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合理应用

刘军;王文霞

关键词:喹诺酮类, 药物, 进展, 应用
摘要:喹诺酮类(QNS)药物是指人工合成的含有4-喹酮母核的一类抗菌药物,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给药方便,与其它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以及价格便宜等特点,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加广泛.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该类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禁忌证亦多,临床医务人员必须熟悉这些药物,既可充分发挥这些药物的治疗作用,又可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氯诺昔康用于颅脑手术后镇痛及对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目的 研究观察氯诺昔康用于颅脑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择期颅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用生理盐水作对照组;B组用氯诺昔康PCA;C组用曲马多PCA.术后患者完全清醒后静脉连接PCA泵.术后接泵即刻、术后4、12、24、48 h分别记录各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VAS评分.于诱导前、术后3 h、术后24 h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各组患者血清IL-6的含量.结果 B组和C组VAS评分均比A组低(P<0.05),两组镇痛效果相近(P>0.05).三组患者术后血浆IL-6的值均较麻醉前升高(P<0.05),术后3 h升高的幅度无明显差异;术后24 h C组和B组则有所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氯诺昔康用于颅脑术后患者PCA是安全、有效的,能降低术后24 h血浆IL-6的水平.

    作者:王卓丹;谢广沂;高崇荣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浅议我院护士人力资源管理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是确认、分析、预测和规划护理工作领域内的变革及护理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根据护理服务岗位要求和护理人员更新、变动、退休和晋升预测医院内部护理人力的数量和质量计划,帮助医院明确护理各部门哪些岗位需要护理人员以及这些岗位需要的护理人员须具备的资格.

    作者:杨岚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法莫替丁对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H2受体阻滞剂法莫替丁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经常规治疗心功能仍为Ⅱ~Ⅲ级的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加法莫替丁称法莫替丁组,常规治疗做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做心脏B超、心功能、心率、血压检查,治疗随访26周.结果 治疗前两组基线特征及常规治疗无差异.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和心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心率和血压降低(P<0.05).结论 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莫替丁可进一步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赵永志;王勇;吴明永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儿童消化性溃疡36例疗效观察

    幽门螺杆菌(Hp)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原因,根除Hp可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并预防复发已成共识.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分会感染消化学组对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推荐方案,自2004年4月至2008年1月收集了36例Hp感染并消化性溃疡的患儿,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艳梅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时机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炎症期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与手术中转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651例急性炎症期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动及被动中转开腹的原因,手术中转时机.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635例(97.54%),中转开腹16例(2.46%).其中因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胆囊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主动中转开腹11例(1.69%),被动中转开腹的5例(0.77%)中胆管损伤2例,出血3例.10例开腹病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对严重粘连、出血不止、胆管损伤病例,需及时中转开腹手术,是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及中转开腹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罗宏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胎头吸引一次成功分娩121例的体会

    目的 探讨胎头吸引术成功的体会和经验.方法 行胎头吸引助娩的产妇121例.结果 均获1次成功,无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结论 选择好胎头吸引术适应证和掌握好操作技巧,可帮助产妇迅速结束分娩且无不良后果.

    作者:史宝菊;李桂焕;李华玲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在充分抗栓的基础上配合小剂量尿激酶(UK)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选择72 h内心绞痛突然加重的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26例,经强化抗栓、抗缺血治疗48 h仍频发自发性心绞痛者,配合尿激酶0.3~0.4万u/(kg·d),静脉滴注2 h,连用5d,观察2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6例均完成全程溶栓.其中21例在溶栓治疗期间内静息心绞痛缓解;5例在1周左右自发性心绞痛消失.60 d内随访观察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结论 在抗栓治疗充分发挥作用后配合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滴注可减少UAP的心绞痛频发和AMI的发生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玉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复方水杨酸氯霉素凝胶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复方水杨酸氯霉素凝胶,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基质处方,以羧甲基纤维索钠为基质,加入水杨酸、氯霉素、薄荷脑、甘油等制成凝胶剂;建立鉴别、含量测定等质控方法,进行离心试验,耐寒耐热试验.结果 水杨酸、氯霉素在10~30 u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RSD=0.8%,n=6)、101.6%(RSD=1.3%,n=6),其他符合相关规定.结论 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质量可控,适用于医院制剂.

    作者:刘佩坚;许沧海;胡建楣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波姆光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临床观察

    宫颈炎是妇科常见多发病,也是难治之症,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电熨法,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红外线凝结治疗法及微波治疗,但效果均不明显.波姆光治疗能在短时间内促使病变组织蛋白质凝固化.促使新生的鳞状上皮细胞生长,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吴岚;吕云秀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浅析医院档案管理

    档案记载了一个单位历史发展的过程,它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客观的反映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背景条件下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工作等,是历史的见证.医院档案是医院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件、簿册、图表、录音、录像等各种门类和各种载体档案,是医院的宝贵财富.加强对这一信息资源的管理对医院领导决策科学化和医院建设现代化极为重要.准确把握新时期医院发展的特点,加强医院档案管理,是医院档案实行现代化管理的根本任务.因此,加强医院档案在医院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我国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及针对其所探索的改革新思路进行简要分析.

    作者:蔡天昊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并发症及期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96例临床资料,观察其并发症.结果 由于手术方法、手术操作、修补材料、手术医师的经验等原因,96例手术中出现:切口感染1例(1.0%),术后疼痛10例(10.4%),局部硬结有异物感6例(6.2%),术后尿潴留9例(9.3%),阴囊积液3例(3.1%),睾丸炎1例(1.0%).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适应人体生理解剖,比传统术式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有一定比率的并发症.手术方法、技巧、操作及手术材料对并发症有一定影响,医师经验及对术式理解是降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1].

    作者:牛建林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104例和对照组68例.分别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血塞通注射液6 ml每天静脉滴注,共治疗3周.结果 两组均能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观察组为77%,对照组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低血液流变学作用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微循环,疗效明显,对脑水肿有一定的改善.疏血通注射液的降血脂作用与血塞通注射液相似.

    作者:张军亚;杨亚平;李勇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我院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做法与体会

    目的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我院在这方面的做法与体会.

    作者:李南屏;田硕;左艳敏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脑卒中患者急性肾损伤与甘露醇和血浆渗透压的关系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与甘露醇和血浆渗透压的关系.方法 收集42例脑卒中并发AKI患者,对每例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价,记录甘露醇用量,测定入院第2、4天和第7天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血钾、血钠值,计算血肌酐升高绝对值,血浆渗透压变化值.结果 血肌酐升高值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浆渗透压值、血浆渗透压升高值相关(r=0.648,r=0.505,r=0.422,P<0.01),甘露醇用量与血肌酐升高值、第4天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升高值不相关(r=0.104,r=-0.19,r=0.059,P>0.05).非高渗透压血症组(11例):继续使用甘露醇,血肌酐值从(124.66 4-21.05)mmol/L变化为(125.61±12.73)mmol/L,(t=0.083,P>0.05);高渗透压血症组(31例):血浆渗透压值从(340.19±11.27)mmol/L下降至(315.58±20.96)mmol/L(t=6.45,P<0.01)时,血肌酐值从(139.52±28.10)mmoL/L下降为(105.79±39.30)mmoL/L(t=5.58,P<0.01),血浆渗透压下降值与血肌酐下降值相关(r=0.772,P<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AKI与血浆渗透压升高相关,与甘露醇用量不相关,血浆渗透压正常情况下,小剂量甘露醇不会导致AKI.

    作者:智睿;陈东;丁朝兵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傍针刺加TDP照射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傍针刺加TDP照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傍针刺加TDP照射治疗肩周炎,并与普通针刺加TDP照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所用治愈天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傍针刺加TDP照射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作者:朱自涛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绝经前期异常子宫出血

    对绝经前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改变及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进行研究.选择45~52岁尚未闭经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占功能性出血患者的50%,表现为周期长短不一,经期延长经量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我们选择58例的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再选择同年龄组无月经紊乱,不合并其他妇科疾病、内分泌疾病的妇女42例为对照组.通过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和人体内促黄体素、促卵泡素、孕酮、雌二醇、睾酮五种激素的测定,找出二者间的相互关系及与出血关系,以进行病因探讨.结果 说明异常子宫出血者宫内膜绝大多数呈增生样改变,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几乎耗尽而无排卵所致出血.发现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病理腺型增生患者血中的促黄体素,促卵泡素水平有增高趋势,而孕酮对绝经前期异常子宫出血无影响.

    作者:张佳琪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护理

    目的 了解我院感染科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方法 对4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干扰素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分析各种不良反应的分布情况、出现时间及表现形式,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420例中发生不良反应398例,占95%,其中214例合并两种以上不良反应,占51%.绝大多数患者经过对症处理、调整方案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继续治疗,有46例停用干扰素,改用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结论 我院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义献报道高,主要由于患者病情较复杂,另外也由于对住院患者监测频率高,处理比较积极.住院期间未出现导致患者死亡或留有后遗症的严重不良反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不良反应千差万别,治疗过程中应随时监测,及时发现不良反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并取得佳疗效.

    作者:徐瑞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60例疗效观察

    笔者应用泮托拉唑静脉滴注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6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住院病例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组男44例,女16例,年龄19~74岁,平均61岁.其中胃溃疡32例,十二指肠溃疡28例.大量出血37例,中量出血23例.对照组男48例,女12例,年龄22~67岁,平均59岁.

    作者:祝永卿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六味洗剂治疗多种皮肤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六味洗剂对皮肤病初期皮肤瘙痒、糜烂渗出的治疗效果.方法 143例皮肤病患者内服抗过敏药,外用六味洗剂.结果 六味洗剂对急性湿疹、固定性药疹、接触性皮炎全部有效.结论 六味洗剂对皮肤病初期引起的皮肤瘙痒、糜烂渗出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奚延宁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直视下支架法输卵管吻合18例临床研究

    输卵管绝育术对世界范围内抑制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种安全、永久的节育措施.但由于各种原凶结扎术后要求再生育者也并非罕见,因此,输卵管吻合术解决了绝育术的后顾之忧,从而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直视下支架法进行输卵管吻合术,并经追踪的1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宋扬 刊期: 2008年第18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