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秋;张文龙;安建春
目的 探讨胎头吸引术成功的体会和经验.方法 行胎头吸引助娩的产妇121例.结果 均获1次成功,无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结论 选择好胎头吸引术适应证和掌握好操作技巧,可帮助产妇迅速结束分娩且无不良后果.
作者:史宝菊;李桂焕;李华玲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在充分抗栓的基础上配合小剂量尿激酶(UK)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选择72 h内心绞痛突然加重的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26例,经强化抗栓、抗缺血治疗48 h仍频发自发性心绞痛者,配合尿激酶0.3~0.4万u/(kg·d),静脉滴注2 h,连用5d,观察2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6例均完成全程溶栓.其中21例在溶栓治疗期间内静息心绞痛缓解;5例在1周左右自发性心绞痛消失.60 d内随访观察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结论 在抗栓治疗充分发挥作用后配合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滴注可减少UAP的心绞痛频发和AMI的发生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玉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CRP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方法 将8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美托洛尔、ACE-I、硝酸脂类药物;参芎组43例,在常规治疗上加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疗程10~14 d.结果 参芎注射液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液中CRP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优于对照组.结论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液中CRP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一定疗效.
作者:金光浩;金虎善;谭喜斌 刊期: 2008年第18期
中药在我国作为传统药物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抗生素的副作用越来越多,中药的抗菌作用受到广泛重视,中药抗菌化学物质基础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就我国近几年来中药抗菌有效化学物质研究取得的成果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邓永中;陆梦怡 刊期: 2008年第18期
随着护理学科发展,尤其是以人为本,医院管理年的深入开展,护生进入临床经过一年的实习后,能成为一名具有良好素质的护士,就必须从我们带教老师自己做起,无论是政治思想,工作作风专业理论,操作技能,服务质量,护患沟通都应起表率作用.因为学生的学习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且往往应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及其后果进行学习.
作者:陈三莹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首次给予生长抑素250μg静脉注射,继之以250μg/h微量泵持续输入72 h;对照组28例首次给予垂体后叶索10 u静脉注射,继之以0.4 u·min微量泵持续输入72 h.观察两组的止血率、止血时间和再出血率.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2.9%(26/28),止血时间为(15.4±5.9)h,再出血率为7.1%,埘照组有效率为60.7%(17/28),止血时间为(39.6±13.2)h,再出血率为7.1%(2/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优于垂体后叶素.
作者:李少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CT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快速自然消散的颅内血肿的CT特征及临床表现.结果 72 h内23例颅内血肿18例完全消失,5例明显缩小.结论 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与血肿的形状、部位和血肿量有关.
作者:吴举;袁波;王红宝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喹诺酮类(QNS)药物是指人工合成的含有4-喹酮母核的一类抗菌药物,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给药方便,与其它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以及价格便宜等特点,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加广泛.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该类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禁忌证亦多,临床医务人员必须熟悉这些药物,既可充分发挥这些药物的治疗作用,又可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刘军;王文霞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观察氯诺昔康用于颅脑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择期颅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用生理盐水作对照组;B组用氯诺昔康PCA;C组用曲马多PCA.术后患者完全清醒后静脉连接PCA泵.术后接泵即刻、术后4、12、24、48 h分别记录各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VAS评分.于诱导前、术后3 h、术后24 h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各组患者血清IL-6的含量.结果 B组和C组VAS评分均比A组低(P<0.05),两组镇痛效果相近(P>0.05).三组患者术后血浆IL-6的值均较麻醉前升高(P<0.05),术后3 h升高的幅度无明显差异;术后24 h C组和B组则有所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氯诺昔康用于颅脑术后患者PCA是安全、有效的,能降低术后24 h血浆IL-6的水平.
作者:王卓丹;谢广沂;高崇荣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与甘露醇和血浆渗透压的关系.方法 收集42例脑卒中并发AKI患者,对每例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价,记录甘露醇用量,测定入院第2、4天和第7天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血钾、血钠值,计算血肌酐升高绝对值,血浆渗透压变化值.结果 血肌酐升高值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浆渗透压值、血浆渗透压升高值相关(r=0.648,r=0.505,r=0.422,P<0.01),甘露醇用量与血肌酐升高值、第4天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升高值不相关(r=0.104,r=-0.19,r=0.059,P>0.05).非高渗透压血症组(11例):继续使用甘露醇,血肌酐值从(124.66 4-21.05)mmol/L变化为(125.61±12.73)mmol/L,(t=0.083,P>0.05);高渗透压血症组(31例):血浆渗透压值从(340.19±11.27)mmol/L下降至(315.58±20.96)mmol/L(t=6.45,P<0.01)时,血肌酐值从(139.52±28.10)mmoL/L下降为(105.79±39.30)mmoL/L(t=5.58,P<0.01),血浆渗透压下降值与血肌酐下降值相关(r=0.772,P<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AKI与血浆渗透压升高相关,与甘露醇用量不相关,血浆渗透压正常情况下,小剂量甘露醇不会导致AKI.
作者:智睿;陈东;丁朝兵 刊期: 2008年第18期
产后出血在基层医院中仍占产科死亡原因的首位,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基层医院设备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为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从预防为主入手是根本原则.我院近年来在经阴道正常分娩和子宫下段剖宫产分娩中应用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中作了资料收集,发现了差异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莉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养血清脑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6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谷维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养血清脑丸,疗程各30d.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头痛发作程度、时间及频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P<0.05).结论 养血清脑丸能够有效地控制偏头痛发作,减少发作次数和缩短发作时间,是一种无明显毒副作用且能够有效治疗偏头痛的药物.
作者:任怀山;杨荣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宫颈炎是妇科常见多发病,也是难治之症,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电熨法,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红外线凝结治疗法及微波治疗,但效果均不明显.波姆光治疗能在短时间内促使病变组织蛋白质凝固化.促使新生的鳞状上皮细胞生长,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吴岚;吕云秀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鼻中隔黏膜下剥离划痕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局麻鼻内窥镜下,对伴有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伴有鼻甲息肉病变者去除部分或大部分鼻甲;对不伴有鼻中隔偏曲者,按筛前神经鼻内侧分布区,行鼻中隔黏膜下剥离划痕术,去除大部下鼻甲前端黏膜.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治疗7 d,局部滴减充血剂,鼻腔生理盐水冲洗.结果 50例患者近期有效率达98%,无效率2%.结论 鼻中隔黏膜下剥离划痕术能阻断筛前神经末梢,减轻血管张力,降低腺体分泌,去除了部分鼻甲组织增加鼻腔通气面积,同时破坏部分鼻腔黏膜而减弱了变态反应的强度.从而有效的控制了鼻痒、流涕、连续喷嚏等急性症状和以持续鼻塞为主的慢性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康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具有安伞性、高效性、经济性、患者痛苦小的优点.我院泌尿外科自2004年2月至2007年8月用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387例,无一例死亡,术后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临床证明,汽化电切术术后留置导尿如护理不当会引起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留置导尿护理质量的好坏是决定手术效果的关键.
作者:王金娥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制备复方水杨酸氯霉素凝胶,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基质处方,以羧甲基纤维索钠为基质,加入水杨酸、氯霉素、薄荷脑、甘油等制成凝胶剂;建立鉴别、含量测定等质控方法,进行离心试验,耐寒耐热试验.结果 水杨酸、氯霉素在10~30 u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RSD=0.8%,n=6)、101.6%(RSD=1.3%,n=6),其他符合相关规定.结论 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质量可控,适用于医院制剂.
作者:刘佩坚;许沧海;胡建楣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幽门螺杆菌(Hp)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原因,根除Hp可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并预防复发已成共识.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分会感染消化学组对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推荐方案,自2004年4月至2008年1月收集了36例Hp感染并消化性溃疡的患儿,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艳梅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六味洗剂对皮肤病初期皮肤瘙痒、糜烂渗出的治疗效果.方法 143例皮肤病患者内服抗过敏药,外用六味洗剂.结果 六味洗剂对急性湿疹、固定性药疹、接触性皮炎全部有效.结论 六味洗剂对皮肤病初期引起的皮肤瘙痒、糜烂渗出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奚延宁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双柏散对骨质增生的实际疗效,以便正确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1000例典型骨质增生用此药治疗的患者长期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有效缓解率100%,治愈率69.6%左右.结论 双柏散治疗骨质增生安全有效,是缓解和控制此病的一种重要的外用制剂.
作者:庄民佗;吴丽娟;苏燕玉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含量.方法 采用SAULENTECHNIK Partisil-SCX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3.4%(w/v)磷酸二氢铵溶液,用磷酸调pH值至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8 nm;进样量20μl;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 线性范嗣:5-50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83%,RSD=2.58%.结论 本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洪志慧;刘毓文 刊期: 200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