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10例老年慢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改善血流动力学、阻断神经内分泌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平均心脏功能恢复时间、房颤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心功能恢复时间为(4.16±1.24)d,有2例(3.64%)患者发生房颤;对照组患者平均心功能恢复时间为(7.24±2.16)d,有8例(14.55%)患者发生房颤;两组平均心脏功能恢复时间及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慢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来说,通过改善患者心功能以及心室重构,控制患者血压以及心率,阻断神经分泌对治疗老年慢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张海全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方式.方法 1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50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平均止血时间.结果 综合护理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为(36.0±3.2)min,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的(68.0±4.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38,P<0.05).综合护理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9,P<0.05).结论 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护理效果,缩短患者的止血时间,稳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应用术中个性化护理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个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和膝关节功能.结果 试验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代梅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眼压已控制晚期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46眼)已经药物或手术控制眼压的晚期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23眼).研究组患者予以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甲钴胺分散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1、3、6个月的视力、眼压及视野平均缺损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视力、眼压、视野平均缺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研究组视力分别为(0.08±0.02)、(0.15±0.0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6±0.02)、(0.08±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眼压及视野平均缺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应用于眼压已控制的晚期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改善视觉功能,效果肯定,值得临床加深研究和推广.
作者:梁伟国;彭静;梁柱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利尿剂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给予单纯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B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A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白天SBP平均值(dSBP)、白天DBP平均值(dDBP)、夜间SBP平均值(nSBP)、夜间DBP平均值(nDBP)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患者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利尿剂治疗,其控制效果更为显著,从长远疗效而言更有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胡顺玲;朱正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和血明目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眼底出血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100例(160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眼底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和血明目片组和止血芳酸组,各50例(80眼).两组患者服用降糖药,和血明目片组患者接受和血明目片治疗,止血芳酸组患者接受止血芳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力、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和血明目片组视力优于和止血芳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血明目片组治疗总有效率87.5%(70/80)显著高于止血芳酸组75.0%(6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血明目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5/50)显著低于止血芳酸组的26.0%(1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血明目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眼底出血治疗中的效果较止血芳酸好,值得推广.
作者:周黎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采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2型糖尿病疾病转归效果;血糖监测值达标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糖监测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实验组2型糖尿病疾病转归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糖监测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血糖监测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糖监测值达标时间(5.51±1.4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40±2.7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缩短血糖检测值达标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运洪;陈中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致糖脂代谢异常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31例因服用奥氮平治疗而导致糖脂代谢异常的2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健康宣教、饮食护理、运动训练、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治疗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 干预后,31例患者空腹血糖为(4.31±1.27)mmol/L,三酰甘油为(2.01±0.56)mmol/L,高密度脂蛋白为(1.74±0.68)mmol/L,均明显优于干预前的(6.70±1.34)、(3.90±1.43)、(1.12±0.36)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2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所致糖脂代谢异常临床护理中,可采取健康宣教、饮食护理、运动训练、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方法,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立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参照组运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试验组运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分析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试验组呼吸恢复时间为(5.2±1.4)min,参照组为(7.3±1.7)min,试验组呼吸恢复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意识恢复时间为(7.0±0.6)min,参照组为(9.2±1.3)min,试验组意识恢复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拔管时间为(8.7±1.1)min,参照组为(12.5±1.9)min,试验组拔管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可以有效加快麻醉术后恢复速度,不增加麻醉不良反应,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更有保证.
作者:白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肌电刺激用于产后尿失禁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219例产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9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对比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48% 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1.68% 低于对照组的1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肌电刺激对产后尿失禁患者具有良好疗效,能有效促进盆底肌的恢复,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丽华;区锦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水囊联合缩宫素用于羊水偏少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羊水偏少足月妊娠需要引产的孕妇,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水囊联合缩宫素引产,对照组采用单一缩宫素引产,观察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总产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宫颈成熟度评分法(Bishop)评分.结果 观察组孕妇剖宫产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总产程及引产到临产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孕妇VAS评分及Bisho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7、1.414,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sho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23、10.815,P<0.05).结论 水囊联合缩宫素用于羊水偏少足月妊娠引产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升自然分娩率,提高足月妊娠孕妇宫颈成熟度,减轻孕妇引产疼痛.
作者:李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74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依据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37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手段,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6%,参照组为78.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治疗,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效肯定,显著改善了患者肢体功能,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其预后也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作者:李言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乳房发育年龄同母亲身高及初潮年龄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46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作为研究组,43例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女童作为对照组,40例乳房未发育且年龄与研究组匹配的女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女童的乳房发育年龄、母亲初潮年龄及母亲身高情况,并对研究组女童乳房发育年龄同母亲身高及初潮年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女童母亲身高(155.22±4.62)cm及母亲月经初潮年龄(12.12±2.12)岁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12±3.21)cm、(13.11±3.21)岁及正常对照组的(159.30±3.35)cm、(13.98±2.89)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女童乳房发育年龄同母亲身高、母亲月经初潮年龄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r=0.492、0.531,P<0.05),但与父亲身高无相关性(r=0.087,P>0.05).结论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乳房发育年龄同其母亲的身高及月经初潮年龄具有显著相关性,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及母亲身材矮小情况同其青春期提前或者性早熟存在一定关联.
作者:刘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舒利迭)联合氨溴索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气指标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1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采用舒利迭联合氨溴索治疗)、舒利迭组(采用舒利迭治疗)、氨溴索组(采用氨溴索治疗),各50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肺通气功能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氨溴索组的78.00% 与舒利迭组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氧分压(PO2)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PCO2、PO2均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联合组PCO2明显低于氨溴索组与舒利迭组、PO2明显高于氨溴索组与舒利迭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pH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峰流速(PEF)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FVC、FEV1、PEF水平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氨溴索组与舒利迭组(P<0.05).氨溴索组发生2例肠胃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舒利迭组发生2例咽喉不适,1例口咽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联合组发生咽喉不适与口咽感染各1例,3例肠胃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利迭联合氨溴索可有效治疗支气管哮喘,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促进肺通气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作者:张志伟;申海燕;杨健希;周锦雄;梁炯林;何永能;胡民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16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卒中单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健康知识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SA评分、健康知识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康复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评分及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75%,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卒中单元护理模式的实施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素华;李浅峰;梁伟容;王玉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对2017年中山区一起副溶血弧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实验室检验.方法 采集15例疑似食物中毒患者的15份肛拭子、10份残余剩饭,5份茶碗涂抹样等样品进行副溶血弧菌进行常规检验与血清学检验,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检测毒力基因.结果 检测15份肛拭子和10份食品样本中,12份肛拭子检出副溶血弧菌占80%,1份食物样品中检出副溶血弧菌占10%,所有菌株血清型为O3:K6,tdh毒力基因为阳性.结论 该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感染.
作者:姜大栋;李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取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实验组采取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罗学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不同治疗护理方法在家庭慢性伤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伤口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实施封闭式负压吸引(VAC)治疗技术和康复训练护理,观察组实施改良VAC技术、现代敷料治疗、康复锻炼及针对性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可自行外出、具有劳动能力、关节僵硬、生活自理、重返医院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同治疗护理方法中,社区护士对家庭慢性伤口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治疗和专业护理,能够促使伤口更快愈合,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雪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替罗非班治疗的同时实施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11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配合替罗非班治疗,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精细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干预后负性心理评分及出院后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69%(1/59)、1.69%(1/59)、0,常规组分别为11.86%(7/59)、11.86%(7/59)、8.47%(5/59),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替罗非班治疗的同时实施精细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心功能,缓解负性心理,还可减少MACE发生风险.
作者:门莉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非常满意26例(86.7%),满意3例(10.0%),不满意1例(3.3%),护理满意度为96.7%;常规组患儿家属非常满意18例(60.0%),满意5例(16.7%),不满意7例(23.3%),护理满意度为76.7%;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实施效果较为理想,是一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的护理模式.
作者:龚丽华;贾秀芬;袁建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