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华;林凯;孙杏云
腹茧症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本文简要分析1例腹茧症合并右侧卵巢巨大畸胎瘤案例,以供探讨。
作者:杨和芬;董家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锁定钛板内固定联合重建钛板固定治疗肱骨下1/4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肱骨下1/4骨折患者88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建钛板固定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相关性指标、骨折愈合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肘关节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优良率90.91%(40/44)明显高于对照组68.18%(30/44),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钛板内固定联合重建钛板固定治疗肱骨下1/4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黄木森;李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检查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2013年9月-2014年5月收治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50例为治疗组,同时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治疗组的左心房内径、E/A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室间隔/左室后壁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脏超声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检查,发现高血压不但会造成患者心脏形态结构的改变,还会使患者的生理状态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存在左心房扩大的形态学重构情况。
作者:唐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槐耳颗粒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上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有效方法。方法:2009年9月-2014年9月收治乳腺癌患者80例,均为手术治疗后药物治疗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紫杉醇联合吡喃阿霉素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及化疗后均加槐耳颗粒治疗。1年后,观察患者的癌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癌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跟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耳颗粒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显著,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及化疗后继续服用,可有效降低癌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提高其生存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田平;宣小山;冯爱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5月收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患儿56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治愈50例(89.3%),2例好转出院,2例转上级医院,2例(3.6%)死亡。结论:NCPAP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显著。
作者:闫怀莲;晁占湖;秦凌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血糖,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的原则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 TNF-α和hs-CRP 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 TNF-α(44.1±14.2)μg/L,hs-CRP(11.0±3.1)mg/L,治疗后TNF-α(20.1±7.4)μg/L,hs-CRP(4.8±1.1)mg/L;对照组治疗前TNF-α(44.0±14.1)μg/L,hs-CRP(10.9±3.0)mg/L,治疗后TNF-α(32.6±14.8)μg/L,hs-CRP(7.8±2.1)mg/L;两组患者治疗前TNF-α和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炎性因子的影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肖玉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配合措施。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接受介入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8例,将其按照1:1比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化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术后36 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均远远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的护理干预配合能够推进手术进程,减少患儿的痛苦,降低术后临床并发症的产生,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刘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行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对照组行关节镜下清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较为显著效果,可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安全有效。
作者:王荣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OX40/OX40L可激活T细胞的信号通路,参与T细胞的活化、增殖与迁移,与多种免疫炎性疾病关系密切,是机体炎性免疫反应中一对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本文就近年来有关OX40/OX40L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文献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贾意国;曲宝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五子双母丸治疗神经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神经性眩晕患者1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9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2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输注,治疗组予以五子双母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65例,好转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痊愈18例,好转17例,无效35例,总有效率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五子双母丸治疗神经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张翻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方式在消化内科焦虑状态患者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消化内科常见病患者9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5)。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对比不同护理干预下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焦虑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6.7%,对照组68.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363,P=0.037);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t 观察组=13.588,P=0.000;t对照组=2.960,P=0.004);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1.067,P=0.000)。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消化内科焦虑状态患者的病情,有效降低焦虑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汪慧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泉州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见病毒病原学及人类偏肺病毒肺炎的感染现状。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CAP患儿871例,收集深部鼻咽分泌物(NPS)标本,应用逆转录PCR的方法测定NPS中的人类偏肺病毒(HMPV),同时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NPS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VA、IVB)、副流感病毒(PinfⅠ、Ⅱ、Ⅲ)、腺病毒(ADV),对各种病毒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871例 CAP 患儿 NPS 标本中,检测病毒阳性313例,总检出率35.9%,其中 RSV 189例(60.4%)、PinfⅢ53例(16.9%)、IVA 21例(6.7%)、HMPV 15例(4.8%)、IVB 13例(4.2%)、PinfⅠ11例(3.5%)、PinfⅡ6例(1.9%)、ADV 5例(1.9%)。<1岁与>l岁患儿RSV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01)。RSV的检出阳性率从3月起逐渐下降,7-8月达到低,9月起检出率逐渐升高,至12月达到高。HMPV致CAP全年可见,2-4月检出率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症状。本组患儿混合感染两种病毒12例,以RSV与PinfⅢ常见;189例RSV感染病例中合并喘息153例(81.2%),15例HMPV感染病例中合并喘息5例(30%)。结论:病毒病原在泉州地区CAP占有重要地位,感染多见于<1岁婴幼儿,以RSV、副流感为主,HMPV也是引起CAP的重要病原之一。
作者:林志斌;李联侨;陈琼华;郑敬阳;傅清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尿激酶和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巴曲酶组各60例,尿激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尿激酶,巴曲酶组在常规的基础上应用巴曲酶,治疗后观察疗效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尿激酶组总有效率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巴曲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司全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佳卸载灌流器的方法。方法: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分别采用空气重力回血法(普通组)和生理盐水卸载法加空气卸载法(改良组)卸载灌流器,观察灌流器溢血、热源反应发生情况和灌流器残留红细胞数及操作所需时间,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改良组热源反应发生率1%,普通组热源反应发生率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透析器凝血率0.6%,所需时间(3.10±0.08)min,普通组透析器凝血率4%,所需时间(4.38±0.0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和生理盐水结合的卸载方法操作安全、简便,降低了热源反应发生率和交叉感染的机会,减少了工作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王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在职护士的从业心理,制定合理的管理对策,提高护理质量,充实稳定精神科护理队伍。方法:抽取100名护士进行无记名调查,填写自制满意度问卷。结果:护士普遍存在工作满意度低,心理压力大问题。结论:待遇差、社会地位低。心理压力大是主要心理因素,其次是自我发展受限等。对精神科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尽可能地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待遇,是稳定精神科护理队伍的关键。
作者:曾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开胸手术单侧肺通气患者吸入七氟烷全麻MAC及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开胸手术患者60例,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Dex 0.4μg/kg,于10 min以上泵注完,然后持续泵注Dex 0.4μg/(kg·h);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同时间内泵注,然后持续泵注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术中吸入七氟醚+丙泊酚、舒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在Bis 45~55,观测两组维持七氟醚MAC 值、患者苏醒拔管时间及术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在相同的丙泊酚、舒芬太尼泵注速度,相同的麻醉深度下,观察组维持吸入七氟醚MAC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P<0.01);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两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P>0.05)。结论:Dex用于开胸手术单侧肺通气患者,能有效降低吸入七氟醚的MAC值,减少其用药量,降低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
作者:秦英;赵乃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仙灵骨葆治疗肋软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肋软骨炎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甲钴胺联合仙灵骨葆治疗,对照组采用仙灵骨葆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仙灵骨葆治疗肋软骨炎安全有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晨;马爱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检测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和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2(MASP-2)及P53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收治胃癌患者6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BL和MASP-2及P53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胃癌组织,MBL和MASP-2均表现为低表达,而在癌旁组织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P<0.05)。P53主要在胃癌组织胞核中表达,P53阳性表达率51.66%(31/60)。结论:MBL和MASP-2在胃肿瘤及发生发展中表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段廷旺;周永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测宫颈癌与白介素-8启动子区-251位点T/A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近2年确诊的78例宫颈癌患者和80例同年龄段健康女性血样,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获得两组人群白介素-8启动子区-251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该位点经过 AseI 酶切结果获得3个基因型:AA、AT 和 TT。健康体检组人群中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5%、46.25%和18.75%;宫颈癌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4.36%、46.15%和29.49%。宫颈癌组人群中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体检组(52.56% VS 41.87%,P<0.05)。结论:白介素-8启动子251位点的T/A多态性与宫颈癌相关,白介素-8基因可能是诱发宫颈癌肿瘤标志物。
作者:李凤英;王艳香;宋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通过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早产儿咽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早产儿80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通过对早产儿分娩后进行常规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基础上,在孕妇分娩过程中积极给予心理疏导与支持,分娩后的早产儿24 h内,给予洗胃、洗肠、抚触等处理措施。结果:常规组早产儿咽下综合征发生率30%,对照组为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早产儿咽下综合征效果显著。
作者:张艳茹;王金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