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符幸涛;陈殿森
目的:探讨在社区成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对提高糖尿病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本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的14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配合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成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由全科医生、护士进行全面综合管理。观察3、6、9、12个月后,患者的合理运动、饮食控制以及血糖的控制情况,并与管理小组成立前进行对比。结果:成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后,患者能够合理运动和控制饮食,血糖明显降低,与此前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可以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肖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治机械通气治疗时间>48小时的患者53例,分析VAP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及耐药性。结果:53例患者中VAP患者23例(43.4%)。糖尿病、气管切开患者VAP的发病率增高(P<0.05);VAP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VAP组(P<0.05);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6.7%),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要致病菌(21.4%),大多数病原菌出现严重耐药。结论:多种临床因素与 VAP 的发病有关,其主要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VAP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率高;VAP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应加强预防工作,降低VAP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和瑞莲;张国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麻醉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收治短小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7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结果:试验组患儿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丽斯;瞿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效果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对照组经腹子宫切除。分别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3个月阴道残端愈合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明显优于开腹子宫切除术。结论:与开腹子宫切除术比较,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无新增并发症。
作者:姜晓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妇幼专科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方式方法,提升高危药品管理水平,保障妇女儿童特殊人群用药安全。方法:阐述妇幼专科高危药品安全使用影响因素,分析容易引发危机的常见原因,结合医院的管理方法和实践,探讨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结果:通过有针对性地建立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和干预措施,有效降低高危药品使用风险。结论:妇幼专科医院尤其要重视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对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安全管理,规范高危药品在妇女儿童特殊人群中的安全使用流程,保障妇女儿童特殊人群用药安全。
作者:程宇;张硕;王雨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特点及危险因素,为女性AM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临床依据。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2例,其中男219例,女123例,进行性别比较分析。结果:①女性AMI患者年龄偏大,其中56~64岁年龄段女性组和男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女性AMI患者,胸痛发作至就诊时间长,非典型症状多见,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两组间的临床表现有差异;③造影结果:女性多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接受再灌注的比例低于男性;④心脏超声:女性AMI的射血分数明显低于男性;⑤女性组在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的比例要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女AMI患者在临床特征、并发症、死亡率等方面均有差异,性别是影响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宋芙荣;孙鸿彬;彭旭辉;郭改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检测结果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人为及外界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为筛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近10年在西安市筛查中心的标本做回顾性分析。结果:针对分析前的影响因素(如采血,标本的储存、运输等)对新生儿疾病筛查检测结果的干扰进行探讨,促使检验人员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做好质量控制,保证检测质量,提高阳性检出率,避免发生漏诊误诊。结论:由于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认识不足,导致标本不合格、递送不及时等,对儿童的智能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有必要将新生儿疾病筛查检测前影响因素逐一讨论分析。
作者:孟祥萍;范皎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自制三仙佛手丸来控制小儿腹泻患者病情。方法:160例小儿腹泻患者,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口服三仙佛手丸,6个月~1岁1.5~2.5g/次,1~2岁3g/次,2~3岁3~4g/次。<2岁者将丸药研成粉末用温热红塘水拌成糊状冲服,>2岁者,用温开水冲服丸药,3次/日,疗程3~5天。对照组给思密达,按说明书剂量服用。两组同时按脱水程度分别给予补液、对症及支持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治愈率95.0%,对照组总治愈率75.0%。结论:口服三仙佛手丸治疗小儿腹泻患者效果显著。
作者:司成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肝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的疗效。方法:收治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肝切除后未行胆道镜取石;治疗组50例,术后联合使用胆道镜取石。对取得的数据使用χ2检验。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术后结石复发率以及再次入院手术率分别为16.7%和4.0%、20.0%和6.0%。经χ2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胆管结石进行肝切除联合胆道镜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确有效果。
作者:敖绪军;陈建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169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短程化疗,X线下动态观察其病灶变化、化疗效果。方法:收治>60岁老年肺结核患者169例,年龄60~83岁,选择6个月短程化疗方案,并在X线下动态观察病灶变化,分析其X线平片表现特征。结果:169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病灶吸收、缩小、纤维化、消散,钙化,显效110例,显效率65.09%。结论:X线动态观察是病灶变化中的间接反应,X线的吸收好转与痰菌变化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李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结核蛋白芯片检测在结核病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使用蛋白芯片系统检测血清结核抗体的病例共3676例,其中结核病例407例,非结核病例3269例。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结核杆菌中5种成分,即ESAT-6、CFP10、LAM、38KD和16KD,分析其结果。结果:407例结核病患者中共275例结核抗体阳性,3269例非结核病例547例阳性,结核蛋白芯片检测的灵敏度67.56%,特异度83.27%。对222例患者的治疗后抗体动态观察,开始治疗后每隔3个月抗体阳性人数未逐渐下降。结论:结核蛋白芯片是诊断结核病的较有效方法,具有特异性好、快速方便等优点,对结核病快速辅助诊断有积极作用。尤其对肺结核快速辅助诊断有积极作用,但在淋巴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中阳性率偏低,敏感性稍差。对结核病的疗效监测无实用价值。
作者:吴友根;罗菊华;刘红兵;杨兴萍;王军;张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机械牵引、推拿按摩结合射频和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机械牵引和推拿按摩。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疼痛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缓解疼痛。
作者:马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医疗纠纷是困扰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医生上班时不但受到疾病和技术的挑战,更时时受到医疗纠纷的折磨。解决医疗纠纷迫在眉睫。通过分析医疗纠纷的原因,得到解决的办法。
作者:孟定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方法:收治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10例,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切口得到了很好的愈合,住院时间10~25天。结论:脂肪液化是妇产科手术当中常见术后并发症,要高度重视。
作者:周海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图像重建对诊断软组织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软组织肿瘤患者30例,采用MRI检查10例,行螺旋CT血管造影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MM3DR)检查20例。结果:20例患者行螺旋CT血管造影及MM3DR检查,共确诊16例,诊断符合率80.0%,10例患者行MRI检查,共确诊7例,诊断符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轮廓和血管状况图像方面,螺旋 CT 血管造影及 MM3DR 检查明显优于 MRI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三维图像重建在诊断软组织肿瘤时病灶血管、病灶周围比较清晰,易于诊断,优于MRI检查。
作者:李晓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分析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收治的6246例急性中毒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近年来收住的急性中毒病例数呈增加趋势,2008-2013年平均每年递增16.01%,2013年比2008年增加了80.03%;患者中男性3040例(48.67%),女性3206例(51.33%),男女比例1:1.05;发病年龄以居住农村(79.91%)的20~60岁(65.00%)青壮年居多;毒物类别以化学物(38.00%),如酒精和一氧化碳为多,农药(23.01%)次之;中毒原因主要为意外(61.98%)和自杀(24.94%);中毒途径主要为经口(76.00%)和经呼吸道(18.36%)。6246例患者中死亡476例,病死率7.62%,死亡病例主要为农药中毒(55.88%)。结论:急性中毒病例逐年增加且发病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应针对相关发病特点采取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教育、提高急诊部门诊疗水平等防治措施,减少急性中毒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张国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误诊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2例患者中,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多。结论:应加强对疾病的认识,以降低误诊率。
作者:王康;梁靓;杨广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外用碘伏联合新鲜芦荟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将85例Ⅳ期压疮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压疮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再用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稀碘伏湿敷,2次/日,4~6天清除分泌物,必要时的清创,然后用自来水将新鲜芦荟叶片清洗干净,用经过酒精消毒的刀片将芦荟皮祛除,将芦荟胶状物直接敷贴在疮面上,1次/日。对照组: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再用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给予阿米卡星湿敷,1次/日。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肉芽生长时间和治疗所需时间比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均<0.01)。结论:碘伏联合新鲜芦荟外敷操作简单、经济,疗效显著。
作者:孔桂芬;杨建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轻度子痫前期孕妇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25%硫酸镁40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中静滴,1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250ml静滴,1次/日。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蛋白方面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存活38例,存活率95.0%,新生儿心率异常3例(3.75%);对照组新生儿存活32例,存活率80.0%,新生儿心率异常8例(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可以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
作者:辛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双下肢静脉疾病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双下肢静脉疾病68例(87.1%)。结论:根据双下肢静脉疾病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谱勒超声上的特征性表现,提高双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率,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忠祥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