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俊华;那天云;李钰
目的探讨冷凝联合810激光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2例中11例严重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实行分段性治疗,先行赤道部巩膜外冷凝,7天后再行睫状体810激光光凝.另1例直接行810激光光凝,术后前房积血、渗出、反应重.结果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一次治疗眼压控制10例,占83.33%,2例接受二次治疗.术后眼压控制且视力提高者占75%.讨论赤道部巩膜外冷凝联合810激光睫状体光凝是一种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丹;蔡明高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上下泪小管环形插管和下泪小管顺式插管治疗下泪小管断裂的疗效.方法下泪小管断裂60例(60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0例行环形插管术,B组30例行顺式插管术.随访2年.结果 术后3月A组再通率为100%.B组插管滑脱4例,下泪点外翻5例,冲洗泪小管不通3例,再通率为90%,溢泪6例.随访2年:A组下泪点外翻1例,冲洗泪小管不通1例,再通率为95.2%,溢泪1例.B组下泪点外翻7例,冲洗泪小管不通6例,泪小管再通率为75%,溢泪6例.结论治疗下泪小管断裂环形插管比顺式插管的疗效好.
作者:胡竹林;王树仙;江春光;郭玉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病例报告患者 35岁,男性,不慎被高尔夫球棒碰伤右眼而就诊,查视力仅为数指,前房积血3 mm,瞳孔散大,眼压50 mmHg(1 mmHg=0.133 kPa),裂隙灯检查见多处瞳孔括约肌撕裂,晶状体后囊小片浑浊,未见虹膜震颤,由于前房积血,房角镜检查困难.
作者:李志华;庞辰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病因及其在外伤青光眼中的发生率,作为外伤后继发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2例眼外伤后继发青光眼的临床资料,探讨继发青光眼的原因、发生时间及与眼外伤的关系.结果眼挫伤后继发青光眼与外伤性白内障、超过180.范围的前房角后退、虹膜明显损伤和晶状体异位有高度一致性.4种原因中的2种存在于所有病例中.穿孔性眼外伤后继发青光眼与粘连性角膜白斑、可见的晶状体损伤或晶状体异位有关,集中于晶状体虹膜隔的损伤,而引起小梁网明显的功能损伤.结论眼外伤的正确处理,密切随访,观察眼压,尽可能早的预防不必要的视力损害.
作者:刘平;王新;夏建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全眼睑肿瘤手术后,留下大部分皮肤缺损,需Ⅱ期成形手术[1],我们设计利用额部带蒂皮瓣转移联合耳软骨行下睑Ⅰ期再造,共作10例,术后效果满意.
作者:林瑞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作为目前理想的一种新型眶内植入体,已广泛应用于眼球摘除或眼球内容物摘出术后,其植入方法有多种为了使植入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座位置更接近生理,活动灵活,手术操作简单,减少术后义眼座暴露等并发症,我们采用了双层帽状巩膜后羟基磷灰石植入,临床应用30例,收到较为满意的美容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严重的钝挫伤可致眼球破裂.眼球破裂部位发生在结膜、直肌下或后部巩膜,外部检查不易发现,称隐匿性巩膜破裂伤[1].由于伤口隐蔽,常造成漏诊和误诊,延误治疗,后果严重.现将我院10年来经临床诊断和手术证实的40例报告如下.
作者:蒋自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有部分患者的滤过泡(简称滤泡)于术后早期即失去滤过功能,主要表现为滤泡局限或消失,眼压升高.
作者:白国际;王冬来;崔艳琨;张庆峰;王连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传统的睑板腺囊肿刮除术,效果很好.但是在剪除囊壁时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相对较大.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手术方法进行了一点改良.
作者:任广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自2000年1月~2001年7月门诊就诊的泪道阻塞42例中,在常规行泪道探通及冲洗的基础上,随机对其中22例同时加用甲基纤维素置留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建香;卢艳玲;孙凌宏;毋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外伤性角膜溃疡的效果.方法 外伤性角膜溃疡15例(15眼)经药物及物理等疗法综合治疗无效者,进行单纯羊膜移植手术,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5例术后第1天角膜刺激症状开始减轻,术后第7天角膜刺激症状消失.5眼溃疡侵及角膜浅实质层者2周愈合.10眼溃疡侵及角膜深实质层者中9眼4周内愈合,1眼2周后行第2次羊膜移植6周内愈合.经临床观察无急性排斥反应,眼表修复良好,溃疡愈合,前房积脓消失,视力提高.经2~13月随访,无1例复发、无新生血管发生,眼表重建成功.结论新鲜羊膜移植术可有效地控制角膜炎性反应,促进眼表重建.是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温吉湘;卢洪娥;温莉;李竑;刘德申;王宗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在意外事故的损害中,视神经损伤约占0.3%~5%[1].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疗的关键.近年来,利用VEP和ERG联合检查,在判断视神经损伤的程度和预后估计,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毋海燕;卢建香;李宪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儿童共同性内斜视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全部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作Parks切口,20例中等量双内直肌后徙11例占55%,小角度内斜视单眼内直肌后徙术6例占30%,大斜角内斜视患儿行双眼内直肌后徙的同时加一条外直肌截除.结果 20例中19例术后正位,占95%,欠矫1例.结论为使儿童获得功能性治愈,应尽早手术.
作者:李品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过去人们常采用泪道探通、泪道置管手术等,疗效不佳.采用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因手术视野小,缝合困难、出血量大等使手术时间延长,难度增加.我科对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良,使手术简单,疗效确切,缩短了手术时间.作者共完成了50例56眼,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月玲;刘素芬;张海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虹膜损伤修复在合并瞳孔异常的外伤性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虹膜根部离断、9例瞳孔撕裂的眼外伤患者,在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同时,用10-0聚丙烯缝线行虹膜缝合复位术.结果术后视力0.05~0.1者4例,0.2~0.4者6例,≥0 5者4例.修复后瞳孔接近正常者11例,占78.6%.结论在复合性眼外伤中,行白内障摘出的同时修复损伤的虹膜,可起到改善瞳孔外观,和提高视力的作用,但手术操作较为复杂.
作者:房建壮;袁文晓;尹彩芳;姜丽平;张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角膜病变,致盲率极高.常见的致病真菌有镰刀菌属、念珠菌属、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酵母菌等.
作者:杨梅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感染性眼内炎流行病学特点及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内213例感染性眼内炎住院患者的资料,对病因及其致病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眼外伤是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原因占85.92%;在儿童组占98.67%,其中一次性废弃注射器致伤者多占33.33%.内眼手术后感染主要发生在老年组占29.27%.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致病细菌,分别占48.49%和25.35%;真菌占21.23%.细菌感染对环丙沙星敏感者多,为96.08%,头孢唑啉次之.经治疗后92.49%的患者炎症得到控制,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应重视眼外伤预防,加强一次性注射器管理.早期诊断、及时玻璃体腔注药和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眼内炎的关键.
作者:王伟;徐海峰;原公强;潘晓钢;董晓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复视,指双眼复视,在眼科临床上较为常见,但也有时以眩晕、恶心、呕吐、头痛等为主诉就诊于他科者.作者将近年来在临床上遇到的外伤性及神经源性等类双眼复视58例,分析于下:
作者:王延武;丁欣;荆文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自制异物钩摘出角膜深层异物的效果.方法采用自制的角膜异物钩(系用一次性5号注射针头制成,以下简称异物钩),摘出角膜深层异物106例,随访3年.结果 106例中视力1.0者54例占50.9%,0.6~0.8者21例占19.8%,0.3~0.5者19例占17.9%,0.1~0.2者12例占11.3%.并发症:外伤性葡萄膜炎1例,角膜炎8例.后遗症:角膜薄翳9例,角膜白斑3例.结论自制异物钩制作简单,易于掌握,效果较好,适于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张贵明;张改秀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摘出眼内异物的佳定位方法及手术径路.方法 对1997年3月~2000年11月收治的32例(32眼)眼内异物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异物定位方法的准确率及手术径路的选择.结果 32例眼内异物定位准确率:检眼镜法为21.9%;X线法为87.5%;B超为78.1%;CT为81.3%.手术径路:传统方法和玻璃体切除法均成功地摘出异物.结论同时采用数种眼内异物的定位方法,才较精确.手术径路以不进一步损伤眼组织为原则,综合分析异物位置及其并发症.
作者:黄灿华;吴迺川;罗大卫;王家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