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键词:卫生部, 办公厅, 抗菌药物, 药物临床, 应用管理, 有关问题, 医疗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卫生行政部门, 组织学习, 预防应用, 应用比例, 围手术期, 自治区, 直辖市, 卫生厅, 卫生局, 规范, 地区
摘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下发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地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比例有所下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进一步规范.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FDA再次强调甲氧氯普胺致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风险

    2009年2月26日FDA发布公告再次指出患者长期或大量服用甲氧氯普胺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尤其是老年患者[1].

    作者:吴小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氨酚羟考酮片致头痛眩晕

    1例48岁女性患者同右小腿外伤后口服氨酚羟考酮片1片(每片含盐酸羟考酮5 mg、对乙酰氨基酚500 mg),1 h后出现头晕.次日早餐后又服该药1片,1 h后出现双颞部隐痛、眩晕、恶心、行走不稳,经静脉滴注川芎嗪、疏血通等治疗,7h后好转.当晚患者第3次服用氨酚羟考酮,再次出现同样症状,给予异丙嗪25 mg肌内注射,症状缓解.停用氨酚羟考酮片,头痛、眩晕等症状未再复发.

    作者:李坚;赵淑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齐多夫定对原代大鼠肝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齐多夫定对原代大鼠肝细胞的毒性.方法:采用二步灌流法分离Wistar大鼠肝细胞,经台盼蓝拒染试验测定细胞活力,活力>85%用于实验.实验分4组:药物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肝细胞悬液(3×105个/ml)接种于各培养板:96孔板每孔200 μl,24孔板每孔1 ml,6孔板每孔2.5 ml,各板置37℃、5%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4 h,弃上清液.药物组分别加入齐多夫定10、5、3.3、2、0.4、0.08mmol/L,阳性对照组分别加入四氯化碳10、2、0.5 mmol/L,阴性对照组加入含1%二甲基亚砜(DMSO)的DMEM培养液,空白对照组加入DMEM培养液.96孔板于加样后6、12、24 h进行MTT试验测定细胞活性,24孔板于加样后6、12 h测定肝细胞AST、ALT及LDH的释放量,6孔板加样后12 h将细胞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结果:齐多夫定浓度为3.3 mmol/L、四氯化碳浓度为2 mmol/L时,于6、12、24 h的吸光度(OD)值分别为(1.20±0.17)、(0.99±0.08)和(0.89±0.09)与(1.20±0.13)、(1.01±0.09)和(0.88±0.13),同时间点阴性对照组OD值分别为(1.34±0.08)、(1.11±0.10)和(1.03±0.1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齐多夫定组、四氯化碳组的细胞活力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10 mmol/L 齐多夫定对细胞活性的影响远低于10 mmol/L 四氯化碳.加3.3 mmol/L齐多夫定后6和12 h,AST释放量为(18.53±2.02) 卡门单位和(26.86±2.61) 卡门单位,ALT的释放量为(15.16±2.18)卡门单位和(27.48±2.27)卡门单位,LDH释放量为(1 681.00±193.98) U/L和(2 708.55±78.73)U/L;阴性对照组同时间点AST释放量为(15.91±1.62)卡门单位和(37.71±2.54) 卡门单位,ALT释放量为(19.66±0.74)卡门单位和(23.42±1.46)卡门单位,LDH释放量为(2 036.39±134.56) U/L和(2 870.21±87.73) U/L;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齐多夫定对AST、ALT及LDH的释放量均有显著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齐多夫定浓度≥3.3 mmol/L时,可引起细胞膜破裂、核浓缩,四氯化碳浓度为10 mmol/L时,可使细胞变小、细胞膜破裂及核碎裂.结论:齐多夫定浓度≥3.3 mmol/L时,具有肝细胞毒性作用,齐多夫定的细胞毒性低于四氯化碳.

    作者:贾珍容;邱银生;王大菊;王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本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率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对肝肾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004年3月至2008年5月期间165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儿纳入研究,并分为2个组:3 g/m2剂量组(119例)和5 g/m2剂量组(46例).3 g/m2剂量组中男64例,女55例,平均年龄(104.88±21.40)月.5 g/m2剂量组中男37例,女9例,平均年龄(101.57±20.43)月.给药方法:甲氨蝶呤先按3 g/m2或5 g/m2 总剂量的1/6作为突击量于30 min内静脉滴注,其余5/6剂量于23.5 h内滴注完毕,同时给予5%碳酸氢钠注射液3~5 ml/kg静脉滴注至甲氨蝶呤血浓度<0.1 μmol/L和尿液pH值6~8时停用.每天给予2~3 L/m2液体水化.给予甲氨蝶呤36 h后静脉注射亚叶酸钙解救,其总量为甲氨蝶呤的3%~5%,分6~8次给予,每6 h 1次,首次剂量加倍;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0.6~1.2 g/d,多烯磷脂酰胆碱232.5~465 mg/d,均静脉滴注,连续给药10~14 d.甲氨蝶呤给药后于24、36、48、72和96 h测定其血浓度,记录甲氨蝶呤使用前和使用后2~7 d及化疗结束后的肝肾功能,记录化疗开始后24 h尿量和pH值.结果:5 g/m2剂量组和3 g/m2剂量组给药24、36、48 h后甲氨蝶呤的血浓度分别为(130.99±67.23)μmol/L、(1.95±0.98)μmol/L、(2.13±3.03)μmol/L与(55.02±29.46)μmol/L、(1.22±0.75)μmol/L、(1.28±2.7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化疗过程中5 g/m2剂量组与3 g/m2剂量组的γ -GT、TBil、DBil值分别为(63.94±76.41)U/L、(24.87±42.91)μmol/L、(12.19±29.92)μmol/L与(40.72±35.34)U/L、(13.01±6.26)μmol/L、(4.39±2.59)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5 g/m2与3 g/m2剂量组的ALT、AST和ALP值分别为(187.29±171.18)U/L、(85.47±111.59)U/L、(141.71±69.24)U/L与(165.93±178.84)U/L、(73.45±82.42)U/L、(138.60±59.9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的肾功能,治疗中与治疗前比较,以及治疗中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肝治疗后,5 g/m2与3 g/m2剂量组的ALT、AST及ALP明显下降,分别为(47.86±37.84)U/L、(24.00±10.78)U/L、(115.40±34.43)U/L与(75.16±68.52)U/L、(32.78±27.65)U/L、(151.27±60.1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 g/m2剂量组与3 g/m2剂量组首日与次日液体排出量分别为(3 673±974)ml、(4 216±1 189)ml与(3 236±1 039)ml、(3 832±1 134)ml,5 g/m2剂量组的液体排出量高于3 g/m2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pH值无明显改变.结论:大剂量甲氨蝶呤能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肝损害,损害程度与剂量相关.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多烯磷酯酰胆碱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秀贺;杜娟;杨丽;闫萍;仲家琦;周坤;高雯雯;尹冬;竺晓凡;邹尧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生鱼胆中毒24例的临床特点与救治

    目的: 调查生鱼胆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08年10月期间生鱼胆中毒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服用生鱼胆的个数、中毒发生时间与症状、肝肾功能、心肌酶水平、治疗及转归.结果:共24例生鱼胆中毒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5例,年龄8~65岁,平均年龄(26.9±3.4)岁.每人服用生鱼胆1~2个.服后2~72 h,出现急性胃肠反应,其中15例伴急性肾衰竭[BUN (34.5±13.7) mmol/L, SCr (825±172) μmol/L],12例伴肝功能不全[ALT (958±523.5) U/L, AST (562.5±256.8) U/L],12例伴心肌损害[LDH (3 423.4±101.5) U/L].经血液灌注和血液透析治疗后患者恢复正常.结论:生鱼胆可致多脏器衰竭.血液灌注和血液透析联用是治疗生鱼胆中毒的有效措施.

    作者:贺承健;邓立普;廖谷清;谢荣俊;刘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头孢甲肟致新生儿心跳呼吸骤停

    1例28 d男性新生儿患感染性腹泻给予头孢甲肟0.1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治疗.治疗开始后约2~3 min,患儿突然出现紫绀,意识丧失,HR 80次/min,股动脉搏动消失.立即停药,给予吸氧,胸外心脏按压,静脉推注0.1%肾上腺素0.3 ml和地塞米松3 mg.约20 s后,患儿呼吸心跳停止,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及输液扩容.抢救约4 min后,患儿呼吸、心跳恢复.

    作者:杨晓光;苏国云;李步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头孢美唑钠停用1个月后再次使用出现过敏反应

    1例57岁肝炎后肝硬化男性患者因腹腔感染给予头孢美唑钠2 g溶于5%葡萄糖100 ml中静脉滴注.滴注结束后约5 min,患者突然出现寒颤、胸闷.查体:P 130次/min,R 24次/min,BP 130/70 mm Hg,血氧饱和度0.95,双肺呼吸音粗.立即给予吸氧,静脉给予地塞米松2 mg和10%葡萄糖酸钙.40 min后患者症状缓解.2.5 h后,患者P 96次/min,R 22次/min,BP 110/70 mm Hg.追踪病史示患者在1个月前曾静脉滴注头孢美唑钠2 g,2次/d,共15 d,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张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万古霉素静脉滴注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1例68岁男性糖尿病、肾病患者,因腹泻使用万古霉素0.5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3 d后,患者的WBC和N分别由14.3×109/L和0.90下降至1.1×109/L和0.45.停用万古霉素,皮下注射非格司亭150 μg.第2天患者因低血压休克死亡.

    作者:杨沐;任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阿片的神经毒性机制概述

    阿片滥用能引起依赖和成瘾,并伴有神经损伤.阿片的神经毒性与阿片致脑内神经元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凋亡以及抑制神经元发生有关.了解阿片神经毒性机制有助于改善阿片成瘾的治疗.

    作者:张开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关于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及再评价的探讨

    中药注射剂的严重不良事件近年不时有所报道,其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现就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与药材质量、处方组成、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说明书修改、临床使用、监测管理及再评价的关联,作一探讨.

    作者:周超凡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莫达非尼滥用可成瘾

    莫达非尼(modafinil)是一种新型中枢兴奋剂,于1994年后相继在法国、英国、德国上市,于1998年10月24日由美国FDA正式批准上市,按4类管制药品管理[1].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钙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大量渗血

    例1,男,79岁,因右股骨颈骨折入院.患者在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前1天晚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3 075 U皮下注射.术后给予头孢噻肟钠、七叶皂甙钠、奥美拉唑,并插管引流.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之后2 h内引流口流出总量达400 ml的血色液体.凝血试验示:PT 14.6 s,APTT 54.7 s,TT 13.7 s,纤维蛋白原3.2 g/L,抗凝血酶原Ⅲ 68.6 s.血常规示:Hb 76 g/L,PLT 188×109/L.立即肌内注射血凝酶1 000 U,6 h后再注射1 000 U,并输新鲜血浆800 ml,红细胞悬液5 U.术后第3天停用低分子肝素钙,次日复查凝血试验依然正常,伤口未再出现渗血.例2,74岁女性患者因右股骨颈骨折入院.全髋关节置换术前12 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3 075 U皮下注射.手术过程中患者渗血较多,凝血试验示:APTT 58.7 s.立即给予鱼精蛋白30 mg静脉注射,血凝酶1 000 U肌内注射.术后停用低分子肝素钙.术后第2天患者伤口未出现明显渗血.

    作者:陈东阳;王惠冰;顾新;蒋青;袁涛;徐志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达沙替尼致全身肌肉骨骼关节疼痛

    1例17岁男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服用伊马替尼400 mg,2次/d,治疗约4个月无效,后改用达沙替尼70 mg,2次/d.约1个半月后,患者开始出现发热(39.2℃),之后出现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给予吲哚美辛栓50 mg,3次/d塞肛和地塞米松2.5 mg静脉滴注,患者疼痛减轻.因病情需要,患者继续服达沙替尼,再次出现疼痛,给予吲哚美辛栓塞肛治疗.

    作者:徐晓俊;孙春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万古霉素腹腔灌注致红人综合征

    1例53岁接受腹膜透析的女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腹膜透析相关性隧道炎入院.给予氨曲南3 g静脉滴注,2 次/d;万古霉素0.125 g加入腹透液2 000 ml中腹腔注入,4次/d.次日患者出现心慌、胸闷、气短,颜面、颈、前胸皮肤出现充血性红斑并有针刺感.立即用新鲜透析液行腹腔灌洗,静脉给予地塞米松5 mg,20 min后症状缓解,次日充血性红斑消失.停用万古霉素,改用替考拉宁腹透治疗,氨曲南治疗同前,患者无不良反应,1周后出院.

    作者:童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抗癫痫药唑尼沙胺可致代谢性酸中毒

    唑尼沙胺(zonisamide)是新一代的抗癫痫药物,2000年通过美国FDA批准上市,已在日本及欧洲使用多年.目前,SFDA已批准国内仿制的原料药及制剂进行临床研究.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六氟化硫微泡静脉注射致过敏性休克

    1例47岁男性患者,于胆囊切除术后40余天静脉注射六氟化硫微泡59 mg+0.9%氯化钠注射液5 ml作腹部超声造影检查.在注射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冷汗、呼吸困难及短暂的神志不清.查体:T 35.8℃,P 100次/min,R 25次/min,BP 40/0 mm Hg,全身皮肤潮红,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血钾2.63 mmol/L,钠142 mmol/L,氯103 mmol/L,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患者吸氧、静脉给予地塞米松、肾上腺素、多巴胺、间羟胺、氯化钾和碳酸氢钠等治疗.之后,患者血压及电解质恢复正常,症状逐渐消失.

    作者:李卉;王梅康;韩盈;王英;赵颜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警惕清开灵注射剂致严重不良反应

    2009年4月20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了第二十一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警惕清开灵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1].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1例31岁男性患者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1次/d.患者既往无心脏病、高血压病史.治疗前心电图和超声波检查示心功能正常.治疗第1天,患者出现心前区不适.第6天出现心律失常,三度房室传导阻滞,HR 45次/min.停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给予支持治疗,安装临时起博器,患者症状好转.

    作者:黄治虎;陈宝安;丁家华;赵刚;王骏;刘德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过敏性皮炎患者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出现过敏性休克及室性早搏

    1例22岁男性患者因过敏性皮炎给予复方甘草酸苷3支(含甘草酸120 mg)溶于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滴注约5 min后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胸闷、心悸、出冷汗、血压下降等症状.查体示:T 37℃,HR 162次/min,BP 80/40 mm Hg,心电图示:室性早搏.血压下降至60/35 mm Hg.立即停止滴注复方甘草酸苷,给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多巴胺,胺碘酮.患者血压和心律逐渐恢复正常.

    作者:张旭;左长茹;马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