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金岩;王惠芸;赵书芳;李媛
目的 探讨正常牙冠轴面外形与其周围健康牙龈外形的关系.方法 以下颌第二前磨牙为研究对象,在牙列模型上通过牙冠部、牙龈作3个纵断面,用曲线拟和的方法得到每个断面的牙齿轴面外形及相应牙龈外形的曲线方程,以此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计算牙冠起始外形角度,即倒凹程度的大小.结果 不同个体的牙冠轴面外形和牙龈外形有其特定的几何关系,同一断面的牙冠轴面外形曲线对应特定的牙龈外形曲线;同名牙同一断面的牙冠轴面外形之间及牙龈外形之间的重叠性很好.自然牙冠轴面起始外形角度范围在40°~110°之间,其中84.1%的样本在70°~110°之间,小于70°者占15.9%,即以倒凹程度小者居多.结论 牙冠轴面外形与龈外形的几何关系非常个性化,修复时为达到原来二者之间的正常几何关系,同名对侧牙冠与龈外形的几何关系是唯一的参照.
作者:吴悦梅;徐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作者:张忠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髁突软骨损伤后修复再生的影响. 方法选用成年雄性大白兔37只,分成4组.第1组:髁突软骨全层损伤后局部应用醋酸泼尼松龙组;在兔髁突的前斜面形成直径2 mm的软骨全层缺损,局部应用醋酸泼尼松龙25 mg.第2组:单纯髁突软骨全层损伤组.第3组:空白手术对照组.第4组:正常对照组.结果 第1组动物的髁突软骨损伤区骨皮质断端进行性增生,术后12周时,原损伤区几乎充满致密骨质,表面有纤维组织覆盖.结论 醋酸泼尼松龙可促进髁突软骨损伤后的组织修复.
作者:姚向前;马绪臣;张震康;傅开元;武登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立即早期基因(i mmediate early gene, IEG)c-fos与c-jun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表达与伤害性感或痛觉调制有关.激在数十分钟内作出反应.正畸牙齿移动使患者产生不适或疼痛,这种刺激能否诱导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内c-fos与 c-jun的表达,尚未见文献报道.本项实验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牙齿移动过程中立即早期基因在中枢的表达及吗啡对其的调节作用.
作者:冯雪;段银钟;林珠;王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口腔粘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大量研究结果表明,OSF的发生与咀嚼槟榔习惯密切相关,但咀嚼槟榔诱发OSF的机理仍不明确.我们采用角朊细胞(keratinocytes, KC)体外培养技术,比较OSF-KC与健康者-KC分泌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差异,同时观察槟榔提取物(areca nut extract, ANE)对KC分泌ET的影响.旨在对KC及ET在OSF发生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并为阐明咀嚼槟榔习惯与OSF的因果关系提供一些实验依据.
作者:凌天牖;冯云枝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成釉细胞瘤是良性并有局部浸润性生长的多形性肿瘤,基本组织学表现是滤泡型和丛状型,乳头状角化成釉细胞瘤为其他变异中的一种[1],较少见.我们治疗一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进忠;汪说之;陈新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翼腭管的解剖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临床Le Fort Ⅰ型截骨手术提供指导.方法 对30具国人头颅标本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在Le Fort Ⅰ型截骨水平,上颌窦内侧壁从犁状孔边缘至翼腭管的平均距离是35.25 mm.颧牙槽嵴至翼腭管25.41 mm,翼腭管至中线16.68 mm,犁状孔边缘至中线的距离是13.87 mm,骨性鼻中隔长度是46.27 mm.犁状孔边缘至翼腭管连线与矢状面的夹角为6°14′.结论 本结果对Le Fort Ⅰ型截骨时上颌后区的解剖提供了数据,为避免损伤腭降动脉提供安全的指导.
作者:华泽权;胡欣;陈志洪;宋九余;佟浩;李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作者: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在短期内获得大量成活率高、分化良好的下颌髁突软骨(mandibular condylar cartilage,MCC)细胞.方法 采用细胞工程技术进行兔MCC细胞的Cytodex-3微载体培养,应用先进的环境扫描电镜技术对培养MCC细胞在微载体表面的生长方式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 MCC细胞可快速贴附于Cytodex-3微载体表面,但其舍甫展相对较慢.细胞舍甫展后生长加速,到培养后期,细胞密度可达初接种时的16.2倍.结论 微载体细胞培养技术是一种简便的快速体外细胞扩增方法,可为建立软骨细胞库及进行软骨缺损的组织工程修复提供大量供体细胞.
作者:焦岩涛;马绪臣;于世凤;张震康;邵曼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前,临床上常用比色板比色、手工配色的方法来确定金瓷修复体的颜色,存在着主观性强、精确度低、无法重复等缺点.我们运用自行编制的配色程序,对金瓷修复体遮色瓷颜色的再现进行了研究.
作者:李蓉;程祥荣;蒋滔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对口腔科的病毒交叉感染情况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分别应用5种不同的消毒方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血清污染的口腔科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分别检测消毒前后HBsAg、HBV-DNA和抗-HCV、HCV-RNA的情况.结果 5种消毒方法均能有效清除所污染病毒的特异性蛋白(HBsAg、抗-HCV)和核酸(HBV-DNA、HCV-RNA).结论 消毒后的器械不应该是口腔科病毒交叉感染的主要途径.
作者:周冬平;杨宗萍;仝文斌;傅毅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恶性牙源性钙化囊肿(malignant calcifying odontogenic cyst, MCOC)是极为罕见的牙源性恶性肿瘤,现报告5例.
作者:卢勇;吴兰雁;王炼;高田隆;周志瑜;二阶宏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我们计数观察口腔粘膜上皮良性、异常性和恶性增生病变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粘膜下微血管密度的改变,以期探讨其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周序珑;沈丽佳;谢立群;夏明汗;邓国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化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扩增酶标法对20例口腔鳞癌及10例正常口腔粘膜,9例口腔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结果 口腔鳞癌中的端粒酶活性值明显高于正常口腔粘膜,9例自身对照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值高于癌旁组织.结论 端粒酶的激活对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华;吴葆萱;吴求亮;张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pithelium growth factor, E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及胰岛素对兔骨骼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 SC)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EGF、TGF-β和胰岛素对兔骨骼肌SC增殖的影响.结果 在体外培养过程中,EGF和胰岛素促进兔骨骼肌SC增殖的作用较TGF-β明显,以胰岛素的作用为显著,并且其促进作用随实验中所用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 EGF、TGF-β和胰岛素均能促进兔骨骼肌SC的增殖,为体外对兔骨骼肌SC进行研究提供细胞来源.
作者:徐蓬;顾晓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口腔骨丢失(oral bone loss)包括牙周炎牙槽骨吸收(alveolar bone resorption)、剩余牙槽嵴骨吸收(residual ridge resorption,RRR)和颌骨骨质疏松(mandibular osteoporosis)等3种主要情形[1].它与全身系统性骨丢失,如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都是好发于老年人的慢性骨丢失或骨吸收过程.口腔骨丢失是影响牙齿存留与义齿修复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口腔骨丢失的病因和发生、发展规律,探讨它与骨质疏松症等系统性骨丢失的内在联系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大多数学者主要通过颌骨骨密度的测量来研究口腔骨丢失的有关问题.
作者:周永胜;周书敏;李国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设置缓冲间隙对下颌种植覆盖总义齿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正中开闭口运动中下颌种植覆盖总义齿的受力状态,分析冲击载荷下缓冲间隙的设置对义齿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 缓冲间隙的设置可以降低种植体内部、种植体软硬组织界面和义齿基托内应力的峰值,易引起种植体侧方界面骨吸收的压应力峰值降低了约52%.结论 设置缓冲间隙有利于保护种植体界面软硬组织的健康,防止义齿基托折裂,提高种植义齿的远期成功率.
作者:宋文植;尹万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日常饮食中存在着多种有害化学物质,随着饮食从口腔进入人体.研究表明,唾液中可能存在着天然的防御机制,能够对抗人类接触的天然及合成的化学物质的毒性.为了探讨唾液对致癌物、致突变物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对人体的保护功能,我们利用抗Ames试验对人唾液的抗突变活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推测肿瘤患者唾液的抗突变功能可能有减退或低下.为了验证此推测,我们又检测7例肿瘤患者唾液的抗突变能力.
作者:王江华;司徒镇强;钟念新;刘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近几年来,计算机网络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影响日益扩大,给人们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一些口腔院校及研究机构都在互联网上设立了自己的网址和主页,介绍院校特点和在口腔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并可直接通过电子信箱发函给对方,还可在国际互联网的专题讨论组(Mailing Lists)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进行专题讨论.
作者:王文锋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颅底的生长发育影响颌面部形态.关于这种影响,国内外学者有较多争议.本项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人安氏Ⅱ类与Ⅲ类错颅底形态的观察,对颅底与颌面形态的关系进行评价.
作者:江久汇;纪昌蓉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