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李理;赵颖
目的观察和分析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136眼)眼轴≥26mm,近视在-7.00D以上的白内障摘出病例.手术方式包括:超声晶状体乳化吸出术、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等.分析手术前后佳矫正视力,评估眼轴和年龄对术后视力的影响.随访时间3月~3年.结果术前佳矫正视力≥0.5者1眼(0.73%).近视屈光度为-7.50D~-22.00D,眼轴长度26.00~34.14mm.术后3月佳矫正视力≥0.5者106眼(77.94%).年龄轻者或眼轴短者其视力较好(P<0.05).术中后囊破裂5眼,术后视网膜脱离3眼.结论多数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可获得视力增进,年龄和眼轴是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
作者:吕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眼座植入术后取出的原因.方法眼座植入术后取出19例,就植入材料、自身条件及术式与351例眼座植入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工艺质量较差的羟基磷灰石眼座,术前眶内存在炎症及结膜囊挛缩均影响预后.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并细致操作的同时,植入物和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以及手术时机的掌握十分重要.
作者:燕洪涛;张安南;杨建东;王佳彧;曹丽;张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共6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A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行常规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分析A、B两组术后视力、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及散光度.结果A组视力明显优于B组视力.两种手术方法对角膜内皮损伤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周平均散光度:A组:(1.33±0.16)D,B组:(2.15±1.67)D,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视力恢复早,术后散光小,组织损伤轻,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朱建勋;付杰;张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目的探讨心脏涤纶补片在中度眼球萎缩或小眼球整形结膜瓣全角膜掩盖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去除角膜上皮,将心脏涤纶补片置于眼球前面,在4个象限分别固定于巩膜表面,上、下直肌对端缝合固定于涤纶补片中央,再行全结膜瓣遮盖.结果26眼中,23眼结膜瓣一期愈合,3眼术后3~4天结膜伤口裂开,7天降退至角膜缘.结论心脏涤纶补片在眼球萎缩或小眼球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作者:郑寒松;刘德成;杨西强;刘懿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总结爆裂性眶壁骨折的临床表现、CT所见及其治疗方法,从而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经CT诊断的38例(38眼)爆裂性眶壁骨折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眼中均有眶壁骨折移位及副鼻窦内略高密度影,其中合并软组织嵌顿8眼,合并眼外肌嵌顿2眼.复视10例,经治疗复视症状消失3例,减轻4例,无变化3例.并发眼球内陷14眼.结论CT检查在爆裂性眶壁骨折的诊断及治疗中十分重要,保守治疗能使部分复视患者症状改善.
作者:苏九妹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特发性脉络膜脱离是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液体随体位而移动,呈泡状隆起,又称为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本病比较少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雪云;王凤平;李龙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本科1995年以来遇2例外伤性视交叉综合征伴颈内动脉损伤,一为大脑前动脉瘤,另一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由于对本综合征认识不足,致二者治疗延误,现将其症状及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作者:曹丽;杨建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小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应用小切口三联手术对22例(23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诊3~12月,平均9.4月.结果术后平均眼压(14.23±3.47)mmHg(1 mmHg=0.133 kPa),较术前眼压(16.42±35.87)mmHg降低了9.23 mmHg,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术后矫正视力≥0.5者16眼(69.57%).术后20眼有散光,平均散光度0.92D.根据Kronfeld分类,术后Ⅰ、Ⅱ型滤过泡17眼(73.91%),Ⅲ、Ⅳ型滤过泡6眼(26.09%).术后早期并发浅前房1眼,前房纤维样渗出3眼,少量前房积血1眼.无一例后发障发生.结论小切口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视力恢复快、眼压控制好、并发症少.
作者:白先枝;周雄武;赵长松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12月~2002年12月间采用外路手术80眼和内路手术42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2眼中出院时视网膜复位118眼(96.72%),失败4眼(3.28%).结论裂孔未闭、术式选择不当、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pathy,PVR)形成等是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手术治疗应立足外路,对巨大裂孔、后极部裂孔、PVR C3级以上等复发性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
作者:马建军;郑红梅;邢怡桥;蔡明高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自1999年3月至2003年6月,我们采用异体巩膜移植对眼睑缺损进行整复14例(14眼),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9例(9眼),女5例(5眼).年龄19~86岁,平均42岁.其中右眼10例,左眼4例;上睑8例(8眼),下睑6例(6眼);眼睑外伤9例,眼睑肿物5例.
作者:穆爱君;贾玉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Nd:YAG激光联合置管术治疗下泪小管断裂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0例(11眼)下泪小管断裂均予Nd:YAG激光将两断端之间阻塞部位击通,之后置入硅胶管并固定,置管3月以上,定期冲洗.结果术后3月拔管,泪道冲洗均通畅,溢泪症状消失,随访1年,均无溢泪.结论Nd:YAG激光联合置管术治疗下泪小管断裂,疗效确切.
作者:许育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外伤性虹膜根部断离是眼外伤中常见的疾病,常引起视力下降、复视及眩光等症状.因此行虹膜根部断离修复术是必要的.我院眼科自1993年2月至2002年2月采用显微修复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桂国;谭代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眼化学及热烧伤所致睑球粘连,行睑球粘连分离后单纯羊膜移植术及羊膜移植同时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疗效.方法44例(44眼)化学及热烧伤后睑球粘连行睑球粘连分离,对18眼结膜缺损处行单纯羊膜移植术;对26眼睑球粘连牵涉角膜或角膜有大量新生血管者,行羊膜移植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其中12眼联合新鲜大板层角膜移植术,14眼联合干燥保存供体板层角膜移植术.结果44眼术后睑球粘连治愈16眼(36.4%),好转20眼(45.5%),无效8眼(18.1%).结论对于化学及热烧伤后睑球粘连,单纯羊膜移植术或羊膜移植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可有效地缓解睑球粘连或部分达到治愈.
作者:邹留河;王荣光;吕岚;董微丽;陆燕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473例(495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术后1周矫正视力1,0以上为147眼(29.70%),术后3月矫正视力1.0以上者341眼(68.90%),0.5以上者476眼(96.16%).主要并发症术中为后囊破裂和虹膜损伤,术后为角膜内皮水肿.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早期反应少及术后视力提高迅速的优点.
作者:马雪英;田克武;李凌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介绍小切口8字埋线重睑术的经验和体会,探索一种新的双重睑手术方式.方法采用上睑皮下小切口,经上穹隆睑板上缘8字埋线缝合法,行重睑成形术73例(146眼).随访6~48月.结果术后重睑外形美观,生动自然.睑裂上下径较术前平均增宽2.37 mm,P<0.01.结论本手术方法切口小,损伤小,恢复快,方法简单,效果良好.
作者:赵鸣;蒋凌;周青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患者,男,45岁.因左眼视力下降伴外斜视30年于2002年3月12日入院.入院检查:视力:右眼-3.25 DS→1.0,左眼-12.5 DS→0.5.三棱镜+遮盖外斜60△.双眼运动不受限.局麻下左眼外直肌后退7mm,内直肌缩短8mm,小切口透明晶状体摘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植入+8.OD人工晶状体.术后1月眼位矫正,左眼视力O.6,-1.5DS→1.0.眼球运动各个方向均不受限.有双眼单视功能.
作者:田小波;谢湘华;曹晖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一次应用,减少复发的效果.方法49例51眼翼状胬肉手术中一次应用丝裂霉素C(0.2 mg/mL),术后随访6~18月,平均11.5月.结果51眼中50眼治愈,1眼复发,复发率1.96%.结论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疗效显著,明显降低了术后复发率.
作者:王迎开;姜涛;赵锡同;宋国训;杨珊珊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农民眼外伤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495例(515眼)农民眼外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农民眼外伤995例占同期收治的眼外伤病例的72.26%.农民眼外伤多是植物性伤,占43.03%;车祸伤次之,占13.94%.致伤物主要是农田秸杆、麦芒、谷粒、芦苇等.治疗前视力≤0.05者28眼占5.44%,0.7以上5眼,占0.97%;治疗后视力≤0.05者减至9眼占1.75%;0.7以上增至214眼,占41.55%.结论农民眼外伤严重危害视功能,及时正确处理可获较好疗效.
作者:王淑玲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角膜内皮失代偿是内眼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白内障摘出、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5年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大泡性角膜病变者少见.我们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保持前房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77例(8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两组:透明质酸钠组32例(41眼)行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后再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对照组45例(47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浅前房发生率透明质酸钠组12.20%(5/41),对照组31.91%(15/47),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手术成功率透明质酸钠97.56%(40/11),对照组89.36%(42/47),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保持前房状态下小梁切除术可降低浅前房发生率.
作者:杜志山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