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培林;许健;郭霞
目的:生物医学专业的实验课程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但是与其他课程又有所不同。如何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考核,关系到对学生能力培养。本文就针对该课程的评分体系标准化的建设、实施与管理,作一个简要探讨。
作者:程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保护性通气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根据通气方式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间歇正压通气(IPPV),Ⅰ组患者潮气量设6~8 mL/kg,另加4~5 cmH2O的PEEP;Ⅱ组潮气量按标准8~10 mL/kg设定潮气量。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前后气道峰值和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腹后气道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 Ppeak、CVP、MAP、A-AdO2、PaCO2、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30 min后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护性通气是老年腹腔镜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安全、有效的通气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检查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2013年9月-2014年5月收治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50例为治疗组,同时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治疗组的左心房内径、E/A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室间隔/左室后壁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脏超声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检查,发现高血压不但会造成患者心脏形态结构的改变,还会使患者的生理状态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存在左心房扩大的形态学重构情况。
作者:唐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多数医院各个方面的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各大医院中,医院档案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为了提高医院的整体发展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医院内部档案管理水平。
作者:甄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上对该病的重视。方法:收治发作性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患者1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结果:患者以青少年男性居多;发作期间的临床表现为患者肢体、面部出现肌张力障碍,发作时意识清晰。经药物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发作性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在临床上十分罕见。发作性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的准确分类对制订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如及时治疗,多数患者均预后良好。
作者:冯云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配合重点。方法:总结5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配合方法。结果:5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疼痛完全缓解49例,出现术侧面瘫1例,随访6个月后缓解。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及熟练的护理配合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许舍;崔学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利用腹腔镜对急性盆腔炎进行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9月-2014年5月收治急性盆腔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进行抗生素应用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利用腹腔镜对盆腔炎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长短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腹腔镜对急性盆腔炎进行手术并结合常规治疗,患者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缩短,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李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与传统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比较。方法:2008-2013年收治行子宫切除术患者200例,其中筋膜内子宫切除术100例,传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10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加之手术步骤简化,术中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阴道出血,残端息肉,排便不适等不明显,性生活状况无明显改变。术后随访12~24个月,日常体力活动,夫妻生活,躯体感觉均无明显影响。传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组100例,其中膀胱损伤2例,输尿管损伤1例,术后亦随访12~24个月,术后阴道残端息肉2例,重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因缺乏盆底支撑,心理负担重,并发不同程度肛门坠胀及下腹部坠胀感,排便功能障碍,性生活满意度显著下降。结论: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是新一代改良术式,该术式既简化了手术步骤,又保留了绝大部分盆底神经及血管,既治疗疾病,又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作者:柳雪莲;陈玉姣;李艳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调查了解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及同年龄段血脂正常者体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及叶酸的水平和差异的意义。方法:选取>45岁以经检查无糖尿病、肾病及其他器质性疾病的高脂血症患者和同年龄段血脂正常者分别测定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结果:两组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血症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高脂血症患者血浆FA和维生素B12低于对照组;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34和-0.571,P<0.01)。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同时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监测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有重要意义。
作者:黑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小儿疝气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疝气患儿118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79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予以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儿围术期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围术期手术时间、出血量、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总例数1例(1.27%),明显少于对照组12例(30.77%),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疝气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治疗效果,降低临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谢泽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支原体肺炎常见的合并细菌感染的种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合并细菌感染者单纯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联合头孢类或青霉素类抗生素及中医效果明显。临床需注意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多样性,对于胸片呈大叶性改变,应高度警惕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及时行相关病原学检查确诊,中西联合治疗效果好,疗程短,并发症及后遗症少。本文收治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例,回顾性分析诊治过程和预后,并中西文献复习。
作者:马仕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5月收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患儿56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治愈50例(89.3%),2例好转出院,2例转上级医院,2例(3.6%)死亡。结论:NCPAP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显著。
作者:闫怀莲;晁占湖;秦凌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强化肠外营养在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择期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4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接受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强化肠外营养干预,对照组仅接受标准肠外营养干预,并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营养学指标、术后恢复和免疫学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营养学指标方面:术后8 d,观察组在 ALB、PAB、TF 和氮平衡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恢复方面:观察组在手术前、后体重变化值及术后排气、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免疫指标方面:术后8 d,观察组在IgA、IgG、IgM和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强化肠外营养在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学指标,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加快恢复速度,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开开;黄永光;胡海波;白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讨论经内镜单纯使用活检钳治疗胃结石的临床体会。方法:2005年5月-2013年9月收治胃结石患者17例,经内镜单纯使用活检钳治疗。结果:1次取尽排出8例,2次取尽排出5例,3次取尽排出2例,4次取尽排出2例,一般结石取尽后2周复查胃镜,合并溃疡者均可愈合。结论:经内镜单纯用活检钳治疗胃结石适合于设备较差的基层医院,减轻患者痛苦,无并发症,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上推广。
作者:蔺汝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3种检测方法在梅毒预防工作中的运用。方法:使用 TP-ELISA、TRUST 对调查对象男-男同性(MSM)特殊人群共259例进行初筛,再用 TPPA 法对89份梅毒检测呈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确认试验。选用两家的TRUST试剂进行比较,进行结果差异性比较。结果:TP-ELISA、TRUST和TPPA法的阳性率分别是100%、25.48%(另一厂家28.6%)、100%,TP-ELISA、TRUST和确诊试验的符合率分别是100%、74.2%(另一厂家83.1%)。结论:佳方案是先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进行筛选,再做确认试验,具体情况可结合调查目的和检测条件进行选择。
作者:郑培林;许健;郭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血清钾浓度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方法:2010年7月-2014年7月收治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300例,对照与分析其血清钾浓度与心电图改变。结果:血清钾准确率67.3%,心电图准确率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钾浓度3.0~3.5 mmol/L、2.5~2.9 mmol/L、2.0~2.4 mmol/L 以及<2.0 mmol/L 的心电图改变发生率分别为100.0%、93.7%、77.7%、61.6%,由此可见,心电图低血钾改变发生率与血清钾浓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心电图测定低血钾准确度更高,且患者体内血清钾浓度与心电图改变存在负相关关系。
作者:郭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本文首先分析了“健康管理”与“治未病”的异同点,并从“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传”、“瘥后防复”等4个层面剖析了治未病的内涵,简析了治未病中心的功能和管理方案,把“健康管理”与“治未病”有机地结合,探索构建一套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
作者:莫轶晖;许友慧;陈明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危重型手足口病(HFMD)病例的临床诊治经验及对病原学进行分析。方法:2011年6-12月收治危重型手足口病患者1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危重型患儿经积极抢救治疗,其中1例肺出血患儿入院11 h 死亡,1例高热、昏迷患儿家长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外,166例全部治愈出院。全部病例均行粪便RT-PCR 核酸检测:阳性147例(87.50%),其中 EV71143例(85.12%),CoxA164例(2.38%),阴性21例(12.50%)。结论:HFMD 危重型患儿病情危重,临床应高度重视。EV71是危重型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早期发现、诊断、治疗HFMD危重型,是大限度降低HFMD死亡率、致残率的关键。
作者:陈韬;王美芬;王明英;杜曾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腹茧症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本文简要分析1例腹茧症合并右侧卵巢巨大畸胎瘤案例,以供探讨。
作者:杨和芬;董家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地佐辛复合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收治择期剖宫产孕妇90例,随机分为3组(D1、D2、D3),均用布托啡诺0.1 mg/kg 加0.9%氯化钠注射液配成60 mL。D1组加地佐辛10 mg,D2组加地佐辛5 mg,D3组不加地佐辛。3组均用盐酸布比卡因7.5 mg,容量3 mL,L2~3~L3~4腰椎穿刺单次腰麻下完成手术。胎儿娩出后静注地佐辛5 mg预冲负荷剂量,术毕接镇痛泵。观察产妇镇静、镇痛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镇痛VAS评分D1、D2组均低于D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Ramsay评分D1、D2组均高于D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恶心、呕吐、头痛未见相加作用。结论:地佐辛复合布托啡诺镇痛、镇静比单用布托啡诺效果好,佳剂量为10 mg。
作者:刘凤勤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