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彬
目的 评价直线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优点.方法 进行小切口手术89例94眼及常规大切口手术413例454眼.随访6~12月.结果 小切口组散光少,术中切口闭合良好,全部Ⅰ期愈合.常规大切口组,术后3眼伤口裂开,1眼虹膜部分脱出,经二次缝合痊愈.结论 小切口手术由于切口小,无需缝线,适应证广,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基本上可以代替超声乳化术.而且设备简单,易于掌握,便于在基层推广.
作者:杨西强;朱琦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一期后囊截开时对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浑浊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33眼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后进行一期后囊截开,术后随访5月~4年.结果 24眼(72.72%)术后保持中央视轴区基本透明.23眼(69.7%)术后视力达0.3以上,16眼(48.48%)达0.5以上.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一期后囊截开虽不能完全阻止后发障形成,但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后囊浑浊的发生.
作者:梁健毅;莫梓坚;赵卫民;陈旺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在合并虹膜缺损的无晶状体眼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1例角膜穿孔伤虹膜缺损的无晶状体眼行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随访6~15月,视力≥0.4者4例占19.1%,0.1~0.3者12例占57.1%,0.05~0.1者3例占14.3%,<0.05者2例占9.5%.结论 对复杂性眼球穿孔伤合并虹膜缺损的无晶状体眼行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不仅重建眼球,同时矫正视力.
作者:张自艳;袁援生;张艳飞;姚静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白内障摘出(ECCE or Phaco)并IOL植入手术,在诸多并发症中,IOL脱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其处理方法各不相同.一般资料:自1986年~1998年采集的病例,其来源:本中心、山东、唐山、广州、天津市及新加坡.共10例10眼,年龄6~78岁.平均年龄50.2岁.女2例,男8例.
作者:季建;孙慧敏;张红;汤欣;李筱荣;袁佳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院自1995年1月以来,采用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以下简称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移植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4例,92眼,男40例,女44例;年龄28~84岁,平均51.2岁.单眼76例,双眼8例;右眼58眼,左眼34眼.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们于1994年以来对9例上下泪小管损伤过多无法利用泪小管断裂修复的病例,行上下泪小管硅橡胶泪道重建,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蒲剑;赵英贤;刘凤展;吴海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眼科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传统手术方式,治愈率达90%以上.但仍有少数手术失败者.我院在1995年6月至1997年6月对41例(41眼)慢性泪囊炎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用鼻内窥镜辅助检查及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亚军;杜秀琴;王志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使用猕猴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寻求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15只猕猴30眼,施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猕猴眼手术与人眼手术相近.结论 猕猴为眼科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作者:徐延山;王桂琴;孙慧敏;袁佳琴;祁明信;黄秀榕;李志雄;周建华;范春梅;陈旋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近年来,我国生产和使用除草剂的数量已逐渐增多[1],扑草净的使用较为广泛,误服及通过呼吸道长时间吸入,可引起中毒[2].为了解扑草净对作业工人眼部的影响,我们对某农药厂接触扑草净作业工人进行了眼部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云;何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女,47岁,产房护师.于1999年4月9日下午4时,协助技师修理紫外线灯管,用酒精棉球清洁4支30W亮着的灯管,持续约10分钟.于次日凌晨3时起,出现双眼疼痛难忍,自用抗生素眼液、人乳滴眼未能减轻,即来眼科就诊.
作者:张礼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阳××,男,28岁,路桥公司临时工,住院号:9808423.患者于1998年11月30日于挖土劳动中,用锄头刨动一椭圆形塑料瓶样物时,该瓶突然爆炸,腾起刺鼻灰白色烟雾一丈多高,患者当即感双眼灼痛,视物不清,流泪、流涕、咳嗽;鼻腔、口腔刺痛,面部、胸部、臂部皮肤裸露区灼痛,即被送入附近医院,给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双眼;转入我科后查见,视力右眼数指/40cm,左眼数指/2 m,眼睑及面部皮肤充血(+),水肿(+),弥漫性皮肤灼伤,糜烂;胸部、臂部裸露区见点状红斑及小片状皮肤剥脱灶;睑裂难以自然睁开,于表麻后助开睑见,球结膜水肿(++),混合充血(+++),角膜大部分区域上皮脱落,实质层水肿(+),以睑裂区为甚,房水尚清,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略迟钝,眼底窥不进,眼球活动正常.
作者:郭树华;腾义霞;方子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报告36例的手术结果,随访2~24月,对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预防做了分析和讨论.结果 矫正视力≥0.5者占36.1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术式,但操作不当可引起一定的并发症.
作者:张旭霞;孙康;卢浩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全视网膜冷凝术(PRC)联合小梁切除,自体巩膜条引流术与前视网膜冷凝术(ARC)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42例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行ARC联合小梁切除术和PRC联合小梁切除、自体巩膜条引流术.结果 术后第1天,B组眼压明显高于A组,而术后末期随访B组眼压下降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均优于A组(P<0.05).结论 PRC联合显微小梁切除、自体巩膜条引流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较理想手术.
作者:马进;陈大本;张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玻璃体手术治疗眼球穿孔伤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86例(87眼)眼球穿孔伤行玻璃体手术的资料,随访近期眼部情况.结果 成功67眼(77%),失败20眼(23%).外伤后14~30天内行玻璃体手术成功率(88%)高.术前视力<0.02者手术成功率(72%)比术前视力≥0.02者成功率(89%)低.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者成功率(68%),低于无视网膜脱离组(89%).结论 眼外伤后14~30天内行玻璃体手术为佳时间.术前视力好者预后佳.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者预后较差.
作者:张艳琼;王文吉;陈钦元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丙烯酰胺中毒一般为在工作中不注意防护,直接接触丙烯酰胺造成,可分为轻、中、重度中毒,临床表现主要为中枢及周围神经损害,但造成视野改变在国内文献中未见报道.我所1997年共收治4例均出现了视野缺损,报告如下.
作者:褚学斌;马佩琛;任冰;许娟;郭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率及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30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率为2.81%,其中4眼终发生眼球萎缩.结论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可导致眼球萎缩等严重的后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沈念慈;王诚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爆裂性眼眶骨折系指眼前段遭受巨大致伤物撞击,致使眶内压骤然升高,眼眶薄弱部位骨壁断裂,眶内容物嵌入骨折处,引起复视、眼球隐没、眼位改变、眼球运动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眼眶骨折,通常发生在眶下壁和内侧壁[1].
作者:韩姬;邢健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PRK与LASIK治疗单纯性近视术后产生散光的原因及变化规律.方法 对屈光度-1.25D~-8.00D的单纯性近视385眼分别行PRK(201眼)及LASIK(184眼)手术,随访1年.结果 PRK与LASIK术后散光度逐渐减小或消失.术后各时期平均散光度PRK组均大于LASIK组,1周、1、3月有显著性差异(P<0.01),6、12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RK术后产生散光主要与角膜的损伤修复反应有关,而LASIK主要与手术并发症有关.
作者:郭宁;陆文秀;齐颖;李志辉;牛波;王钢;安伟丽;孟玉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随着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普遍开展、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的广泛应用,真菌性眼内炎的病例逐渐增多.作者迂到1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的真菌感染,报告如下:
作者:庄槿;沈建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用橡胶带捆孔、固定物品,因滑脱或断裂引起反弹,击伤眼部,常造成严重眼外伤及并发症.现将我院1985年至1995年10年间收治的37例作一临床分析.
作者:孙磊山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