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蓉
目的:探讨大剂量雾化人干扰素α1b 对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疗效。方法:收治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46例,按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7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实行常规的治疗上,加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吸入的剂量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的轻重酌情而定,1次/d,连续治疗3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止泻时间、退热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止泻时间和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雾化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有显著的提高。
作者:王彩明;龙铁清;陈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2005年1月-2013年1月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12例,其中老年组198例,非老年组2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原因及胃癌发生率。结果:老年组患者呕血率与伴随疾病率均高于非老年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胃溃疡和胃癌多见,同时伴有较多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
作者:戴文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泉州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见病毒病原学及人类偏肺病毒肺炎的感染现状。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CAP患儿871例,收集深部鼻咽分泌物(NPS)标本,应用逆转录PCR的方法测定NPS中的人类偏肺病毒(HMPV),同时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NPS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VA、IVB)、副流感病毒(PinfⅠ、Ⅱ、Ⅲ)、腺病毒(ADV),对各种病毒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871例 CAP 患儿 NPS 标本中,检测病毒阳性313例,总检出率35.9%,其中 RSV 189例(60.4%)、PinfⅢ53例(16.9%)、IVA 21例(6.7%)、HMPV 15例(4.8%)、IVB 13例(4.2%)、PinfⅠ11例(3.5%)、PinfⅡ6例(1.9%)、ADV 5例(1.9%)。<1岁与>l岁患儿RSV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01)。RSV的检出阳性率从3月起逐渐下降,7-8月达到低,9月起检出率逐渐升高,至12月达到高。HMPV致CAP全年可见,2-4月检出率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症状。本组患儿混合感染两种病毒12例,以RSV与PinfⅢ常见;189例RSV感染病例中合并喘息153例(81.2%),15例HMPV感染病例中合并喘息5例(30%)。结论:病毒病原在泉州地区CAP占有重要地位,感染多见于<1岁婴幼儿,以RSV、副流感为主,HMPV也是引起CAP的重要病原之一。
作者:林志斌;李联侨;陈琼华;郑敬阳;傅清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14年9月收治产前检查孕妇2666例,应用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诊断仪进行检查,对具有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因素的100例孕妇进行重点观察,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具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孕妇在孕期服用过较多的禁忌药物、早期接触X线等辐射性物质、合并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等。结果:本组检出40例心脏异常胎儿,其中左心发育不良2例,右心系统异常3例,其中三尖瓣发育不良1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三尖瓣闭锁1例,间隔发育不良18例,其中单纯房缺11例,均经心脏超声证实,单纯室缺2例,心内膜缺损5例,心脏横纹肌肿瘤1例,大血管及髓干畸形17例,其中冠状动脉瘘1例,永存动脉干1例,主动脉弓离断2例,法洛四联征3例,大动脉转位3例,右室双出口7例。结论: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准确率高,对降低先天性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闫晓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气压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气压治疗及护理,所有患者均于护理前后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FMA)对运动情况进行评定、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均明显升高,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两组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足下垂、足内翻、肩手综合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气压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不良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晓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血液检验提供有效方法。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发热合并全身感染患者700例,采用无菌原则采集患者静脉血20 mL,并分别采用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给予检验。结果: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总检出一致率达84.6%,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14,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对细菌鉴定的检出符合率较高,但是直接药敏试验操作方法简便、省时,值得首选。
作者:高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调查了解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及同年龄段血脂正常者体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及叶酸的水平和差异的意义。方法:选取>45岁以经检查无糖尿病、肾病及其他器质性疾病的高脂血症患者和同年龄段血脂正常者分别测定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结果:两组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血症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高脂血症患者血浆FA和维生素B12低于对照组;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34和-0.571,P<0.01)。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同时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监测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有重要意义。
作者:黑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临床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该病以咳嗽、咳痰、气短、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现代临床上一般将 COPD 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康复期两大阶段,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明显加重,需对症予以止咳、祛痰、抗感染药物治疗,辅以机械通气治疗;缓解期则需予以口腔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持续护理干预。
作者:熊德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配合措施。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接受介入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8例,将其按照1:1比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化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术后36 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均远远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的护理干预配合能够推进手术进程,减少患儿的痛苦,降低术后临床并发症的产生,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刘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封闭创伤负压引流套装治疗压疮的护理体会。方法:2011年8月-2014年3月收治Ⅲ度以上压疮患者18例,分析应用创伤负压引流套装治疗的效果、住院时间、患者舒适满意度、平均住院费用。结果:9例应用负压引流套装患者创面均愈合良好,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住院费用减少。结论:和传统处理方法相比,应用负压引流套装更能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加快创口愈合,避免反复换药,不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俊华;林凯;孙杏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暴露喉返神经的价值。方法:将310例行甲状腺手术治疗患者分为两组,以术中未暴露喉返神经者为未暴露组,以术中暴露喉返神经者为暴露组,每组155例。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接受手术治疗后,其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暴露组(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术中暴露喉返神经可显著降低患者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
作者:罗红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方式在消化内科焦虑状态患者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消化内科常见病患者9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5)。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对比不同护理干预下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焦虑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6.7%,对照组68.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363,P=0.037);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t 观察组=13.588,P=0.000;t对照组=2.960,P=0.004);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1.067,P=0.000)。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消化内科焦虑状态患者的病情,有效降低焦虑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汪慧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自拟清肝降脂汤治疗脂肪肝疗效。方法:将120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清肝降脂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滞通胶囊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67%,对照组有效率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清肝降脂汤加味治疗脂肪肝疗效满意。
作者:周新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现代医学的发展,促使护理学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向专科护理发展。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具有特殊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悉神经外科的基础知识、病情发展规律以及不同病种的处理原则,熟悉掌握患者的病情观察演变与分析、一般的护理措施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处理。针对神经外科监护室容纳重危患者多、小儿老人患者多、病情变化快、病残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神经外科体征和重要生命指征变化,发现问题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确保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本文总结了神经外科监护室36例危重患者的监护及护理经验。
作者:银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开胸手术单侧肺通气患者吸入七氟烷全麻MAC及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开胸手术患者60例,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Dex 0.4μg/kg,于10 min以上泵注完,然后持续泵注Dex 0.4μg/(kg·h);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同时间内泵注,然后持续泵注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术中吸入七氟醚+丙泊酚、舒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在Bis 45~55,观测两组维持七氟醚MAC 值、患者苏醒拔管时间及术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在相同的丙泊酚、舒芬太尼泵注速度,相同的麻醉深度下,观察组维持吸入七氟醚MAC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P<0.01);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两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P>0.05)。结论:Dex用于开胸手术单侧肺通气患者,能有效降低吸入七氟醚的MAC值,减少其用药量,降低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
作者:秦英;赵乃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腹症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12月收治老年急腹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传统开腹手术法治疗,观察组以腹腔镜手术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在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短于(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以腹腔镜治疗术治疗老年急腹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该种治疗法具有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赵春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总结近年我国护理学界报道很多相关护理技术和护理经验,提出昏迷患者护理相关建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论文文献,进行分析阅读。结果:根据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终有18篇文献入选,分别从神经、呼吸、消化、综合护理技术方面加以归纳总结。结论:昏迷是常见的危重症,此类患者病情危重、变化迅速,临床护理工作复杂。护理人员需要具备大量的护理知识、技能和经验,还需要具备使用维护医疗设备、精确护理操作及良好沟通等高级知识和能力。
作者:李宪;李春颖;张丽丽;曲芳;王文文;徐艳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配合重点。方法:总结5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配合方法。结果:5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疼痛完全缓解49例,出现术侧面瘫1例,随访6个月后缓解。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及熟练的护理配合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许舍;崔学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社区首诊制提出前后的实践探索,探索建立和发展社区首诊制前提和难点,并提出政策建议:社区首诊制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利用政策导向、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及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来规范和引导社区首诊制的健康发展。
作者:蔡怡嘉;张文昌;刘文明;林民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60例,按照完全抽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研究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肝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项肝纤维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抑制肝纤维化,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和云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