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祥;侯波;周美平;栗华
目的:探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0例确诊为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通过加强病情监测、有效地进行呼吸道护理。加强用药观察护理及根据病情特点正确采集血标本送检等护理措施,总结其临床效果。结果1例因先天性心脏病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准确、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及细心的观察,能有效减少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并发症、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作者:韦芳;卢玉珍;潘立妹;卢淑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用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168例支原体感染所致的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4个疗程,开始1周配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咳嗽明显缓解后,序贯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疗程3个月;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4个疗程结合对症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咳嗽缓解时间、3个月咳嗽加重就诊次数、3个月治疗费用、治疗后随访3个月复发例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6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咳嗽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个月治疗费用及3个月平均就诊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3个月咳嗽复发例数明显多于治疗组(P<0.01)。结论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序贯治疗儿童因支原体感染所致的慢性咳嗽安全有效,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避免咳嗽反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志宏;陈彩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和研究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的临床价值和可行性。方法152例社区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药物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干预,两组干预期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具有临床价值且可行。
作者:郝优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益气通脉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8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通脉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中,基本治愈21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中,基本治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通脉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和多发的慢性传染病。随着现代防治水平的提高,目前对这一疾病已是治有良方,防有措施,但亦不能对其放松警惕。对肺结核病通过采取传染源控制、卡介苗接种及其他手段对肺结核病进行控制预防和控制,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樊松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总结护理应急预案和精心护理在产后出血产妇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200例实施护理应急预案与精心护理的产妇作为应急预案实施后组,未实施护理应急预案以及精心护理的186例产妇作为应急预案实施前组,对比两组产妇的大出血例数、出血发生率以及产后出血量。结果产后出血护理应急预案的制定以及精心护理实施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相较于护理应急预案与精心护理实施前,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13例产后大出血产妇均已脱离生命危险。结论护理应急预案与精心护理在产后出血产妇的救治中有着重要作用,能有效改善产妇生存质量,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仕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100例行心脏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依据年龄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和丁组,各25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观察比较四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结果术前,四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四组患者生存质量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患者生存质量与年龄因素呈负相关,患者年龄越大,生存质量越低。结论心脏介入手术对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很大影响,对不同年龄段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常淑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事业单位管理的不断规范,员工的健康体检工作也受到了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而企业员工及外地用工人员的健康更值得关注。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人口流动较快,员工身体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一些传染性疾病还占有一定的比例,比如: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比较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也在不断增加。这样就给体检工作者,特别是采集标本的护理人员带来较严重的职业暴露风险。
作者:王卫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应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培养临床药师自主改善意识,实现临床药学服务品质的持续改善。临床药学室人员自主自发组建品管圈,严格按照品管圈“十大标准”步骤,围绕“临床药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活动主题,开展持续的改善活动。与活动前比较,病区不合理医嘱平均下降了46.65%,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显著提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升了临床药师自我管理、自主改善的意识,为满足临床医护和患者日益增长的药学服务需求,有效推进了临床药学服务品质的持续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姚尧;雷伟;马新秀;董栋;刘歌;袁征;赵向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探讨在早孕人工流产手术中运用一次性扩宫棒行宫颈扩张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经B超确诊为宫内妊娠6~10周,自愿行早孕人工流产手术的孕妇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扩宫棒进行早孕人工流产手术,术前排除过敏体质,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金属扩张器进行早孕人工流产手术。对比两组的宫颈扩张程度、疼痛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宫颈扩张显效率为62.86%,总有效率为92.86%(65/70),镇痛有效率为40.00%,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宫颈扩张显效率为90.00%,总有效率为100.00%(80/80),镇痛有效率为86.25%,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1.2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扩宫棒的宫颈扩张效果好、镇痛有效率高、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的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邓秋联;杨晓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事件相关电位(ERP)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出现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6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根据患者病情是否发生DEACMP将其分为DEACMP组34例与非DEACMP组30例。检查两组的ERP波潜伏期(PL)和波幅情况,并观察DEACMP组PL及P3波幅与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HD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DEACMP组的ERP测定电位成分中的N2、P3波PL长于非DEACMP组(t=4.3787、4.8902, P<0.05);P波幅低于非DEACMP组(t=-7.0950,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N1、P2波P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09、0.3998,P>0.05)。DEACMP组的HDS评分明显低于非DEACM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72,P<0.05);DEACMP组的ERP成分P3波PL和HDS评分呈负相关(r=-0.43, P<0.01);P3波幅和HDS评分呈正相关(r=0.45,P<0.01)。结论与非DEACMP患者相比, DEACMP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较明显;临床中对DEACMP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时,可将ERP作为重要指标。
作者:张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恶性心律失常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46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与乙组,各23例。甲组接受预见性护理,乙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并分析比较。结果甲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心律失常预见性护理效果较好,有效率及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艳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90例监护室的机械通气患者,将其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镇痛镇静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病症和生命体征、镇痛镇静效果,测评并比较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患者的总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采取程序化镇痛镇静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护理综合质量,有效缓解患者疾病情况,提高其生存质量,同时能够获得患者对护理较高的满意程度评价。
作者:梁倩;黄彩云;李明月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雾化吸入联合孟鲁斯特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效果。方法70例感染后咳嗽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孟鲁斯特治疗,研究组行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感染后咳嗽行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红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常规局部麻醉与局部麻醉加静脉麻醉用于支气管镜检查时的满意度、耐受度及安全性。方法60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局部麻醉加静脉麻醉)和对照组(单纯局部麻醉),每组30例。观察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和耐受度、操作的安全性和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检查前、检查中血氧饱和度(SpO2)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和耐受度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支气管镜的患者可采用单纯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麻醉的方式,患者的满意度和耐受度、操作的安全性、诊断的准确性较高。
作者:常永梅;孙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冠心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18例冠心病患者对其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C-反应蛋白(CRP)、吸烟史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糖尿病、CRP、吸烟史等均属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CRP升高、吸烟史等均可能成为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在冠心病的防治中应着重关注。
作者:阳新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电图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心电图显示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0%,观察组患者心电图变化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绍杰;周经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1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全面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措施,仔细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肺部感染的情况、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有1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8%,住院费用(9020.4±134.2)元,住院时间(16.1±4.1)d,满意度调查显示有40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满意率为80%;实验组术后有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感染率为8%,住院费用(7010.4±110.5)元,住院时间(9.1±1.8)d,满意度调查显示有47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满意率为94%,两组患者在感染率、满意程度以及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及时的手术护理措施可明显减少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同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
作者:姜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冠心病患者90例,按照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住院时间、护理后焦虑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凌莉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肝癌不仅是一种高发的恶性肿瘤,也是一种慢性疾病,由于晚期患者身体虚弱,一定要做好肝癌护理。目前对肝癌首要的治疗方法是肝切除,但对于中晚期肝癌,由于没有手术适应证,多采有保守治疗方法。我国死于肝癌的每年约11万人,占全球肝癌死亡人数的45%。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40~49岁多,男女比约为2.5:1。
作者:张春梅;马云辉;程功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