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欣
目的: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本文首先分析了“健康管理”与“治未病”的异同点,并从“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传”、“瘥后防复”等4个层面剖析了治未病的内涵,简析了治未病中心的功能和管理方案,把“健康管理”与“治未病”有机地结合,探索构建一套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
作者:莫轶晖;许友慧;陈明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张力带钢丝在髌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5月-2014年3月收治髌骨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加石膏托外固定手术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手术方法。结果:对照组中,手术后正常行走、无痛感、没有并发症的患者有2例,而观察组正常行走、无痛感、没有并发症的患者多达7例。观察组的手术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在髌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是很显著的,由于不需要在骨折位置外用石膏托进行固定,这样可以使膝关节在自如的活动中通过对骨折部位的加压,促进骨折的愈合康复,并能够有效防止膝关节粘连、僵直及股四头肌肌肉萎缩。
作者:袁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200例,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中遵医饮食仅18例(9.0%),绝大部分患者均不遵医饮食。结论:高血压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均不遵医饮食,原因较为复杂多样,应加强高血压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压,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作者:吴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仙灵骨葆治疗肋软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肋软骨炎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甲钴胺联合仙灵骨葆治疗,对照组采用仙灵骨葆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仙灵骨葆治疗肋软骨炎安全有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晨;马爱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地佐辛复合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收治择期剖宫产孕妇90例,随机分为3组(D1、D2、D3),均用布托啡诺0.1 mg/kg 加0.9%氯化钠注射液配成60 mL。D1组加地佐辛10 mg,D2组加地佐辛5 mg,D3组不加地佐辛。3组均用盐酸布比卡因7.5 mg,容量3 mL,L2~3~L3~4腰椎穿刺单次腰麻下完成手术。胎儿娩出后静注地佐辛5 mg预冲负荷剂量,术毕接镇痛泵。观察产妇镇静、镇痛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镇痛VAS评分D1、D2组均低于D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Ramsay评分D1、D2组均高于D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恶心、呕吐、头痛未见相加作用。结论:地佐辛复合布托啡诺镇痛、镇静比单用布托啡诺效果好,佳剂量为10 mg。
作者:刘凤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危重型手足口病(HFMD)病例的临床诊治经验及对病原学进行分析。方法:2011年6-12月收治危重型手足口病患者1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危重型患儿经积极抢救治疗,其中1例肺出血患儿入院11 h 死亡,1例高热、昏迷患儿家长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外,166例全部治愈出院。全部病例均行粪便RT-PCR 核酸检测:阳性147例(87.50%),其中 EV71143例(85.12%),CoxA164例(2.38%),阴性21例(12.50%)。结论:HFMD 危重型患儿病情危重,临床应高度重视。EV71是危重型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早期发现、诊断、治疗HFMD危重型,是大限度降低HFMD死亡率、致残率的关键。
作者:陈韬;王美芬;王明英;杜曾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VBAC)可行性。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60例,将30例成功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定为观察组,另外30例再次剖宫产的产妇定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产程时间、Apgar评分、住院时间均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之后再次妊娠的时候,可以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条件下,选择经阴道分娩,在分娩的时候,一定要密切关注产妇情况,保证产妇的安全。
作者:杨自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的疾病。病原体隐藏于宫颈黏膜,引起慢性炎症,多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由于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薄,抵抗力弱,加之皱襞多,病原体多潜伏其中,感染不易彻底清除而引起慢性宫颈炎。
作者:陈志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治疗压疮的护理体会。方法:2011年8月-2014年3月收治Ⅲ度以上压疮患者18例,分析应用创伤负压引流套装治疗的效果、住院时间、患者舒适满意度、平均住院费用。结果:9例应用负压引流套装患者创面均愈合良好,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住院费用减少。结论:和传统处理方法相比,应用负压引流套装更能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加快创口愈合,避免反复换药,不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俊华;林凯;孙杏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小儿疝气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疝气患儿118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79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予以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儿围术期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围术期手术时间、出血量、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总例数1例(1.27%),明显少于对照组12例(30.77%),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疝气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治疗效果,降低临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谢泽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支原体肺炎常见的合并细菌感染的种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合并细菌感染者单纯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联合头孢类或青霉素类抗生素及中医效果明显。临床需注意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多样性,对于胸片呈大叶性改变,应高度警惕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及时行相关病原学检查确诊,中西联合治疗效果好,疗程短,并发症及后遗症少。本文收治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例,回顾性分析诊治过程和预后,并中西文献复习。
作者:马仕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依据胃镜检查及组织学检查)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给雷尼替丁加多潘立酮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两周治疗,对照组有效率76%,观察组有效率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是肠胃促动力类药物,能明显改善慢性胃炎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康庆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佳卸载灌流器的方法。方法: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分别采用空气重力回血法(普通组)和生理盐水卸载法加空气卸载法(改良组)卸载灌流器,观察灌流器溢血、热源反应发生情况和灌流器残留红细胞数及操作所需时间,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改良组热源反应发生率1%,普通组热源反应发生率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透析器凝血率0.6%,所需时间(3.10±0.08)min,普通组透析器凝血率4%,所需时间(4.38±0.0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和生理盐水结合的卸载方法操作安全、简便,降低了热源反应发生率和交叉感染的机会,减少了工作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王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暴露喉返神经的价值。方法:将310例行甲状腺手术治疗患者分为两组,以术中未暴露喉返神经者为未暴露组,以术中暴露喉返神经者为暴露组,每组155例。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接受手术治疗后,其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暴露组(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术中暴露喉返神经可显著降低患者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
作者:罗红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尿激酶和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巴曲酶组各60例,尿激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尿激酶,巴曲酶组在常规的基础上应用巴曲酶,治疗后观察疗效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尿激酶组总有效率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巴曲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司全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析C反应蛋白(CRP)在严重肝病患者续发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治病毒性肝炎出现继发性感染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舒巴坦以及头孢派酮进行联合治疗。入院后第2天以及发生继发感染后第3天进行采血,比较不同时期患者血清中CRP水平的不同。结果:重型肝炎以及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感染前后以及感染后和经治疗后,CRP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可以有效反映出患者的感染程度,让肝病患者的继发感染情况得以早期发现,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还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 CRP 水平,对抗生素以及各种药物的应用情况予以调整,为患者继发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可在严重肝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价值较大。
作者:墙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2013年4月-2014年9月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禁食、给予胃肠减压、吸氧、肠外营养、稳定电解质、同时给予奥曲肽0.1 mg皮下注射,3次/d,连续治疗6 d。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加强生命体征的护理观察、加强治疗中的护理干预、保持呼吸道畅通、进行肾功能护理干预、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腹痛消失时间及血清、尿液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2005年1月-2013年1月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12例,其中老年组198例,非老年组2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原因及胃癌发生率。结果:老年组患者呕血率与伴随疾病率均高于非老年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胃溃疡和胃癌多见,同时伴有较多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
作者:戴文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配合措施。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接受介入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8例,将其按照1:1比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化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术后36 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均远远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的护理干预配合能够推进手术进程,减少患儿的痛苦,降低术后临床并发症的产生,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刘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不同包埋剂制作冷冻切片的效果。方法:采用生理盐水、普通胶水和B超耦合剂3种不同包埋剂对同一组织在相同条件下制作冷冻切片,并与进口OCT包埋剂比较。结果:3种不同包埋剂制作冷冻切片的效果相当,与进口OCT包埋剂制作的冷冻切片差异较小。结论:在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生理盐水、普通胶水和B超耦合剂做包埋剂制作冷动切片能达到理想效果,可在临床病理和科研工作中普及应用。
作者:成克伦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