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苗苗;兰馨;何辉权;孟婷;叶钟泰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肺活血法对于改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效果.方法 7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的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匹多莫德治疗,观察组应用健脾益肺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的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免疫功能相关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及复发次数.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和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G、IgA和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中,观察组复发次数为(2.4±0.7)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8±1.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益肺活血法可明显改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亮;李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索产后随访专科服务对提高产后复查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300例健康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常规随访,观察组产妇给予产后随访专科服务,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复查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产后42 d和3个月复查依从性分别为94.67%、9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76.00%、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随访专科服务在产后保健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产妇产后复查的依从性,利于提高产妇的健康认知水平,主动做好自我保健护理.
作者:黄美容;陈丽珍;朱彩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8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4例.单一治疗组采用咪唑斯汀口服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患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瘙痒评分、风团数量的差异.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73%,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的84.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IL-4、IFN-γ和瘙痒评分、风团数量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单一治疗组为4.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效果优于单一咪唑斯汀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水平,对于瘙痒严重患者早期联合其他抗组胺药,可以提高疗效.
作者:黄文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PBF生物电反馈结合医学训练疗法(MTT疗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42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BF生物电反馈及MTT疗法.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74.3±17.6)分高于对照组(54.2±16.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F生物电反馈结合MTT疗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时琳;裴楠;周春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微生态制剂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的效果.方法 74例结直肠癌择期手术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三联活菌制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肠道菌群情况和肠道屏障功能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术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B/E)分别为(9.3±0.6)、(9.1±0.7)、(8.2±0.4)、(8.1±0.6)copies/g和(1.4±0.2),术后10 d分别为(8.4±0.5)、(7.9±0.6)、(9.4±0.7)、(9.3±0.8)copies/g和(0.8±0.2),术后60 d分别为(9.1±0.6)、(8.9±0.7)、(8.7±0.5)、(8.3±0.5)copies/g和(1.3±0.2);对照组术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B/E值分别为(9.3±0.6)、(9.0±0.8)、(8.1±0.5)、(8.1±0.7)copies/g和(1.4±0.3),术后10 d分别为(8.0±0.4)、(4.3±0.6)、(9.9±0.8)、(9.6±0.8)copies/g和(0.6±0.1),术后60 d分别为(8.4±0.6)、(6.9±0.5)、(9.2±0.7)、(9.1±0.5)copies/g和(0.9±0.2).两组术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B/E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0 d与术前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0、60 d与术前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同时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术前D-乳酸和尿乳果糖/甘露醇值(L/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述指标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相同时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数量明显降低,而大肠杆菌以及粪肠球菌数量明显上升,肠道菌群呈现失调状态,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出现异常;给予患者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状况,维护肠道屏障功能情况.
作者:夏冰清;朱晶宇;阮巍山;高燕萍;叶建明;张秋生;曾志荣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偏瘫应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偏瘫体操的临床意义.方法 7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偏瘫体操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为(64.45±3.29)分,高于对照组的(50.71±4.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瘫体操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中,效果较佳.
作者:邓卫玲;黄玉彩;邓瑞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外来务工人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方法 200例幽门螺杆菌的外来务工人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胶体酒石酸铋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胶体酒石酸铋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的症状积分.结果 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症状积分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的症状积分分别为(2.25±0.42)、(1.06±0.32)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的(3.87±0.63)、(2.58±0.5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外来务工人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取得了良好地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
作者:周琼;彭华明;王晓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94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对患者采取经皮椎间孔镜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8.56±1.13)分,对照组VSA评分为(8.52±1.1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VAS评分为(4.22±0.75)分,低于对照组的(5.14±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效果可靠,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维;吴青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丙二醛(MDA)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OD、MDA水平及NIHSS、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OD、MDA水平及NIHSS、BI评分均优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选择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林岭海;陈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核酸检验与酶联免疫检测血液病毒的应用及检验准确率.方法 25087份无偿献血者标本,有24383份标本做完酶联免疫检测后又进行核酸检验.比较两种检验准确率.结果 24383份标本,其中酶联免疫检测阳性130份,准确率为0.53%,核酸检验阳性32份,准确率为0.13%,两种检验方法准确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核酸检验对血液病毒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灵敏度,能大大减少误检、漏检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虢娟;邓凯航;林雪珍;赖艳娥;李尚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并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并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77.5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喘鸣、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为(4.2±1.4)d,短于对照组的(7.2±1.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5.3±1.2)d,短于对照组的(8.2±1.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并用盐酸氨溴索对治疗COPD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高,有临床利用价值.
作者:陈水年;陈豪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方法 8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选择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奥曲肽治疗,观察组采取奥曲肽+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结果 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合理采取奥曲肽+乌司他丁治疗,可以确保患者的血清淀粉酶等系列症状恢复时间有效缩短,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促进疾病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郎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颌间牵引钉牵引和牙弓夹板结扎颌间牵引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6例颌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手术采用颌骨骨折切开复位钛钉钛板坚固内固定并颌间牵引,其中30例采用颌间牵引钉牵引并纳入观察组,36例采用牙弓夹板结扎颌间牵引并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种牵引方式所耗时间、两种不同牵引方式对患者口腔情况及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牵引所耗时间9~13 min,平均(11.34±0.24)min,对照组牵引所耗时间57~63 min,平均(61.03±2.14)min,两组牵引所耗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前,两组患者软垢指数(DI)、牙龈指数(G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后,两组患者DI、GI指数均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牵引后,两组DI、GI指数较牵引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DI、GI指数均回落至牵引前水平,与牵引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I、GI指数较牵引后虽有下降,但明显高于牵引前(P<0.05).两组患者咬合关系均恢复正常,无不良咬合现象.结论 颌间牵引钉牵引较传统牙弓夹板结扎颌间牵引操作简便,安全性更佳,对口腔的不良影响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谢奕文;林玉娇;林嘉旭;王友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专项护理措施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方法 4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专项组和基础组,每组20例.基础组采用基础护理,专项组采用专项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专项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基础组(0 VS 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项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基础组(95.00%VS 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项护理措施在下肢骨折患者中实施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柳;周浪;卢见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回顾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泡灌洗液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PM)患者的治疗工作,从其病原学特点、传播途径、微生物学及组织培养结果解释多方面考虑患者是否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并从感染后患者的病情评估、治疗方案、药品不良反应多方面分析,建议临床选择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因该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持续性的肌酐升高,临床药师建议减量,病情稳定改为口服序贯治疗,全程进行药学监护.经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影像学检查提示病灶吸收.患者感染的确立、感染后病情评估、治疗方案的评价及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师考虑的重点.临床药师提供药学服务,及时进行药学监护,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陈婷;吴艳华;陈小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为探讨和分析大黄的药理及其在肾脏病中的运用.本文研究总结大黄药理和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运用方法.发现大黄存在抗菌、泻下、抗肿瘤、降压、消炎镇痛、排毒以及减肥降脂等功效,对精神病、肾功能不全、胰腺炎以及肝胆疾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对于肾脏病来说,大黄的治疗作用是依据大黄存在多种生理活性,大黄存在调节免疫、抗菌消炎、利尿消肿、活血解毒以及调节代谢等作用,对受损肾组织起到保护和修复,对系膜细胞的DNA合成也存在抑制作用,利于蛋白质代谢,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被抑制,废物毒素排泄加快.
作者:宋侠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社区预防对策.方法 800例社区居民,统计高血压病发生率,分析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然后采取有效的对策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800例社区居民当中,高血压病患者共有80例,发病率为10.00%.高年龄、高体质量指数(BMI)、抽烟、喝酒、高脂高盐饮食以及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等是高血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干预后,80例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良好、适量运动、合理膳食、遵守医嘱、定时服药、健康知识掌握所占比例分别为93.75%、92.50%、95.00%、98.75%、98.75%、97.50%,均高于干预前的68.75%、50.00%、62.50%、72.50%、72.50%、62.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年龄、高BMI、抽烟、过量喝酒、高脂高盐饮食以及有家族病史等.明确了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健康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程度,值得在社区推广.
作者:陈秋妮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脐带中含有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并用流式细胞仪监测脐带表面抗原及细胞周期,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领域应用的优势.方法 取正常足月新生儿脐带近胎儿端,剔除动静脉,取其中的间质成分,双酶法消化,从而得到原代细胞进行培养和纯化获得贴壁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表达情况.结果 从脐带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呈成纤维状细胞形态,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相关抗原CD105、CD44、CD13、CD29,但不表达造血细胞抗原CD34、CD45,不表达内皮细胞抗原CD31,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一致.结论 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扩增,具有和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生物形态和抗原表型,为细胞治疗探索出的新的来源.
作者:冯可欣;詹昱;曲佳;巫进明;陈玲珍;杨郁青;谭明珠;陈燕梅;谭雪芳;罗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QC)小组活动在减少躁动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16例留置导尿的躁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1~6月留置导尿5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7~12月留置导尿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留置导尿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成立QC小组,按照PDCA循环法,对躁动患者UEX进行现状调查,分析躁动患者UEX的原因,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措施,组织实施,实施6个月后对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结果 观察组患者UEX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QC小组活动不仅降低了躁动患者UEX发生率,还充分调动了护士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娄艳华;邵寒梅;胡惠贤;周用桂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退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以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治疗不同阶段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胆红素水平日均下降值以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以及肉眼所见黄疸消退时观察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胆红素水平日均下降值为(40.8±17.3)μmol/L,高于对照组的(21.5±12.8)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为(5.1±1.9)d,短于对照组的(7.0±2.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加以布拉氏酵母菌辅助治疗,能进一步保障治疗效果,缩短患儿治疗的时间,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志宏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