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瑛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剖宫产产妇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产妇待手术结束后给予400μg的米索前列醇塞肛治疗。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25.4±52.6)ml,术后出血量(149.5±51.3)ml,产后24小时出血(330.2±61.2)ml,发生产后出血2例,产后出血发生率4.0%;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28.4±51.7)ml,术后出血量(190.7±56.8)ml,产后24小时出血(435.6±62.3)ml,发生产后出血9例,产后出血发生率18.0%,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3例。两组术中、术后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小时出血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可以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红;郝德顺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改变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的相关联系性,为ACI的预防、评估病情、协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32例,根据既往是否发生过脑梗死分为初发组69例,复发组63例,同期来源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的Hcy、hs-CRP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发组、复发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组与复发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患者其血清Hcy、hs-CR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Hcy、hs-CRP水平与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其血清Hcy、hs-CRP水平均升高,同时复发患者水平高于初发者,且其水平与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刘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2月-2012年1月收治胆囊疾病患者155例,采用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手术治疗,作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手术的胆囊疾病患者150例作对照组,观察两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观察组,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及胆漏,观察组术后肝床出血1例,经止血对症治疗缓解;术中粘连剥离时出血转为中转开腹手术1例。对照组共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8例,发生率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及胆囊炎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瘢痕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
作者:周纯智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临床分析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4年2月收治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42例,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则是选择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具有比较突出的疗效。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腰椎穿刺大量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48小时内行颅脑CTA,明确是否为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所致出血。86例患者分成两组,试验组45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腰椎穿刺,大量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试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排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所致出血,即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颅内动脉瘤1周内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术后给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可以迅速缓解病情,改善预后,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案。
作者:魏贤文;郑吉祥;鲁文莉;郭莺;解婧;刀昌勇;张仕和;李梅双;王德云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评价中药方外敷治疗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按摩+理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外敷。治疗60天1疗程,共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痊愈90例(90%),好转6例(6%),总有效率96%。对照组痊愈70例(70%),好转10例(10%),总有效率80%。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方外敷结合手法按摩及理疗治疗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潘永斌;高卫华;何时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与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常规剂量胞二磷胆碱静滴,川芎嗪粉针0.24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中静滴,1次/日;银丹心脑通胶囊口服,3粒/次,3次/日。对照组给予0.5g胞二磷胆碱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1次/日;丹参注射液250ml静滴,1次/日,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主要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痊愈37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9%。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8.7%。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川芎嗪与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效果安全,高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叶晗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总结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急性期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患者60例,加强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结果:60例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痊愈34例,痊愈率56.7%,好转24例,好转率40.0%,因肺部感染并大面积脑栓塞死亡2例,死亡率3.3%。结论:加强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是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王玉英;宋利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安氏Ⅰ类错颌患者治疗前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上颌磨牙近远中倾斜情况及其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中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安氏Ⅰ类错颌患者60例,年龄12~20岁,确定3项代表上颌磨牙倾斜度的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然后依照SN/MP角和FH/MP角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垂直骨面型共3组,单因素方差分析各指标在组间的差异。结果:代表上磨牙倾斜度的测量指标U6-SN、U6-PP在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组大于均角组,高角组大于低角组。U6-FH在不同垂直骨面型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Ⅰ类错颌患者高角型较低角型上磨牙有向远中倾斜的趋势。明确牙齿在牙槽骨中的位置,治疗中恢复磨牙正常的倾斜度对术后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作者:郝彦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七氟醚全麻及瑞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应用瑞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麻醉,B组采用七氟醚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t0时刻的DBP、SBP、HR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t1~t4时刻的SBP、DBP波动幅度,明显比A组更大,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用药时间、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全麻及瑞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麻醉均能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但瑞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麻醉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更小,同时调节、控制患者应激程度更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兴宏;邢雪慧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单纯性胆石症患者胆囊切除愈后临床观察。方法:1991年3月~2011年2月收治胆囊切除术后者3000例,均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其中323例继发胆总管结石做了胆总管取石术。术后随访观察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恢复顺利。随访全部术后患者在1年,3年,5年,10年,23年5个时间段进行随访统计,大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腹胀、腹泻、饮食变化、并发症。结论:单纯性胆石症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疗效欠佳,临床中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光全;林琦远;黄雄;廖忠;吴先麟;何芳;蒲成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脑干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至今收治36例脑干出血的危重病例,其中10例出血量>5ml,20例患者出血量<5ml,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者入院时出血量>5ml,经过治疗后8例好转;20例患者入院时出血量<5ml,经过治疗后17例好转。结论:脑干出血后果十分严重,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应给予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民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肩关节磁共振扫描技术以及扫描参数。方法:2012年2月~2013年8月收治肩关节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冠状为T1WI、T2WI,所有T2WI采用质子加权加脂肪抑制。结果:患者骨髓内信号与关节软骨发生改变,患者肩关节周围软组织与肌肉内病变图像显示清楚。结论:运用磁共振扫描技术对患者的肩关节进行扫描,使用优化的扫描参数与脂肪抑制技术可以有效的显示出肩关节的解剖结构,同时还能对病变部位进行定位,同样还有利于临床诊断以及推广。
作者:贾晓峰;钟平;张国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欣母沛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治疗机理。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前置胎盘孕妇68例,将患者分为A、B两组各34例,A组采用催生素、缩宫素常规药物进行诊疗, B组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理适量应用欣母沛。结果:①A组和B组在产后1小时以及产后12小时出血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B组增加子宫收缩力、控制大出血的总体有效率97.1%,A组增加子宫收缩力、控制大出血的总体有效率73.5%。结论:欣母沛对于控制产后不同时间段的出血以及加强子宫下段收缩力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值得在前置胎盘治疗中推广。
作者:罗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总结胰腺常见囊性肿瘤的影像表现特征和鉴别诊断经验,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2012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胰腺囊性肿瘤患者8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囊性肿瘤。本组80例患者接受 CT 检查77例,其中 CT 平扫28例,49例行平扫和增强扫描。行 MR 平扫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32例。结果:影像学表现:浆液性囊性肿瘤位于体尾部38例,位于头颈部42例。形状:表现多种形态38例,表现杵状指11例,表现光滑6例,表现分叶25例。分房数目:表现多房30例,微囊29例,单房21例。房径大小1.5~3.5cm,平均2.2cm。钙化情况:表现为边缘钙化9例,表现为中心钙化4例,无钙化67例。有壁结节24例,无壁结节56例,中心有瘢痕9例,无瘢痕61例,全程胰管扩张16例,近端胰管扩张7例,无扩张57例。结论:CT和MR可以作为诊断胰腺常见囊性肿瘤的重要依据。
作者:李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三联法”治疗肝硬化腹水方案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2006年12月-2010年11月收治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腹水患者16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三联法”治疗,西医对照组相关数据来源于河北中医肝病医院杂志、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研究,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162例患者,显效126例,显效率77.7%,总有效率100%;西医对照组总有效率52.1%,显效率10.4%,无效率47.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三联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并且缩短了腹水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降低平均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应该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万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房颤合并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房颤合并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加用稳心颗粒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0%)明显大于对照组(76.7%),长间期发生率(6.67%)明显小于对照组(26.7%),且 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房颤合并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明显提高疗效,并降低长RR间期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立立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儿童脾脏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2007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脾脏肿瘤患者24例,收集其临床资料,从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手术方案及病理结果等方面加以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保留部分脾脏。1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后2个月死亡,余均健在,未见肿瘤复发。术后检测脾脏免疫功能正常,未出现全身暴发感染。结论:儿童脾脏肿瘤行保脾的肿瘤切除术有利保护患儿免疫功能,切实可行。
作者:张春英;谢谭;侯广军;耿宪杰;张现伟;张国锋;郜向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护理程序法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糖尿病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的糖尿病患者采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观察组的糖尿病患者采取护理程序法进行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新入组时、接受管理1年时及管理2年时患者的血糖变化,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在管理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下降幅度及患者满意度调查上,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社区糖尿病患者使用护理程序法进行管理,可以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作者:刘琼;王丽云;刘云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卡铂联合立止血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立止血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卡铂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0.6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4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KPS评分升高率87.10%,对照组的KPS评分升高率75.8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铂联合立止血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董光宝;王永娇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