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常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冠轴面外形与牙龈外形的几何关系

吴悦梅;徐军

关键词:牙冠, 牙齿外形, 牙龈
摘要:目的 探讨正常牙冠轴面外形与其周围健康牙龈外形的关系.方法 以下颌第二前磨牙为研究对象,在牙列模型上通过牙冠部、牙龈作3个纵断面,用曲线拟和的方法得到每个断面的牙齿轴面外形及相应牙龈外形的曲线方程,以此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计算牙冠起始外形角度,即倒凹程度的大小.结果 不同个体的牙冠轴面外形和牙龈外形有其特定的几何关系,同一断面的牙冠轴面外形曲线对应特定的牙龈外形曲线;同名牙同一断面的牙冠轴面外形之间及牙龈外形之间的重叠性很好.自然牙冠轴面起始外形角度范围在40°~110°之间,其中84.1%的样本在70°~110°之间,小于70°者占15.9%,即以倒凹程度小者居多.结论 牙冠轴面外形与龈外形的几何关系非常个性化,修复时为达到原来二者之间的正常几何关系,同名对侧牙冠与龈外形的几何关系是唯一的参照.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Le Fort Ⅰ型截骨相关的翼腭管解剖研究

    目的 研究翼腭管的解剖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临床Le Fort Ⅰ型截骨手术提供指导.方法 对30具国人头颅标本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在Le Fort Ⅰ型截骨水平,上颌窦内侧壁从犁状孔边缘至翼腭管的平均距离是35.25 mm.颧牙槽嵴至翼腭管25.41 mm,翼腭管至中线16.68 mm,犁状孔边缘至中线的距离是13.87 mm,骨性鼻中隔长度是46.27 mm.犁状孔边缘至翼腭管连线与矢状面的夹角为6°14′.结论 本结果对Le Fort Ⅰ型截骨时上颌后区的解剖提供了数据,为避免损伤腭降动脉提供安全的指导.

    作者:华泽权;胡欣;陈志洪;宋九余;佟浩;李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人唾液对致突变物的灭活作用

    日常饮食中存在着多种有害化学物质,随着饮食从口腔进入人体.研究表明,唾液中可能存在着天然的防御机制,能够对抗人类接触的天然及合成的化学物质的毒性.为了探讨唾液对致癌物、致突变物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对人体的保护功能,我们利用抗Ames试验对人唾液的抗突变活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推测肿瘤患者唾液的抗突变功能可能有减退或低下.为了验证此推测,我们又检测7例肿瘤患者唾液的抗突变能力.

    作者:王江华;司徒镇强;钟念新;刘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第四届中国国际口腔器材展览会倍受关注

    作者:张忠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生长与行为

    牙源性角化囊肿 (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 由Philipsen[1]于1956年先报道,是一种好发于下颌磨牙升支部的颌骨囊肿.纤维囊壁内衬较薄的角化复层鳞状上皮,常由5~8层细胞组成,表层一般为皱折状不全角化,基底细胞呈柱状或立方状,胞核呈栅栏状排列且远离基底膜[1].与其他类型的牙源性囊肿不同,OKC的生长缺乏自限性,具有某些肿瘤的特征;术后有较高的复发倾向;内衬上皮可发生瘤变、甚至癌变;还可与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naevoid basal cell carcinoma syndrome, NBCCS) 并发,因此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作者结合其本人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系列研究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对OKC的上皮细胞增殖、生长因子和受体表达、体外生长特征、临床复发及伴发NBCCS等方面的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李铁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设置缓冲间隙对下颌种植覆盖总义齿应力分布的影响

    目的 分析设置缓冲间隙对下颌种植覆盖总义齿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正中开闭口运动中下颌种植覆盖总义齿的受力状态,分析冲击载荷下缓冲间隙的设置对义齿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 缓冲间隙的设置可以降低种植体内部、种植体软硬组织界面和义齿基托内应力的峰值,易引起种植体侧方界面骨吸收的压应力峰值降低了约52%.结论 设置缓冲间隙有利于保护种植体界面软硬组织的健康,防止义齿基托折裂,提高种植义齿的远期成功率.

    作者:宋文植;尹万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喷砂对钛铸件表面结构的影响

    本项研究通过对纯钛铸件表面经不同条件喷砂后,铸件减重(Wt)与表面粗糙度(Ra值)的测定及金相观察,考察喷砂对其表面结构的影响,为纯钛铸件的后期表面处理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程静涛;郭天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bcl-2、Bax基因与程序化细胞死亡在颞下颌关节发育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及bcl-2、Bax基因在颞下颌关节发育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缺口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法)、原位杂交检测mRNA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对SD胎鼠及生后1周颞下颌关节发育不同时期PCD、bcl-2 mRNA及bcl-2、Bax蛋白的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 各时期髁突软骨细胞中均有PCD出现,阳性PCD细胞主要分布于软骨增殖层及浅层肥厚层与深层肥厚层交界的区域;髁突软骨增殖层及浅肥厚层大部分细胞bcl-2 mRNA表达阳性,深层肥厚层仅有极少数成熟软骨细胞bcl-2 mRNA表达阳性;bcl-2蛋白表达的分布与bcl-2 mRNA基因的表达部位基本一致,进入深层肥厚层减弱、消失;Bax则在髁突软骨全层均有明显表达.结论 髁突软骨细胞PCD主要是受内在bcl-2及Bax基因控制,PCD的部位及数量取决于bcl-2及Bax表达量的变化.bcl-2可能是维持软骨细胞生命,保证软骨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的重要基因之一.

    作者:李松;金岩;王惠芸;赵书芳;李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口腔增生性病变PCNA和微血管密度的定量研究及其意义

    我们计数观察口腔粘膜上皮良性、异常性和恶性增生病变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粘膜下微血管密度的改变,以期探讨其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周序珑;沈丽佳;谢立群;夏明汗;邓国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酶水平的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种植体修复后第1年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GCF)量及其中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及骨丧失的关系.方法 以基台连接术后1~1.5个月为基线,修复后3、6、12个月时分别对12例患者26个Branemark种植体的52个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GCF量、GCF-AST、GCF-ALP水平在修复后第1年内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各时期种植体周围粘膜炎组的GCF量、GCF-AST、GCF-ALP水平普遍高于健康组,且有随炎症程度加重而升高的趋势.有骨丧失位点的GCF量、GCF-AST、GCF-AL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骨丧失位点.结论 GCF 量、GCF-AST、GCF-ALP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炎症状况及骨组织的变化.

    作者:李晓军;沙月琴;曹采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影响钛-瓷结合力的因素分析

    钛(Titanium, Ti)及钛合金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及理想的物理、机械性能,而且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能满足口腔修复材料的大部分要求[1].从80年代开始,牙科专用铸钛机的研制及铸钛技术的发展克服了钛熔点高、高温时化学反应性强所造成的铸造加工困难,使钛及钛合金成功地用于全口与可摘局部义齿支架以及冠和固定桥的制作[2-5].近年来,钛低熔瓷粉的研制使钛代替金合金、钯基合金及镍基合金用于金-瓷修复成为可能[6,7].目前尚未见有关钛-瓷修复体的长期临床报道.短期观察显示钛-瓷修复体的失败率高,其失败表现为瓷裂及瓷面部分或全部脱落[8].可见,钛-瓷结合仍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本文中将对影响钛-瓷结合力的主要因素加以分析.

    作者:任卫红;郭天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口腔粘膜鳞癌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化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扩增酶标法对20例口腔鳞癌及10例正常口腔粘膜,9例口腔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结果 口腔鳞癌中的端粒酶活性值明显高于正常口腔粘膜,9例自身对照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值高于癌旁组织.结论 端粒酶的激活对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华;吴葆萱;吴求亮;张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正常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冠轴面外形与牙龈外形的几何关系

    目的 探讨正常牙冠轴面外形与其周围健康牙龈外形的关系.方法 以下颌第二前磨牙为研究对象,在牙列模型上通过牙冠部、牙龈作3个纵断面,用曲线拟和的方法得到每个断面的牙齿轴面外形及相应牙龈外形的曲线方程,以此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计算牙冠起始外形角度,即倒凹程度的大小.结果 不同个体的牙冠轴面外形和牙龈外形有其特定的几何关系,同一断面的牙冠轴面外形曲线对应特定的牙龈外形曲线;同名牙同一断面的牙冠轴面外形之间及牙龈外形之间的重叠性很好.自然牙冠轴面起始外形角度范围在40°~110°之间,其中84.1%的样本在70°~110°之间,小于70°者占15.9%,即以倒凹程度小者居多.结论 牙冠轴面外形与龈外形的几何关系非常个性化,修复时为达到原来二者之间的正常几何关系,同名对侧牙冠与龈外形的几何关系是唯一的参照.

    作者:吴悦梅;徐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MHC分子在诱导口腔鳞癌CTL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分子在诱导自体口腔鳞癌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中的作用.方法 对9例口腔鳞癌中的肿瘤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ABC和HLA-DR抗原进行检测,将其中5例HLA-ABC抗原表达>50%和HLA-DR抗原表达>35%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①自体肿瘤细胞经处理后作刺激细胞,并用MHC单抗阻断刺激细胞上的HLA-ABC和(或)HLA-DR抗原,检测自体肿瘤细胞诱导的CTL的特异性杀伤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分泌水平.②阻断靶细胞上HLA-ABC和(或)HLA-DR抗原,观察MHC单抗对自体刺激细胞(未加单抗处理)诱导的CTL细胞毒的抑制作用.结果 ①各病例的各实验组刺激细胞诱导的CTL杀伤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依次为:DR抗原阳性刺激细胞组>ABC抗原阳性刺激细胞组>ABC和DR抗原均阴性刺激细胞组,抗ABC 单抗可完全阻断CTL特异性分泌TNF-α;②各实验组单抗对CTL的杀伤活性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抗ABC单抗为52%;抗DR 单抗为27%;抗ABC 单抗+抗DR 单抗为72%. 结论口腔鳞癌细胞上的MHC-I、Ⅱ类抗原在诱导自体CTL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杨宏宇;李金荣;赵怡芳;王秀丽;卢海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根尖片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根尖片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Digora数字化摄影设备,对88例患者的105颗牙齿行根尖片拍摄.结果 与根尖片传统摄影技术比较,曝光时间减少50%~80%,质量评价:甲级88张,乙级12张 ,丙级5张.结论 根尖片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具有传统根尖片摄影技术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因而为口腔临床及科研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手段.

    作者:张铁军;赵燕平;张祖燕;朱宣鹏;吴运堂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安氏Ⅱ、Ⅲ类错颅底与颌面形态关系的研究

    颅底的生长发育影响颌面部形态.关于这种影响,国内外学者有较多争议.本项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人安氏Ⅱ类与Ⅲ类错颅底形态的观察,对颅底与颌面形态的关系进行评价.

    作者:江久汇;纪昌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成釉细胞瘤的细胞分化与nm23的表达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ama, AM)为颌骨内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其增殖活性可反映该肿瘤的增殖潜能,揭示其生物学行为.

    作者:钟鸣;王兆元;卢利;孙长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口腔科病毒交叉感染状况的初步研究

    目的 对口腔科的病毒交叉感染情况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分别应用5种不同的消毒方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血清污染的口腔科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分别检测消毒前后HBsAg、HBV-DNA和抗-HCV、HCV-RNA的情况.结果 5种消毒方法均能有效清除所污染病毒的特异性蛋白(HBsAg、抗-HCV)和核酸(HBV-DNA、HCV-RNA).结论 消毒后的器械不应该是口腔科病毒交叉感染的主要途径.

    作者:周冬平;杨宗萍;仝文斌;傅毅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EGF、TGF-β及胰岛素对兔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pithelium growth factor, E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及胰岛素对兔骨骼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 SC)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EGF、TGF-β和胰岛素对兔骨骼肌SC增殖的影响.结果 在体外培养过程中,EGF和胰岛素促进兔骨骼肌SC增殖的作用较TGF-β明显,以胰岛素的作用为显著,并且其促进作用随实验中所用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 EGF、TGF-β和胰岛素均能促进兔骨骼肌SC的增殖,为体外对兔骨骼肌SC进行研究提供细胞来源.

    作者:徐蓬;顾晓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金瓷比色板的制作、色度值测定及临床应用

    目前,VITA成品比色板在国内烤瓷修复中应用广泛,但其指导临床配色存在一定缺陷[1].为此,我们研制了一副金瓷比色板,以期提高临床配色的准确性.

    作者:孙剑;杨宏军;王忠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正颌术前利用辅弓扩大下颌牙弓宽度一例

    以下颌前突为主的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可表现全牙列的牙性代偿,即下牙列前、后均舌倾.模型外科中,下颌退至与上颌建立中性咬合关系时发现下颌牙弓宽度明显不足,需在术前正畸中协调上、下牙弓宽度、形态.我们介绍一种利用辅弓扩大下颌牙弓宽度的方法.

    作者:程似锦;吴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