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朗郎
目的:研究红花药材内在品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通过性状、显微鉴别、薄层鉴别等常规的检验项目,发现红花的非法增重、非法添加色素现象。结果:掌握鉴别要点,抓住关键点,从多方面掌握药材非法添加。结论:为打击中药材掺杂造假的违法生产行为提供依据。
作者:张禹;吴高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图像重建对诊断软组织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软组织肿瘤患者30例,采用MRI检查10例,行螺旋CT血管造影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MM3DR)检查20例。结果:20例患者行螺旋CT血管造影及MM3DR检查,共确诊16例,诊断符合率80.0%,10例患者行MRI检查,共确诊7例,诊断符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轮廓和血管状况图像方面,螺旋 CT 血管造影及 MM3DR 检查明显优于 MRI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三维图像重建在诊断软组织肿瘤时病灶血管、病灶周围比较清晰,易于诊断,优于MRI检查。
作者:李晓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轻度子痫前期孕妇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25%硫酸镁40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中静滴,1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250ml静滴,1次/日。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蛋白方面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存活38例,存活率95.0%,新生儿心率异常3例(3.75%);对照组新生儿存活32例,存活率80.0%,新生儿心率异常8例(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可以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
作者:辛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骨折患者60例,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和肋骨骨折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8.7±1.3)天,手术时间(91.4±9.6)分,出血量(119.8±13.1)ml。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临床疗效好。
作者:刘双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07例,以发病孕周34周为界限,分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78例(早发型组)及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129例(晚发型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等指标。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孕周越早,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P>0.05),新生儿死亡率和围生儿死亡率随着发病孕周的延长及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病情严重,围生儿愈后不佳,且发病越早,围生儿愈后越差。严格选择病例行短期的期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任喜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 PTA(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于化脓期行扁桃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收治PTA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择期进行手术,试验组脓肿期进行手术。对比两组平均住院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平均住院及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出血发生率更低(P<0.01,P<0.05),效果十分显著。结论:脓肿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减住院及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出血的发生概率。
作者:卢宣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误诊的原因和相关的对策。方法:收治发生误诊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4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误诊病例经过上腹部CT或剖腹探查发现12例患者胰腺肿大或局部坏死,53例患者的胰腺大部坏死,35例患者的胰周组织出血坏死。64例误诊病例通过抢救48例成活,16例死亡。结论:采取恰当的措施可避免急性胰腺炎患者被误诊并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张连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分析3年间妊娠风险因素变化,进一步做好围产期健康教育宣教,加强高危妊娠管理,降低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方法:根据《上海市孕产妇管理规范》要求,通过回顾性研究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册并随访跟踪至分娩的孕产妇的各项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中妊娠风险因素排名前3位的均为BMI>24、高龄、瘢痕子宫,其后顺序有所变化。结论:加强围产期健康教育宣教,做好高危妊娠跟踪管理,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曹开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护理。方法:收治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84例,通过对患儿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精心的护理,例如病情的观察,呼吸道的护理,插管、拔管相关护理,基础护理等,以及合理及时的用药,观察患儿临床疗效,如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血气变化情况等。结果:84例患儿中,74例患儿治愈,6例患儿放弃治疗,4例患儿死亡,治愈率88.09%。结论:呼吸衰竭的新生儿经过呼吸机及辅助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临床疗效好。
作者:廖秀春;潘开国;温玉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麻风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虽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在部分地区仍存在。本文简要介绍漳州市近25年麻风病防治情况。
作者:洪和泉;连少惠;张志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导致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病情重症化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25例,按照临床表现分为普通组(170例)和重症组(55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以上患儿重症诊断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3岁、抽搐、意识障碍、精神状态差、神经传导异常、血糖水平>9mmol/L、3天以上体温>39℃、外周白细胞计数>12×109/L、颈抵抗,以上9个因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精神状态差、3天以上体温>39℃、神经传导异常、血糖水平>9mmol/L,为重症儿童手足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结论:对于年龄<3岁,有神经系统症状、精神异常、持续高热的手足口病患儿要高度监视病情的发展,及早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在病情恶化早期进行防治。
作者:李树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方法:选择住院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治未病”的理论指导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未病”理论应用在健康教育中,对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和满意度有很大帮助。
作者:陈银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100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服用银杏叶提取物片,对照组服用氟桂利嗪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66%。结论: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优于氟桂利嗪胶囊,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钟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利培酮与氯氮平分别合并碳酸锂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躁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使用碳酸锂的同时,分别合并利培酮或氯氮平平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采用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与氯氮平平疗效相当,利培酮起效时间迟于氯氮平,但不良反应较轻,依从性好。结论:利培酮合并碳酸锂与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症总体疗效相当,但安全性较高。
作者:孙锦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近年来,医疗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前进。疾病从传统的治疗,到现在的预防,经历了巨大变迁。随着慢病防治意识的开启,社区中医服务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又开始有了用武之地。目前中医治疗已经成为健康、预防的标准。本文主要探讨慢病防治为社区中医服务带来的机遇。
作者:石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腹腔镜手术在现代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有较多的优点,受到广大医生的关注,对于腹腔镜手术期间的护理工作大家尚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本文就腹腔镜手术期间的手术室护理工作做一简单介绍,以期对临床护理工作有所指导。
作者:朱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锥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经验及疗效。方法:分析锥孔引流术治疗的2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痊愈出院,颅脑CT复查示脑组织复张良好,随访中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病例。结论:锥孔引流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确切,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
作者:张利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3D-B-FFE和3D-TOF序列联合应用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均使用磁共振3D-B-FFE和3D-TOF序列进行三叉神经脑池段脑干薄层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从多角度共同观察患侧三叉神经脑池段及近脑干段与周围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双盲对照。结果:58例患者中,56例发现责任血管,单独用3D-TOF 序列发现责任血管的阳性率83.33%;单独用3D-B-FFE序列发现责任血管的阳性率93.10%;联合应用3D-B-FFE和3D-TOF发现责任血管的阳性率96.55%,并与手术结果完全符合。结论:联合应用3D-B-FFE和3D-TOF序列能够清楚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责任血管的空间关系,对于明确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日晶;杨志宏;常国梁;齐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解决癌性胸腔积液反复穿刺的缺点。方法:收治癌性胸腔积液患者17例,应用中心静脉穿刺导管做胸腔留置引流术。结论:中心静脉穿刺导管引流较传统反复穿刺引流具有很多优点。本方法引流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引流方法及反复穿刺的方法。
作者:曾少云;陈志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收治剖宫产分娩的高危产妇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胎儿娩出后,对照组宫体注射缩宫素,试验组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比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小时出血量、术后24小时出血量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小时出血量、术后24小时出血量均明显较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卡前列素可有效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对预防产后出血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文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