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急腹症误诊12例分析

努尔兰;韩新军;沙力塔纳提

关键词:急腹症/诊断, 误诊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其他急腹症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0-11/2008-11我院12例小儿疑似阑尾炎急腹症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症状不典型、辅助检查误导、病史采集不全、临床思维方法不当是小儿急腹症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认真询问病史、系统仔细查体、综合分析辅助检查结果、全面分析判断病情可减少小儿急腹症的误诊.
医药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体液免疫指标血清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3(C3)、补体4(C4)在化疗前后的变化.方法:测定100例肺癌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C3、C4的含量,并和肺炎和健康对照相比较.结果:肺癌组的IgG、IgA、IgM及C3、C4比肺炎组和正常人显著升高(P<0.01和P<0.05),肺癌患者化疗后有效组C3、C4明显低于化疗前患者的.结论:对肺癌患者体液免疫指标的观察可作为疗效观查的指标.

    作者:陈红涛;张红雨;王亨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含左氧氟沙星、埃索美拉唑的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加左氧氟沙星加阿莫西林三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4例符合条件的HP阳性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加左氧氟沙星(200 mg,2次/d)加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治疗7 d;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加克拉霉素(250 mg,2次/d)加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治疗7 d;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观察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0.69%和84.21%.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加左氧氟沙星加阿莫西林三联1周疗法是根除HP的理想方案.

    作者:刘朝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前列腺增生伴结石出血于膀胱内凝血块超声误诊为膀胱癌1例分析

    为探讨膀胱内血块超声误诊为膀胱癌的原因,加深对膀胱内出血形成血块的印象,提高诊断率,对前列腺增生伴结石出血于膀胱内凝血块超声误诊为膀胱癌1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国明;殷均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新生儿青光眼手术1例的麻醉处理分析

    新生儿手术的麻醉特点与成人的差别较大,全麻中呼吸管理尤为重要,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女,14日龄,体重3.2 kg.双侧先天性青光眼,全麻下拟行右眼小梁切开术.患儿顺产分娩,发育良好,面色红润,呼吸道通畅,四肢活动如常.ECG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术前禁乳饮4 h.

    作者:杨中轩;卫法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结核性腹膜炎69例分析

    结核性腹膜炎(简称结腹)是常见的肺外结核,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和鉴别诊断较为困难[1],误诊率高.现对我院2005/2008年以来诊断的结核性腹膜炎69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德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心包炎62例误诊分析

    病因治疗在心包炎的治疗中是根本治疗,但在临床上关于心包炎的病因诊断有时比较困难,存在着许多漏误诊现象,现结合2005-01/2008-12我院62例病例,其中正确、及时治疗51例,漏误诊11例,以期提高对心包积液的病因诊断能力.

    作者:王世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胸腔注入甲硝唑注射液治疗脓胸疗效观察

    脓胸是急性化脓性胸膜炎的简称,为胸膜腔受化脓性病原体感染,产生脓性渗出液积聚而成[1].脓胸经过有效抗感染治疗并及时脓液引流,炎症可逐渐消退,仅在胸膜腔内残留一定的粘连和胸膜肥厚.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急性脓胸逐渐转为慢性脓胸,脓液中的纤维素大量沉积在胸膜上,胸膜中的毛细血管及纤维母细胞向纤维素内生长,成为肉芽组织,机化成为胸膜纤维板,包裹肺组织,并严重限制胸廓的运动,使胸廓内陷,纵隔移位,呼吸功能严重减退[2].我院2006一05/2008一11采用胸腔注入甲硝唑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脓胸45例,并与单纯注入生理盐水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朴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疟疾78例分析

    目的:探讨疟疾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液学的变化.方法:对78例血涂片确诊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8例疟疾患者均有畏寒、发热症状,其中规律间歇发热36例,不规律发热42例.肝脏肿大(6例)远少于脾脏肿大(72例).外周血象三系均可下降,但以血小板减少常见,白细胞下降次之,贫血相对较少.肝、肾功能均可受损,但以肝功能损害多见.结论:疟疾患者首诊误诊率高,了解疟疾的临床及血液学特征有助于疟疾患者的早期诊治.

    作者:赵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的护理

    2008-12我科收治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1例,经过我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好转出院,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初金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微量泵在神经外科危重症100例中的应用护理

    目的:探讨微量泵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应用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00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使用微量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使用微量泵达到了治疗效果,保证了用药安全,无一例因微量泵注射不当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做好微量泵使用时的巡视、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相应项目的监测、及时排除微量泵故障,对保证微量泵作用的正常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宋香茹;苏燕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正畸治疗在修复前的应用14例分析

    目的:通过正畸手段为修复治疗创造条件,达到更好的口腔修复效果.方法:采用固定矫正治疗技术,2例为片断弓矫治,其余为单颌矫治.结果:9例患者正畸治疗疗程为4~12(平均7.2)个月.正畸后牙列排齐,牙间隙分配合理,咬合打开并稳定,为修复治疗创造了良好条件.结论:修复前的正畸治疗不但为修复治疗创造条件,还为修复治疗达到了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侯淑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改善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葛根素为治疗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作者:刘嫣妮;张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亚莫利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对比研究亚莫利与二甲双胍对LADA早期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40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亚莫利组、双胍组(每组20例),人组时及治疗后采集空腹及服75 g葡萄糖后2 h血待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胰岛素水平.结果:亚莫利治疗后患者血糖达到良好控制;血清总胆固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醉、甘油三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醉有明显升高(P<0.01),且优于二甲双胍组(P<0.05);胰岛素抵杭指标IRI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为4.21±0.80,治疗后为2.40±0.89(P<0.01),但与二甲双胍组患者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亚莫利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改善脂质代谢和显著减轻肤岛素抵抗的作用,且其改善脂质代谢优于二甲双胍,减轻肤岛素抵抗与二甲双胍无统计学差异(P>0.05).

    作者:刘玉华;莫笑莲;林绍静;黄秋霞;杜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阴式子宫全切术80例分析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01/2007-10我院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效果和术后情况.结果:本组手术过程顺利,无膀胱、直肠损伤,无中转开腹,没有发生尿潴留,手术时间(45±20)min,术中出血量(100±20)ml.术后随访无一例阴道残端肉芽组织生长.结论:阴式子宫全切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腹腔干扰少,术后肠管功能恢复快,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

    作者:包桂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院前外伤患者急救及护理体会

    通过2008年的4 674例院前外伤急救,体会到院前救护的重点在于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建立静脉通道,保护重要生命器官,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为进一步的救治赢得时间,而进行成功的院前急救是挽救生命的首要环节.现将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闫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在不断上升,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患者渴望了解病情,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宣教内容,其重要性日渐突出.现对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总结如下.

    作者:程崇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502例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应用阿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502例ACS患者于入院24 h内给予阿乐40 mg/d,比较血脂指标、hs-CRP及肝功能、CK变化.结果:治疗后TC、LDL-C均有显著降低,HDL-C则有回升,P均<0.05.hs-CRP下降(P<0.05).随访3个月无ALT>120 U/L,无CK>5 ULN.结论:ACS患者应用阿乐40 mg/d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赵森;杜明辉;王保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单诱导及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双诱导与ATRA单诱导、ATO单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比较双诱导组(23例)、ATRA组(21例)和ATO组(20例)治疗APL的完全缓解(CR)率、早期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双诱导组、ATRA组和ATO组的CR率分别为91.4%、81.0%和85.0%.早期病死率分别为4.3%、9.5%和5.0%,三组CR率及早期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诱导组患者治疗期间肝功能异常较为明显.结论:ATRA+ATO双诱导方案治疗APL与ATRA或ATO单诱导方案相比,同样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CR率提高,用药至缓解时间相对较短,早期病死率也较低.

    作者:黄江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与胸水中IL-2、TNFα和IFNγ活性的实验研究

    我们应用ELISA酶联免疫检测法研究了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及胸(或腹)水中的内源性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干α(TNFα)和γ-扰素(IFNγ)的生物学活性,报告如下.

    作者:赵侠;白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血液采集不足量的分析与控制

    血液是目前尚无替代品的宝贵资源,只能来源于爱心无偿献血者的捐献.因此,在血液采集时,降低血液采集不足量的比例,大限度减少血液报废率,从而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近几年,我站就血液采集不足量问题进行分析与控制,效果显著,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英杰;张玉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药世界杂志

医药世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