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崇媛
目的:探讨微创切口负压引流在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可靠性。方法156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切开引流的方式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应用微创切口负压引流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平均治愈时间、瘢痕平均长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11.3±3.4)d低于对照组(15.6±4.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瘢痕平均长度(2.8±0.9)cm少于对照组(6.6±2.4)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8%低于对照组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应用微创切口负压引流进行治疗与常规切开治疗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但是微创切口负压引流治疗能够显著的缩短治疗的时间、手术的美容效果更佳、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更低,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作者:王郸;张桂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社区门诊手术治疗皮脂腺囊肿的方法及体会。方法不同部位和各种不同情况的皮脂腺囊肿206例行手术治疗。结果囊肿未感染者132例,均一期手术切除,愈合良好无复发;囊肿感染者74例,其中52例在抗感染的同时,一期行脓肿切开引流+囊壁刮除,22例抗感染治疗5~9 d,部分脓肿波动明显者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1~2d换药1次至切口愈合,感染基本控制后1~3个月择期手术切除囊肿。结论社区门诊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应及早在囊肿未感染时行手术切除,对于感染的囊肿应根据具体情况早期切开引流或二期手术。
作者:李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尤瑞克林和丹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从而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机制及安全性。方法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6例和对照组44例。实验组静脉滴注尤瑞克林0.15 PANU,1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丹红30 ml,1次/d,两组均治疗14 d。同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压、降糖、降脂等支持对症及神经康复治疗。对入选患者分别在用药前、用药第7、14天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并且监测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用药后的NIHSS评分较用药前均有所减少, ADL评分较用药前均有所增加。且14 d时实验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停止尤瑞克林治疗,停药后血压回升,症状消失,未留不良后果。结论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抚触和心理护理对女性甲状腺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情况。方法60例女性甲状腺手术患者,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常规护理组30例和抚触联合心理护理组30例。常规护理组根据甲状腺手术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等基础性措施。抚触联合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抚触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抚触联合心理护理组女性甲状腺手术患者SDS、SAS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和心理护理在女性甲状腺手术患者应用后可以明显降低应激反应,改善不良心理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少青;韦洪娟;刘章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距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总结81例各型距骨骨折患者随访资料。距骨头骨折17例,距骨颈骨折44例,距骨体骨折20例,44例距骨颈骨折根据Hawkins分型:Ⅰ型7例,Ⅱ型28例,Ⅲ型9例;其中12例克氏针固定,27例可吸收螺钉固定,42例空心螺钉固定。结果81例随访患者,随访时间6~49个月,平均随访(21.25±10.47)个月。术后骨折均解剖复位,内固定良好,术后4例发生浅表感染,处理后痊愈。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3~33周,平均愈合时间(16.99±6.81)周,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8例,距骨坏死3例。按Hawkins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0例(49.38%),良21例(25.93%),中16例(19.75%),差4例(4.94%);优良率75.31%。结论治疗距骨骨折应根据骨折和软组织损伤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和入路及内固定方法,保护血供、解剖复位、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提高患者愈后功能。
作者:刘立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具体治疗效果。方法100例入妇产科接受慢性盆腔炎治疗的患者,依照具体的治疗方法将其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治疗组患者使用中药内服外洗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使用西药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两组对比,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成本低、副作用小,相比西药治疗临床有效性更高,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优先选择。
作者:马宏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支配术(RSD)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6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片12.5 mg/d、替米沙坦片40 mg/d 、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口服,共8周;治疗组在给予上述药物基础上行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支配术。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晨峰变化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使难治性高血压晨峰降低,对照组血压晨峰下降的幅度为收缩压(34.13±1.21)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12.11±2.10)mm Hg,治疗组血压晨峰下降的幅度分别为收缩压(35.53±2.11)mm Hg,舒张压(13.31±2.30)mm H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晨峰的控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支配术能够有效控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晨峰现象。
作者:胡法国;杨晓梅;杨麦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和总结抢救新生儿窒息的护理配合要点和护理体会。方法对65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进行清理呼吸道、建立有效呼吸、给予心肺复苏、合理药物应用、注意保暖等抢救措施。结果65例窒息新生儿经过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均抢救成功, Apgar评分为8~10分,抢救成功率100%。结论加强对新生儿监护,及时发现并快速给予有效的抢救措施,配合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120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将行一期根治术治疗的70例作为治疗组;将单纯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的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1.2±3.1)d低于对照组(17.3±2.5)d;治疗组肛瘘发生率(4.29%)低于对照组(16.00%);治疗组临床治愈率(91.43%)高于对照组(66.0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根治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霄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柴朴颗粒联合常规疗法治疗难治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难治性哮喘患者7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予以柴朴颗粒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免疫球蛋白E(LgE)细胞因子以及血浆皮质醇、IFN-γ的含量进行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LgE含量明显比对照组下降幅度显著,血浆皮质醇、IFN-γ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朴颗粒联合常规疗法治疗难治性哮喘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孙振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具体运用效果。方法1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8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院前急救护理,实验组则通过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护理。将两组患者自呼救到实施院前急救时间和开始接受专业治疗时间及死亡率与致残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自呼救到实施院前急救和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分别为(18.55±8.45)、(32.60±13.35)min,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23.15±11.15)、(40.55±14.05)min;实验组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分别为8.2%和49.4%,明显低于对照组18.8%和62.4%。两组死亡率和致残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患者院前急救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敬杰;李晓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心理护理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情绪的影响情况。方法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复发率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 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随访1年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有效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且能够显著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德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联合胃复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防治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50例,于麻醉前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静脉注入各预防性药物, A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B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C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胃复安10 mg。观察患者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三组术后24 h恶心呕吐总发生率分别为60%、34%、14%,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烷司琼联合胃复安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优于单用托烷司琼。
作者:伊丁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科使用健康教育的护理作用。方法100例消化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优良率98.0%,对照组的优良率88.0%,实验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以及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使用健康教育能够为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提升护理质量,对于控制患者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孙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7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儿都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纳洛酮和丙种球蛋白,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儿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发热、惊厥、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颅神经受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时,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效果更好。
作者:赵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胆囊炎临床应用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80例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是65.7%,治愈率是34.3%,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是91.1%,治愈率是60.0%,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遍疗效差距30%左右。结论慢性胆囊炎临床中使用中医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因此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继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100例确诊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12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糖尿病知识认知状况、血糖控制的效果。结果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遵医行为、血糖控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肖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416例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在确认无用药禁忌证后,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25例)和对照组(191)。治疗组在传统“吸氧、止咳平喘、化痰、缓解支气管痉挛、抗感染、利尿、扩管、营养心肌、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对症处理”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果糖二磷酸钠5 g,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仍按传统的止咳平喘、化痰、缓解支气管痉挛、吸氧、抗感染、强心、利尿、扩管、营养心肌、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定期复查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胸部CT、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血常规、血气分析及射血分数(EF值)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可作为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常规治疗。
作者:李爱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价值。方法本县血吸虫病救治定点医院地方病医院收治的131例血吸虫病患者,采用口服吡喹酮治疗,随访8个月,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个月后,所有患者阴转率及感染度下降率均为100%,临床症状、体征均显著改善,疗效确切。29例患者(22.14%)发生了轻度不良反应,乏力13例(44.83%),头晕9例(31.03%),恶心3例(10.34%),皮疹1例(3.45%)。结论吡喹酮在血吸虫病的治疗方面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控制用量可减轻不良反应、降低医疗费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侯钢墙;张安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8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查阅文献,来进行探讨。结果全部患者经过彩超检查均诊断为妇产科急腹症,其中异位妊娠20例,急性盆腔炎30例,卵巢黄体破裂16例,卵巢囊肿14例。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均痊愈,总有效率达100%。并对患者进行了2年的跟踪随访,均没有出现复发的症状,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急腹症临床中发病率高,该疾病比较复杂,病情多变,临床初期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后续的治疗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帮助,让其尽快回归社会生活。
作者:杨宏;张翠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