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勇;周鹏云;崔亮亮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锥颅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7例,术前给予醒脑静及七叶皂苷钠注射液,待病情稳定后,实施锥颅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术后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基本恢复日常生活31例,部分恢复日常生活并可自理28例,生活不能处理但神志清楚17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17例,生存率82.5%(80/97),病死率17.5%(17/97).结论:中西医结合锥颅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雷明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及保健方法.方法:收治中年妇科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保健措施,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38例患者中,妇科炎症78例(56.52%),月经不调29例(21 01%),盆腔脱垂18例(13.04%),妇科肿瘤13例(9.43%),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89例(64.49%).观察组总有效率92.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6%(P< 0.05).结论: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具有多样化,常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根据患者的保健需求而采取保健措施,可协同提高患者的常规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范维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湿疹皮炎患者的皮肤菌群.方法:检测湿疹皮炎患者40例皮损部位、非皮损部位标本及健康体检者40例的菌种.结果:湿疹皮炎患者皮损部位的菌群总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皮损部位和对照组(P<0.05).急性渗出皮损的菌群总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斑块皮损(P<0.05).皮损部位检出较多的为马拉色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湿疹皮炎患者皮损部位病原菌感染与疾病的发展有一定关系.
作者:叶云;廉翠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5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文拉法辛和帕罗西汀治疗,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6%和81%.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作者:宋伊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儿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腹症患儿76例的临床资料,系统分析患儿的超声诊断结果.结果:经超声诊断,肠套叠11例,急性阑尾炎13例,肠梗阻12例,肠系膜淋巴结炎7例,急性胰腺炎2例,输尿管结石8例,腹股沟斜疝15例,胆道蛔虫5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3例.结论:超声诊断对儿科急腹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杨惠;饶正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干预价值.方法:收治颅脑损伤患者89例,48例接受院前急救护理为观察组,41例未采取院前急救为对照组,治疗后半年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7%(P< 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现场急救护理,不仅可以缓解窒息、出血休克等并发症,还可以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作者:邓明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妇科护理的意义.方法:收治妇科患者1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与对照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身体恢复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抑郁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认可,不仅能够促进患者身体恢复,还能有效降低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率.
作者:张聪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鼾症患者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鼾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四维度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鼾症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生活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毛延;袁薇;夏美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冠心病PC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冠心病PCI术治疗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SAS、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D、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冠心病经PCI术治疗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金永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微创与开放方案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有效性指标、治疗前后影像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性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仅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且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罗小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广德县妇保人力情况与早孕期保健建卡率的关系.方法:对广德县全部县、乡、村保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人力资源状况和孕产期保健服务存在的问题.结果:广德县妇保人员基本是临床类专业,县、乡两级均无公共卫生类,村级公共卫生类很低,技术职称较低,特别是村级保健人员;村妇保人员女性少(47.6%),村级妇保人员通过网络信息获取孕产妇信息率低(4.3%),收集怀孕信息采取电子录入信息的女妇保人员数比男性低;孕产妇的流动性很大、宣传管理工作不到位、网络信息缺乏是早孕建卡率不高的主要原因.结论:广德县妇保人员人力资源较缺乏,信息使用和利用水平低,要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实现全县各相关部门网络信息的共享,提高早孕期保健建卡率.
作者:周慧;陈波;王伟民;李北燕;杨明亮;计国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直肠指征细胞学检查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直肠癌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细胞学检查.结果:直肠指征细胞学诊断的准确率89.5%,敏感性92.1%,假阴性6.6%,无假阳性病例.结论:直肠指检细胞涂片检查准确性高,操作简便,患者无痛苦,可反复检查,对直肠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赵润珍;朱福义;田林;刘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3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恩替卡韦片和复方鳖甲软肝片口服,对照组加用阿德福韦酯胶囊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肝硬度(LSM)、肝门静脉直径和脾脏厚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HA、LN、PCⅢ、ⅣC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LSM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肝门静脉直径与脾脏厚度明显改善(P<0.05),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在肝脏纤维代谢和形态学改变方面具有抗纤维化的效用,提示其有助于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作者:郝爱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胃左静脉腔静脉分流术、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贲门周围离断术是治疗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主要方法.本文从临床要点、治疗方法及优缺点3个方面介绍3种治疗方法.
作者:吴平恭;李慧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加强卫生保健对大学生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作用.方法:将80例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不采用强化卫生保健的形式,观察组则强化卫生保健措施,对两组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传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大学生强化卫生保健形式在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中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唐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本文报告以癫痫为表现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乳酸酸中毒1例,提出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需给予充分补液及胰岛素治疗.
作者:赵谷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幼儿蛲虫感染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检测266例幼儿蛲虫感染情况.结果:32例(12%)幼儿出现蛲虫感染,经治疗后感染率明显下降(P<0.05).农村和城市幼儿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人日常习惯与蛲虫感染有密切联系(P<0.05).结论:蛲虫感染与幼儿日常卫生习惯有密切关系.
作者:姚宜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胸腔积液对患者心肺功能有一定影响.心肺运动试验包括运动心电图和运动气体代谢,主要用于评价心肺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心肺运动的各个指标随着胸腔积液量的增加呈现相应的变化.
作者:孙杏云;李天民;毕艳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七氟烷对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七氟烷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比较两组苏醒时间、躁动持续时间及躁动评分.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21.4±3.8)min,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躁动评分(1.68±0.3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躁动持续时间≥3min及15 min的例数分别为3例(7.50%)、3例(7.50%),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七氟烷能明显改善小儿麻醉苏醒期的躁动症状.
作者:赵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坦索罗辛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Ⅰ给予坦索罗辛0.2 mg,1次/d;组Ⅱ给予坦索罗辛0.4 mg,1次/d;观察随访2周.结果:组Ⅰ和组Ⅱ结石完全排出率分别为57%和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Ⅰ和组Ⅱ平均排石时间分别为(7.2±2.6)d和(5.5±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内因发生肾绞痛而需镇痛治疗,分别为11例(37%)和4例(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内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坦索罗辛能有效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缩短排石时间,并减少排石过程中肾绞痛的发生;在缩短结石排出时间、降低肾绞痛发生率上,用坦索罗辛0.4 mg/d明显优于用坦索罗辛0.2 mg/d.
作者:马志远;秦克松;李金乾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