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锦
目的:探讨老年急腹症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12月收治老年急腹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传统开腹手术法治疗,观察组以腹腔镜手术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在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短于(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以腹腔镜治疗术治疗老年急腹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该种治疗法具有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赵春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调查了解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及同年龄段血脂正常者体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及叶酸的水平和差异的意义。方法:选取>45岁以经检查无糖尿病、肾病及其他器质性疾病的高脂血症患者和同年龄段血脂正常者分别测定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结果:两组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血症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高脂血症患者血浆FA和维生素B12低于对照组;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34和-0.571,P<0.01)。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同时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监测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有重要意义。
作者:黑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小儿疝气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疝气患儿118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79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予以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儿围术期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围术期手术时间、出血量、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总例数1例(1.27%),明显少于对照组12例(30.77%),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疝气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治疗效果,降低临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谢泽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癌诊断价值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甲状腺癌患者158例,回顾性分析其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的特征及血流特点。结果:在158例甲状腺癌中,甲状腺乳头状腺癌151例(95.57%),滤泡状腺癌4例(2.53%),髓样癌2例(1.27%),未分化癌1例(0.63%),诊断符合率94.32%。158例甲状腺癌中癌结节199个,低回声78.34%,微小结节中低回声出现率96.88%(93/96);所有癌结节中伴有钙化的108个(54.27%),微小钙化灶101个,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21例(13.29%)。结论:高频超声中出现钙化及低回声结节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思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治疗压疮的护理体会。方法:2011年8月-2014年3月收治Ⅲ度以上压疮患者18例,分析应用创伤负压引流套装治疗的效果、住院时间、患者舒适满意度、平均住院费用。结果:9例应用负压引流套装患者创面均愈合良好,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住院费用减少。结论:和传统处理方法相比,应用负压引流套装更能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加快创口愈合,避免反复换药,不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俊华;林凯;孙杏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妊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47例SLE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妊娠时机的不同分为两组:SLE病情稳定或缓解期达半年以上,且在风湿免疫科及妇产科医师协同指导下妊娠者为观察组(32例);在SLE活动期妊娠或孕期诊断SLE者为对照组(15例),对两组患者孕期SLE活动时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孕期病情活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情活动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胎儿丢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先兆子痫、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选择正确的妊娠时机、妊娠期间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病情活动及胎儿丢失的几率,从而得到良好的妊娠结局。
作者:陈红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检测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和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2(MASP-2)及P53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收治胃癌患者6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BL和MASP-2及P53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胃癌组织,MBL和MASP-2均表现为低表达,而在癌旁组织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P<0.05)。P53主要在胃癌组织胞核中表达,P53阳性表达率51.66%(31/60)。结论:MBL和MASP-2在胃肿瘤及发生发展中表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段廷旺;周永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近半年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探讨全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6月收治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86例手术患者平均年龄(48.18±5.96)岁,平均住院天数(8.54±2.09)d,平均住院费用(14131.64±1635.69)元,其中治愈率85.9%,好转率12.8%,甲级伤口愈合97.4%,乙级伤口愈合1.8%。其前5位疾病依次为子宫肌瘤(55.77%),宫颈病变[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和原位癌(CIS)](19.23%),子宫腺肌症(13.46%),卵巢良性肿瘤(7.69%),子宫内膜病变[子宫内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EIN)和子宫内膜癌Ⅰ期](7.69%)。结论:妇科疾病手术治疗理念及技术不断改进,微创治疗技术比例增加,手术适应证与经腹子宫切除术趋于一致,宫颈病变和子宫内膜病变在全子宫切除术中多通过腹腔镜完成。
作者:柏玲;张雪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上对该病的重视。方法:收治发作性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患者1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结果:患者以青少年男性居多;发作期间的临床表现为患者肢体、面部出现肌张力障碍,发作时意识清晰。经药物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发作性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在临床上十分罕见。发作性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的准确分类对制订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如及时治疗,多数患者均预后良好。
作者:冯云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通过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早产儿咽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早产儿80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通过对早产儿分娩后进行常规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基础上,在孕妇分娩过程中积极给予心理疏导与支持,分娩后的早产儿24 h内,给予洗胃、洗肠、抚触等处理措施。结果:常规组早产儿咽下综合征发生率30%,对照组为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早产儿咽下综合征效果显著。
作者:张艳茹;王金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2005年1月-2013年1月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12例,其中老年组198例,非老年组2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原因及胃癌发生率。结果:老年组患者呕血率与伴随疾病率均高于非老年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胃溃疡和胃癌多见,同时伴有较多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
作者:戴文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血糖,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的原则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 TNF-α和hs-CRP 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 TNF-α(44.1±14.2)μg/L,hs-CRP(11.0±3.1)mg/L,治疗后TNF-α(20.1±7.4)μg/L,hs-CRP(4.8±1.1)mg/L;对照组治疗前TNF-α(44.0±14.1)μg/L,hs-CRP(10.9±3.0)mg/L,治疗后TNF-α(32.6±14.8)μg/L,hs-CRP(7.8±2.1)mg/L;两组患者治疗前TNF-α和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炎性因子的影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肖玉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早期康复训练的观察。方法:将40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康复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观察康复训练15 d~1个月后吞咽功能的变化。结果:康复训练组有效率95%,药物治疗组有效率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淑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前降钙素(PCT)的变化,探讨其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治重症肺炎患者47例,于入院后第1、3、5天及离开ICU前测定PCT值,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PCT值变化、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结果:死亡组第1天 PCT 值、APACHE II评分高于生存组,ScvO2低于生存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和生存组第3、5天及离开ICU前PCT值、APACHEⅡ评分高于生存组,ScvO2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死亡组PCT值呈进行性上升趋势,生存组呈下降趋势。结论:重症肺炎患者PCT水平与病情严重性有明显相关性,PCT水平对判断其病程发展、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沈岳松;金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DHS和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3年6月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DHS治疗,对照组采用PFEN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 Harris 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0% VS 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 DHS 相比,PFNA固定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有效率与安全性都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查天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托品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0例,根据中毒的程度使用不同剂量的阿托品和解磷定用量进行抢救治疗,观察他们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抢救治疗,治愈47例(94%),死亡3例,其中1例为家属放弃治疗后6 h内死亡。结论:在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治疗中使用阿托品一定要根据实际病情给予足量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泉州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见病毒病原学及人类偏肺病毒肺炎的感染现状。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CAP患儿871例,收集深部鼻咽分泌物(NPS)标本,应用逆转录PCR的方法测定NPS中的人类偏肺病毒(HMPV),同时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NPS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VA、IVB)、副流感病毒(PinfⅠ、Ⅱ、Ⅲ)、腺病毒(ADV),对各种病毒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871例 CAP 患儿 NPS 标本中,检测病毒阳性313例,总检出率35.9%,其中 RSV 189例(60.4%)、PinfⅢ53例(16.9%)、IVA 21例(6.7%)、HMPV 15例(4.8%)、IVB 13例(4.2%)、PinfⅠ11例(3.5%)、PinfⅡ6例(1.9%)、ADV 5例(1.9%)。<1岁与>l岁患儿RSV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01)。RSV的检出阳性率从3月起逐渐下降,7-8月达到低,9月起检出率逐渐升高,至12月达到高。HMPV致CAP全年可见,2-4月检出率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症状。本组患儿混合感染两种病毒12例,以RSV与PinfⅢ常见;189例RSV感染病例中合并喘息153例(81.2%),15例HMPV感染病例中合并喘息5例(30%)。结论:病毒病原在泉州地区CAP占有重要地位,感染多见于<1岁婴幼儿,以RSV、副流感为主,HMPV也是引起CAP的重要病原之一。
作者:林志斌;李联侨;陈琼华;郑敬阳;傅清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析C反应蛋白(CRP)在严重肝病患者续发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治病毒性肝炎出现继发性感染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舒巴坦以及头孢派酮进行联合治疗。入院后第2天以及发生继发感染后第3天进行采血,比较不同时期患者血清中CRP水平的不同。结果:重型肝炎以及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感染前后以及感染后和经治疗后,CRP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可以有效反映出患者的感染程度,让肝病患者的继发感染情况得以早期发现,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还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 CRP 水平,对抗生素以及各种药物的应用情况予以调整,为患者继发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可在严重肝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价值较大。
作者:墙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早产的关系。方法:对226例胎膜早破致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催产素引产22例(阴道产20例);可疑宫内感染剖宫产8例(5.56%);其他母儿并发症剖宫产26例。86例<35周的保胎组中保胎失败临产36例;可疑宫内感染剖宫产21例(24.42%);其他母儿并发症终止妊娠29例,保胎时间长18 d。结论:早产性胎膜早破的主要病因是感染,预防及治疗性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可改善母儿预后,宫缩抑制剂的使用给胎膜早破致早产的治疗提供了机会。
作者:孔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现代医学的发展,促使护理学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向专科护理发展。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具有特殊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悉神经外科的基础知识、病情发展规律以及不同病种的处理原则,熟悉掌握患者的病情观察演变与分析、一般的护理措施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处理。针对神经外科监护室容纳重危患者多、小儿老人患者多、病情变化快、病残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神经外科体征和重要生命指征变化,发现问题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确保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本文总结了神经外科监护室36例危重患者的监护及护理经验。
作者:银露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