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β干扰素致肝损害

关键词:β干扰素
摘要: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卡马西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患者男,33岁,体重72 Kg.因三叉神经痛口服卡马西平0.3 g·d-1治疗.1周后患者发现躯干、四肢等处出现散在红斑,稍痒痛,继而口腔糜烂,眼结膜充血,同时伴畏寒、高热、头痛、咽痛、吞咽困难等.

    作者:姜凯军;雷鹏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舍曲林不宜与匹莫齐特合用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奥曲肽注射剂致高血压

    患者男,63岁.因上腹部束带状胀痛,伴恶心呕吐12 h,于2003年1月4日入院.查体:T36.5℃,P 90次·min-1,BP 130/80 mmHg(1 mmHg =0.133 kPa),R 21次·min-1,急性痛苦病容,唇舌干,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全腹压痛反跳痛,以上腹部为甚,上腹部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腹部性移动性浊(-),肠鸣音4次·min-1,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无异常.

    作者:谭永红;陈天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β干扰素致肝损害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丙硫氧嘧啶致白细胞减少

    患者女,58岁.8年前因多食、多饮、消瘦、烦躁易怒、怕热、多汗及心慌等症状来我院就诊.检测发现FT3、FT4增高,TSH减少,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予丙硫氧嘧啶50 mg,3次/d.患者服用1个月后,即感前述症状减轻,自行停药.此后因前述症状反复出现而间断服用丙硫氧嘧啶.

    作者:张华芸;孙明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诚征论文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曲安奈德与利多卡因混合注射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女,16岁.因外伤后胸前疤痕1年就诊.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该胸前疤痕曾于4个月前在我院门诊行药物注射治疗(2%利多卡因+曲安奈德注射液各0.3 ml混合后疤痕内注射),疤痕症状与体征改善不明显.

    作者:庞家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药物性胰腺炎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药物引起急性胰腺炎的报道有所增加.本文介绍引起或有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的药物,并对其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进行探讨,旨在引起对药物性胰腺炎的关注,以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张大真;权正良;李增烈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氟替卡松致肾上腺功能不全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尿激酶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男,48岁.因持续性胸闷、胸骨后隐痛8h,于2002年8月7日16:00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脂血症,无药物过敏史,嗜酒.查体:BP 105/7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哕音,心界不大,HR 102次·min-1,律齐,无杂音.

    作者:任满意;李秀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伊曲康唑的不良反应

    为了解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的不良反应,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有关伊曲康唑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伊曲康唑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反应等,其肝毒性反应值得重视.

    作者:吴终慧;雷招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8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分析

    为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2000年-2003年门诊、住院患者8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合并用药、给药途径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

    作者:刘云芳;黄永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引起急性白细胞减少

    患者男,80岁.因咳嗽、咳痰30年,气喘10年,加重10余d,于2003年11月10日入院.患者既往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作者:陈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利巴韦林治疗SARS患者致心率减慢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分析利巴韦林治疗SARS患者与心率减慢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药物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81例SARS患者使用利巴韦林治疗与心率减慢的关系.结果:本文研究发现,使用利巴韦林治疗SARS患者有减慢心率的作用,且多发生在用药后0~3 d,并可能与剂量有关;其发生心率减慢/心动过缓的例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引起心率减慢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4.1倍(1.59~10.55).结论:利巴韦林治疗SARS患者有致心率减慢的不良反应.

    作者:付琦;马秀云;徐艳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苷肌肽注射液致过敏反应3例

    例1男,38岁.因头晕、四肢乏力4年,上呼吸道感染1周,于2002年4月12日入院.查体:T 36.4℃,P 72次·min-1,R 20次·min-1,BP110/60 mmHg(1 mmHg=0.133 kPa),诊断为脊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作者:肖先存;吴美丽;杨翠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抗生素致便秘

    患者男,78岁.因咳嗽、咳痰1周,于2003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偶发室性早搏史15年,高血压病史6年,脑梗塞3年,颈椎病多年.入院查体:T 36.5℃,精神尚可,咽红,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粗,偶闻哮鸣音,未闻湿哕音.胸片:心肺未见异常.

    作者:张英;俞淑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药物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在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入选阵发性房颤转复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普罗帕酮、阿替洛尔和对照组,接受不同药物治疗,并定期随访,终点为一年.结果:小剂量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均可以降低房颤复发率,延长窦性节律时间,缩短再发房颤持续时间,胺碘酮的作用优于普罗帕酮.两者的毒副作用差别不大,发生率低.结论:小剂量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均可作为预防阵发性房颤的首选药物,近期疗程的毒副作用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骆雷鸣;陈敏芝;史军;张灵;杨雪;朱启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5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本文对我院2001年15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顾群;李玉珍;刘恩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系列问答74--如何改进ADR报告中的少报现象?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静滴致精神分裂症

    患者男,24岁.因咽痛2 d,来门诊就诊.查体:T 37.0℃,P 76次·min-1,R 18次·min-1,BP 110/70mmHg(1 mmHg=0.133 kPa),咽部发红、肿痛,其余均(-).血常规:WBC 1.0×10 9·L-1,RBC 4.2×1012·L-1,诊断为扁桃体炎.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300 mL+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0.6 g静滴,抗感染治疗.输液约10 min时,患者突然语无伦次,行为失常的躁狂状态.因门诊无法治疗转入上级医院呼吸内科.以后经请精神内科会诊,诊为精神分裂症,转入大庆市精神病医院治疗,1个月后痊愈出院.

    作者:李中文;姜柏贺;李盛仙;刘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