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建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2005年1月-2013年1月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12例,其中老年组198例,非老年组2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原因及胃癌发生率。结果:老年组患者呕血率与伴随疾病率均高于非老年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胃溃疡和胃癌多见,同时伴有较多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
作者:戴文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不同包埋剂制作冷冻切片的效果。方法:采用生理盐水、普通胶水和B超耦合剂3种不同包埋剂对同一组织在相同条件下制作冷冻切片,并与进口OCT包埋剂比较。结果:3种不同包埋剂制作冷冻切片的效果相当,与进口OCT包埋剂制作的冷冻切片差异较小。结论:在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生理盐水、普通胶水和B超耦合剂做包埋剂制作冷动切片能达到理想效果,可在临床病理和科研工作中普及应用。
作者:成克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清洁肠道的效果。方法:将结直肠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3组,A组50例术前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B组30例术前常规口服甘露醇溶液,C组30例术前常规肥皂水清洁灌肠。对全部患者观察不良反应、肠道清洁度、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在不良反应、肠道清洁度、并发症及患者接受性上明显好于B组、C组。结论: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用于术前肠道清洁效果理想,且胃肠功能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并减少护士工作量。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服溶液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肠道清洁准备药物。
作者:陈小霞;杨蕾;贺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肝囊型包虫病(HCE)的手术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收治肝包虫病患者235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农牧民患病人数明显多于其他职业人群,且以中年为主。肝包虫病患者根据具体病变情况进行了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无手术死亡患者,235例患者均手术治愈,其中外囊完整剥除术组发生大出血1例,经输血、血管修补后治愈。3种手术方式中内囊摘除组术后残腔并发症、带管引流时间等均显著高于其他手术组(P<0.01),外囊完整剥除术组术后肝功不全、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均显著高于其他手术组(P<0.01)。结论:基层医院针对肝囊型包虫病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源泉;徐祺林;阿不都克衣木·牙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血液检验提供有效方法。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发热合并全身感染患者700例,采用无菌原则采集患者静脉血20 mL,并分别采用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给予检验。结果: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总检出一致率达84.6%,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14,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对细菌鉴定的检出符合率较高,但是直接药敏试验操作方法简便、省时,值得首选。
作者:高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VBAC)可行性。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60例,将30例成功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定为观察组,另外30例再次剖宫产的产妇定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产程时间、Apgar评分、住院时间均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之后再次妊娠的时候,可以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条件下,选择经阴道分娩,在分娩的时候,一定要密切关注产妇情况,保证产妇的安全。
作者:杨自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宫颈锥切术对育龄妇女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原位癌实施宫颈锥切术后成功妊娠的患者32例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妇产科年龄<40岁无宫颈锥切术史产妇30例作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实施宫颈锥切术与妊娠的间隔时间<1年的产妇9例,>1年24例。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 VS 53.3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分娩孕周分别是37.6周和39.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产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2±114)min VS (523±109)min,P>0.05]。观察组早期流产2例、早产5例,对照组无早期流产发生,仅有1例早产,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窘迫、胎膜早破、低体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锥切术后育龄妇女妊娠后自然顺产率低于未手术者,但其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凤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5月收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患儿56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治愈50例(89.3%),2例好转出院,2例转上级医院,2例(3.6%)死亡。结论:NCPAP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显著。
作者:闫怀莲;晁占湖;秦凌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通过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早产儿咽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早产儿80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通过对早产儿分娩后进行常规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基础上,在孕妇分娩过程中积极给予心理疏导与支持,分娩后的早产儿24 h内,给予洗胃、洗肠、抚触等处理措施。结果:常规组早产儿咽下综合征发生率30%,对照组为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早产儿咽下综合征效果显著。
作者:张艳茹;王金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成人正畸的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特点,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成人错颌畸形病患者140例,采用固定矫治器矫治,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痊愈71例,有效5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0%。结论:对于成人口腔正畸需要根据成人患者的口腔特点以及患者的年龄、面形、牙弓拥挤程度、对美观的要求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口腔功能,满足患者的外观要求。
作者:李可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方式在消化内科焦虑状态患者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消化内科常见病患者9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5)。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对比不同护理干预下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焦虑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6.7%,对照组68.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363,P=0.037);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t 观察组=13.588,P=0.000;t对照组=2.960,P=0.004);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1.067,P=0.000)。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消化内科焦虑状态患者的病情,有效降低焦虑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汪慧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治疗压疮的护理体会。方法:2011年8月-2014年3月收治Ⅲ度以上压疮患者18例,分析应用创伤负压引流套装治疗的效果、住院时间、患者舒适满意度、平均住院费用。结果:9例应用负压引流套装患者创面均愈合良好,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住院费用减少。结论:和传统处理方法相比,应用负压引流套装更能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加快创口愈合,避免反复换药,不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俊华;林凯;孙杏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早期康复训练的观察。方法:将40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康复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观察康复训练15 d~1个月后吞咽功能的变化。结果:康复训练组有效率95%,药物治疗组有效率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淑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3种检测方法在梅毒预防工作中的运用。方法:使用 TP-ELISA、TRUST 对调查对象男-男同性(MSM)特殊人群共259例进行初筛,再用 TPPA 法对89份梅毒检测呈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确认试验。选用两家的TRUST试剂进行比较,进行结果差异性比较。结果:TP-ELISA、TRUST和TPPA法的阳性率分别是100%、25.48%(另一厂家28.6%)、100%,TP-ELISA、TRUST和确诊试验的符合率分别是100%、74.2%(另一厂家83.1%)。结论:佳方案是先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进行筛选,再做确认试验,具体情况可结合调查目的和检测条件进行选择。
作者:郑培林;许健;郭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上对该病的重视。方法:收治发作性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患者1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结果:患者以青少年男性居多;发作期间的临床表现为患者肢体、面部出现肌张力障碍,发作时意识清晰。经药物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发作性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在临床上十分罕见。发作性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的准确分类对制订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如及时治疗,多数患者均预后良好。
作者:冯云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维持治疗重度持续性哮喘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64例,均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维持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FEV1、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FEV1、症状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维持治疗重度持续性哮喘疗效确切,且具有用药安全性。
作者:潘昆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单纯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修补组和切除组,每组48例,分别施以单纯修补术、胃大部分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修补组所需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切除组,身体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切除组,治疗总有效率9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身体恢复快等优点,对急性胃穿孔有治疗意义。
作者:卜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刺后取血时间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效能。方法:2013年3月1日-2014年3月30日收治新生儿5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0例,采用不同的取血时间,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血片质量和一次性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针刺后20 s挤压采血法的方法提高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准确性,减少了新生儿的痛苦,预防了医疗纠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建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以纯中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案例分析,传达王占武医师的治疗经验。辨证分型,多个证型同时出现应给予复方连续服药。
作者:王占武;王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五子双母丸治疗神经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神经性眩晕患者1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9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2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输注,治疗组予以五子双母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65例,好转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痊愈18例,好转17例,无效35例,总有效率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五子双母丸治疗神经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张翻乔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