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玲娟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蔗糖铁辅助治疗慢性肾衰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合并有肾性贫血的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组(A组,n=13),静脉应用100mg蔗糖铁稀释于100ml生理盐水中,于每次透析2小时后静脉滴注;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组(B组,n=13),琥珀酸亚铁200mg/次,口服,3次/日.两组均同时联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剂量100~150U/(kg·周),分两次于透析结束时静注.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后4、8、12周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4项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静脉应用蔗糖铁辅助治疗慢性肾衰患者肾性贫血效果确切(治疗前后比较,P< 0.01).静脉组治疗后Hb、Hct、SF、TSAT均明显高于口服组(组间比较,P<0.01).口服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38.4%),静脉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应用蔗糖铁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慢性肾衰患者肾性贫血疗效确切,较口服补铁能更快、更好地改善肾性贫血(P<0.01),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唐秀红;张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80例,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结果:CT征象为“三角形”影及阻塞性炎性反应,其中周围型肺癌20例,占44.4%,炎性结节6例,占17.1%;CT征象为“晕圈征”,其中周围型肺癌9例,占20.0%,炎性结节15例,占42.9%;CT征象为“短毛刺”,其中周围型肺癌25例,占55.6%,炎性结节3例,占8.6%;CT征象为“长毛刺”,其中周围型肺癌9例,占20.0%,炎性结节23例,占65.7%;CT征象为“恶性胸膜凹陷征”,其中周围型肺癌27例,占60.0%,炎性结节3例,占8.6%;CT征象为“良性胸膜凹陷征”,其中周围型肺癌11例,占24.4%,炎性结节18例,占51.4%; CT征象为肿块边缘“深分叶”,其中周围型肺癌25例,占71.4%,炎性结节14例,占40.0%;CT征象为肿块边缘呈“刀切样”或者“方形”,其中周围型肺癌14例,占31.1%,炎性结节21例,占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角形”影及阻塞性炎性反应、“晕圈征”、“短毛刺”、“长毛刺”、“恶性胸膜凹陷征”、“良性胸膜凹陷征”、肿块边缘“深分叶”、肿块边缘呈“刀切样”或者“方形”是鉴别周围型肺癌和肺炎性结节的关键.
作者:陈思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症状、病因、MRI、腰穿及预后,提高诊断率.方法:对明确诊断的10例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误诊脑干梗死,4例误诊脑干脑炎,1例误诊后循环缺血,1例误诊小脑病变.结论: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临床上易误诊,从而延误治疗的佳时机,所以应及时行头颅MRI、腰穿等检查,明确诊断尤为重要,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作者:史晶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影像资料回顾性研究,总结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了解及认识.方法:收治COP患者17例,对其临床表现、常规生化检查、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可伴发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较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相比无明显特异性.影像学主要表现:实变片影、磨玻璃片影、结节影、各类线带影.结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且含支气管气相的实变片影为其主要且常见的影像改变,磨玻璃片影亦多发,呈随机分布,其他影像较前者少见,但与实变片影及磨玻璃影相结合对于诊断本病具有特征性意义.鉴于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复杂性及其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诊断需要基于临床影像学、病理学资料综合分析,且诊断过程中,尤应注意与肺部感染相鉴别.
作者:郑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通气状态,减少CO2的潴留,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王永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绝经是卵巢功能衰竭的重要表现,在40岁以前绝经者称过早绝经或卵巢早衰.通过分析30例过旱绝经的病历资料,了解卵巢早衰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工作生活环境等方面相关性.
作者:袁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的护理方式及注意事项.方法: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50例乳腺癌患者.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可取得良好疗效,护士需做好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效果.
作者:徐洁;李翔;罗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治疗粘连性中耳炎时采取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实施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治疗粘连性中耳炎患者28例临床资料进行采用回顾性分析.记载手术中的病灶,并对术后骨膜情况进行观察,对术后听力的改善水平加以评估.结果:手术结束6周后所有患者干耳,骨膜愈合27例,存在骨膜前下裂隙1例,手术前平均气骨导差47.45dB,手术后1年气骨导差16.21dB,气骨导差值缩小大于25dB.结论:采取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治疗粘连性中耳炎的效果良好.
作者:范述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理中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胆囊切除手术后出现腹泻患者7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思密达治疗;观察组实施理中汤合痛泻要方加减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病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理中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作者:刘阿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在手术室内对剖宫产患者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能接受或者主动配合麻醉与手术.结论:采用的心理干预方法具有实效性,是操作性较强的不良情绪干预方法.
作者:吕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总结8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预见性护理,包括病室护理、口腔及吸痰护理,气管切开护理、卧位及睡眠护理、排便护理等舒适护理.认为精心的预见性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手术修复结合生物蛋白胶治疗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收治Ⅱ区指屈肌腱损伤患者43例,给予手术修复结合生物蛋白胶治疗.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0~17个月的随访,根据TAM系统评定方法,43例患者中,优24例,良16例,可1例,优良率93.0%.结论:手术修复结合生物蛋白胶治疗Ⅱ区指屈肌腱损伤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王庆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与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住院足月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3组,缩宫素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宫体注射缩宫素;益母草注射液+缩宫素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同时对产妇经臀部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0mg,米索前列醇+缩宫素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片600μg.结果:3组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母草注射液+缩宫素组和米索前列醇+缩宫素组较单用缩宫素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产后出血率明显降低(P>0.05),且益母草注射液+缩宫素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防治产后出血的方法.
作者:李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出血治疗中米索前列醇的临床应用.方法:收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就常规缩宫素治疗(对照组)与加用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控制出血时间及宫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产后出血采用米索前列醇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具较高安全性,预后明显改善.
作者:闵馥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出院后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按照社区地域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7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经康复治疗21天后两组营养学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①出院后21天的两组的营养学指标都下降,且对照组较研究组下降明显.②临床疗效:研究组的总有效率72.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社区康复护理有助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吞咽功能的恢复.
作者:芮艺敏;李素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三伏贴治疗疗程较长,一般需3年,总结三伏贴常见的不良反应,提出预防措施及处理对策,做好三伏贴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使患者能坚持治疗,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郑业英;林兰;韦秋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复方樟脑乳膏、复方青黛胶囊、氯雷他定联合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玫瑰糠疹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泛昔洛韦0.3g/次,2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青黛胶囊,4粒/次,3次/日,氯雷他定10mg/日,复方樟脑乳膏外用,涂抹3次/日,连续治疗7天.结果:观察组痊愈36例,显效4例,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痊愈24例,显效6例,好转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樟脑乳膏、复方青黛胶囊、氯雷他定联合治疗玫瑰糠疹疗效显著.
作者:薛伟杰;郭晨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银翘散联合清开灵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氯芬黄敏片治疗,治疗组服用银翘散加味及清开灵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对照组81.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翘散联合清开灵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作者:王辛坤;廖锡意;许华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氯胺酮分别联合丙泊酚和异丙酚在小儿术中及术后的麻醉效果.方法:收治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择期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患儿80例,年龄2~8岁,不限性别.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组(A组),氯胺酮联合异丙酚组(B组),每组各40例(n=40).静脉泵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3.2mg/(kg·分)]或氯胺酮联合异丙酚[3.2mg/(kg·分),比较两组镇痛、镇静效果,及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镇痛及镇静效果均满意,但B组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效果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周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病因及诊治方法,从而加以预防.方法:收治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发生PCS患者42例,分析并总结临床资料.结果:造成42例患者发病的原因:23例胆道内因素,9例胆外因素,5例精神因素,5例病因不明;再次手术15例,非手术保守治疗27例.结论:PCS病因复杂,术前全面检查和术中仔细探查是防止其发生的关键,经内科处理或手术后随时间的延长,大部分病人症状逐渐减退、消失,部分残留胆道结石患者需进一步手术治疗(决定是否手术的原因是结石残留).
作者:令继文;赵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