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炳峰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40例,行PKRP术,并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BPH 患者术后 Qmax、IPSS 和 QOL 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且无 TURS 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作者:孟庆军;苏猛;杨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比较单纯穿孔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在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80例,随机分为单纯修补术组及胃大部切除术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总有效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单纯修补组手术时间短、住院天数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总有效率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优于胃大部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国灿;苏联春;苏朝勇;曾洪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收治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预后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止血时间(17.2±2.4)小时,相比对照组(28.3±3.3)小时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症状改善时间(24.3±4.53)小时,相比对照组(72.6±6.12)小时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缩短了患者的止血时间和症状改善时间,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马玉亮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几乎每个白血病患者都会有出血表现,几乎所有部位都可能会发生出血,尤其是急性白血病患者,但较常见的出血部位是皮肤、口腔、鼻腔,其他还包括眼球结膜、胃肠道、泌尿生殖系(女性患者以月经量多为常见)出血,严重的出血为颅脑出血,可危及生命。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讨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好发于右乳外上象限,病理分级为Ⅱ级多,MRI 上病灶多呈形态不规则的团块状,部分也可呈结节状及分叶状,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多呈高信号影,ADC值降低,20例可见病灶周围多发增生的肿瘤血管影。动态增强扫描,按TIC分型,Ⅰ型(渐增型)5例,Ⅱ型(平台型)11例,Ⅲ型(流出型)9例。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临床及MRI表现上具有较明显的特征。
作者:李智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分析麻风腮疫苗接种与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过敏性紫癜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接种过疫苗,总结其发病的原因及发病特点。结果:患病人群以1~10岁为主,所占比例46.43%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段患者所占的比例;以麻腮风疫苗为主(35.71%),显著高于其他各种类型疫苗。接种两次疫苗患者的发病率75.00%明显高于其他各剂次的发病率;春、秋发病率42.86%、32.14%明显高于夏季及冬季,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症状以紫癜皮疹及腹痛为主。结论:麻风腮疫苗接种与过敏性紫癜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及特点。
作者:王怀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超声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和随访观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4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上述患者均经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并于治疗后的随访过程中接受高频彩超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高频彩超在该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46例患者患侧甲状腺均出现增厚;36例(78.26%)局限性回声减低型,高频彩超检查亚急性甲状腺炎确诊率97.22%;10例(21.74%)弥漫性回声减低型,高频彩超确诊率90.0%。2例经治疗后检查发现低回声区范围扩大,2例病变由单侧变为双侧,其他42例患者高频彩超检查未见复发。结论:高频彩色超声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断和随访观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宋传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2011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慢性咳嗽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分析特异性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80例慢性咳嗽患者诊断结果显示,鼻后滴流综合征42例(52.5%),咳嗽变异性哮喘22例(27.5%),胃食管反流性咳嗽10例(12.5%),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4例(5.0%),其他病因2例(2.5%)。经特异性治疗后,80例患者痊愈46例(57.5%),有效28例(35%),总有效率92.5%。结论:根据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表现,通过各项有效检查,查找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特异性治疗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刘岚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国家卫计委等六部门近日召开媒体通气会,解读经国务院同意联合印发的《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意见》规定,六部门将积极推动药企研发和生产专门适宜儿童的药品品种、剂型、规格,彻底改变儿童药“用药靠掰,用量靠猜”的现状。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 IGF-1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口腔鳞癌患者癌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IGF-1的表达。结果:①高、中、低分化口腔鳞癌IGF-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1%、53.6%和72.2%(P>0.05);IGF-1表达与口腔鳞癌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s=0.245)。②IGF-1表达阳性率在Ⅲ~Ⅳ期组、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中分别明显高于Ⅰ~Ⅱ期组、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P<0.05)。③IGF-1阴性表达的口腔鳞癌患者3年生存率(71.4%)明显高于阳性者的(29.0%)(P<0.05)。结论:口腔鳞癌组织中IGF-1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
作者:鲁长来;薛孝娥 刊期: 2014年第18期
胆结石又被称为胆石病,属于慢性、复发性肝胆疾病,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多发性、难治性的特点,还可能导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胆囊癌等,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人们在胆结石的化学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从结石的成分、成因以及治疗方法三方面对胆结石的化学基础研究作一综述,以期对胆结石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开发新的治疗药物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作者:陈轶昀;陈琛;吴科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分为普通型和重症型。普通型可自愈,且临床多见。本组资料显示,吉林地区近几年手足病患者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且重症发生也明显减少。正确认识手足病,提早预防,是减少本病发病的关键。
作者:陈阳;蒋立会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与催产素、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产后出血产妇8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在临床效果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用药之后,宫缩效果明显,出血量明显减少,两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宫缩乏力的产后性出血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沈粉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见问题,并探讨处理对策。方法:2012年1-12月收治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8例,分析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问题,并予以相应的处理措施,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48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12.50%),其中假体周围骨折1例(2.08%)、假体松动2例(4.17%)、脱位1例(2.08%)、感染1例(2.08%)、下肢静脉血栓1例(2.08%)。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但术后并发症问题较严重,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作者:郭晓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本文总结了89例症状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观察与护理。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护理重点是提高对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警惕性,加强诱因观察及病情观察,以提高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率;产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降低母婴死亡率。护理人员应提高对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认识,严格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为早期确诊提供有利的临床依据,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邓小青;邓肖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疏血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脑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将6ml疏血通加入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混匀,静滴,1次/日,连续治疗14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200mg,3次/日,连续治疗21天。结果:两组ESS评分在治疗前后以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总有效率8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疏血通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文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加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联合颅内血肿清除术,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亚低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ESS 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 Barthel 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神经功能,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席德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013年12月收治行急诊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支病变12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5例、左主干并双支病变及并三支病变各l例;前降支26例,右冠脉20例,回旋支6例;术后即刻造影成功率96.4%;操作成功率92.9%。术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5.4±9.15)%。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安全性高,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永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痛风发作会在人体关节部位引发炎症和剧烈疼痛,但过了一段时间后,炎症通常会自动减弱,疼痛感也逐渐消失。这为何会发生?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原因在于一种人体免疫细胞的“自杀式攻击”。痛风的病因是体内嘌呤物质新陈代谢紊乱,导致尿酸合成增加、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会以微小的钠盐结晶(俗称痛风石)形式析出,积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发炎症。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针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使用盐酸戊乙奎醚与瑞芬太尼两种药物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老年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戊乙奎醚麻醉,而试验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麻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中麻醉程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疼痛计分低于对照组,而术后1小时后的疼痛计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麻醉患者采用盐酸戊乙奎醚与瑞芬太尼药物进行麻醉均有显著效果。
作者:乔良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