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刚
随着微波技术在电子工业、国防、通讯、医药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接触微波的人员也相应增多,微波辐射对人体的损伤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为了解微波辐射对眼晶状体的变化,我们对某单位微波作业者的晶状体作了调查分析.
作者:谯俊华;那天云;李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传统的睑板腺囊肿刮除术,效果很好.但是在剪除囊壁时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相对较大.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手术方法进行了一点改良.
作者:任广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塑料子弹玩具枪致儿童眼外伤近几年来临床并不少见,现将作者1996年1月~1999年7月诊治的由玩具枪所致儿童眼外伤43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建国;闫磐石;郑红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下睑内侧裂伤,常伴有泪小管断裂,手术对位缝合困难且效果不尽人意.作者自1995年起采用环形置管法治疗此症,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于时英;于爱迪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真菌性眼内炎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座Ⅰ期植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例真菌性眼内炎HA义眼座Ⅰ期植入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结果 2000~2001年因真菌性眼内炎眼内容摘除和HA义眼座Ⅰ期植入11例,义眼座植入巩膜腔内,术后应用抗真菌药物10~14天,加压包扎3~5天.9例Ⅰ期愈合,除2例结膜伤口轻度裂开经药物治疗愈合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随访1~8月未见眶内感染或植入物暴露现象.结论真菌性眼内炎可行眼内容摘除HA义眼座Ⅰ期植入术.HA义眼座巩膜腔内植入并发症少见,植入后外观满意,义眼片活动度佳,能达到仿真效果.
作者:刘金星;白洁;刘明春;陈国岭;吕梅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高危患者行穿透性联合环状角膜缘角膜移植术的远期效果.方法 18例高危患者行穿透性联合环状角膜缘角膜移植术,术后随访10~31月,平均19.56月.观察术后视力变化及术后不同阶段的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排斥例数术后3月内3例(16.67%),术后6月4例(22.22%),术后12月6例(33.33%),术后31月8例(44.44%).结论对部分高危患者进行穿透角膜移植联合环状角膜缘移植可降低术后排斥率,获得稳定的眼表面.
作者:姚晓明;邓宏伟;李辰;秦磊;赵东晓;韩冰;邹玲;罗恒;樊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60岁,因双眼慢性闭角性青光眼于1994年12月7日入院,入院时视力右眼0.15+2.25DS→0.5,左眼0.1-2.00DS( )1.00DC×90→0.25.双眼角膜透明,KP(-),前房轴深2.5CT,周边1/3CT,瞳孔圆3 mm,光反射存在.
作者:张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翼状胬肉是一种组织增生性疾病,手术后复发率较高,可能与胬肉组织中大量细胞生长因子的高表达有关[1].近年来我们应用羊膜移植技术治疗该病,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新华;姬亚洲;毋艳君;霍永军;王文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中12点与10点半角巩膜隧道切口区域损伤睫状前血管的差异.方法在2000年5~11月期间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以阶性选择的方法,选择12点与10点半的角巩膜隧道切口,术中统计该区域内有无睫状前血管.结果 106眼中选择12点为中心的角巩膜隧道式切口者50眼,区内有睫状前血管者30眼占60.0%.选择10点半切口者56眼,区内有睫状前血管者13眼占23.21%.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t=4.97,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10点半角巩膜隧道式切口区域睫状前血管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少于12点角巩膜隧道切口区域.
作者:徐方;杨冠;顾国焕;徐敏;陈英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角膜病变,致盲率极高.常见的致病真菌有镰刀菌属、念珠菌属、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酵母菌等.
作者:杨梅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眼内异物不仅因机械作用造成眼组织损伤,且可因细菌感染及化学作用破坏眼内组织而导致失明.所以及时发现及时摘出异物至关重要.
作者:夏绪民;李明;梁慧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应用地塞米松和5-Fu预防后发障的效果.方法预防组:于术后每天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mg,共3次;术后第4日起结膜下注射5-Fu 6mg,隔日一次共3次;1周后每周1次结膜下注射5-Fu 6mg,共5次.对照组:为常规术后处理的病人,结膜下不规则应用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角膜、前房、人工晶状体表面、后囊和视力.结果两组角膜内皮水肿无明显差异,预防组前房渗出少于对照组.术后后囊浑浊,对照组32眼中有17眼发生占60%,预防组30眼有6眼发生占18%(P<0.01).结论本方法预防后发障的发生有一定效果.
作者:丁相奇;张五岳;张红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电撕囊针环形截开后囊的手术方法及防止后发障的效果.方法对36例易发后发障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用电撕囊针截开后囊.结果 34例环行截囊一次成功,1例用囊膜剪完成,1例行前部玻切.随访3~24月,矫正视力≥0.3者33眼,占91.7%,除1例外,视轴区均透明,人工晶状体无明显移位.结论电撕囊针截开后囊操作容易,成功率高,能有效防止后发障的发生.
作者:余正星;刘丽丹;邓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开放性眼球损伤是眼外伤中致盲率极高的一种严重眼复合性创伤,早期正确的诊治能有效保存残存视力降低致盲率[1].现将我院1990~2000年收治的开放性眼球损伤170例报告如下:
作者:高红;娄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隧道小切口及超声乳化术已成为白内障摘出的主要术式.手术快捷安全,结果满意.但对于单眼白内障,尤其是有合并症的单眼白内障,手术效果仍存在不确定性.
作者:栾秀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报告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手术中对伴有虹膜损伤者同期行虹膜修补术19例19眼.方法虹膜根部断离用10-0尼龙线褥式缝合于角膜缘内侧;虹膜缺损或瞳孔散大用10-0聚丙烯线于瞳孔缘作间断缝合.结果 19例术后瞳孔均接近圆形,大小适中.出现前房出血1例,瞳孔区纤维渗出膜3例,虹膜后粘连4例,角膜水肿2例.结论 应用虹膜修补术,在白内障术中进行,可恢复瞳孔的功能.
作者:郭世宏;雷世奇;朱映芳;谷安琪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作为目前理想的一种新型眶内植入体,已广泛应用于眼球摘除或眼球内容物摘出术后,其植入方法有多种为了使植入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座位置更接近生理,活动灵活,手术操作简单,减少术后义眼座暴露等并发症,我们采用了双层帽状巩膜后羟基磷灰石植入,临床应用30例,收到较为满意的美容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自体环形球结膜移植治疗单眼严重化学伤的效果.方法在患者的健眼从角膜缘开始取4~5mm宽的环形球结膜,移植到受伤眼相应部位,观察17例,移植后球结膜的生长情况及视力的恢复情况.结果球结膜全部成活,受伤眼角膜部分地恢复透明,视力进步.结论这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较药物治疗为好,并发症少.
作者:陈美霞;邓奋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索使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VEP-P)早期诊断二硫化碳(CS2)中毒性视网膜病变的可能性.方法选择不同程度接触CS25年以上者116人(232眼),并以非接触者32人(64眼)作对照组,检测P-VEP,并根据接触的不同方式及浓度分组研究.比较各组VEP-P P100波波幅及潜伏时、潜时值差、波幅差值及A/L值.结果每日长时间接触CS2的中、低浓度组的VEP-P P100波波幅(8.37±3.20)μV及(7.95±3.34)μV,较非接触组的(9.64±3.25)μV明显下降(P<0.05;P<0.01),其A/L值降低.结论 VEP-P有助于CS2中毒性视网膜病变及视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
作者:司黎;田清芬;尹卫靖;沈桂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大范围永存瞳孔膜的手术方法.方法在显微镜下,作角膜缘3mm切口,用晶状体囊剪沿瞳孔残膜始部剪断,用囊镊夹住取出,晶状体前囊所剩的残膜用注吸针头吸出,切口不必缝合.结果手术5例9眼,瞳孔残膜全部取出.无晶状体浑浊或前房积血等并发症发生,视力有不同程度增进,效果满意.结论大范围的先天性瞳孔残膜应用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陈乡南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