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符幸涛;陈殿森
目的:探讨导致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病情重症化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25例,按照临床表现分为普通组(170例)和重症组(55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以上患儿重症诊断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3岁、抽搐、意识障碍、精神状态差、神经传导异常、血糖水平>9mmol/L、3天以上体温>39℃、外周白细胞计数>12×109/L、颈抵抗,以上9个因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精神状态差、3天以上体温>39℃、神经传导异常、血糖水平>9mmol/L,为重症儿童手足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结论:对于年龄<3岁,有神经系统症状、精神异常、持续高热的手足口病患儿要高度监视病情的发展,及早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在病情恶化早期进行防治。
作者:李树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肺癌围手术期呼吸困难的影响。方法:收治肺癌围手术期呼吸困难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治疗护理和心理疏导,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在焦虑、呼吸困难以及患者的抑郁情况方面,经过治疗后试验组均要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消除病患的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使患者极配合医生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一定保障。
作者:杜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与疗效,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收治因甲状腺功能亢进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收集临床资料,总结其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及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等方法。结果:手术治疗120例,治愈112例(93.3%),复发2例(1.7%),术后并发手术切口感染8例(6.7%),甲状腺功能低下6例(5.0%),无甲状腺危象发生。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是保证手术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吕宁;张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效果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对照组经腹子宫切除。分别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3个月阴道残端愈合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明显优于开腹子宫切除术。结论:与开腹子宫切除术比较,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无新增并发症。
作者:姜晓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七氟醚对顺式阿曲库胺药效的影响。方法:收治全麻腹腔镜辅助经阴子宫全切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研究七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影响。结果:吸入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七氟醚呈剂量依赖性增强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静吸复合麻醉过程中应正确评估患者的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合理掌握顺式阿曲库铵的应用剂量和间隔时间,争取术毕及时恢复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及早安全拔管。
作者:李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心理测量在社区重点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社区进行健康体检的783例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量,比较和分析心理测量效果。结果:783例研究对象中,有60例焦虑居民,包括3例重度焦虑、11例中度焦虑、46例轻度焦虑;有25例抑郁居民,包括2例重度抑郁、7例中度抑郁、16例轻度抑郁。结论:社区重点人群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在社区健康体检中对社区重点人群进行心理评估,对抑郁症、焦虑症的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社区自杀伤害行为,对慢性疾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影响,此外对于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指数与家庭健康功能的改善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华清;张兵;彭柳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3D-B-FFE和3D-TOF序列联合应用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均使用磁共振3D-B-FFE和3D-TOF序列进行三叉神经脑池段脑干薄层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从多角度共同观察患侧三叉神经脑池段及近脑干段与周围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双盲对照。结果:58例患者中,56例发现责任血管,单独用3D-TOF 序列发现责任血管的阳性率83.33%;单独用3D-B-FFE序列发现责任血管的阳性率93.10%;联合应用3D-B-FFE和3D-TOF发现责任血管的阳性率96.55%,并与手术结果完全符合。结论:联合应用3D-B-FFE和3D-TOF序列能够清楚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责任血管的空间关系,对于明确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日晶;杨志宏;常国梁;齐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前瞻性探讨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与治疗中运用丙泊酚联合布托啡诺镇痛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在临床诊疗中筛选64例患者,同一患者短期检查与复查,分别选用常规检查与无痛之间对比,比较前后2次患者血压、心率、血氧、呻吟、肢体动作以及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麻醉镇痛组呻吟、肢体动作显著低于常规组;血压、心率波动不显著;血氧低于常规组。结论:麻醉镇痛术可有效缓解诊治所致不良反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梁秋;张友亮;力士大;陈开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并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采用针灸及自拟胃愈汤进行治疗。结果:本组60例患者治愈44例,治愈率73.3%,好转14例,好转率23.3%,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结论:中药内服并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治愈率高,总有效率高。
作者:梁金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集束化干预策略(CLB)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SWI)中的效果。方法:收治接受手术患者19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在手术前后仅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CLB干预。统计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愈合等级为丙级视为感染)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评级甲、乙、丙级分别为56例、40例和2例,则SWI发生率2.0%,而对照组伤口愈合评级甲、乙、丙级分别为46例、42例和10例,则SWI发生率10.2%;观察组满意度93.9%(92/98),对照组满意度77.6%(76/98);上述比较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B策略在预防手术患者发生SWI上效果显著,保障了患者安全,且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作者:万琼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产后出血在产科当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导致我国产妇死亡为主要的原因之一。造成出血的原因有多种,本文就由于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的护理做一简单介绍,以期望能对之后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韦永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皮疹消退的疗效。方法:将6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按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给予退热、补液、口服阿昔洛韦、加强手卫生护理等对症治疗。治疗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取适量直接涂敷皮疹处,3~4次/日,连用3~5天;对照组给予炉甘石洗剂外涂皮疹,3~4次/日,连用3~5天。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93.45±5.46小时)短于对照组(105.32±5.76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住院时间(4.35±1.34天)短于对照组(6.87±2.4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15.24±4.24小时)与对照组(15.88±5.45小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外涂手足口病,患儿皮疹消退时间缩短,方法简单,显效快,无不良反应,是临床治疗手足口病安全可靠的选择。
作者:樊小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老年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老年TBM和中青年TBM各84例,从入院前确诊率、症体特征、辅助检查异常情况及治疗转归方面进行回顾分析,找出老年 TBM 特点。结果:老年 TBM 和中青年 TBM 患者相比,确诊时间老年组(45±35)天,中青年组(20±15)天,老年组就诊前误诊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高热患者明显少于中青年组,中低热患者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老年组头痛、视力下降患者少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脑压升高患者少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死亡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 TBM 患者症状不典型,导致入院前诊断时间长,误诊率和死亡率高;对疑似患者应及时反复腰穿行脑脊液检查及头部CT、MRI检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及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万志;田荆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麻醉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收治短小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7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结果:试验组患儿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丽斯;瞿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卓尼县一年级新生口腔健康状况及流行特征,提出防治对策。方法:按《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要求和学生健康档案涉及内容进行调查。结果:801名一年级新生中存在各类口腔疾病476例(59.7%)。其中换牙798例,换牙率99.6%;龋齿426例,龋齿率53.2%;双层牙26例(3.2%),暴牙17例(2.1%),反牙4例,氟斑牙1例,锥形牙2例。结论:本县儿童口腔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其中龋齿是主要问题,其特点是城镇高于农村,农村高于牧区,汉族高于藏族。应该根据儿童牙齿发育特点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提高少年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鲁毛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4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71例患者实施奥美拉唑三联疗法为对照组,71例患者实施兰索拉唑三联疗法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Hp清除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Hp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均是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方法,其中兰索拉唑三联疗法的治疗效果更好,Hp清除更为彻底。
作者:徐帅;刘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提高囊性肾癌CT、MRI诊断水平。方法: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的CT、MRI平扫及增强影像资料。结果: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表现的主要表现为囊壁厚、可有不规则分隔,可有壁结节、不规则钙化,边缘不清晰或清晰,囊性占位性病变血供不丰富,增强扫描后强化不明显,囊壁、壁结节及分隔可见轻中度强化。MRI检查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像呈稍高信号,囊壁及分隔部分显示清晰。结论:囊性肾癌有一定的影像表现特征,对不典型者建议穿刺活检。
作者:郭华;符幸涛;陈殿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腹腔镜手术在现代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有较多的优点,受到广大医生的关注,对于腹腔镜手术期间的护理工作大家尚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本文就腹腔镜手术期间的手术室护理工作做一简单介绍,以期对临床护理工作有所指导。
作者:朱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07例,以发病孕周34周为界限,分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78例(早发型组)及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129例(晚发型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等指标。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孕周越早,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P>0.05),新生儿死亡率和围生儿死亡率随着发病孕周的延长及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病情严重,围生儿愈后不佳,且发病越早,围生儿愈后越差。严格选择病例行短期的期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任喜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方法:选择住院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治未病”的理论指导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未病”理论应用在健康教育中,对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和满意度有很大帮助。
作者:陈银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