组:(2.15±1.67)D,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视力恢复早,术后散光小,组织损伤轻,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朱建勋;付杰;张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化学及热烧伤后睑球粘连的手术治疗

    目的评价眼化学及热烧伤所致睑球粘连,行睑球粘连分离后单纯羊膜移植术及羊膜移植同时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疗效.方法44例(44眼)化学及热烧伤后睑球粘连行睑球粘连分离,对18眼结膜缺损处行单纯羊膜移植术;对26眼睑球粘连牵涉角膜或角膜有大量新生血管者,行羊膜移植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其中12眼联合新鲜大板层角膜移植术,14眼联合干燥保存供体板层角膜移植术.结果44眼术后睑球粘连治愈16眼(36.4%),好转20眼(45.5%),无效8眼(18.1%).结论对于化学及热烧伤后睑球粘连,单纯羊膜移植术或羊膜移植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可有效地缓解睑球粘连或部分达到治愈.

    作者:邹留河;王荣光;吕岚;董微丽;陆燕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眶颅内巨大植物性异物一例

    患者,男,14岁.因左眼外伤后疼痛、流血,视物不清1小时,于2003年6月30日来我院治疗.患者于1小时前不慎被竹杆扎伤左眼,当即感左眼疼痛,伤口流血,左眼视物不清,头痛、头晕,遂来我院.人院后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无光感.左上睑鼻侧近眶内侧缘处不规则皮肤裂口,内有竹质异物存留,上睑肿胀.左眼球向下向外移位、固定,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底见视盘边界清,色淡.眼眶CT示:左侧眼球外移,其轮廓、密度等无明显异常,眶内侧缘见条形低密度影,后段经眶尖入颅内约5 mm,内直肌弯曲、内移.

    作者:李兴珍;王玉臻;王发芬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隐匿性巩膜破裂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隐匿性巩膜破裂伤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方法.方法总结1986年5月~2001年12月因隐匿性巩膜破裂而行手术治疗的32例32眼.分析其致伤原因、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后视力≥0.05者19眼,视力<0.05者5眼,眼球萎缩4眼,眼球摘除4眼.结论隐匿性巩膜破裂伤主要由眼挫伤引起,应及时根据临床表现进行手术探查,缝合伤口,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罗乐平;蔡可可;邓小玲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重症挫伤性前房积血的中西医治疗

    目的总结39例(40眼)重症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措施及疗效.方法对39例(40眼)Oksala分类三级者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对积血不易吸收或有可能发生角膜血染、视神经萎缩或虹膜周边全粘连,行前房穿刺冲洗术,对并发症给予对应治疗.结果14眼非手术疗法治愈,26眼行前房穿刺冲洗术,所有患者前房积血全部吸收,无一例发生角膜血染.结论重症前房积血给予恰当处理,必要时前房穿刺冲洗,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杨世民;王广涛;胡全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8眼(8例)颈动脉海绵窦瘘采用介入治疗并随访分析.结果7例经颈内动脉置入成功.1例经颈内动脉失败后,经眼上静脉置入成功.术后症状逐渐减轻,1~6月随访观察症状体征消失,瘘口消失,血管造影证实颈内动脉通畅,海绵窦不显影.结论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安全性高,创伤轻,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杰;曹贵文;曹永亮;孙业全;李贵仁;康凤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青光眼急性发作

    目的评估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2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第一次急性发作时以2%匹罗卡品、O.5%噻吗心安滴眼液滴眼,立即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15、30、60、90min后测量眼压.结果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后15 min后,眼压从39~68mmHg,平均(51.5±9.4)mmHg(1mmHg=0.133kPa),下降到19~60mmHg平均(36.1±10.7)mmHg,平均下降30%;术后30 min眼压为11~50 mmHg,平均(29.6±11.2)mmHg,平均下降42.5%;术后60min眼压10~38mmHg,平均(18.9±9.6)mmHg,平均下降63.3%;术后90min眼压为8~38 mmHg,平均(17.1±10.2)mmHg,平均下降66.8%;15眼术后90min眼压≤2l mmHg.结论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是有效的.

    作者:富名水;张皙;陈凤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18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眼挫伤是外界机械性钝力引起,可造成眼内多种结构的改变,常常累及脉络膜、视网膜和视神经,导致永久性视功能障碍.其中,脉络膜破裂比较常见.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对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葛国光;宋秀君;赵平;张振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外伤性虹膜根部断离修复42例报告

    外伤性虹膜根部断离是眼外伤中常见的疾病,常引起视力下降、复视及眩光等症状.因此行虹膜根部断离修复术是必要的.我院眼科自1993年2月至2002年2月采用显微修复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桂国;谭代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晶状体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恶性青光眼

    目的探讨晶状体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12跟)青光跟滤过术后发生的睫状体阻塞性青光跟,采用联合手术治疗,随访6~14月,平均9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12例睫状体阻塞性青光眼均治愈,并停用睫状肌麻痹剂,眼压得到有效控制,前房恢复正常,视力提高.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睫状体阻塞性青光眼是有效安全的.

    作者:王李理;赵颖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异体巩膜用于修复眼睑缺损的临床观察

    自1999年3月至2003年6月,我们采用异体巩膜移植对眼睑缺损进行整复14例(14眼),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9例(9眼),女5例(5眼).年龄19~86岁,平均42岁.其中右眼10例,左眼4例;上睑8例(8眼),下睑6例(6眼);眼睑外伤9例,眼睑肿物5例.

    作者:穆爱君;贾玉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黏弹剂悬浮法摘出后极部眼内异物

    目的探讨后极部眼内异物摘出方法.方法借助眼用黏弹剂(玻璃酸钠)的黏弹性和内聚性,首先将异物包绕、游离、悬浮,然后视异物大小、形状酌情选用自制异物回吸针头或异物钳摘出异物.结果本组17例(17眼)后极部眼内异物,均一次顺利摘出,无一发生手术损伤或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提高者14眼,视力不变2眼,下降1眼.结论借助黏弹剂游离悬浮法摘出后极部眼内异物,可明显降低手术难度、手术损伤及手术并发症.尤其是悬浮回吸法,效果更优.

    作者:袁久民;王正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共同性内斜视手术的术后正位率

    目的探讨共同性内斜视手术的术后正位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统计和分析46例共同性内斜视的手术效果及术前诸多因素与术后正位率的关系.结果46例中手术后正位34例(73%).发病年龄、手术年龄、病程、手术前双眼视力及手术前斜视是否交替性与术后双眼视功能的建立密切相关,而与眼位矫正无关,手术量是术后眼位的决定性因素.结论超常量内直肌徙后、以戴镜及裸眼视近斜视度的平均值作为目标角及以角膜缘为起点测量手术量都是提高手术正位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弘;张忠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穿孔伤性白内障伴眼内局限性感染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穿孔伤性白内障伴有眼内局限性感染的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10眼的致伤物、就诊时间、临床表现,确定手术及术后治疗方案.结果4眼前房有轻度炎症,10眼局部均有与角膜创口相对应处的虹膜后粘连,术中发现虹膜后表面有白色斑片状膜样物,晶状体前囊及前皮质呈颗粒状灰白色浑浊.涂片7眼见真菌孢子或菌丝,3眼细菌;培养2眼有镰刀杆菌生长.随访时间9月~2年,无复发.结论钝性物致伤后的穿孔伤性白内障,应细致观察虹膜晶状体(尤其是伤道处)的表现,警惕感染的可能,应常规作涂片和培养,彻底清除可疑病灶.不宜一期植人人工晶状体.

    作者:赵云娥;沈丽君;徐明;王晓幸;俞阿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眼科常见病彩超诊断的经验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眼部常见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8例眼部疾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晶状体浑浊32例,检出率为90.63%;眼内异物13例,检出率为94.31%;视网膜脱离36例,检出率为94.44%;玻璃体浑浊25例,检出率为100%;视网膜母细胞瘤2例,全部检出.结论彩色超声在眼科疾病中诊断准确率较高,检查迅速且无痛苦,对许多病例可作为眼科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张美娥;秦金华;秦静;姚莉;卓岩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地塞米松缓释剂在并发性白内障术中前房植入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缓释剂前房内植入对前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和后囊浑浊的预防效果.方法68例(68眼)前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随机分为两组,植入组36例,术中前房内植入地塞米松缓释剂;对照组32例,术中未植入该缓释剂.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炎症反应情况及后发障发生率.结果术后前房炎症和后囊浑浊,植入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前房内植入地塞米松缓释剂可减轻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炎症反应,减少后发性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

    作者:张凤妍;陈陆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两种护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目的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白内障复明技术,为了让这一手术在临床上获得很好的复明效果,根据我国白内障病人的特点和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我院采用一种介于传统住院手术和门诊手术之间并取二者之所长的模式--超声乳化家庭病床护理模式.通过120例白内障手术两种护理模式的对比观察,认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患者家庭病床具有方便安全的优点,效果满意.

    作者:张媛园;靳中良;杨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