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式活动桥在个别后牙缺失修复中的应用体会

刘好术

关键词:义齿, 局部, 可摘, 后牙缺失, 铸造
摘要:个别后牙缺失,前后都有基牙,是口腔修复临床上常见的和多发的一种缺损畸形,其修复方法很多[1],无论何种修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不足.多年来,我科用改良式活动桥修复个别后牙缺失,收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患者易接受,现介绍如下.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嵌体在磨牙残冠修复中的应用

    磨牙残冠牙体组织抗力形差,不宜单纯充填治疗,临床上常选用桩核全冠修复,但对桩的共同就位道要求高,而且对根管细或弯曲的病例不适用.笔者自2001年至2004年采用高嵌体修复此类患牙,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治洁;孙为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无牙颌患者种植修复的体会

    目的:探讨无牙颌种植覆盖义齿、种植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单颌、全颌无牙颌患者进行了种植修复.单颌无牙颌26例中10例进行了杆卡修复,5例球帽修复,2例磁性固位体修复,9例种植固定修复.全颌无牙颌8例中3例种植固定修复,3例杆卡修复,2例球帽修复.结果:经6~60个月的临床观察,256枚种植体中,除3枚种植体形成纤维愈合(1.17%)外,其余253枚种植体均形成了良好的骨性结合(98.83%),种植义齿功能较好,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对于无牙颌的患者,通过精心的设计、精巧的外科手术及合理的种植修复类型的选择,完成的种植修复体能有效地恢复咀嚼功能,并能使种植体长期稳固于口腔内行使功能.

    作者:徐淑兰;周磊;黄建生;宋光保;徐世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金沉积烤瓷冠密合度的评价

    目的:评价利用金沉积法制作的修复体的密合度.方法:22个离体前磨牙分为两组进行随机配对,牙体预备后利用硅橡胶翻制硬石膏模型,分别用金沉积法和常规失蜡铸造法制作烤瓷内冠.将硅橡胶注入完成的烤瓷冠和预备后的离体牙之间,获得间隙的模型,然后用金属显微镜在放大100倍下对其厚度进行测量.使用配对t检验分析其密合度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利用金沉积法制作的烤瓷冠的缝隙平均为25.6 μm,常规失蜡铸造法的为33.4μm,配对t检验表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结论:利用金沉积法制作的烤瓷内冠有良好的适合性.

    作者:孙迎春;周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烤瓷修复体引起牙龈炎临床初步分析

    烤瓷修复体是目前临床固定修复体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以美观耐用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被人们认可.但由于种种原因,患者戴用修复体后并发牙龈炎的比例并不小.现就我科常用3种金瓷修复体引起牙龈炎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不同金属内冠的优缺点.

    作者:方晓;王锋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烤瓷冠边缘伸展预防食物嵌塞效果观察

    临床对后牙修复烤瓷单冠或桥冠,常出现牙间食物嵌塞[1],原因较复杂,常为牙间密合不良.作者对邻接牙(牙合)面制作边缘伸展,经制作固定修复后2年随防观察,可达到预防食物嵌塞的效果.

    作者:刘亚昌;刘华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再定位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治疗体会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 ders,TMD)是指诸多原因导致的颞下颌关节及周围咀嚼肌群出现的结构、功能及器质性改变.其发病率较高,约25%~88%[1].患者主要表现为咀嚼肌及关节区肌肉疼痛、开闭口关节弹响及下颌运动障碍等.

    作者:史言利;牟月照;林坚;刘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纳米非晶金刚石膜改善义齿基托表面变形链球菌黏附量的研究

    目的:观察比较义齿基托材料镀用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前后,表面变形链球菌黏附量变化情况,探索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镀用义齿树脂基托表面后的抗菌可能性.方法:采用热凝牙托材料制作30mm×10mm×2mm标准试件30个.按不同粗糙度(280目、600目、1200目)分成3组,每组10个.相同粗糙度的10个试件再分成2组,每组5个,一组试件双面镀用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作为实验组,一组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结果:3组不同粗糙度试件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存在变形链球菌黏附,实验组少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1200目P<0.05;600及280目P<0.01);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试件表面变形链球菌黏附量均随粗糙度增大而增多(P<0.05),实验组增多趋势相对较小.结论: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能够改善义齿树脂基托表面的变形链球菌黏附量,具有部分抑菌功能.

    作者:李斌;姚月玲;安银东;陈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可摘局部义齿基托表面形态对语音影响的分析

    目的:分析可摘局部义齿腭部基托形态对发音的影响.方法:30例年轻志愿实验者分别戴入上颌光滑基托和有腭皱基托,应用计算机语音分析系统(CSL)测量发/d/、/t/、/l/后第一、第二共振峰值.结果:发/d/音,两组基托的第一、第二共振峰差异均有显著性.发/l/音,两组间在第二共振峰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腭皱作为一种有助于舌腭音发音的解剖定位标志,在义齿修复时理应考虑恢复.

    作者:徐正红;李隽;张富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临时冠在二次排龈法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临时冠在二次排龈法中的应用.方法:对267例冠桥修复患者421颗牙齿使用二次排龈法制取印模,常规牙体预备之后,采用随机分配法确定制作松风SWIFT-TEMP临时冠桥的基牙,再用临时冠桥辅助第二次排龈、制取印模,后观察基牙颈部排龈效果.结果:221颗牙齿在二次排龈法中应用临时冠桥,199颗牙齿达满意标准,22颗牙齿未达满意标准,有效率达到90.05%;200颗牙齿在二次排龈法中未应用临时冠桥辅助排龈,156颗牙齿达满意标准,44颗牙齿未达满意标准,有效率达到78.00%.结论:在二次排龈法中,牙体预备后先应用临时冠桥辅助第二次排龈,可获得明显的牙龈退缩效果,优于传统的二次排龈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杜朝霞;汲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真空电弧离子镀对纯钛表面粗糙度影响的研究

    目的:评价电弧离子镀膜对纯钛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铸造12mm×12mm×1.4mm的纯钛试样共8个,常规喷砂和抛光处理后,分别测试真空电弧离子镀膜处理前和处理后的钛试件表面粗糙度(Ra),并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处理.结果:真空电弧离子镀膜表面处理前后表面粗糙度无统计学差异(P>0.5).结论:电弧离子镀膜技术对铸钛件表面的粗糙度无不良影响,用于钛支架的表面着色改性,能保持原义齿表面的加工质量.

    作者:肖惠军;郭天文;王宝成;王晓洁;张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1180颗金属烤瓷冠与牙龈健康关系调查

    目的:观察不同烤瓷冠因边缘位置、边缘形态及边缘密合度变化而对牙龈健康的影响.方法:对1180颗金属烤瓷冠在修复后半年至8年进行复查.观察牙龈色泽、牙龈指数及牙周探诊深度的变化.有其中两项检测阳性者表明出现牙龈病变.结果:金属烤瓷冠边缘呈刃状者,边缘位于龈下者,边缘不密合者,牙龈病变发生率都较高.且随时间年限增加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金属烤瓷冠边缘位置、形态及密合度对牙龈健康具有明显影响.

    作者:李荣;宋宏杰;王凌成;尧茂江;颜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ARCUS digma下颌运动轨迹记录仪获取(牙合)架参数精确度的研究

    目的:以(牙合)架设定值为标准,研究采用ARCUS digma下颌运动轨迹记录仪获取(牙合)架参数误差的大小.方法:将ARCUS digma记录仪的测量装置固定在(牙合)架上,测量(牙合)架模拟下颌运动的参数.调整(牙合)架前伸髁导,从-30°到60°,每次间隔15°;Bennett角分别设定为4°、10°、20°、30°;前伸切导从0°到80°,间隔10°.每次调整设定值后测量5次,分析测量值和设定值间的误差.结果:前伸髁导测量值与设定值之差为-2.9°~2.4°,前伸切导的在-2.9°~2.9°,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Bennett角测量值均较设定值小,差值为-4.1°~-0.3°,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采用ARCUS digma下颌运动轨迹记录仪获取(牙合)架参数精确度高,有利于提高修复体咬合质量.

    作者:李鸿波;冯海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RVS预成核桩钉临床应用近期疗效评价

    随着根管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桩核冠桥已成为残冠残根保存治疗和牙列缺损固定修复的重要手段.而方便快捷、性能优良的桩核系统是冠桥修复获得成功的有利前提.作者应用RVS预成桩钉加银粉加强型玻璃离子复合桩核系统作冠桥修复,近期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志平;董显进;俞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心理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MMPI)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30例进行调查.结果:TMD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较高的焦虑和抑郁得分;MMPI测试结果显示,在MMPI十项临床量表中,患者组在其中的疑病(HS)、抑郁(D)、癔病(HY)、精神病态(PD)、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社会内-外向(SI)七项中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另外,患者组有26例临床量表中的一项或多项得分高于常模分数,说明TMD患者的人格有偏离现象.结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情绪障碍以及人格特征在其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德祥;汲平;潘芳;王贞;江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螺纹桩-粘结固定纵折牙修复的初步观察

    近年来,折裂牙保留治疗的文献报道日趋增多[1],尤其是经牙髓治疗后的死髓牙更为多见.因此如何采取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方法,大限度保留自体牙是长期以来临床医生努力追求的结果.采用纵折牙颈部结扎丝固定全冠修复是临床常见的方法,但由于结扎丝向牙根方向滑移或因牙龈损伤导致牙龈、牙周的炎症以及裂缝固定强度不足等而使修复效果大为降低.

    作者:刘洋;王奕;费涛;刘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改良式活动桥在个别后牙缺失修复中的应用体会

    个别后牙缺失,前后都有基牙,是口腔修复临床上常见的和多发的一种缺损畸形,其修复方法很多[1],无论何种修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不足.多年来,我科用改良式活动桥修复个别后牙缺失,收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患者易接受,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好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自制个别取模器颈缘取模技术精确度的研究

    目的:对比个别取模器龈下取模技术与常用藻酸盐及硅橡胶取模方法的颈缘精度的差异.方法:在患者口中用3种方法制取印模,灌模后分别在体视显微镜下测量代型标志点到龈沟底的距离.结果:个别取模器法的标志点到龈沟底的距离大于常用藻酸盐法者,与硅橡胶法相比,其颊侧点到龈沟底的距离较大,但在近、远中标志点无差异.结论:使用个别取模器的取模效果优于常用藻酸盐方法,与硅橡胶取模技术相类似.

    作者:孙惠强;梁星;包向军;宋宏杰;胡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下颌磁性附着体覆盖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调查磁性附着体覆盖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磁性附着体患者进行义齿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并检查患者基牙临床指征及牙周微生态的情况.结果:患者对磁性附着体义齿固位稳定功能满意度高;基牙的微生物组成与正常值相比有一定的变化,但戴牙前后基牙临床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适当的修复以及良好的口腔卫生条件下,下颌磁性附着体覆盖全口义齿是一种有效、可行的修复方式.

    作者:王培志;夏露;王国平;杜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陶瓷修复体色彩学研究现状

    陶瓷修复自1774年应用于牙科以来,陶瓷材料由于其具有较好的美观性,生物相容性而在牙科修复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使陶瓷修复体获得与天然牙协调的色彩效果,仍然是牙科修复领域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就可能影响陶瓷修复体终色彩匹配性的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李智;高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FIT CHECKER在全冠试戴中的应用

    FIT CHECKER是日本而至(GC)株式会社经销的一种用于检测修复体密合度的硅橡胶材料,基本成份为双组分基质,主要化学成分为聚二甲基硅烷及催化剂;锌酸亚锡及交联剂四乙氧基硅烷.可准确测定修复体的早接触点,方便临床医生调改,缩短修复体试戴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我科自2001年6月开始将FIT CHECKER应用于全冠试戴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方欣;刘春玉;王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局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