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义;张宏义;刘晓鹏;何晓军;张希东;冯志强;李劲松
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占相当高的比例.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RB)患病率为4%~43%.发病率为0.02%~0.66/100 d.结合本科经验,对CRI预防及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张宝良;王忱;张洁;郭世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肝癌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88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TIPS术病例中,36例术前伴有肝癌(4.06%).Child A级9例,B级11例,C级16例.31例患者术前已行至少2次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TACE).癌肿已被较好控制.5例患者为急诊TIPS.肝内肿块经由增强CT确认不在穿刺分流道33例,3例居常规穿刺分流道.前者采用经典TIPS方法,后者采用经腔静脉避绕法向门静脉分支穿刺. 结果 36例合并肝癌的TIPS分流道建立均获成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腹水得到有效地控制.27例肝癌患者用TACE及经皮无水乙醇病灶注射已有效控制,平均术后生存率4.5年. 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同时伴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IP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褚建国;孙晓丽;黄鹤;朴龙松;陈肇一;杨淑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纤维胆道镜术中、术后的广泛使用,在降低手术残石率和术后处理残余结石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自1996年1月至2002年3月我科对480例患者进行胆道镜检查及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谢金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功能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对7例非功能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肿瘤位于胰头部3例,胰体部2例,胰尾部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胰体胃切除+脾切除3例,局部切除1例.病理证实恶性4例,良性3例,其中4例行免疫电镜检查.7例全部一期治愈出院. 结论体症、B超、CT是发现本病的主要手段,将病理学检查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结合起来判定良恶性,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洪义;李捷雷;张宏义;刘晓鹏;何晓军;张希东;冯志强;肖梅;李劲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弯管型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总结了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间用弯管型吻合器对42例低位直肠癌病人保肛吻合手术的应用体会. 结果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口出血、狭窄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且端侧吻合的直肠近端肠管具有一定的粪便储存功能,有效地预防了直肠癌术后的稀便问题.对于拒绝接受miles手术的直肠癌病人,亦可使用弯管型吻合器做低位直肠癌手术,取得了预期的治疗效果. 结论国产弯管型吻合器的长度及弯度均较适宜,手术对于低位直肠的吻合经腹用吻合器做端侧吻合,灵活性明显优于直型吻合器,操作起来十分方便,性能安全可靠,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作者:孙宁东;陈世洪;张永进;施章时;吴烈;陈小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院自1991年以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1 000余例,同时附带行阑尾切除(LA)120例,效果良好,无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师龙生;唐增杰;武阳;司宝宏;王文杰;谢金敏;董万宝;王岩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手术及麻醉等创伤使人体应激激素释放,胰岛素抵抗,血糖异常增高,术后无法正常营养支持.连续静脉输糖可以使人体利用糖能力逐渐增加.为寻找降低术后糖代谢异常的有效方法,我们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分组,观察术前输糖对术后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
作者:崔勇;张宝良;王忱;李兰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巨大肝癌外科综合治疗的途径. 方法对巨大肝癌依据肿瘤能否一期切除的原则,能一期切除者不行术前介入治疗,不能一期切除则介入治疗,肿瘤缩小后手术;术中充分游离肝脏,暴露肿瘤,尽可能减少肝门阻断时间,防止术中出血.术后抗炎、支持、保肝、防止应急性溃疡治疗,并预防性介入2~3次. 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一年生存率达90%. 结论对巨大肝癌行综合性外科治疗,是提高其治愈率、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霍中华;任全民;吴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颅骨宽度的不同对脑内核团X坐标值的影响,为术中靶点定位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在西藏高原通过测量1048例颅骨宽度和427例脑内核团的X坐标值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 结果颅骨宽度与Vim靶点X坐标值(r=0.233,P<0.01)和PVP靶点X坐标值(r=0.252,P<0.001)呈显著性正相关,随着颅骨宽度的增大,Vim和PVP靶点X坐标值也随之增大. 结论颅骨大小的变化可直接影响核团坐标的定位.
作者:黄永安;尹欣;尹震;马宏伟;武琛;黄承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性,11岁.因视物模糊20天,伴头痛、胸闷、多汗17天入院.来诊前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视神经乳头炎、病毒性心肌炎,经治疗无缓解,并发现血压持续性升高伴阵发性加重,高达190/130 mmHg,转诊我院.入院查体:T 37.2℃,P100/min,R26/min,BP 190/130 mmHg.精神不振,面色苍白.眼底检查:视网膜下大量灰白色渗出物,部分簇状分布,散见点片状出血.入院后经酚妥拉明静脉点滴,血压渐降至正常.
作者:韩玉亭;徐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在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出现了三多现象,即老年病人、肥胖病人、糖尿病病人增多,而其中糖尿病病人又多是老年肥胖病人.虽然看似肥胖,实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身体耐力下降.对这类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往往比较困难.本文总结45例糖尿病病人在外科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治疗的体会.
作者:李兰芝;张洁;张宝良;唐志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随着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对其病程演变认识加深,疗效不断提高.然而,对已确诊的SAP病人采取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以及何时手术一直有争论.本文对我院1993年1月至2002年1月5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手术的指征和时机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晓军;李捷雷;张洪义;冯志强;唐维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0年1月~2002年1月间163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外科手术治疗情况. 结果 163例其中行肝叶切除59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53例,胆总管切开取石+U形管引流5例,胆肠吻合+肝叶切除或胆总管取石92例.肝门部肝胆管狭窄整形66例.术后残留结石31例,术后经胆道镜取石16例,其余15例中有7例再次手术行肝叶切除治愈.有18例术后常有上腹隐痛或发烧. 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常需要联合手术治疗,去除病灶,解除梗阻,畅通引流是外科的治疗原则.三者缺一不可,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常常有不同程度的肝叶纤维化、肝萎缩和肝胆管狭窄并存.手术必需切除病变肝叶,狭窄整形及胆肠内引流联合进行.
作者:陈世洪;孙宁东;张永进;陈小平;王卫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引言近年来在急性胰腺炎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腺泡细胞死亡存在两种不同的方式:坏死和凋亡.凋亡很少甚至完全不引起炎症反应[1],而坏死则伴随剧烈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对胰腺具有保护作用,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2].
作者:周五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许多欧美国家的发病率高达20%~40%.在我国,张培华等调查1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8.6%,45岁以上为16.4%.推算现有病人8 000万至1亿例.如1/20病人需要积极治疗,就有400~500万例.大隐静脉曲张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
作者:于柏生;张世国;舒义;成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共施行肝癌切除术56例,其中3例出现消化道出血,占5.36%,经及时诊治而愈,报告如下.
作者:霍中华;顾春林;吴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利用人工冷海水制做犬重度体温过低症模型. 方法用人工(12±2)℃冷海水浸泡实验犬. 结果当实验动物的肛温降至(25±0.5)℃时,其心输出量、心率明显下降,PR间期明显延长. 结论海水浸泡性体温过低症犬的心功能明显减低,符合体温过低症模型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可进行不同的复温方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毕建立;江朝光;李佳春;谭燕;李功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压缺氧时心肌细胞的损伤机制. 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低压缺氧后即刻组、6 h和24 h组、使用N-甲基-L-精氨酸 (L-NAME) 保护后6h和24h组.实验组大鼠在低压舱内模拟上升至8 000 m、停留30 min,重复1次.分别测定不同组血液中一氧化氮 (NO) 浓度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磷酸激酶 (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活性.并使用PCR方法半定量测定心脏低压缺氧后eNOSmRNA、iNOSmRNA的变化. 结果低压缺氧后大鼠血液中NO浓度及AST、LDH、CK、α-HBDH活性明显升高,注射L-NAME后可明显减少AST、LDH、CK、α-HBDH升高值.缺氧后大鼠心脏组织iNOSmRNA显著增加,eNOSmRNA显著减低. 结论 iNOS在低压缺氧的心肌损伤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宁波;高和;张莉莉;张建玲;杨洁;蔡庆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底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的方法. 方法对2例患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病人施行了手助式腹腔镜胃底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术. 结果 2例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在300 ml左右,手术时间3~4 h,手助式方法处理脾门和胃底周围血管,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按期出院. 结论手助式腹腔镜胃底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是一种安全微创而效果良好的手术.
作者:张洪义;张宏义;刘晓鹏;何晓军;张希东;冯志强;李劲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吴某,女,28岁,因急性腹痛,伴反复干呕天入院,既往于出生40天后因膈疝行疝修补术,查体急性痛苦表情,面色苍白,四肢瘦长,身高172 cm,体重49 kg.末梢循环较差,腹痛呻吟不止,抬入病房,答话无力,右眼视力失明,左眼视力0.4,左胸廓较右侧凹陷,左胸骨旁Ⅱ肋间可闻Ⅱ~Ⅲ收缩期杂音,左肺呼吸音较弱,右肺呼吸音正常,腹呈舟状不对称,剑突下至脐部中点可见局限性隆起包块,触之囊性感,压痛阳性无明显振水音,肠鸣音弱,双侧髂前上棘明显隆起.
作者:孟照华;于柏生;成鹏;米文宁;张世国;舒义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