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苯双酯引起肝损害加重5例

蔡皓东;卢书伟;鲁岩

关键词:
摘要:联苯双酯是治疗病毒性肝炎和药物性肝损伤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常用药物.以往认为它具有保护肝细胞,增加肝脏的解毒功能的药理作用.尤其是其降酶作用,效果明显,且毒性低,副作用小.但近年来发现该药对慢性肝炎的疗效较差,有少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现黄疸,肝损害加重[1~5].我们自1991年1月至1996年12月也遇到5例肝损害患者,现报告如下.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卡铂与依托泊苷治疗肺癌致肝功能损害观察

    卡铂+依托泊苷(Vp-16)即CE方案常作为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国内有关CE方案对肝功能影响的报告较少.今将1990年~1992年期间我院的肺癌患者在使用CE方案化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接受CE方案的22例肺癌患者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证实.男18例,女4例,平均年龄57.3岁,小细胞肺癌(SCLC)7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 15例,分别有纵隔、肺门淋巴结及其他部位的转移,但均无肝脏转移(腹部.B超证实)和肝炎病史.

    作者:焦玲;李玉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药师深入临床开展ADR监测

    ADR监测是医院临床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ADR监测工作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近年来,我院ADR监测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制定了ADR监测报告制度,组建了ADR监测网络,从而使ADR报告数逐年上升,1999年达到103份,进入我市先进行列.我院ADR监测工作的发展和院领导的重视,医护人员的支持,以及药师积极开展宣教活动、深入临床密切相关.现将我院药师下临床开展ADR监测工作的情况简介如下.

    作者:齐晓涟;王育琴;徐燕侠;王淑洁;周凤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西沙必利致尿频及失眠

    西沙必利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一种胃肠动力药,可增强并协调胃肠运动,防止食物滞留、返流.其主要不良反应为瞬时性腹部痉挛、腹痛、腹泻,但出现尿频、兴奋、失眠副作用较罕见.现将我院患者使用该药过程中出现的上述副作用报道如下.

    作者:张卫兵;程俊彦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头孢拉定口服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男,30岁,因咽痛于1999年11月12日自服头孢拉定0.5g,约5min后感周身发热,四肢颜面部剧痒,随即到门诊部就诊.查体:P84次/min,R 30次/min,BP 60/30mmHg,面色潮红,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平卧、吸氧,氧流量3L/min,并肌注地塞米松5mg,静推10%葡萄糖酸钙10ml,5min后症状未见好转,且出现头昏,心慌,呼吸困难,视物不清,谵语,心率96次/min,R 36次/min,BP 30/0mmHg,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肌注非那根25mg,再次静推10%葡萄糖酸钙10ml,5min后神志清,心慌、气促好转,BP60/30mmHg,继续观察血压,8min后BP 80/50mmHg,10min后BP 100/60mmHg,0.5h后BP110/70mmHg,全身症状缓解,生命体征平稳,回家观察.

    作者:刘桂霞;迟延;孟俊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发展ADR监测中心,完善监测报告系统

    我国ADR监测报告工作近年又有了新的进展:1998年3月我国成为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计划的正式成员国;1999年11月出台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2000年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会议.这些可喜的进展显然会促进我国ADR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形成一完整的ADR监测报告系统(monitoring reporting system).

    作者:程经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利福平致肾功能损害32例文献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利福平致肾功能损伤病例资料,提出其规律特点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国内有关医学文献1991年~1998年发表的利福平致肾功能损害病例报道32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利福平致肾功能损害与剂量大小、停药时间等无关,而与利福平曾用史、患者过敏体质等因素相关.结论:临床应用利福平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曾有过敏史者禁用;应用利福平后有早期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

    作者:张凤仙;梁安鹏;宋梅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中药不良反应概述

    我们对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文献进行调研,将收集的文献信息进行分类总结,阐述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机制及原因,望能引起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重视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严重后果;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作者:王蕾;潘巧仪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林可霉素引起下肢无力3例

    盐酸林可霉素,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如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及厌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多年来我院耳鼻喉科应用此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等取得满意疗效.但在1995年6月~7月使用过程中,发现有3例患者在用药后4h左右出现一过性下肢无力现象,报道如下:例1男,38岁,诉咽痛伴高热(T 39.1℃)1天就诊.

    作者:龙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706代血浆致急性肾衰5例

    706代血浆(低分子羟乙基淀粉代血浆),以其扩容、减少红细胞聚集,降低全血粘度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病及抗休克治疗.本文报告我科近3年来收治因连续静滴706代血浆后出现急性肾衰5例,分析探讨发病原因,以引起注意.例1男,58岁.因头晕,左侧肢体活动不灵3天于1996年5月4日入院.既往糖尿病史20年,冠心病下壁心梗3年,否认肾脏病史.查体:BP150/90mmHg,神志清,无浮肿、双肺无干湿啰音.

    作者:秦巧萍;蔡波;肖福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中药及其制剂致过敏性休克131例分析

    目的:通过对中药及其制剂引起过敏性休克病例的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89年~1999年国内报道的131例过敏性休克病例,从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用药次数、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位居第一,占72.52%,其中静脉给药占50.38%;口服剂型占16.03%;外用制剂占2.29%;其它占9.16%.结论:合理应用中药及其制剂,尽量避免与其它药物混合使用,应注意连续用药过程中发生的过敏性休克.

    作者:马建丽;周亮;王世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拉米夫定引起原有肝病加重死亡

    患者男,48岁,因慢性乙型肝炎,脾功能亢进,食道静脉轻度曲张,于1998年5月行脾切除术.术后自觉症状尚可,肝功能稳定.1999年2月22日查肝功能,ALT:31U,AST:38U,GGT:49U,T-Bil:14.9μmol/L,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B超示左肝厚5.2cm,上下径7.0cm,右肝大斜径13.0cm,肝内光点粗,回声增强,未见占位性病变,门脉内径1.3cm.1999年3月自行服用从香港购入的拉米夫定100mg/d.连服1月,停1个月后又服1个月.

    作者:周家善;刘国庆;周鹏;毛卫国;邱玉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临床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

    本文列举临床现有的不合理用药表现,大致划定了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范围,并从人员因素、药物因素和外界因素几方面剖析了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揭示了不合理用药造成的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后果,为进一步探索和制定促进合理用药的对策提供了基础.

    作者:魏水易;储文功;舒丽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文献报道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引起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过敏等不良反应,以及对软骨发育的影响,提示临床使用这类药物时尚须慎重.

    作者:付艳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联苯双酯引起肝损害加重5例

    联苯双酯是治疗病毒性肝炎和药物性肝损伤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常用药物.以往认为它具有保护肝细胞,增加肝脏的解毒功能的药理作用.尤其是其降酶作用,效果明显,且毒性低,副作用小.但近年来发现该药对慢性肝炎的疗效较差,有少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现黄疸,肝损害加重[1~5].我们自1991年1月至1996年12月也遇到5例肝损害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皓东;卢书伟;鲁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氯氮平治疗260例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氯氮平(clozapine,CZP)对心电图(ECG)的影响.方法:分析260例CZP治疗患者的ECG资料.结果:162例有ECG异常变化,高速62.31%,明显异常者经减量或停用CZP后,94.12%恢复正常.结论:CZP导致ECG异常发生率高,早期减量或停用CZP后,大部分患者的ECG能恢复正常.

    作者:赵进和;邱志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在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在武汉召开的工作会议,是我局组建以来与卫生部联合召开的第一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会议.首先,我向出席参加这次工作会议的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各省、市、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厅(局)、医药管理局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作者:郑筱萸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秋水仙碱致光敏性药疹

    秋水仙碱即秋水仙素,作用与长春新碱类药物相似,能使细胞的有丝分裂停止于M期.本品尚有消炎镇痛作用,因而可用于痛风的急性发作期.该药具有光毒性,某些敏感体质的个体在服用本品并光照后可出现皮肤的过敏反应.近来我们发现一例由该药诱发的光敏性药疹,现报道如下.

    作者:席海英;王玉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胞二磷胆碱致精神异常

    患者女,51岁.因患风心病、心房纤颤、右侧脑栓塞,于1999年3月13日入院.当日先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12ml加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未见任何不适.后又继续静滴胞二磷胆碱0.5g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约15min左右,患者突然出现精神异常,处于兴奋状态,坐立不安,烦躁多语,哭闹无常,被害妄想,人物定向障碍及视物不清,出现逆行与顺行性遗忘.

    作者:刘安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蝮蛇抗栓酶致颈部巨大血肿

    患者男,75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6小时于1998年6月30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查体:BP 180/120mmHg,神志清,口角右歪,左侧鼻唇沟变浅,右肺下野可闻及湿啰音,HR 80次/min,律齐,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颅脑CT示左基底节区脑梗塞,化验PLT156×109/L,出血时间(BT)1 min,凝血时间(CT)3 min.诊断为左侧脑梗塞、原发性高血压、右肺内感染.控制血压,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蝮蛇抗栓酶0.5U静脉点滴,每日1次,并配合抗生素控制感染.

    作者:杨进彬;聂树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硝苯吡啶舌下含服致严重低血压2例

    随着钙离子拮抗剂的广泛应用,在显示其重要治疗作用的同时,也逐渐发现一些未被认识的副作用,和被忽略的问题.我院收治两例因舌下含服硝苯吡啶而致严重低血压患者,报告如下.例1女,68岁,因冠心病、胃癌术后于本院治疗.入院时血压157/90mmHg,心肺未闻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作者:王黎荔;谭国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