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型的抗肿瘤化学实体

赵利枝;王好山;李伟章

关键词:酪氨酸激酶, 蛋白磷酸化酶, 前药, 抗肿瘤药物
摘要:本文报道了基于新靶点或应用前药策略所发现的几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抗肿瘤化学实体.细胞信号转导中,酪氨酸激酶、蛋白磷酸化酶Cdc25,以及抗肿瘤血管形成等都是研究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热点,针对这些重要靶点发现了新的化学实体.同时,针对细胞复制过程中微管和有丝分裂中纺锤体形成的抗肿瘤药物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针对多柔比星和喜树碱等临床应用抗肿瘤药物发展起来的前药具有毒性小、药效高、药代动力学稳定性好等特点.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001风车子抑碱类抗癌药研究进展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008氯氮平申报用于自杀危险病人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核苷转运蛋白在细胞水平跨膜转运作用的研究进展

    核苷类化疗药物是临床上常见的抗癌药,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此类药物可通过细胞膜上的核苷转运蛋白进入细胞,为提高药物在肿瘤细胞中的浓度以达到抗癌效果,就需对核苷转运蛋白及其跨膜转运机制有充分的认识.本文对核苷转运蛋白在细胞水平的跨膜转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晶敏;刘胜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022限制阿洛司琼的适用范围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烟碱受体变构调节和变构调节剂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烟碱受体变构调节的证据和变构调节剂的种类,指出变构调节发生在烟碱受体除识别位点以外的多个位点上,这些位点在受体与细胞膜交界的外侧、内侧、离子通道中和细胞膜上.膜片钳技术是重要研究手段之一,根据变构调节剂导致的烟碱受体性质的改变能确定它们的作用位点,这为进一步阐明烟碱受体的性质和明确一些药物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刘卫;郑建全;刘传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006咪喹莫特:一种新的免疫调节药物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016 FDA同意坎地沙坦优于氯沙坦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干粉吸入剂中粉末特性及其评价

    干粉吸入剂利用肺部给药途径的优越性,克服了气雾剂定量吸入的种种缺点,广泛应用于肺部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也为大分子多肽类药物开辟了新的给药途径.本文就干粉吸入剂中粉末的大小、形态、流动性和吸湿性等特性进行了综述.

    作者:甘莉;朱家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010 ezetimibe得到更广泛的承认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021英昔单抗在治疗局限性回肠炎中的长期益处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005免疫抑制剂能否预防癌症?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新型的抗肿瘤化学实体

    本文报道了基于新靶点或应用前药策略所发现的几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抗肿瘤化学实体.细胞信号转导中,酪氨酸激酶、蛋白磷酸化酶Cdc25,以及抗肿瘤血管形成等都是研究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热点,针对这些重要靶点发现了新的化学实体.同时,针对细胞复制过程中微管和有丝分裂中纺锤体形成的抗肿瘤药物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针对多柔比星和喜树碱等临床应用抗肿瘤药物发展起来的前药具有毒性小、药效高、药代动力学稳定性好等特点.

    作者:赵利枝;王好山;李伟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019 FDA批准阿德福韦治疗乙型肝炎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细胞色素P450表达的诱导机制及其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

    细胞色素P450(CYP450)是药物和其他内、外源物的主要代谢酶,其活性受到某些药物的诱导或抑制,引起临床用药中的相互作用.CYP450诱导方式有五种,即芳香烃受体介导型、乙醇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介导型、组成型雄甾烷受体介导型和孕烷X受体介导型.除乙醇型诱导是通过稳定酶蛋白以外,其余都由核受体介导.CYP3A是重要的药物代谢酶,诱导CYP3A4是造成临床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首要原因.本文综述了CYP450诱导机制的研究进展,介绍了3种快速筛选药物CYP3A诱导活性的新方法,并阐明了其对新药评价的重要意义.

    作者:王青秀;吴纯启;廖明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基因芯片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广泛应用于遗传作图、DNA测序、基因表达和基因诊断等领域,尤其在药物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就基因芯片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德良;李泽松;王升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他汀类药物的出现在冠状动脉病治疗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早期的探索性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该病有明显疗效.近年来所做的许多前瞻性大规模临床试验都一致证明,用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病患者进行降胆固醇治疗使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率降低.大量资料提示,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应早期开始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以减少复发性缺血.这种疗法不仅高效而且安全.对于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也进行过多项研究,表明其具有多方面的效应.

    作者:李元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012替加色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009哮喘易感基因的发现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014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剂中的盐酸美克洛嗪和盐酸罂粟碱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植物性雌激素的研究进展

    植物性雌激素来源于各种植物,是具有动物雌激素生物活性的一类化合物.其结构和功能相似于雌二醇,对激素依赖性疾病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心血管疾病及骨质疏松等具有广泛的防治作用,并且较少有雌激素样副作用的产生.

    作者:宋丽华;肖洲生;周宏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主管: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