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玲
目的: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临床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该病以咳嗽、咳痰、气短、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现代临床上一般将 COPD 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康复期两大阶段,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明显加重,需对症予以止咳、祛痰、抗感染药物治疗,辅以机械通气治疗;缓解期则需予以口腔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持续护理干预。
作者:熊德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肝囊型包虫病(HCE)的手术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收治肝包虫病患者235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农牧民患病人数明显多于其他职业人群,且以中年为主。肝包虫病患者根据具体病变情况进行了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无手术死亡患者,235例患者均手术治愈,其中外囊完整剥除术组发生大出血1例,经输血、血管修补后治愈。3种手术方式中内囊摘除组术后残腔并发症、带管引流时间等均显著高于其他手术组(P<0.01),外囊完整剥除术组术后肝功不全、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均显著高于其他手术组(P<0.01)。结论:基层医院针对肝囊型包虫病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源泉;徐祺林;阿不都克衣木·牙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胆总管结石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约占胆石症的20.1%[1];因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型。既往开腹手术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唯一有效方法,但因其手术创伤大,伤口愈合时间长、全身状况恢复速度慢、术后并发症多等诸多缺点,患者大多不愿接受。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术器械的完善,使得微创技术飞速的发展,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也因此迈入微创时代。
作者:王存富;彭海峰;戴璟瑜;鲍兴;张杰;都敏;张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泉州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见病毒病原学及人类偏肺病毒肺炎的感染现状。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CAP患儿871例,收集深部鼻咽分泌物(NPS)标本,应用逆转录PCR的方法测定NPS中的人类偏肺病毒(HMPV),同时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NPS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VA、IVB)、副流感病毒(PinfⅠ、Ⅱ、Ⅲ)、腺病毒(ADV),对各种病毒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871例 CAP 患儿 NPS 标本中,检测病毒阳性313例,总检出率35.9%,其中 RSV 189例(60.4%)、PinfⅢ53例(16.9%)、IVA 21例(6.7%)、HMPV 15例(4.8%)、IVB 13例(4.2%)、PinfⅠ11例(3.5%)、PinfⅡ6例(1.9%)、ADV 5例(1.9%)。<1岁与>l岁患儿RSV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01)。RSV的检出阳性率从3月起逐渐下降,7-8月达到低,9月起检出率逐渐升高,至12月达到高。HMPV致CAP全年可见,2-4月检出率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症状。本组患儿混合感染两种病毒12例,以RSV与PinfⅢ常见;189例RSV感染病例中合并喘息153例(81.2%),15例HMPV感染病例中合并喘息5例(30%)。结论:病毒病原在泉州地区CAP占有重要地位,感染多见于<1岁婴幼儿,以RSV、副流感为主,HMPV也是引起CAP的重要病原之一。
作者:林志斌;李联侨;陈琼华;郑敬阳;傅清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血清钾浓度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方法:2010年7月-2014年7月收治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300例,对照与分析其血清钾浓度与心电图改变。结果:血清钾准确率67.3%,心电图准确率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钾浓度3.0~3.5 mmol/L、2.5~2.9 mmol/L、2.0~2.4 mmol/L 以及<2.0 mmol/L 的心电图改变发生率分别为100.0%、93.7%、77.7%、61.6%,由此可见,心电图低血钾改变发生率与血清钾浓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心电图测定低血钾准确度更高,且患者体内血清钾浓度与心电图改变存在负相关关系。
作者:郭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巩固强化治疗中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收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22例,缓解后的巩固治疗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3 g/m2,维持24 h持续静滴,静滴结束后给予四氢叶酸钙解救,同时配合使用止吐药物及保护肝肾功能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不良反应观察:化疗前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化疗结束后,每周检测2次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心电图。结果:所有患者按期完成化疗,无化疗相关死亡患者。不良反应:13例患者出现口腔黏膜炎,22例出现骨髓抑制,5例出现肝功损害,2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出现过敏反应。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所有不良反应缓解或消失,患者健康存活。结论:大剂量甲氨蝶呤已成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有效巩固治疗措施。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可消失。
作者:孙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利用腹腔镜对急性盆腔炎进行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9月-2014年5月收治急性盆腔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进行抗生素应用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利用腹腔镜对盆腔炎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长短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腹腔镜对急性盆腔炎进行手术并结合常规治疗,患者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缩短,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李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维持治疗重度持续性哮喘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64例,均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维持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FEV1、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FEV1、症状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维持治疗重度持续性哮喘疗效确切,且具有用药安全性。
作者:潘昆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现代医学的发展,促使护理学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向专科护理发展。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具有特殊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悉神经外科的基础知识、病情发展规律以及不同病种的处理原则,熟悉掌握患者的病情观察演变与分析、一般的护理措施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处理。针对神经外科监护室容纳重危患者多、小儿老人患者多、病情变化快、病残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神经外科体征和重要生命指征变化,发现问题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确保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本文总结了神经外科监护室36例危重患者的监护及护理经验。
作者:银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总结近年我国护理学界报道很多相关护理技术和护理经验,提出昏迷患者护理相关建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论文文献,进行分析阅读。结果:根据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终有18篇文献入选,分别从神经、呼吸、消化、综合护理技术方面加以归纳总结。结论:昏迷是常见的危重症,此类患者病情危重、变化迅速,临床护理工作复杂。护理人员需要具备大量的护理知识、技能和经验,还需要具备使用维护医疗设备、精确护理操作及良好沟通等高级知识和能力。
作者:李宪;李春颖;张丽丽;曲芳;王文文;徐艳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清洁肠道的效果。方法:将结直肠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3组,A组50例术前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B组30例术前常规口服甘露醇溶液,C组30例术前常规肥皂水清洁灌肠。对全部患者观察不良反应、肠道清洁度、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在不良反应、肠道清洁度、并发症及患者接受性上明显好于B组、C组。结论: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用于术前肠道清洁效果理想,且胃肠功能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并减少护士工作量。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服溶液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肠道清洁准备药物。
作者:陈小霞;杨蕾;贺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张力带钢丝在髌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5月-2014年3月收治髌骨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加石膏托外固定手术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手术方法。结果:对照组中,手术后正常行走、无痛感、没有并发症的患者有2例,而观察组正常行走、无痛感、没有并发症的患者多达7例。观察组的手术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在髌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是很显著的,由于不需要在骨折位置外用石膏托进行固定,这样可以使膝关节在自如的活动中通过对骨折部位的加压,促进骨折的愈合康复,并能够有效防止膝关节粘连、僵直及股四头肌肌肉萎缩。
作者:袁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DHS和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3年6月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DHS治疗,对照组采用PFEN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 Harris 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0% VS 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 DHS 相比,PFNA固定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有效率与安全性都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查天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慢快综合征患者植入起搏器后参数调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慢快综合征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两组均植入起搏器,对照组起搏心率设置为65次/min,研究组设置为55次/min,比较两组相关参数、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及心房纤颤发生率。结果:研究组Ap、Vp均低于对照组,且LVEDD、LVEF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脑钠钛浓度(BN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房纤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快综合征患者植入起搏器后,适当地降低起搏心率可有效降低BNP,从而降低心房纤颤发生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作者:张璇;贺宙斌;杨立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早期康复训练的观察。方法:将40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康复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观察康复训练15 d~1个月后吞咽功能的变化。结果:康复训练组有效率95%,药物治疗组有效率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淑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社区首诊制提出前后的实践探索,探索建立和发展社区首诊制前提和难点,并提出政策建议:社区首诊制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利用政策导向、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及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来规范和引导社区首诊制的健康发展。
作者:蔡怡嘉;张文昌;刘文明;林民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雾化人干扰素α1b 对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疗效。方法:收治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46例,按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7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实行常规的治疗上,加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吸入的剂量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的轻重酌情而定,1次/d,连续治疗3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止泻时间、退热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止泻时间和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雾化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有显著的提高。
作者:王彩明;龙铁清;陈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3年8月收治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76例,观察患儿的临床特征,记录患儿的各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治疗原则:补液、补充微量营养素、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饮食调整、调节肠道菌群、抗感染等。结果:本组患儿76例,发热13例(17.1%),稀便65例(85.5%),稀便、少量黏液6例(7.9%),低钾21例(27.6%),低钠4例(5.3%),轻度脱水18例(23.7%),中度脱水4例(5.3%)。其中迁延性腹泻发热9例,稀便53例,稀便,少量黏液3例,低钾18例,低钠3例,轻度脱水12例,中度脱水3例,慢性腹泻发热4例,稀便12例,稀便、少量黏液12例,脓血便1例,低钾3例,低钠1例,轻度脱水6例,中度脱水1例,76例患儿,不明原因49例(64.5%),轮状病毒感染3例,空肠弯曲菌感染11例,轮状病毒+空肠弯曲菌感染1例,轮状病毒+真菌感染1例,轮状病毒+腺病毒感染1例,过敏性腹泻3例,先天性乳糖不耐受3例,继发性乳糖不耐受5例,经过治疗痊愈66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4%。结论:对待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要积极查明病因,及时对症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朱中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配合重点。方法:总结5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配合方法。结果:5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疼痛完全缓解49例,出现术侧面瘫1例,随访6个月后缓解。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及熟练的护理配合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许舍;崔学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2013年4月-2014年9月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禁食、给予胃肠减压、吸氧、肠外营养、稳定电解质、同时给予奥曲肽0.1 mg皮下注射,3次/d,连续治疗6 d。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加强生命体征的护理观察、加强治疗中的护理干预、保持呼吸道畅通、进行肾功能护理干预、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腹痛消失时间及血清、尿液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