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小红
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收治心内科住院患者154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出现医院感染92例(6.1%)。年龄、患病时间、血清蛋白水平、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心功能分级以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与医院感染存在相关性,侵入性操作、心功能分级以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内科患者出现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存在关系,其中侵入性操作、心功能分级以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宇锋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后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方法。方法:收治脑血管介入检查和治疗患者44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拔鞘压迫止血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补液、静注阿托品等处理后病情均显著改善。结论: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后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较多,从预防着手,以治疗为辅,及时处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乐经科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总结近足月儿呼吸衰竭临床特征,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根据患儿分娩孕周,将36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分为早产组、近足月组、足月组各120例。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和预后,总结近足月儿呼吸衰竭临床特征。结果:产妇合并孕期并发症、产妇胎盘异常、分娩方式、多胎妊娠是导致近足月组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P<0.05)。近足月组通气时间与住院天数显著少于早产组,但是显著长于足月组(P<0.05)。结论:做好孕期保健,减少分娩方式的人为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近足月儿呼吸衰竭。
作者:董锦园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收治行胆囊结石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疼痛应用循证护理效果显著,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满意度。
作者:童红芹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治肾囊肿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观察组采用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出血量少,切口长度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作者:王宏志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固定矫正治疗中牙釉质脱矿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收治正畸固定矫治患者80例,共1469颗牙,对所有患者给予正畸固定矫治技术,指导患者做好口腔卫生和饮食注意事项。在矫正期结束后拆除固定矫正器,以75%酒精清洗牙面,观察牙釉质脱矿情况。结果:80例患者发生牙釉质脱矿现象35例,牙釉质脱矿发病率43.75%;1469颗中牙齿发生釉质脱矿190颗,发生率12.9%。本组1469颗牙中上颌牙745颗,发生釉质脱矿110颗,发生率14.8%,本组1469颗牙中下颌牙721颗,发生釉质脱矿80颗,发生率11.1%。结论:应该重视正畸固定矫正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采取措施降低或避免发生。
作者:柳艳君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治。方法:收治子宫瘢痕妊娠患者60例,35例先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刮宫,25例未行 UAE,总结其出血的风险因素和治疗特点。结果:停经时间长,出血风险高;停经≥56 d 者行UAE后刮宫出血较少,有优势;停经11周以上病例大出血及子宫切除的几率增高。结论:瘢痕妊娠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停经时间达3个月的病例,要警惕大出血的发生。
作者:邱卫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收治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注射液,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止血快、患者恢复快、疗效显著等特点。
作者:李正祥;高鹏飞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患者的服务需求,探讨针对患者需求所实施的护理对策。方法:收治静脉输液患者100例,均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性实施护理。结果:患者主要的需求内容包括护士应多巡视、关心以及环境整洁通风(P<0.05);可见穿刺失败及液体走空是患者担心的问题(P<0.05)。护理后满意度高达97%。结论:在患者输液过程中提供优质的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全面关注患者的需求及其所担心的问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强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作者:李洪英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通过实例研究神经内科疾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治神经内科患者300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34例(11.4%)患者出现医院感染,其中住院时间、年龄、侵入型操作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与医院感染成正相关。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出现院内感染与住院时间、年龄、侵入型操作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与医院感染成正相关。
作者:李世伟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之上,乙组予以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的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甲组(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措施,效果明显,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欧雯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评估品管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成立品管圈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和对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品管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脑梗死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知,提高医院护理质量。
作者:赵红娟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胸部CT检查对乳腺癌临床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采用双层螺旋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早期乳腺癌的CT影像学特征,本组60例早期乳腺癌病理类型:小管癌3例,小叶癌3例,单纯癌4例,导管内癌13例,浸润性导管癌37例。早期乳腺癌的主要影像学征象:肿块有毛刺影,长短不一,偶见伪足,形肿块状不规则,质地不均匀且有明显钙化,见局部皮肤增厚,钙化灶呈泥沙样、针尖样或条索样,若侵犯胸壁可见肿块周围腺体密度增高、腋下淋巴结肿大、乳腺后脂肪间隙完全消失。结论:胸部CT检查具有灵敏度高、检查无痛苦,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马荣国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收治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6例,分析其出血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出血原因:蜕膜残留1例,子宫复旧不良1例,子宫切口感染1例,子宫切口愈合不良3例。2例患者采用宫缩剂、广谱抗生素治疗后未再出血,后经B超复查切开愈合良好;1例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未再出血;1例患者经剖腹探查,发现子宫切口左侧角部裂开,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患者行刮宫术;6例患者中进行输血治疗5例,输血量2~6个单位,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多发生在剖宫产1~2周,多数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宫缩剂、广谱抗生素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刮宫术和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手段。
作者:冯冬丽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提取并测定姜半夏配方颗粒多糖含量。方法:用硫酸-蒽酮比色法测定姜半夏配方颗粒中多糖含量。结果:姜半夏配方颗粒多糖的含量0.2532%(n=3)。结论:该实验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姜半夏配方颗粒多糖的测定。
作者:张建琨;王颖;刘岐;吴静芬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影响穿孔的消化性溃疡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治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29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90例(30.4%)患者至少存在1种伴发疾病。手术后,60例(20.3%)患者发生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感染。死亡率18.2%(54例)。严重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对于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申利敏 刊期: 2015年第28期
九针是古代用来治疗不同疾病的九种针形或针具的总称。本文从九针的含义、起源、发展、材质的演变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概述,所有文献来自于中国知网医学全文数据库近20年的文献,希望为研究九针的历史脉络及其更新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并希望能够对充分发挥九针防治疾病的作用有所裨益。
作者:李婷婷;李磊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比沙可啶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给予比沙可啶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1.17%,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比沙可啶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具有显著临床效果。
作者:吴钰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金城镇学龄前儿童乙肝预防接种效果。方法:收集3~6岁儿童1500例,进行乙肝 HBsAg、HBsAb 检测。结果:儿童 HBsAg 均阴性,HBsAb 阴性率7.3%,HBsAb 阳性率92.7%。免疫程序加强与未加强儿童的HBsAb 阴性和 HBsAb 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岁和3~6岁儿童的 HBsAb 阴性和 HBsAb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有加强免疫史的儿童抗-HBs阳性率才达96.2%,加强和未加强免疫的免疫效果具有较大差异,年龄≤3岁及3~6岁也存在较大差异。家长或免疫接种部门应该切实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尤其是加强免疫。
作者:程锐 刊期: 2015年第28期
学校是一个大集体,人员较多,学生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各种临床症状或疾病,这对学生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山西某高校学生就诊原因,为临床提供探讨。
作者:李秀琴 刊期: 2015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