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
目的 观察超声内镜在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及内镜治疗效果.方法 176例行超声内镜检查诊断的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对其中160例进行相应的内镜治疗,术后均行病理切片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观察其效果.结果 160例患者采用高频电刀治疗5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40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技术(ESD)治疗95例,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10例,内镜全层切除术(EFR)治疗10例;160例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性质经超声内镜诊断正确为130例,诊断错误为30例,诊断正确率为81.25%.病灶起源层次诊断正确为153例,诊断错误为7例,诊断准确率为95.63%.结论 联合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诊断及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乳房发育年龄同母亲身高及初潮年龄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46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作为研究组,43例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女童作为对照组,40例乳房未发育且年龄与研究组匹配的女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女童的乳房发育年龄、母亲初潮年龄及母亲身高情况,并对研究组女童乳房发育年龄同母亲身高及初潮年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女童母亲身高(155.22±4.62)cm及母亲月经初潮年龄(12.12±2.12)岁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12±3.21)cm、(13.11±3.21)岁及正常对照组的(159.30±3.35)cm、(13.98±2.89)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女童乳房发育年龄同母亲身高、母亲月经初潮年龄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r=0.492、0.531,P<0.05),但与父亲身高无相关性(r=0.087,P>0.05).结论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乳房发育年龄同其母亲的身高及月经初潮年龄具有显著相关性,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及母亲身材矮小情况同其青春期提前或者性早熟存在一定关联.
作者:刘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舒利迭)联合氨溴索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气指标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1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采用舒利迭联合氨溴索治疗)、舒利迭组(采用舒利迭治疗)、氨溴索组(采用氨溴索治疗),各50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肺通气功能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氨溴索组的78.00% 与舒利迭组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氧分压(PO2)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PCO2、PO2均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联合组PCO2明显低于氨溴索组与舒利迭组、PO2明显高于氨溴索组与舒利迭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pH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峰流速(PEF)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FVC、FEV1、PEF水平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氨溴索组与舒利迭组(P<0.05).氨溴索组发生2例肠胃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舒利迭组发生2例咽喉不适,1例口咽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联合组发生咽喉不适与口咽感染各1例,3例肠胃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利迭联合氨溴索可有效治疗支气管哮喘,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促进肺通气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作者:张志伟;申海燕;杨健希;周锦雄;梁炯林;何永能;胡民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对环孢素A联合激素冲击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实施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激素冲击手段实施治疗,分析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环孢素A联合激素冲击手段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各项指标水平.结果 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 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析组谷丙转氨酶、血糖、24 h尿蛋白量、白蛋白、总胆固醇、肌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环孢素A联合激素冲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可使临床治疗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董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方式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4例确诊为急性脑出血疾病患者作为研究1组,64例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2组,64例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9.62±1.46)μmol/L,研究1组为(14.79±2.54)μmol/L,研究2组为(16.02±2.68)μmol/L;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为(0.46±0.13)mg/L,研究1组为(38.72±5.37)mg/L,研究2组为(41.18±4.75)mg/L.对照组与研究1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2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与研究2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异于正常人群,在临床上可以将其作为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病情进行诊断、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预后进行预测的重要参考指标,使疾病的诊断和评价能够更加的客观.
作者:吕星月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致糖脂代谢异常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31例因服用奥氮平治疗而导致糖脂代谢异常的2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健康宣教、饮食护理、运动训练、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治疗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 干预后,31例患者空腹血糖为(4.31±1.27)mmol/L,三酰甘油为(2.01±0.56)mmol/L,高密度脂蛋白为(1.74±0.68)mmol/L,均明显优于干预前的(6.70±1.34)、(3.90±1.43)、(1.12±0.36)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2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所致糖脂代谢异常临床护理中,可采取健康宣教、饮食护理、运动训练、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方法,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立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积极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积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1 d和手术后体温(T)、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手术前1 d与手术后T、HR、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1 d与手术后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后T(37.4±1.1)℃、HR(80.5±4.3)次/min均明显高于手术前1 d(36.4±2.1)℃、(78.4±4.2)次/min(P<0.05).结论 积极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控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安全保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婉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参照组运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试验组运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分析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试验组呼吸恢复时间为(5.2±1.4)min,参照组为(7.3±1.7)min,试验组呼吸恢复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意识恢复时间为(7.0±0.6)min,参照组为(9.2±1.3)min,试验组意识恢复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拔管时间为(8.7±1.1)min,参照组为(12.5±1.9)min,试验组拔管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可以有效加快麻醉术后恢复速度,不增加麻醉不良反应,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更有保证.
作者:白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测定三草鼻咽清煎膏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为1.0 ml/min;柱温:25℃;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参数:漂移管温度为60℃;载气流速为1.6 ml/min.结果 黄芪甲苷进样浓度在0.5781~11.5614 g/L范围内的对数值与峰面积的对数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0;平均回收率为99.37%,RSD=0.44%(n=9).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三草鼻咽清煎膏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朱日明;罗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46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后康复知识认知情况、护理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 护理后,两组康复知识认知情况分布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优良率89.13% 高于常规组的6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BI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干预组NIHS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BI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康复知识认知情况,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王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优质化护理服务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2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化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8.0%,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86.0%,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优质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王新元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结肠癌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水平,探讨三者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评价的作用.方法 选取51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结肠癌组,另选同期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APTT、PT及D-dimer水平并比较差异,分析结肠癌患者上述指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结肠癌组患者PT、APTT、D-dimer水平分别为(18.43±2.16)s、(52.78±5.81)s、(1.89±0.25)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05±1.77)s、(33.18±3.67)s、(0.31±0.05)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PT、APTT、D-dimer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灶部位、病灶直径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0.01).结论 结肠癌患者PT、APTT、D-dimer水平明显升高,与结肠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作者:杨志超;陈海雁;徐伟帆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和血明目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眼底出血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100例(160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眼底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和血明目片组和止血芳酸组,各50例(80眼).两组患者服用降糖药,和血明目片组患者接受和血明目片治疗,止血芳酸组患者接受止血芳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力、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和血明目片组视力优于和止血芳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血明目片组治疗总有效率87.5%(70/80)显著高于止血芳酸组75.0%(6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血明目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5/50)显著低于止血芳酸组的26.0%(1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血明目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眼底出血治疗中的效果较止血芳酸好,值得推广.
作者:周黎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在卵巢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35例妇科肿瘤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卵巢穿刺活检术取材,观察患者的病理诊断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3例取材成功,均获得确诊,定性诊断率为94.29%(33/35),3例穿刺病理为良性,30例为恶性病变.患者中仅有1例出现局部血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其余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可用于对卵巢疾病进行定性诊断,其诊断准确率高.超声引导下经皮卵巢穿刺活检术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作者:蒋泽波;谢文静;梁俊明;谢秀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症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54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4例)和联合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52±2.13)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9.67±4.23)分,优于对照组的(14.58±2.35)、(84.34±4.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9.17%,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脑梗死运用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不单能够提升治疗成效与生存质量,还能够改善神经功能,应在医学领域内全方位推行及应用.
作者:朱成楼;陆平;汪绪伦;周志森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74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依据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37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手段,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6%,参照组为78.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治疗,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效肯定,显著改善了患者肢体功能,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其预后也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作者:李言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采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2型糖尿病疾病转归效果;血糖监测值达标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糖监测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实验组2型糖尿病疾病转归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糖监测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血糖监测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糖监测值达标时间(5.51±1.4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40±2.7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缩短血糖检测值达标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运洪;陈中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无创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50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理指标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总满意率100.0% 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指标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增强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和预后效果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作者:潘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分析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在正常分娩新生儿中的听力初筛结果.方法 7500例正常分娩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于出生后48~72 h分别采用TEOAE和DPOAE进行听力初筛,比较两种筛查方法的初筛符合率、筛查测试时间.结果 经听力初筛后,均未通过TEOAE和DPOAE初筛患儿60例,单未通过TEOAE初筛患儿65例,单未通过DPOAE初筛患儿70例,TEOAE初筛符合率92.31% 明显高于DPOAE的初筛符合率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听力初筛后,TEOAE筛查通过及未通过测试时间均明显短于DPOAE筛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进行听力初筛时,TEOAE筛查符合率高于DPOAE,且测试时间较短,可作为新生儿听力初筛工具,值得推广采用.
作者:范雪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替罗非班治疗的同时实施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11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配合替罗非班治疗,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精细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干预后负性心理评分及出院后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69%(1/59)、1.69%(1/59)、0,常规组分别为11.86%(7/59)、11.86%(7/59)、8.47%(5/59),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替罗非班治疗的同时实施精细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心功能,缓解负性心理,还可减少MACE发生风险.
作者:门莉娜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