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眶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时机及处理

王富彬

关键词:眼眶, 爆裂性骨折, 手术时机, 眼球内陷
摘要:目的 探索眶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时机及处理方法.方法 观察对比早期与晚期手术的效果,探讨手术方法.采用下睑整形切口或眶内下切口,解除组织嵌顿,植入硅橡胶,重建眶下壁或眶内壁,恢复眼眶容积,矫正眼球内陷.结果 早期手术病例粘连程度轻,嵌顿组织较晚期手术易复位,眼球内陷及眼肌功能改善也好于晚期手术者.结论 伤后2周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白内障一期后囊截开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一期后囊截开对儿童白内障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浑浊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44例(52眼)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采用一期后囊截开、部分切除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3月以上.结果 出院时矫正视力≥0.5者达72%,随访显示90%术眼视轴区透明,眼底清晰可见.结论 后囊一期截开或部分切除可预防儿童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囊浑浊的发生.对于穿孔伤所致晶状体囊破孔较大者宜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作者:王政;陈桂香;谢德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探讨

    目的 比较全视网膜冷凝术(PRC)联合小梁切除,自体巩膜条引流术与前视网膜冷凝术(ARC)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42例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行ARC联合小梁切除术和PRC联合小梁切除、自体巩膜条引流术.结果 术后第1天,B组眼压明显高于A组,而术后末期随访B组眼压下降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均优于A组(P<0.05).结论 PRC联合显微小梁切除、自体巩膜条引流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较理想手术.

    作者:马进;陈大本;张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和技巧.方法 对28例(28眼)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施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Ⅰ期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术中玻璃体脱出前房4眼.术后矫正视力<0.1者3眼,0.1~0.4者9眼,≥0.5者16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17眼,植入睫状沟内11眼.术后4眼出现瞳孔区纤维蛋白渗出,1眼人工晶状体脱位.结论 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可行超声乳化Ⅰ期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作者:党锐;田骋;梁莉;王海颖;贾海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瓣绕转巩膜裸露术的疗效观察

    翼状胬肉(以下简称胬肉)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作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胬肉切除结膜瓣绕转巩膜裸露的手术方法,治疗89例102眼,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方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内炎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内炎的治疗.方法 对我院5年来发生的4例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内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12~24小时起病,伴有明显疼痛、局部刺激症状、视力下降,且进行性加重,术后第2天出现前房积脓.细菌培养2例为阳性.经玻璃体腔注药、再次玻璃体切除术,炎症控制.随访8月~4年,视力:手动~0.1.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内炎及时发现、积极处理,能够挽救部分视功能.

    作者:史翔宇;庞秀琴;卢爱东;王文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催泪手榴弹致双眼外伤一例报告

    患者,阳××,男,28岁,路桥公司临时工,住院号:9808423.患者于1998年11月30日于挖土劳动中,用锄头刨动一椭圆形塑料瓶样物时,该瓶突然爆炸,腾起刺鼻灰白色烟雾一丈多高,患者当即感双眼灼痛,视物不清,流泪、流涕、咳嗽;鼻腔、口腔刺痛,面部、胸部、臂部皮肤裸露区灼痛,即被送入附近医院,给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双眼;转入我科后查见,视力右眼数指/40cm,左眼数指/2 m,眼睑及面部皮肤充血(+),水肿(+),弥漫性皮肤灼伤,糜烂;胸部、臂部裸露区见点状红斑及小片状皮肤剥脱灶;睑裂难以自然睁开,于表麻后助开睑见,球结膜水肿(++),混合充血(+++),角膜大部分区域上皮脱落,实质层水肿(+),以睑裂区为甚,房水尚清,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略迟钝,眼底窥不进,眼球活动正常.

    作者:郭树华;腾义霞;方子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爆裂性眼眶骨折10例临床分析

    爆裂性眼眶骨折系指眼前段遭受巨大致伤物撞击,致使眶内压骤然升高,眼眶薄弱部位骨壁断裂,眶内容物嵌入骨折处,引起复视、眼球隐没、眼位改变、眼球运动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眼眶骨折,通常发生在眶下壁和内侧壁[1].

    作者:韩姬;邢健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泪囊鼻腔吻合术452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0年至1998年共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452例,464眼,效果满意.一般资料:本组男47例,女405例,男女之比为1∶86.年龄小4岁,大76岁,平均42.1岁.临床表现:溢泪,压迫泪囊区均见粘脓性分泌物溢出,泪道冲洗不通.

    作者:卢佩勇;高如尧;朱涛;蒙艳春;李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双引流法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1],治疗慢性泪囊炎113例128眼中,对Ⅱ、Ⅲ型者均采用双引流法置入吻合口中,至1996年底,经98例109眼临床应用,且随访观察1~11年,平均3.24年,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姚生产;汪承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Nd:YAG激光后囊切开与人工晶状体损伤

    目的 探讨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人工晶状体后发障时避免或降低人工晶状体损伤的方法.方法 对46例(49眼)人工晶状体术后的后发障应用激光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术后18%的病例出现轻度人工晶状体损伤,其治疗能量均在2~4 mJ.结论 对于人工晶状体后发障病人早期行激光后囊切开,低能量即可完成且无损伤.对于囊较厚需要提高能量时应避开视轴中心,能量控制在4 mJ以内可以避免人工晶状体中、重度损伤.

    作者:邹吉新;郑蕾;徐少凯;张立军;张繁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外滤过术后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外滤过术后白内障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58例外滤过术后白内障(5级核)行非超声乳化摘出.结果 58例术后视力均得到提高,术前、术后的眼压无显著性差异,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外滤过术后的白内障,尤其是高龄患者且为5级核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只要方法得当,同样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丁相奇;周瑞雅;郭素梅;雷智;王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在校学生眼外伤352例临床分析

    1980年至1998年,我们共收治在校学生眼外伤352例,含门诊病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352例(406眼)中3~5岁幼儿园儿童36例,占10.23%;6~10岁131例,占37.22%;11~15岁126例,占35.79%;16~20岁52例,占14.77%;20岁以上7例,占1.99%.男218例,占79.83%,女71例,占20.17%,男女之比为3.96:1.

    作者:晁岱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前段玻璃体切除器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回顾性总结前段玻璃体切除器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先天性白内障6眼、外伤性白内障14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8眼和老年性白内障8眼的手术中联合应用前段玻璃体切除器.术后随访3~6月.结果 矫正视力≤0.01 2眼,0.02~0.410眼,≥0.5 22眼,不合作2眼;视轴区透明者30眼.结论 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前段玻璃体切除器减少了后发障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作者:吴众;杨国华;王翔;董仰曾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一次性注射器刺伤眼球致眼内炎一例

    患儿,女,5岁.于入院前1日,因和同龄儿童玩耍时,被他人用捡来废弃的有针头的一次性注射器刺伤右眼,当时无明显症状未诊治.次日患眼出现红肿、疼痛、流泪,视力障碍,即来院就诊.检查:右眼视力光感,眼睑痉挛、流泪、眼球压痛,球结膜充血肿胀,角膜KP(+),前房深浅正常,房水闪辉(++),前房下方见黄白色液平,瞳孔区见大量白色机化膜,眼内窥不见,眼压Tn.未见眼球穿孔伤口.入院后诊断:右眼内炎.

    作者:马德付;宋友根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颞侧梯形切口在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白内障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我们自1995年至1999年间,采用颞侧梯形切口,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波;郑玉炎;张友胜;朱捷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我科自1997年1月始,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的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简称胬肉)9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96例,男79例,女17例.年龄:36~67岁.职业:渔民71例,工人19例,干部6例.患病时间:3~26年.

    作者:黄筱鸣;钟松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致角膜穿孔一例

    患者,男,73岁.右眼老年性白内障于1997年9月在当地医院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一直感右眼胀痛,视物模糊,用药不详.1998年5月来我院门诊,眼部检查:右眼视力强光感/眼前,角膜雾状浑浊,大泡样改变,角膜中央穿孔,人工晶状体下襻脱出眼外(图1),眼内结构窥不清.

    作者:姜涛;黄振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502胶水致眼损伤13例临床分析

    我院从1996年至1999年收治误滴502胶水致眼部外伤13例,18眼,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3例中女9例占69.2%,男4例占30.8%,年龄大82岁,小6岁,平均44岁.病程60分钟内8例,90分钟内3例,120分钟内2例,均为将502胶水当眼液滴入眼内致眼部多处损伤.

    作者:赵定中;李素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显微镜下球结膜移植法治疗翼状胬肉84例体会

    我院自1995年1月以来,采用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以下简称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移植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4例,92眼,男40例,女44例;年龄28~84岁,平均51.2岁.单眼76例,双眼8例;右眼58眼,左眼34眼.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玻璃体切除联合术在严重眼外伤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效果.方法 47例严重眼外伤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术,视外伤情况分别行前段、后段、前后段联合术,去除浑浊的屈光间质,直视下摘出异物,处理视网膜脱离,眼内炎者同时行晶状体摘出、气液交换、眼内注药.结果 术后达脱盲视力37例,脱盲率为78.7%.结论 严重眼外伤适时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术,将更有效的挽救眼球和视力,是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金姬;王青;刘秀伦;崔惠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