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严重低血糖

宋智慧;赵环宇

关键词:氧氟沙星, 低血糖症
摘要:1例78岁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恶心、呕吐、反酸、腹泻3d,先后静脉滴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20 mg和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3g.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约10 min后患者出现大汗、心慌、面色苍白、意识淡漠,即测血糖3.0 mmol/L.暂停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给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并进食糖块、面包,约5 min后症状缓解.恢复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约5 min后前述症状复现,即刻血糖为1.9 mmol/L.立即停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20 ml后继续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约10 min后患者低血糖症状消失,输液结束后血糖升至9.6 mmol/L.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碘造影剂前后停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使用碘造影剂前后停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入选标准为使用含二甲双胍方案治疗后血糖水平基本达标并维持平稳、应用碘造影剂前后48 h内停用二甲双胍且有停药前后空腹、早餐后2h、午餐后2h、晚餐后2h和睡前血糖水平监测记录.停用二甲双胍期间调整降糖治疗方案者纳入调整组,未调整治疗方案者纳入未调整组.收集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共收集到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80例,其中未调整组62例(87.5%),调整组18例(22.5%).二甲双胍停药时间为2~4d.未调整组停药后空腹、早餐后2h、午餐后2h、晚餐后2h和睡前血糖水平与停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7.7±1.4)mmol/L比(7.0±1.2) mmol/L,(9.5±1.7) mmol/L比(9.0±1.8) mmol/L,(10.9±2.3) mmol/L比(8.6±1.9) mmol/L,(9.9±1.7)mmol/L比(8.6±1.7) mmol/L,(9.1±1.9)mmol/L比(8.5±1.6) mmol/L],其中空腹、午餐后2h和晚餐后2h血糖水平与停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0.00,P=0.00);调整组停用二甲双胍前后5个时间点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9±1.2) mmol/L比(8.1±1.8) mmol/L,(8.0±2.2) mmol/L比(8.5±2.4) mmol/L,(9.2±2.9) mmol/L比(10.3±1.9) mmol/L,(9.4±2.1)mmol/L比(9.1±2.4) mmol/L,(10.0±2.3) mmol/L比(9.3±2.2) mmol/L,均P>0.05]. 结论 使用碘造影剂前后停用二甲双胍可导致停药期间未调整降糖治疗方案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调整降糖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更平稳.

    作者:路敏;周颖;刘晓;崔一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联合应用华法林与胺碘酮致国际标准化比值升高和血尿

    1例42岁女性患者三尖瓣置换术后为预防血栓服用华法林(3.00 mg/d).用药第3天查凝血酶原时间(PT)15.5 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1.3,将华法林调整为3.75 mg/d.第8天患者出现心房颤动,心率81次/min,遂加用胺碘酮0.2g,1次/d口服.第16天患者出现肉眼血尿.实验室检查:PT 60.0 s,INR 5.1,尿红细胞计数300/μl.停用华法林,胺碘酮维持原剂量,肌内注射维生素K110 mg.4h后PT 48.2 s,INR 4.1,再次肌内注射维生素K1 10 mg.4h后PT 18.7 s,INR 1.6,尿液颜色逐渐恢复正常.第17天复查,PT 16.6 s,INR 1.4,尿红细胞计数阴性,恢复华法林抗凝治疗(1.50 mg/d).

    作者:刘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超剂量使用磷酸钠治疗便秘可导致肾脏和心脏损害

    2014年1月8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发出警告[1]:超剂量应用非处方药磷酸钠治疗便秘,可引起罕见、严重的肾脏和心脏损害,甚至导致死亡.磷酸钠用于缓解偶发性便秘,剂型包括口服溶液和灌肠剂,推荐每日给药1次且用药不超过3d.磷酸钠超剂量使用可引起严重脱水以及磷酸盐、钙、钠等电解质紊乱,对肾脏和心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死亡.

    作者:李星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从老主编的梦想谈起

    时光轮回,日月如梭.值此蛇辞旧岁呈祥云、马踏飞燕迎新春之际,我谨代表《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第四届编委会向各位编委、审稿专家及业界广大读者、作者、朋友们致以诚挚的感谢和美好的祝福!作为我国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安全领域的开创者之一,《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的创始人程经华老主编,终生在追求三个梦想:第一个梦想,创办一本杂志,并让这个杂志进入我国医学期刊排头兵的队伍——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第二个梦想,建立一个学术组织,汇集一支药源性疾病和安全用药的学术队伍;第三个梦想,创立一个学科,专注于药源性疾病和安全用药的实践、教学和研究.

    作者:王育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塞来昔布致急性胰腺炎

    1例43岁女性患者因肩周炎服用塞来昔布胶囊0.2g,2次/d,共服用2周.末次服药后2h上腹出现持续性钝痛,伴腹胀、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示血清淀粉酶1 822 U/L,胰淀粉酶1 529 U/L,脂肪酶1 410 U/L,白细胞计数12.7×109/L,中性粒细胞0.74,淋巴细胞0.16.腹部超声检查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示胰腺弥漫性增大、胰腺周围有液性渗出,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停用塞来昔布,禁食,给予营养支持和抑酶、抑酸、抗感染治疗13 d,患者腹痛、腹胀消失,实验室检查示淀粉酶86 U/L,胰淀粉酶48 U/L,脂肪酶55 U/L,白细胞计数7.2×109/L,中性粒细胞0.65,淋巴细胞0.32.胰腺CT示胰头、胰体和胰尾位于同一层面,形态及大小基本正常.

    作者:江承平;李胜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2013年高峰论坛暨工作会议纪要

    INRUD(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2013年高峰论坛暨工作会议于2014年1月10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卫生计生委)医疗安全与血液处处长、临床安全用药组副组长高光明,临床安全用药组组长、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剂科王育琴教授,副组长、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梅丹教授,副组长、第三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夏培元教授,专家组李玉珍教授、甄健存教授、马珂教授、吴玉波教授、曹力教授、蒋玉凤教授、徐翔教授,以及来自全国(除港澳台)31个省市、自治区的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络牵头医院负责人等40余位专家出席了会议.

    作者:张青霞;贾艾莎;李晓;王育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台湾荣民总医院和长庚纪念医院药学部访问记

    2013年11月2-7日,应台湾临床药学会的邀请,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组织临床药师代表团赴台北参加该学会第13届第1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笔者有幸作为代表团成员同行.会后,代表团参观访问了台湾荣民总医院和长庚纪念医院,就药物的安全管理及安全使用与两院药学部的同仁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现简要介绍两院在这些方面所做的工作,供同行们参考.荣民总医院是台湾地区大的公立医院,拥有3000张床位,日门诊处方数约8000张.荣民总医院药学部下设调剂科、制剂科和临床药学科,共190名药师,其中临床药师35名.药师均为学士以上学历,其中53名(28%)为硕士或博士.调剂科负责门诊患者的处方调配;制剂科负责化疗药物和全静脉营养注射剂的配制;临床药学科负责住院患者的药品调配.为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3个科室均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提供基本用药指导和药品咨询并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

    作者:车宁;龙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长期口服华法林后肌内注射安乃近致臀部血肿

    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一直口服华法林(2.5 mg,1次/d,已5年)的51岁男性患者因感冒肌内注射安乃近(剂量不详),第3天出现左臀部肿痛、皮下瘀斑.超声检查示左臀部皮下低回声区.实验室检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6.2.停用华法林,静脉滴注维生素K1 40 mg,1次/d.3d后,INR降至1.0,行左臀切开引流术.术后第2天INR l.2,恢复原剂量华法林口服.2周后,瘀斑面积减小,INR 2.0.术后6周瘀斑完全消退,INR 2.1.

    作者:王建民;杨声坪;胡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国外植物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体系对中药注册的启示

    近年来,在全球回归自然的浪潮下,植物药在国际市场受关注的程度日渐提高,全球需求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中药作为我国传统药物,如何实现国际化,与欧美主流医药市场接轨,已成为国内制药业面对的重要问题.中药要顺利进军国际市场,必须适应国外相关的质量标准和法律规范,以获得国外注册审批,而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是国外注册审批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雪;吴嘉瑞;董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血管内科患者华法林与其他药物联用相关的出血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联用华法林与其他药物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因药物相互作用相关的出血发生情况并探讨控制措施. 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住院期间应用华法林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合并用药情况及可能由于药物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出血发生情况,筛选与华法林存在相互作用的心血管内科常用药物. 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141例,男性90例,年龄21~83岁,平均(63±13)岁;女性51例,年龄43~85岁,平均(65±11)岁;原发病以心房颤动居多,为112例,占79.4%.141例患者中,可能由于华法林与合并用药相互作用而发生轻微出血者14例,占9.9%.其中,大便潜血5例,皮肤瘀斑3例,手术切口渗血、口腔黏膜及痰中带血、阴道出血、鼻出血、血尿和牙龈出血各1例.14例患者出血发生共涉及9种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相关9例)、阿托伐他汀(相关6例)、胺碘酮(相关4例)、阿卡波糖(相关3例)、阿司匹林(相关4例)、普罗帕酮(相关3例)、奥美拉唑(相关2例)、氯吡格雷(相关2例)和莫西沙星(相关1例);其中,以低分子肝素多,约占64.2%.这9种药物在141例患者中与华法林的联用率以低分子肝素高,为73.1%(103/141);联用相关出血发生率以莫西沙星高,为1/5. 结论 华法林与部分临床常用心血管药物联用可因药物相互作用而导致患者发生出血.积极开展华法林临床药学监护对预防出血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恒海;母光妍;向倩;周颖;崔一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华医学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总编联席会议纪要

    中华医学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第一次总编联席会议于2013年12月28日在北京召开.王育琴总编辑,金有豫、王汝龙、张永利顾问,蔡晧东、陈孝、李玉珍、王力红、于凯江、甄健存、邹和建、燕鸣副总编辑,以及编辑部孟艳主任等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2013年工作总结和杂志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研讨.王育琴总编辑在主旨发言中,首先介绍了中华医学会2013年总编辑培训班上提出的系列杂志发展总要求:立足传统求生存,转型升级谋发展;统一办刊思想,充分发挥期刊的学术导向作用.统一办刊思想,就是要坚持传播医学先进思想、引导学科发展方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医学科技进步.

    作者:贾艾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西兰药物安全工作考察纪行

    2013年12月4-7日,由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卫生部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组长王育琴为团长的10人代表团应邀参观访问了新西兰奥克兰的Middlemore医院和Albany北岸药房,就新西兰药物安全和用药差错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新西兰的医务人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作为拥有400多万人口的经济发达国家,新西兰在确保国民医疗卫生健康方面拥有良好的网络体系.卫生部负责制定健康和残障保障政策,确立每年的卫生健康目标,政府、地方医疗管理局和其他医疗单位负责实施.2013年度制定的6项内容包括:(1)限制急诊等待时间;(2)增加外科手术的选择机会;(3)减少癌症患者排期治疗的等候时间;(4)扩大儿童接种疫苗比例;(5)帮助戒烟人士;(6)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筛查.新西兰将税收的3/4作为医疗健康资金分配到地方医疗管理局;约19%分配到其他健康服务机构,包括残障人士服务中心、健康体检机构、妇婴健康中心等.为避免财政预算的浪费,医疗单位的政策实施情况会受到监督,其监督结果会上报到卫生部.

    作者:董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托吡酯致剥脱性皮炎

    1例90岁男性患者因高血压病、血管性痴呆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盐酸多奈哌齐、奥氮平,后加用托吡酯25 mg,2次/d控制易激惹等精神行为异常.托吡酯治疗后第22天,患者出现全身皮肤轻度发红,予甲泼尼龙20 mg,1次/d静脉滴注.13 d后出现全身弥漫性红斑伴瘙痒、部分红斑融合.5d后进展为大片皮肤表皮脱落.诊断为剥脱性皮炎.停用托吡酯,甲泼尼龙剂量加倍并外用氧化锌洗剂,同时给予抗炎、补充白蛋白等对症支持处理.12 d后,皮疹消退.

    作者:袁粤;章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阿德福韦酯相关范科尼综合征合并脊髓病及周围神经病

    1例63岁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用药约3年半后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4年后出现步态不稳.实验室检查示血磷0.37 mmol/L;肌电图检查示双下肢深感觉径路传导阻滞,考虑脊髓病合并周围神经病.给予维生素B1、B12治疗后好转.约2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尿液检查:α1微球蛋白257.8 mg/L,微量白蛋白168 mg/L,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90 U/L.骨密度检查提示骨量减少.考虑阿德福韦酯相关范科尼综合征.停用阿德福韦酯,改为口服恩替卡韦0.5 mg,1次/d,同时给予多维元素片、骨化三醇.18 d后复查,血磷0.75 mmol/L,下肢无力减轻.停用阿德福韦酯5个月后,患者可正常行走.实验室复查:尿α1微球蛋白32.8 mg/L,尿微量白蛋白14 mg/L,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15 U/L,血磷0.90 mmol/L.

    作者:李璐;宋红松;蔡晧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碘克沙醇注射液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1例82岁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注射碘克沙醇注射液约60 ml行动脉造影术.术后第2天患者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疹伴瘙痒,停用阿司匹林、比索洛尔、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等所有药物,给予抗过敏治疗8d,症状逐渐加重,考虑为碘克沙醇引起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0.1×109/L,中性粒细胞0.79,嗜酸粒细胞0.02,超敏C反应蛋白13.9 mg/L,降钙素原0.189 μg/L.诊断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夫西地酸钠、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加入碳酸氢钠溶液护理口腔、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湿敷唇部等治疗后症状缓解.

    作者:晏妮;王懿睿;王霞;吴胜林;杜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住院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加安全的抗凝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至8月31日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所有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房颤动治疗指南》,采用CHADS2-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分别对患者进行血栓栓塞危险程度分层和出血风险评估.主要分析指标为接受不同房颤治疗方案(室率控制,节律控制)患者的血栓栓塞危险分层,出血风险评分,抗凝药物应用情况、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出血合并症、血栓栓塞事件、患者用药依从性等. 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34例,男性69例,女性67例;年龄20 ~ 91岁,平均(67±14)岁,CHA2DS2-VASc评分为0、1和≥2分者分别为11、23和100例,HAS-BELD评分≥3分者13例.接受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治疗者分别为85和49例.接受室率控制治疗的85例患者中CHA2DS2-VASc评分为0、1、≥2分者分别为1、12、72例.0分者1例使用阿司匹林.1分者12例中2例应用华法林,2例未行抗凝治疗(1例有禁忌证),8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单用或二药联用),其中2例单用氯吡格雷患者头颅CT检查均有多发性缺血灶.≥2分者72例中33例应用华法林,35例应用抗血小板药物,4例未行抗凝治疗.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出院时25例INR<2.0,7例INR为2.0~3.0,1例INR> 3.0.接受节律控制治疗的49例患者CHA2DS2-VASc评分平均为(2.3±1.8),HAS-BLED评分平均为(1.3±1.1),其中25例应用华法林,出院时17例INR <2.0,5例INR为2.0 ~3.0,2例INR> 3.0.1例患者未监测INR.134例患者中有15例(11.2%)出现脑梗死,其中8例(53.3%)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出院时INR均未达标. 结论 住院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用华法林抗凝的比例较低,采用华法林治疗的部分患者抗凝强度不足.临床医师过分担心发生出血合并症是抗凝治疗不规范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佳;邵建屏;颜楠;朱华;罗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严重低血糖

    1例78岁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恶心、呕吐、反酸、腹泻3d,先后静脉滴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20 mg和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3g.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约10 min后患者出现大汗、心慌、面色苍白、意识淡漠,即测血糖3.0 mmol/L.暂停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给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并进食糖块、面包,约5 min后症状缓解.恢复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约5 min后前述症状复现,即刻血糖为1.9 mmol/L.立即停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20 ml后继续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约10 min后患者低血糖症状消失,输液结束后血糖升至9.6 mmol/L.

    作者:宋智慧;赵环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安全性

    新型抗凝药物主要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和Xa因子抑制剂.其中,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口服制剂、直接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口服制剂已在我国上市;另外一种直接Xa因子抑制剂贝曲沙班口服制剂也正在进行Ⅲ期临床研究;而直接Xa因子抑制剂爱多沙班口服制剂已在日本上市.达比加群酯致颅内出血发生风险低于华法林,但该药可能增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严重出血和具有临床意义轻度出血的发生率,以及心肌梗死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利伐沙班在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所致脑卒中和栓塞方面优于华法林,预防骨科术后血栓效果优于依诺肝素,大出血事件发生风险与两药相似,而颅内出血发生风险低于华法林.阿哌沙班在降低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或全身性栓塞发生率及病死率方面优于华法林,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华法林,大出血发生率与华法林相似或降低;阿哌沙班的安全性与用药剂量相关.爱多沙班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用于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优于华法林.贝曲沙班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血栓效果与依诺肝素相似,出血发生率低于依诺肝素.

    作者:张运剑;王晓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睾酮制剂可能增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于2014年1月31日发布安全信息[1]:睾酮制剂可能会增加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和死亡风险.睾酮制剂被FDA批准用于遗传因素、化疗、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导致的睾酮分泌缺乏或水平低下,剂型包括凝胶剂、透皮贴剂、口腔黏膜给药和注射剂.新研究证实,睾酮制剂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存有潜在关联.

    作者:张晓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药源性血栓栓塞症

    药源性血栓栓塞症是指因某些药物使血管内血栓形成和/或栓塞并导致组织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疾病.药源性血栓栓塞症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血栓栓塞症的常见药物有造影剂、化疗药、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环氧化酶2抑制剂、抗精神病药和激素等.药源性血栓栓塞症以门静脉、脾静脉、肾静脉或脑静脉窦等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常见,动脉血栓较为少见.药源性血栓栓塞症可应用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华法林、尿激酶、阿替普酶、阿加曲班、重组水蛭素或达那肝素钠治疗.

    作者:杨文君;徐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