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组合型人工肾中血液灌流器卸载方法的改进

王志红

关键词:组合型人工肾, 血液灌流器, 密闭式空气回血, 卸载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佳卸载灌流器的方法。方法: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分别采用空气重力回血法(普通组)和生理盐水卸载法加空气卸载法(改良组)卸载灌流器,观察灌流器溢血、热源反应发生情况和灌流器残留红细胞数及操作所需时间,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改良组热源反应发生率1%,普通组热源反应发生率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透析器凝血率0.6%,所需时间(3.10±0.08)min,普通组透析器凝血率4%,所需时间(4.38±0.0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和生理盐水结合的卸载方法操作安全、简便,降低了热源反应发生率和交叉感染的机会,减少了工作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提高了工作效率。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传统护理组和社区护理组,分别实施传统护理与社区护理。在实施护理后的3、6个月对患者的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坚持规律运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指标进行评估和检测。结果:社区护理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护理组(P<0.01)。结论:实施社区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遵医行为及坚持运动规律,并有效控制血糖,降低血糖的波动幅度。

    作者:陈学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治疗压疮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治疗压疮的护理体会。方法:2011年8月-2014年3月收治Ⅲ度以上压疮患者18例,分析应用创伤负压引流套装治疗的效果、住院时间、患者舒适满意度、平均住院费用。结果:9例应用负压引流套装患者创面均愈合良好,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住院费用减少。结论:和传统处理方法相比,应用负压引流套装更能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加快创口愈合,避免反复换药,不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俊华;林凯;孙杏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手术对急性盆腔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利用腹腔镜对急性盆腔炎进行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9月-2014年5月收治急性盆腔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进行抗生素应用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利用腹腔镜对盆腔炎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长短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腹腔镜对急性盆腔炎进行手术并结合常规治疗,患者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缩短,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李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胎膜早破致早产26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早产的关系。方法:对226例胎膜早破致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催产素引产22例(阴道产20例);可疑宫内感染剖宫产8例(5.56%);其他母儿并发症剖宫产26例。86例<35周的保胎组中保胎失败临产36例;可疑宫内感染剖宫产21例(24.42%);其他母儿并发症终止妊娠29例,保胎时间长18 d。结论:早产性胎膜早破的主要病因是感染,预防及治疗性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可改善母儿预后,宫缩抑制剂的使用给胎膜早破致早产的治疗提供了机会。

    作者:孔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NCPAP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5月收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患儿56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治愈50例(89.3%),2例好转出院,2例转上级医院,2例(3.6%)死亡。结论:NCPAP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显著。

    作者:闫怀莲;晁占湖;秦凌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关系。方法:收治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859例,作为观察组,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及窦部、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厚度、观察斑块大小形态,对颈内动脉血液动力学进行测量。结果:795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其中检出颈动脉斑块689例(86.7%)。结论:超声检查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情况有重要价值,为有效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提供依据。

    作者:刘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癌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癌诊断价值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甲状腺癌患者158例,回顾性分析其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的特征及血流特点。结果:在158例甲状腺癌中,甲状腺乳头状腺癌151例(95.57%),滤泡状腺癌4例(2.53%),髓样癌2例(1.27%),未分化癌1例(0.63%),诊断符合率94.32%。158例甲状腺癌中癌结节199个,低回声78.34%,微小结节中低回声出现率96.88%(93/96);所有癌结节中伴有钙化的108个(54.27%),微小钙化灶101个,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21例(13.29%)。结论:高频超声中出现钙化及低回声结节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思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8月收治COPD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吸氧、抗感染、祛痰、解痉平喘的治疗原则,给予盐酸氨溴索片30 mg/次,3次/d,头孢拉定3.0 g静滴,2次/d,急性期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溶液2 mL+硫酸沙丁胺醇溶液2 mL,3次/d,20 min/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抗感染汤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MEF和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控制12例,显效2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临床控制5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艳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治疗中阿托品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阿托品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0例,根据中毒的程度使用不同剂量的阿托品和解磷定用量进行抢救治疗,观察他们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抢救治疗,治愈47例(94%),死亡3例,其中1例为家属放弃治疗后6 h内死亡。结论:在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治疗中使用阿托品一定要根据实际病情给予足量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急腹症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老年急腹症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12月收治老年急腹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传统开腹手术法治疗,观察组以腹腔镜手术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在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短于(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以腹腔镜治疗术治疗老年急腹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该种治疗法具有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赵春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大剂量雾化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大剂量雾化人干扰素α1b 对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疗效。方法:收治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46例,按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7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实行常规的治疗上,加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吸入的剂量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的轻重酌情而定,1次/d,连续治疗3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止泻时间、退热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止泻时间和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雾化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有显著的提高。

    作者:王彩明;龙铁清;陈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组合型人工肾中血液灌流器卸载方法的改进

    目的:探讨佳卸载灌流器的方法。方法: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分别采用空气重力回血法(普通组)和生理盐水卸载法加空气卸载法(改良组)卸载灌流器,观察灌流器溢血、热源反应发生情况和灌流器残留红细胞数及操作所需时间,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改良组热源反应发生率1%,普通组热源反应发生率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透析器凝血率0.6%,所需时间(3.10±0.08)min,普通组透析器凝血率4%,所需时间(4.38±0.0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和生理盐水结合的卸载方法操作安全、简便,降低了热源反应发生率和交叉感染的机会,减少了工作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王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30例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VBAC)可行性。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60例,将30例成功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定为观察组,另外30例再次剖宫产的产妇定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产程时间、Apgar评分、住院时间均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之后再次妊娠的时候,可以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条件下,选择经阴道分娩,在分娩的时候,一定要密切关注产妇情况,保证产妇的安全。

    作者:杨自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与传统全子宫切除术200例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与传统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比较。方法:2008-2013年收治行子宫切除术患者200例,其中筋膜内子宫切除术100例,传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10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加之手术步骤简化,术中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阴道出血,残端息肉,排便不适等不明显,性生活状况无明显改变。术后随访12~24个月,日常体力活动,夫妻生活,躯体感觉均无明显影响。传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组100例,其中膀胱损伤2例,输尿管损伤1例,术后亦随访12~24个月,术后阴道残端息肉2例,重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因缺乏盆底支撑,心理负担重,并发不同程度肛门坠胀及下腹部坠胀感,排便功能障碍,性生活满意度显著下降。结论: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是新一代改良术式,该术式既简化了手术步骤,又保留了绝大部分盆底神经及血管,既治疗疾病,又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作者:柳雪莲;陈玉姣;李艳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50例的诊断与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严密观察病情,高浓度吸氧,绝对卧床休息,止痛,及时采取再灌注治疗,结合药物及机械辅助装置。结果:50例患者中,经再灌注并结合药物及机械辅助装置等治疗,抢救成功率>90%。结论: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肌梗死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对抢救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朱国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茧症合并右侧卵巢巨大畸胎瘤案例分析

    腹茧症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本文简要分析1例腹茧症合并右侧卵巢巨大畸胎瘤案例,以供探讨。

    作者:杨和芬;董家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循证药学在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循证药学在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6月-2012年8月收治呼吸道感染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据循证药学的方法,对照组采用红霉素肠溶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青霉素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病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以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炎症吸收、啰音消失、咳喘恢复、血象恢复、退热等病症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依据循证药学的方法使用青霉素钠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治疗时间短,治疗预后效果好,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田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多潘立酮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依据胃镜检查及组织学检查)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给雷尼替丁加多潘立酮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两周治疗,对照组有效率76%,观察组有效率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是肠胃促动力类药物,能明显改善慢性胃炎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康庆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梅毒检测方法在疾病预防工作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3种检测方法在梅毒预防工作中的运用。方法:使用 TP-ELISA、TRUST 对调查对象男-男同性(MSM)特殊人群共259例进行初筛,再用 TPPA 法对89份梅毒检测呈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确认试验。选用两家的TRUST试剂进行比较,进行结果差异性比较。结果:TP-ELISA、TRUST和TPPA法的阳性率分别是100%、25.48%(另一厂家28.6%)、100%,TP-ELISA、TRUST和确诊试验的符合率分别是100%、74.2%(另一厂家83.1%)。结论:佳方案是先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进行筛选,再做确认试验,具体情况可结合调查目的和检测条件进行选择。

    作者:郑培林;许健;郭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发作性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上对该病的重视。方法:收治发作性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患者1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结果:患者以青少年男性居多;发作期间的临床表现为患者肢体、面部出现肌张力障碍,发作时意识清晰。经药物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发作性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在临床上十分罕见。发作性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的准确分类对制订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如及时治疗,多数患者均预后良好。

    作者:冯云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