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桂颖
目的:对比性研究全身麻醉应用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骨科手术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1例在手术全身麻醉中给予舒芬太尼,对照组41例给予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后30分钟、60分钟的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3±0.21)分、(2.10±0.24)分、9.76%,对照组患者手术后30分钟、60分钟的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5±0.28)分、(5.09±0.32)分、17.07%。结论:在全身麻醉中应用舒芬太尼疗效较好。
作者:徐晶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门诊注射室护理安全为医院护理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有着重大影响。由于乡镇医院门诊注射室的患者多、病情复杂、易交叉感染,同时还存在护士少且专业技能偏低、管理不到位等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加强护理工作的管理,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增强护理安全的有效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加强护士临床用药的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查对工作;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能力;严格做好无菌、消毒和职业防护;加强巡视;加强管理。本文对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和护理安全管理方法进行了阐述。
作者:韩桂颖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57例HSP患儿的发病季节、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儿童过敏性紫癜中发病平均(6.5±1.2)岁,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秋冬季节发病居多。85.96%的患儿起病前有明确诱因,其中78.94%的患儿发病前1~4周内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史。临床表现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28例,以关节症状为首发10例,以腹部症状为首发19例。误诊8例,以腹部症状为首发症状。57例HSP患儿中D-二聚体升高31例,阳性率54.4%;血小板升高34例,异常率59.65%,显示HSP患儿体内存在高凝状态。57例患儿中发生肾损害5例(8.77%)。治疗后痊愈出院无复发52例,复发再住院1次3例,复发再住院2次2例。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诱因仍是以感染为第1位。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时,易导致误诊。本病一般预后良好,肾脏损害程度是影响HSP病程和预后的关键因素。
作者:黄少玲;于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讨论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7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针对不同类型的疾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经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好转。不同类型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如下:急性肺栓塞100.0%(2/2),主动脉夹层80.0%(4/5),急性左心衰竭100.0%(8/8),急性心肌梗死88.2%(15/17),急性心绞痛89.1%(41/46)。结论:针对急性心血管疾病,临床上要早发现、早诊断,早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法,以缓解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质量。
作者:王文娟;曾学珠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喜疗妥软膏治疗静脉留置针输液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96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致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试验组采用局部外涂喜疗妥软膏结合适当按摩患处的方法,对照组采用饱和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患处的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长短、静脉炎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12.0±4.8小时,治疗总有效率98.0%;对照组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24.0±4.2小时,治疗总有效率9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局部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短,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局部外涂喜疗妥软膏结合适当按摩患处治疗静脉留置针输液致静脉炎的方法具有治疗效果好、局部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消退快等优点,而且喜疗妥软膏取材方便,使用简单,易于观察,安全高效。
作者:黄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总结高场3.0T磁共振平扫T1WI、T2WI序列,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及二维稳态进动快速采集成像(2DFIESTA)在鉴别诊断肝血管瘤(HH)和肝囊肿(H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3.0T核磁共振动态增强确诊的449例 HH 患者以及776例 HC 患者在高场3.0T 磁共振各平扫序列中的信号强度变化特征。结果:依据对各种不同MRI平扫序列分析,MRI平扫诊断肝血管瘤正确417个,错误32个;诊断肝囊肿正确738个,错误38个。结论:无需应用静脉增强扫描,可以通过磁共振平扫T1WI、T2WI序列结合DWI序列及2DFIESTA序列鉴别诊断绝大多数的HH和HC。
作者:王嗣华;赵国营;方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改善食管癌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食管癌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进行分组,其中急性呼吸衰竭组(ARF)48例和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吸烟史(>500支/年)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所有108例食管癌患者中,共有48例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44.44%。经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得出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长期吸烟史、术前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合并胸部并发症、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术后二次开胸手术以及术后疼痛等8个。结论:临床医师与护理人员应针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作者:白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1990-2013年以来的文献,对期间报道临床运用经筋结点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以往的文献中,经筋结点临床主要运用于中风偏瘫及痉挛性相关疾病,经筋结点对痉挛性疾病疗效确切。由于经筋结点目前在临床中应用只局限于中风偏瘫及某些痉挛性疾病,提示在今后的研究中,经筋结点的治疗范围是否可以拓展到偏瘫以外的痉挛性疾病及舒缓性疾病即“萎症”等其他疾病的治疗上,并探讨规范的多样化治疗方法。
作者:唐艺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针对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特定的工作环境、特定的服务对象、社会偏见、家庭偏见等,探讨其防范措施,包括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落实工资待遇,改善护患关系,改善医疗环境等方面,从而维护护士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朱海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防治方法,即在服用维生素D3400IU基础上,是否需同时添加钙剂。方法:将120例足月出生的健康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单纯添加维生素D3)和对照组(添加维生素D3和钙剂),随访两组婴儿至6个月,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佝偻病患病情况以及6个月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血钙水平。结果:两组婴儿在发育指标、佝偻病患病率、血清25-(OH)D及血钙水平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足月出生的健康新生儿,在婴儿期只要保证摄入维生素D3400IU,即能达到预防佝偻病的目的,无需额外补充钙剂。
作者:焦喜涛;孟晶;张东旭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胆宁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采用胆宁片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宁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是显著的。
作者:马菊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在临床工作中,护患纠纷时有发生,对医疗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护患纠纷可因护理人员服务态度问题引发,也可因护士护理文件书写的不规范引发,或者因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而引发等。针对原因,需采取相关措施,包括促进护理人员熟悉掌握规章制度,增加护理人员比例,合理配置人力,不断加强护患沟通交流,营造和谐护患关系,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护士业务技能,严格护理质量管理等。本文简要分析护患纠纷原因并探讨防范措施。
作者:杨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PCNL)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260例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60例患者术后发生尿脓毒血症24例。其中结石直径>2cm、鹿角形结石、术前有尿路感染、手术时间>60分钟、术中灌注泵压力>120mmHg 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者均经抗感染、扩容等治疗后治愈。结论:结石体积大、鹿角形肾结石、术前合并尿路感染、手术时间长、灌注泵压力高是PCNL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子。抗生素及扩容是其治疗的关键。
作者:葛卫军;杨华伟;谢晓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比较醒脑开窍针刺法辨证取穴和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针刺(内关、人中、三阴交、率谷、曲池、中脘、阴陵泉、丰隆)及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治疗时间4周。结果:治疗后两组头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辨证取穴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疗效。
作者:冯志国;王彦红;靳松;吴丽莉;何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检验科发生感染的原因比较复杂,与众多因素有着关联,包括医院内管理人员的不重视,不能形成相对严格的规则制度,检验科的工作人员缺乏基础的预防感染知识以及医院内的硬件设施陈旧等。因此,管理人员要对检验科发生感染高度重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加强对工作人员预防感染知识的宣导和宣教,更新工作人员的观念,定期对硬件设施进行检查和消毒或者是更换,保证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检验科发生感染的概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分析术前护理干预在PCI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行PCI治疗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术前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SAS 评分和心率、血压变化等情况。结果:观察组 S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CI术中应用术前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治疗依从性,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金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快速诊断和紧急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昏迷患者经抢救治疗,成功96例(85.71%),死亡16例(14.29%)。结论:昏迷原因众多,其中脑血管疾病、急性中毒及糖尿病占大多数,所以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尽快明确病因诊断,加强急救治疗,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吴仁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尿液分析异常结果的检出率。方法:对712例健康体检人群的尿干化学及尿有形成分镜检分析。结果:712例尿液检查结果显示尿液标本阳性指标总检出率18.1%,泌尿系统感染在健康人群中是常见的疾病,可发生于所有人群,女性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分析各指标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在各个年龄段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常规检测是健康体检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查项目,有助于发现亚健康人群,对早期诊断及疾病预防有重要作用。
作者:唐兆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眼挫伤继发青光眼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5月-2009年6月收治眼钝挫伤继发青光眼49例(49眼),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前房冲洗等处理,必要时采取手术方法降低眼压。观察其疗效。结果:49例眼钝挫伤继发青光眼中,经综合治疗后,出院时全部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出院视力(国际标准视力表)0.8~1.237例(75.5%),0.3~0.67例(14.3%),0.3~0.063例(6.1%),0.05~光感2例(4.1%)。随访半年眼压正常,视力稳定。结论:眼钝挫伤继发青光眼治疗时应尽可能保护视功能。
作者:张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解剖锁定板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来应用微创经皮解剖锁定板治疗胫骨骨折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远期功能疗效满意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相比,闭合复位微创经皮解剖锁定板治疗胫骨骨折时产生的创伤小,符合生物力学的内固定原理,而且还能够在大程度上保护骨折部位的血运功能,大幅减少了医源性软组织损伤,降低了伤口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早期功能恢复,是治疗胫骨骨折理想的方法。
作者:李晖;彭丹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