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治疗的新靶点--细胞周期检定点

朱应葆;钱鑫;贾廷珍

关键词:肿瘤治疗, 新靶点, 细胞周期, 肿瘤细胞, 肿瘤发生发展, 生物学研究, 组织细胞, 综合治疗, 细胞增殖, 细胞死亡, 外科治疗, 生命健康, 身体状况, 认识水平, 临床效果, 化疗, 发生因素, 恶性肿瘤, 定点, 大的缺陷
摘要: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目前,关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一般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肿瘤的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由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复杂性、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性,造成现有的治疗普遍存在较大的缺陷.如外科治疗,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去除肿瘤的发生因素,复发和再发都是其不可跨越的障碍;而临床效果显著的放、化疗,则是依赖于使细胞产生不可修复的DNA损伤而走向凋亡以达到治疗目的.但是由于放、化疗缺乏靶向性,在大量肿瘤细胞死亡的同时,部分正常的组织细胞也受到损害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人员发现:控制细胞增殖的关卡--细胞周期检定点(checkpoint)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中存在差异,从而使细胞周期检定点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相关文献
  • 动脉灌注化疗加三维适形放疗中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胰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1年的生存率为21%,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生存期为6~10个月,已有远地转移者生存期仅在半年以内[1].临床确诊多数为晚期,手术切除率低,根治术并发症发生率高,常规放化疗效果也不理想[2],死亡率高[3].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4月采用动脉灌注化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晚期胰腺癌1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志华;赵瑞琴;朱利民;范文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肿瘤治疗的新靶点--细胞周期检定点

    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目前,关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一般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肿瘤的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由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复杂性、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性,造成现有的治疗普遍存在较大的缺陷.如外科治疗,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去除肿瘤的发生因素,复发和再发都是其不可跨越的障碍;而临床效果显著的放、化疗,则是依赖于使细胞产生不可修复的DNA损伤而走向凋亡以达到治疗目的.但是由于放、化疗缺乏靶向性,在大量肿瘤细胞死亡的同时,部分正常的组织细胞也受到损害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人员发现:控制细胞增殖的关卡--细胞周期检定点(checkpoint)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中存在差异,从而使细胞周期检定点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朱应葆;钱鑫;贾廷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放射性直肠炎的诊断和治疗--附97例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放射性直肠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4月在我院经过盆腔放射治疗的9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接受盆腔放射治疗的患者,发生放射性直肠炎Ⅰ度有34例占35.05%,Ⅱ度10例占10.31%,Ⅲ度8例占8.25%,共52例,占总观察例数的53.61%.发生放射性直肠炎的放射剂量范围为4~44Gy,平均剂量为(19.63±9.84)Gy,中位剂量18 Gy.结论盆腔接受放射治疗后,放射性直肠炎为重要并发症之一,一般经过对症治疗多能治愈.

    作者:张照辉;贾廷珍;沈彤;王俊杰;张淑兰;马力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医源性急性放射病的抗感染治疗

    目的总结医源性急性放射病抗感染治疗经验,为事故性放射病抗感染治疗提供借鉴.方法观察17例大剂量照射预处理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外周血象、体温、症状其抗感染后的变化.结果照后第8~10天白细胞<1×109/L,未用rhG-CSF者白细胞持续低值为13.3 d,29%的患者体温>38.5℃,经无菌处理和强有力的抗感染治疗,均未出现典型的急性放射病极期临床表现.结论回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和应用rhG-CSF缩短了骨髓重建时间;严格实行全环境保护和应用防治结合,合理、足量的应用抗生素是其顺利渡过放射病极期,减少合并症的关键.

    作者:张淑兰;克晓燕;贾廷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网膜固定技术在腹盆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用网膜体位固定技术进行腹盆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1例腹盆部肿瘤病人采用拓能网膜体位固定技术完成3D-CRT.通过对患者CT扫描前、后摆位复位验证片以及CT模拟(CT-sim)后射野证实片与计划数字影像重建DRR图上的相关点的移动情况的测量比较,探讨采用网膜体位固定技术完成3D-CRT过程的误差源及误差范围.结果实验结果和误差分析表明用网膜体位固定技术完成腹盆部肿瘤3D-CRT过程不确定度小于5 mm.结论网膜体位固定技术在腹盆部肿瘤3D-CRT中应用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李黎军;李飞舟;朱海军;黄井岗;宋宏羽;张新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药防治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口咽炎的临床研究

    急性放射性口咽炎是鼻咽癌(NPC)放射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笔者拟用活血化瘀、养阴清热的中药预防急性放射性口咽炎的发生并降低其反应程度,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雨荷;谭丽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稀土对受照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微核细胞发生率的影响

    稀土元素或化合物已广泛用在工业、农业、林业、国防及高科技产业等领域.在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适量摄入氯化稀土和柠檬酸稀土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作用等[1-5].笔者观察了柠檬酸镧和柠檬酸铈对受照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作者:张翠兰;齐雪松;董金婵;夏英;吕慧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辐射损伤对HRAD17基因转染不同类型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HRAD17在DNA辐射损伤修复及辐射诱导的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对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和人宫颈癌HeLa细胞均分别转染pDOR-neo载体,pDOR-HRAD17s(正义)和pDOR-HRAD17a(反义)质粒,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转染后各组细胞去血清培养48 h同步化后给予60Co γ射线10 Gy照射,吸收剂量率为2.54 Gy/min,加入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并于0、6、12、14、36和48 h收集固定细胞,碘化丙啶(PI)避光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DNA量.结果在辐射损伤后,转染正义HRAD17的成纤维细胞主要发生G1/S期阻滞,转染正义HRAD17的肿瘤细胞主要发生G2/M期阻滞;转染正义HRAD17的细胞凋亡比例降低,转染反义HRAD17的细胞凋亡比例升高.结论HRAD17同时参与细胞周期G1/S和G2/M期阻滞,并抑制辐射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

    作者:钱鑫;韩云;孙艳;杨业鹏;朱应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四川省CT机头部单层扫描剂量评价

    随着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诊断过程中所致受检者受照剂量水平也日益受到关注.结合CT机应用性能的检测,笔者对四川省CT机头部单层扫描剂量(CTDI)作了抽查,反映出四川省目前CT检查所致患者的受照剂量水平.同时,采用两种常用的方法对CTDI进行描述,并对测量结果加以比较.

    作者:刘德明;刘怡刚;刘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放射损伤对鼻咽癌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目的通过分析放疗前后鼻咽癌(NPC)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T(Tr)细胞比例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NPC患者免疫抑制机制和放疗对免疫抑制的影响,为有效提高NPC的治疗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初治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前、放疗后和30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CD4+CD25high T细胞比例.结果放疗前鼻咽癌患者CD3+、CD4+、CD8+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而CD4+CD25high Tr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76±1.06)%,(2.06±0.98)%,P<0.05];放疗结束时,与放疗前比较,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减低(P<0.05),而CD4+CD25high Tr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8±1.02)%,P<0.05].结论CD4+CD25high Tr细胞可能是鼻咽癌患者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之一,与鼻咽癌免疫逃逸有关.放疗后外周血CD4+CD25high Tr细胞比例比CD4+/CD8+比值更能敏感反映免疫功能状态,有可能成为鼻咽癌的更有效的免疫监测指标.

    作者:刘莉;丁乾;姚军霞;宋颖秋;曹如波;黄士昂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

    目的探讨超声或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技术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40例头颈部癌和转移癌患者.4例采用全身麻醉,在CT引导下行125I粒子植入术;36例采用局部麻醉,行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粒子针平行排列,间距1~1.5 cm,原发肿瘤植入靶体积影像学边界外放1 cm,转移瘤植入靶体积为影像学边界.粒子间距1 c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90~145Gy,每颗粒子活度0.40~0.70 mCi,每个病灶植入3~84颗粒子.5例患者术后1周加外放疗,每次200 cGy,总剂量45~50 Gy.术后24 h拍头颈正侧位平片或CT,行质量验证.术后24~48 h拍胸部X线片了解有无粒子移位或游走.结果随访3~33月,10例舌癌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1例进展;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经粒子治疗后完全缓解,局部控制率为60%,中位生存期11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7.50%和35%.14例头颈部癌粒子治疗后,局部控制率为76.47%,中位生存期9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为66.08%和24%.16例头颈部转移癌粒子治疗后,局部控制率95.23%,中位生存期9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为54.55%和32.73%.没有1例发生严重的皮肤反应.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癌疗效确切,尤其是为那些手术后或放疗复发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的、安全和微创治疗手段.

    作者:王俊杰;冉维强;袁惠书;姜玉良;刘江平;李金娜;姜伟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郁海香对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

    有些恶性肿瘤采用大剂量分割外照射,治疗同时导致皮肤放射损伤,如处于急性期的皮肤损伤治疗不及时或处置不当,常迁延为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继发感染,形成溃疡.由于溃疡长期不愈,微血管闭塞,血循环障碍,皮肤纤维化,造成临床治疗上的困难.笔者采用郁海香软膏外敷治疗204例,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杨晓虹;杨小玉;于保东;纪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脐血基础与临床研究

    目的对脐血进行系列研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分离新鲜脐血单个核细胞,未行或行低剂量60Co γ射线62 mCy照射,并用3H-TdR掺入和释放法、ELISA分析、流式细胞仪、MTT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测定等方法对脐血量、单个核细胞(MNC)数量、活性MNC百分率、CD34+细胞数及其与新生儿月龄、性别、脐血血象及产妇年龄关系、脐血T淋巴细胞、NK细胞活性、低剂量照射脐血后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活性变化、脐血清集落刺激活性物质和临床用于白细胞减少症疗效进行了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每份脐血在100~150 ml范围内占95.4%,其量与MNC无相关性,存放在6℃冰箱3 d以内较适宜,活性MNC在91.2%以上;脐血中CD34+细胞数除与性别相关外,与其他因素无相关性;脐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活性偏低,低剂量照射能提高其活性;脐血清富含细胞集落刺激活性物质,以IL-3为主;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输注脐血可提升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水平.结论由于以上诸多优势,故脐带血具有临床应用的广阔前景.

    作者:贾廷珍;刘长安;杨光;严智昌;陈旭芳;李惠平;马力文;张淑兰;王保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增强螺旋CT扫描技术在胃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胃癌螺旋CT增强特征及增强扫描技术在胃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对照分析50例胃癌患者的CT增强表现和术后的病理结果.患者CT扫描前30 min饮水1000~1500ml,扫描前5~10 min肌注山莨菪碱10 mg,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胃癌的CT表现为胃壁局部或弥漫性增厚、软组织块影和固定的狭窄胃腔,部分病例合并癌性溃疡,并侵犯邻近组织,可有邻近或远处淋巴结肿大转移.病灶好发于贲门和胃窦部,增强扫描时病灶较平扫更明显,并有显著强化.CT分期的准确率达86%,淋巴结转移的检测率为60%.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是诊断胃癌和对胃癌进行分期的一种可靠方法,有助于临床更好地治疗胃癌患者.

    作者:魏文洲;于皆平;李俊;刘昌盛;郑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氟骨症的脊柱低场MRI表现

    氟骨症与长期食用含氟高的饮水及食物或长期接触氟化物有关,主要引起牙齿、骨骼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害.该病多见于落后地区.放射学检查是诊断本病较为可靠且简便的方法.目前对氟骨症X线表现已有深入、全面的研究.但对于氟骨症的低场MRI表现国内外报道较少,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2例氟骨症病人的脊柱MRI表现,探讨低场MRI对氟骨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武建利;代凌云;苏晓军;钟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女性骨盆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女性骨盆中的应用.方法30例志愿者用16层螺旋CT行女性骨盆扫描,分别采用低剂量扫描(Care Dose)和传统方法扫描,将两组女性骨盆图像按各影像颗粒均匀性、解剖结构细节、界面清晰度和有无伪影等评定图像质量.同样对两组的CT检查辐射剂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扫描方法对女性骨盆图像质量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剂量扫描与传统扫描相比,辐射剂量大大降低(P<0.01).结论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女性骨盆图像质量不下降的同时,可以较传统CT扫描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作者:苗英;钱玉娥;张月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60Coγ射线对大鼠星形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机理研究

    目的研究60Co γ射线对大鼠星形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60Co γ射线单次照射,分为对照组、4、16和64Gy组.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照射后48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组化法检测P53及P21蛋白的表达.结果16和64Gy组C6细胞出现明显的增殖抑制.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大,凋亡比例显著增加(P<0.01),G0/G1期的细胞比例增加,S期的细胞比例降低.野生型p53与p21随着照射剂量增加,表达增强.P53与P21蛋白表达强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斜率为0.889.结论γ射线对大鼠星形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的增殖抑制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G1期阻滞实现,G1期阻滞的分子调控通路可能为p53-p21通路.

    作者:王西玲;章翔;曹锐峰;曹云新;梁景文;马福成;边杰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90Sr治疗392例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体会

    笔者用90Sr敷贴器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较满意,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患者为我院2000年12月至2004年11月门诊患者392例,男146例,女246例;年龄大74岁,小3个月.治疗2周时出现皮肤损伤的有1例,治疗4周时出现皮肤损伤的有4例,治疗>4周时有130例,Ⅰ度皮肤损伤46例,Ⅱ度84例,Ⅲ度5例.Ⅰ度皮损:表现红斑,局部搔痒,有灼热感.Ⅱ度皮损:红斑,脱皮,糜烂,出现水疱,溃破形成伤面,渗液伴疼痛.Ⅲ度皮损:溃疡伴有脓液,表面可披覆坏死物,疼痛明显.

    作者:胡金贵;陈雪红;鲁秀娟;王正江;柳江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低本底多道γ能谱仪在建材放射性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根据国家标准[1,2],要求对建筑装饰材料进行226Ra、232Th和40K的放射性比活度定量检测.为此,笔者使用自行研制的以碘化钠晶体[NaI(Tl)]为探测器的低本底多道γ射线能谱仪进行建材样品的放射性测量,研究了谱线分析方法,编写了谱线分析软件.

    作者:侯胜利;樊卫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口服磁共振造影剂枸橼酸铁铵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枸橼酸铁铵(ferric ammonium citrate,FAC)作为一种口服阴性造影剂在改善磁共振图像质量的应用.方法共收集患者50例,其中20例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20例泌尿系统水成像(MRU),10例为盆腔成像.口服枸橼酸铁铵(3 g:600 mg/包)前、后以相同采集参数行磁共振成像,均采用GE 1.5 T磁共振机.并对口服枸橼酸铁铵前、后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口服枸橼酸铁铵15 min后行MRCP成像,可有效消除胃、十二指肠内液体对图像的干扰.40min到1h左右内分2次口服枸橼酸铁铵后行MRU和盆腔成像,可消除部分空肠、回肠、结肠内液体对图像的干扰.结论枸橼酸铁铵作为一种口服阴性造影剂开始逐步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可以改善MRCP、MRU及盆腔的图像质量.

    作者:李金锋;刘铁芳;梁燕;马林;郭行高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