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霞
皮肤科病种繁多,在临床教学中宜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从皮疹入手,由表象到本质,结合多媒体教学、PBL教学法从多个层面加强学生对常见皮肤病的认识和掌握,同时加强临床技能的培训,做到理论与操作并重,使学生对皮肤病有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认知。
作者:邹先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快速诊断和紧急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昏迷患者经抢救治疗,成功96例(85.71%),死亡16例(14.29%)。结论:昏迷原因众多,其中脑血管疾病、急性中毒及糖尿病占大多数,所以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尽快明确病因诊断,加强急救治疗,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吴仁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皮肤、眼、外阴、直肠、肛门等部位,多见于30岁以上成人,小儿少见。本文对1例小儿恶性黑色素瘤进行探讨,发现该患儿可能为隐匿性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广泛转移至心脏、胸膜及肺。
作者:蔡敏;王芳;姜旭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普及小学生心肺复苏(CPR)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多媒体方式理论讲解,简洁易懂的口诀传授,现身施教,学员训练等形式对南昌市8所大型小学部分学生进行培训,参与培训的护理人员为通过了国家救护知识师资培训合格者。通过自制表格对学员的知晓率、施救意愿进行调查。结果:培训后学员的知晓率、施救意愿和互助意识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从小学抓起,不仅能提高孩子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能以点带面,增强公众的救护意识。
作者:程艳萍;章萍;陈热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在大力发展中医药进社区的前提下,寻求一种适合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开展的中医药新技术。方法:通过在兴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引进260余种中药免煎颗粒进行各种方剂配伍,对中医药治疗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提供多样化的给药途径。结果:由于中药免煎颗粒较传统中药饮片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得到了社区群众的大力欢迎和支持。结论:在社区开展中药免煎颗粒服务能真正做到方便百姓,服务基层。
作者:蔡祖祥;眭秀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B-Lynch缝合术在处理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B-LYNCH缝合产妇2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计算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止血有效率。结果:28例患者采用 B-Lynch缝合术治疗后,手术时间(73±5)分钟,出血量(1245±56)ml。28例患者均有效止血,血压上升,生命体征平稳,阴道流血减少,尿量增多,有效率达100.0%,无一例患者因发生继发性出血而切除子宫。术后均采用缩宫素和抗生素防治感染,8~12天后痊愈出院,随访到产后42天。术后无发热及产褥感染患者。B超检查示:子宫大小正常。结论:B-Lynch缝合术在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操作简单、迅速,止血效果确切的特点。
作者:吴观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总结心理护理的基本内容,探讨心理护理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将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而试验组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疗效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5.0%,远高于对照组82.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7.1±5.4)分和(91.0±10.8)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模式是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护理模式的新探索,其优点不仅在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更有助于优化护理质量,对患者和护理人员均有积极影响,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新模式。
作者:魏小英;王雪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肺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肺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80例肺癌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鳞癌52例(65.0%),腺癌6例(7.5%),小细胞癌22例(27.5%)。经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诊断肺癌77例,其中鳞癌51例,诊断符合率98.1%;腺癌5例,诊断符合率83.3%;小细胞癌21例,诊断符合率95.5%。结论:肺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对诊断肺癌有极高的诊断价值,费用低,患者易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展秀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价健康指导对急性脑出血患者便秘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0例急性脑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观察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便秘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便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身体康复。
作者:王建国;张玉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尿液分析异常结果的检出率。方法:对712例健康体检人群的尿干化学及尿有形成分镜检分析。结果:712例尿液检查结果显示尿液标本阳性指标总检出率18.1%,泌尿系统感染在健康人群中是常见的疾病,可发生于所有人群,女性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分析各指标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在各个年龄段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常规检测是健康体检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查项目,有助于发现亚健康人群,对早期诊断及疾病预防有重要作用。
作者:唐兆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原理并探讨该技术对肝胆管结石肝脏分段的意义。方法: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肝胆管结石患者37例,按其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肝切除手术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对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管结石患者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状少,且该技术操作简单,准确率高。
作者:孙延纶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1990-2013年以来的文献,对期间报道临床运用经筋结点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以往的文献中,经筋结点临床主要运用于中风偏瘫及痉挛性相关疾病,经筋结点对痉挛性疾病疗效确切。由于经筋结点目前在临床中应用只局限于中风偏瘫及某些痉挛性疾病,提示在今后的研究中,经筋结点的治疗范围是否可以拓展到偏瘫以外的痉挛性疾病及舒缓性疾病即“萎症”等其他疾病的治疗上,并探讨规范的多样化治疗方法。
作者:唐艺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模式在高危妊娠孕产妇护理中作用。方法:2012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高危妊娠产妇6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一般性护理。结果:两组在护理7天、14天、30天后,SAS、SDS 评分明显降低,干预组 SAS、SDS 评分下降幅度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高危妊娠孕产妇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庆东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与舒适管理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对其负面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病例采用常规方案护理,观察组在上述方案应用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与舒适管理。结果:两组干预前抑郁、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加强心理干预与舒适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保障获得理想预后。
作者:李秀花;武素珍;徐静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疝修补片在上颌骨全切术眶底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3-2012年收治采用疝修补片修复眶底缺损行上颌骨全切术的患者9例,评价其治疗效果,内容包括患者眼球位置、眼球功能和有无眼部常见并发症情况等。结果:9例患者术后眼球位置基本正常,眼球的运动功能良好,无一例产生复视或代偿头位。结论:应用疝修补片修复上颌骨全切术眶底缺损操作容易,可塑性高,材料在体内可促进自体组织长入,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并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对临床眼眶修复重建的手术治疗,尤其对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肖锋;毕致;张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锁定锁骨钩钢板治疗成人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锁骨远端骨折的成人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锁定锁骨钩钢板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有效率(93.1%)明显高于对照组(79.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例患者均进行了6~12个月的连续随访,两组均恢复良好,未发生钢板断裂、松动,以及再次骨折和脱位情况。手术后满1年时骨折部位及肩锁关节复位良好。结论:锁定锁骨钩钢板手术治疗法避免了传统手术方法的缺陷,具有手术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等优点,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住院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的5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并将房性早搏前无PR段和ST段压低的5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提前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P'波电压高于对照组(P<0.05),P'波时限长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P'R间期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和P波的电压及时限在窦性心律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P波增宽和高大或切迹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房性早搏的发生与PR段和ST段压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作者:张杰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2011-2013年收治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组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效果优良率98.7%,对照组93.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10,P<0.05)。干预组Eds QL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社交功能及情感功能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t=8.503,10.960,6.460,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尿糖等,显著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应予以临床应用。
作者:魏翠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索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致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PCOS并不孕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与对照组88例。试验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后雌激素、胰岛素的变化及排卵妊娠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FSH、LH、T、胰岛素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试验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98个周期排卵率85.7%,妊娠率31.6%;对照组118个排卵周期排卵率69.5%,妊娠率20.3%。试验组的排卵率与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能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作者:梁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总结分析16层螺旋CT在腹膜后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6-11月收治腹膜后间质瘤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16层螺旋CT表现特征。结果:15例腹膜后间质瘤患者中,良性瘤2例,低度恶性潜能瘤3例,恶性瘤10例。15例患者 CT 表现均存在腹膜后软组织肿块,具体位置:上腹部6例,中下腹部9例;肿块直径范围3.1~25cm,平均(8.5±1.6)cm;肿块形状:类圆形4例,分叶状5例,无规则形状6例。CT平扫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10例,半点状钙化2例,肿块内有出血3例。CT增强扫描均匀中度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2例,纵横交错轨道样强化6例,可见边缘及中心小血管3例。15例患者CT扫描均可见肿块周边和器官表现为离心性移位,累及邻近血管、肾上腺、输尿管,伴有腹水5例,肝转移2例,肺转移3例。结论:腹膜后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特征明显,有利于间质瘤的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姜本忱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