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眼前段炎症的非甾体抗炎新药--双氯芬酸胆碱滴眼液的研究

赵龙君;张幼梅;闫素清

关键词:双氯芬酸胆碱, 滴眼液, 新药, 抗炎作用,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为寻求非甾体抗眼外伤炎症新药,观察双氯芬酸胆碱(diclofenac acid-cho1ine)滴眼液的抗炎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辣椒酊、斑蝥酊和电灼伤刺激建立兔眼外伤性炎症模型,0.1%双氯芬酸胆碱滴眼液滴眼并分别以0.1%地塞米松滴眼液及生理盐水滴眼为对照,观察其对角膜炎、虹膜炎和结膜炎的治疗效果.结果0.1%双氯芬酸胆碱滴眼液可显著减轻外伤刺激引起的兔眼前段炎症反应的强度,消除炎症反应总积分与地塞米松滴眼液相似.结论双氯芬酸胆碱滴眼液可作为一种新的非甾体抗炎滴眼药进行开发应用.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共6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A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行常规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分析A、B两组术后视力、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及散光度.结果A组视力明显优于B组视力.两种手术方法对角膜内皮损伤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周平均散光度:A组:(1.33±0.16)D,B组:(2.15±1.67)D,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视力恢复早,术后散光小,组织损伤轻,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朱建勋;付杰;张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重症挫伤性前房积血的中西医治疗

    目的总结39例(40眼)重症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措施及疗效.方法对39例(40眼)Oksala分类三级者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对积血不易吸收或有可能发生角膜血染、视神经萎缩或虹膜周边全粘连,行前房穿刺冲洗术,对并发症给予对应治疗.结果14眼非手术疗法治愈,26眼行前房穿刺冲洗术,所有患者前房积血全部吸收,无一例发生角膜血染.结论重症前房积血给予恰当处理,必要时前房穿刺冲洗,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杨世民;王广涛;胡全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翼状胬肉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预防复发的观察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一次应用,减少复发的效果.方法49例51眼翼状胬肉手术中一次应用丝裂霉素C(0.2 mg/mL),术后随访6~18月,平均11.5月.结果51眼中50眼治愈,1眼复发,复发率1.96%.结论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疗效显著,明显降低了术后复发率.

    作者:王迎开;姜涛;赵锡同;宋国训;杨珊珊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特发性脉络膜脱离误诊误治一例

    特发性脉络膜脱离是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液体随体位而移动,呈泡状隆起,又称为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本病比较少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雪云;王凤平;李龙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穿孔伤性白内障伴眼内局限性感染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穿孔伤性白内障伴有眼内局限性感染的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10眼的致伤物、就诊时间、临床表现,确定手术及术后治疗方案.结果4眼前房有轻度炎症,10眼局部均有与角膜创口相对应处的虹膜后粘连,术中发现虹膜后表面有白色斑片状膜样物,晶状体前囊及前皮质呈颗粒状灰白色浑浊.涂片7眼见真菌孢子或菌丝,3眼细菌;培养2眼有镰刀杆菌生长.随访时间9月~2年,无复发.结论钝性物致伤后的穿孔伤性白内障,应细致观察虹膜晶状体(尤其是伤道处)的表现,警惕感染的可能,应常规作涂片和培养,彻底清除可疑病灶.不宜一期植人人工晶状体.

    作者:赵云娥;沈丽君;徐明;王晓幸;俞阿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隐匿性巩膜破裂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隐匿性巩膜破裂伤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方法.方法总结1986年5月~2001年12月因隐匿性巩膜破裂而行手术治疗的32例32眼.分析其致伤原因、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后视力≥0.05者19眼,视力<0.05者5眼,眼球萎缩4眼,眼球摘除4眼.结论隐匿性巩膜破裂伤主要由眼挫伤引起,应及时根据临床表现进行手术探查,缝合伤口,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罗乐平;蔡可可;邓小玲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心脏涤纶补片在结膜瓣全角膜掩盖中的应用

    目的目的探讨心脏涤纶补片在中度眼球萎缩或小眼球整形结膜瓣全角膜掩盖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去除角膜上皮,将心脏涤纶补片置于眼球前面,在4个象限分别固定于巩膜表面,上、下直肌对端缝合固定于涤纶补片中央,再行全结膜瓣遮盖.结果26眼中,23眼结膜瓣一期愈合,3眼术后3~4天结膜伤口裂开,7天降退至角膜缘.结论心脏涤纶补片在眼球萎缩或小眼球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作者:郑寒松;刘德成;杨西强;刘懿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黏弹剂悬浮法摘出后极部眼内异物

    目的探讨后极部眼内异物摘出方法.方法借助眼用黏弹剂(玻璃酸钠)的黏弹性和内聚性,首先将异物包绕、游离、悬浮,然后视异物大小、形状酌情选用自制异物回吸针头或异物钳摘出异物.结果本组17例(17眼)后极部眼内异物,均一次顺利摘出,无一发生手术损伤或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提高者14眼,视力不变2眼,下降1眼.结论借助黏弹剂游离悬浮法摘出后极部眼内异物,可明显降低手术难度、手术损伤及手术并发症.尤其是悬浮回吸法,效果更优.

    作者:袁久民;王正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眼挫伤116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目的分析眼挫伤眼底改变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表现.方法对116例(145眼)眼挫伤经直接检眼镜和三面镜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眼挫伤视功能严重受损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视神经受损,常见的有视网膜震荡、视网膜出血、黄斑裂孔、脉络膜破裂、出血,视网膜脱离和视神经损伤.其中以视网膜震荡多见.结论对于眼挫伤的,只要屈光间质清晰,都应检查眼底,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以判断眼底病损伤部位及损害程度.

    作者:贾洪强;侯四清;徐深;董杰;赵俊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保持前房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保持前房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77例(8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两组:透明质酸钠组32例(41眼)行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后再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对照组45例(47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浅前房发生率透明质酸钠组12.20%(5/41),对照组31.91%(15/47),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手术成功率透明质酸钠97.56%(40/11),对照组89.36%(42/47),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保持前房状态下小梁切除术可降低浅前房发生率.

    作者:杜志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地塞米松缓释剂在并发性白内障术中前房植入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缓释剂前房内植入对前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和后囊浑浊的预防效果.方法68例(68眼)前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随机分为两组,植入组36例,术中前房内植入地塞米松缓释剂;对照组32例,术中未植入该缓释剂.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炎症反应情况及后发障发生率.结果术后前房炎症和后囊浑浊,植入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前房内植入地塞米松缓释剂可减轻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炎症反应,减少后发性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

    作者:张凤妍;陈陆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LASIK术后角膜异物30例分析

    我科自2001年1月~2003年1月在门诊处理LASIK术后角膜异物40余例,其中接受较好随访的30例.因其LASIK术后角膜的特殊性,故与一般角膜异物的取出有不同之处,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丽珍;张萍;刘咏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外伤性和医源性上睑提肌腱膜损伤致上睑下垂

    目的分析外伤性和医源性上睑提肌腱膜损伤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54例各种外伤及手术引起的上睑提肌腱膜损伤所致上睑下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种眼外伤及一些医源性原因所引起的不同程度的上睑提肌损伤,造成上睑提肌腱膜与睑板分离,形成腱膜性上睑下垂,上睑皱襞过高,上眶区凹陷,二次手术行上睑提肌腱膜折叠术及断端缝合术,效果良好.结论外伤和医源性原因引起的腱膜性上睑下垂,经过手术矫正效果理想.

    作者:马克明;徐国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化学及热烧伤后睑球粘连的手术治疗

    目的评价眼化学及热烧伤所致睑球粘连,行睑球粘连分离后单纯羊膜移植术及羊膜移植同时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疗效.方法44例(44眼)化学及热烧伤后睑球粘连行睑球粘连分离,对18眼结膜缺损处行单纯羊膜移植术;对26眼睑球粘连牵涉角膜或角膜有大量新生血管者,行羊膜移植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其中12眼联合新鲜大板层角膜移植术,14眼联合干燥保存供体板层角膜移植术.结果44眼术后睑球粘连治愈16眼(36.4%),好转20眼(45.5%),无效8眼(18.1%).结论对于化学及热烧伤后睑球粘连,单纯羊膜移植术或羊膜移植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可有效地缓解睑球粘连或部分达到治愈.

    作者:邹留河;王荣光;吕岚;董微丽;陆燕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8眼(8例)颈动脉海绵窦瘘采用介入治疗并随访分析.结果7例经颈内动脉置入成功.1例经颈内动脉失败后,经眼上静脉置入成功.术后症状逐渐减轻,1~6月随访观察症状体征消失,瘘口消失,血管造影证实颈内动脉通畅,海绵窦不显影.结论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安全性高,创伤轻,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杰;曹贵文;曹永亮;孙业全;李贵仁;康凤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两种护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目的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白内障复明技术,为了让这一手术在临床上获得很好的复明效果,根据我国白内障病人的特点和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我院采用一种介于传统住院手术和门诊手术之间并取二者之所长的模式--超声乳化家庭病床护理模式.通过120例白内障手术两种护理模式的对比观察,认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患者家庭病床具有方便安全的优点,效果满意.

    作者:张媛园;靳中良;杨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外伤性虹膜根部断离修复42例报告

    外伤性虹膜根部断离是眼外伤中常见的疾病,常引起视力下降、复视及眩光等症状.因此行虹膜根部断离修复术是必要的.我院眼科自1993年2月至2002年2月采用显微修复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桂国;谭代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羟基磷灰石眼座植入后取出原因的分析

    目的分析眼座植入术后取出的原因.方法眼座植入术后取出19例,就植入材料、自身条件及术式与351例眼座植入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工艺质量较差的羟基磷灰石眼座,术前眶内存在炎症及结膜囊挛缩均影响预后.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并细致操作的同时,植入物和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以及手术时机的掌握十分重要.

    作者:燕洪涛;张安南;杨建东;王佳彧;曹丽;张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眶颅内巨大植物性异物一例

    患者,男,14岁.因左眼外伤后疼痛、流血,视物不清1小时,于2003年6月30日来我院治疗.患者于1小时前不慎被竹杆扎伤左眼,当即感左眼疼痛,伤口流血,左眼视物不清,头痛、头晕,遂来我院.人院后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无光感.左上睑鼻侧近眶内侧缘处不规则皮肤裂口,内有竹质异物存留,上睑肿胀.左眼球向下向外移位、固定,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底见视盘边界清,色淡.眼眶CT示:左侧眼球外移,其轮廓、密度等无明显异常,眶内侧缘见条形低密度影,后段经眶尖入颅内约5 mm,内直肌弯曲、内移.

    作者:李兴珍;王玉臻;王发芬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青光眼急性发作

    目的评估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2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第一次急性发作时以2%匹罗卡品、O.5%噻吗心安滴眼液滴眼,立即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15、30、60、90min后测量眼压.结果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后15 min后,眼压从39~68mmHg,平均(51.5±9.4)mmHg(1mmHg=0.133kPa),下降到19~60mmHg平均(36.1±10.7)mmHg,平均下降30%;术后30 min眼压为11~50 mmHg,平均(29.6±11.2)mmHg,平均下降42.5%;术后60min眼压10~38mmHg,平均(18.9±9.6)mmHg,平均下降63.3%;术后90min眼压为8~38 mmHg,平均(17.1±10.2)mmHg,平均下降66.8%;15眼术后90min眼压≤2l mmHg.结论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是有效的.

    作者:富名水;张皙;陈凤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