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涛
目的:探讨临床上剖宫术中难治性大出血的应对措施和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4月-到2013年8月收治剖宫产术中难治性大出血患者36例,采取药物缩宫、按摩子宫、宫腔纱布填塞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综合治疗,并对治疗之后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和效果观察。结果:36例大出血患者中,经过以上4种方式处理后,均得到了有效的止血,生育能力没有受到影响。结论:对于剖宫产术中难治疗性大出血患者,在缩宫药物和按摩子宫的基础上,宫腔纱布填充术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等方式能够对生产后由于宫缩乏力所造成的难治性大出血起到有效的控制和干预,并且这些技术简单易学,可行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尚俊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西替利嗪、地塞米松、维生素 C 联合治疗急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荨麻疹患者48例,给予西替利嗪片、地塞米松片、维生素C口服治疗。结果:治愈21例(44%),显效15例(31%),无效2例,无不良反应,起效时间1~8天,平均3.6天。结论:西替利嗪+地塞米松+维生素C治疗急性荨麻疹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方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普及小学生心肺复苏(CPR)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多媒体方式理论讲解,简洁易懂的口诀传授,现身施教,学员训练等形式对南昌市8所大型小学部分学生进行培训,参与培训的护理人员为通过了国家救护知识师资培训合格者。通过自制表格对学员的知晓率、施救意愿进行调查。结果:培训后学员的知晓率、施救意愿和互助意识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从小学抓起,不仅能提高孩子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能以点带面,增强公众的救护意识。
作者:程艳萍;章萍;陈热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SCF)与血浆内皮素水平(ET)的相关分析。方法: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患者84例。采用校正TIMI血流计帧法(cTFC),将冠状动脉平均帧数>27帧者归为SCF,将患者分为SCF组(36例)和对照组(48例)。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ET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比例、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CF组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ET是SCF的危险因素。结论:ET水平与SCF有关,可能参与了SCF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艾阳;汪坤;李必龙;方淑玲;朱春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应用超声聚焦刀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疗效。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134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7例。研究组采用超声聚焦刀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应用超声聚焦刀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李太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血清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联合检测的效果。方法:收治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30例,采用血清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联合检验,另外选取30例进行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和各种自身抗体。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LP、ALT、AST、GGT、TBA、GLB相比对照组都有明显上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 ANA 阳性率90%,SMA 阳性率16.67%,另外有2例患者 SMA、AMA、LKM、SLA同时显示阳性。结论:利用血清自身抗体联合生化指标进行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检查,可以有效提高检查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彬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在大力发展中医药进社区的前提下,寻求一种适合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开展的中医药新技术。方法:通过在兴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引进260余种中药免煎颗粒进行各种方剂配伍,对中医药治疗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提供多样化的给药途径。结果:由于中药免煎颗粒较传统中药饮片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得到了社区群众的大力欢迎和支持。结论:在社区开展中药免煎颗粒服务能真正做到方便百姓,服务基层。
作者:蔡祖祥;眭秀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肺心病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肺心病伴顽固性心力衰患者172例,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分为两组分别加用培哚普利和酚妥拉明,探讨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总结治疗效果和治疗体会。结果:甲组显效9例(10.5%),总有效率55.8%;乙组显效8例(9.3%),总有效率57.0%。结论: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过程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提高治疗效果,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分析个体的伴发病情况,针对用药,可使疗效满意。
作者:祁向荣;陈必勤;张馨予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骨折的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2年10月收治股骨干骨折患儿26例,使用弹性髓内针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功能均达优,未发生感染、骨不连、弹性髓内针折断、骨骺损伤等并发症,1例患儿出现局部皮肤“激惹”现象,拔除髓内针后自愈。结论: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骨折,固定充分、安全、易于操作和拔除、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忠;伍峰;代宗涛;曾浩;孟炼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康复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院内康复技能训练。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积极因素评分、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消极因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复发率、再住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就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康复措施,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社会能力,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欧国蓬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住院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的5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并将房性早搏前无PR段和ST段压低的5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提前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P'波电压高于对照组(P<0.05),P'波时限长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P'R间期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和P波的电压及时限在窦性心律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P波增宽和高大或切迹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房性早搏的发生与PR段和ST段压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作者:张杰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总结高场3.0T磁共振平扫T1WI、T2WI序列,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及二维稳态进动快速采集成像(2DFIESTA)在鉴别诊断肝血管瘤(HH)和肝囊肿(H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3.0T核磁共振动态增强确诊的449例 HH 患者以及776例 HC 患者在高场3.0T 磁共振各平扫序列中的信号强度变化特征。结果:依据对各种不同MRI平扫序列分析,MRI平扫诊断肝血管瘤正确417个,错误32个;诊断肝囊肿正确738个,错误38个。结论:无需应用静脉增强扫描,可以通过磁共振平扫T1WI、T2WI序列结合DWI序列及2DFIESTA序列鉴别诊断绝大多数的HH和HC。
作者:王嗣华;赵国营;方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本文对森田疗法中“为所当为”原则结合咨询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解读,从事情分类、筛选标准、神经症者不同阶段做事原则及能力的萃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对神经症的心理咨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陈蓉;郭国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索护理综合性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情景演练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变化。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对给定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观察组采用自编病历与角色扮演的方式,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临床情境演练。结果:两组学生的护理实验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让学生自主模拟临床情境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护理知识与实践方法的掌握水平。
作者:董丽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索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致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PCOS并不孕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与对照组88例。试验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后雌激素、胰岛素的变化及排卵妊娠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FSH、LH、T、胰岛素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试验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98个周期排卵率85.7%,妊娠率31.6%;对照组118个排卵周期排卵率69.5%,妊娠率20.3%。试验组的排卵率与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能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作者:梁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自1960年起,我国开始大力推广宫内节育器,广泛地被育龄妇女所接受。但传统的宫内节育器同样具有较高脱落率及不良反应。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推广使用较多的是固定式宫内节育器。此类型节育器具有低出血率、低脱落率、低疼痛感、带器妊娠率极低等显著特点,偶尔会有节育器异位发生。2007-2013年放置固定式宫内节育器625例,宫内节育器异位仅3例,发生率0.48%。
作者:郭延红;王连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价健康指导对急性脑出血患者便秘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0例急性脑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观察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便秘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便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身体康复。
作者:王建国;张玉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中,贫血症状33例,骨骼疼痛28例,双下肢活动障碍3例,发热3例,有明确感染部位9例,下肢水肿7例,蛋白尿20例,肾衰竭14例,出血倾向3例,误诊18例。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单克隆增殖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为减少漏诊及误诊,争取早期发现、诊断与治疗。
作者:陈斗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单纯修补与胃部分切除术在治疗急性胃穿孔上的疗效差异。方法:收治急性胃穿孔患者84例,随机分为行胃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和采取单纯修补保守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手术时间上则要明显短于观察组(P<0.01)。结论:单纯修补术和胃部分切除术均是治疗急性胃穿孔良好的手段,但相比而言胃部分切除术整体疗效甚佳,建议临床在选择术式时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
作者:王智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减少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收治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细节护理组的手术时间及清醒时间均较基础护理组缩短,而细节护理组尿量较基础护理组明显较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节护理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基础护理组明显较少(37.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细节护理可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缩短患者康复进程,减少住院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刘洪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