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戊乙奎醚与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乔良

关键词:瑞芬太尼, 盐酸戊乙奎醚, 老年, 麻醉效果
摘要:目的:针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使用盐酸戊乙奎醚与瑞芬太尼两种药物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老年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戊乙奎醚麻醉,而试验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麻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中麻醉程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疼痛计分低于对照组,而术后1小时后的疼痛计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麻醉患者采用盐酸戊乙奎醚与瑞芬太尼药物进行麻醉均有显著效果。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养老福利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养老福利院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养老福利院护理人员调查结果比常模分值要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应根据养老福利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王秀莲;付江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改建医用X线机房防护措施与防护效果分析

    本文通过描述两个医用X线机房改建的过程、方法与措施,然后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结果显示,机房门、观察窗的放射防护效果好,但机房墙壁、楼板的放射防护效果差。根据检测结果结合改建方法、措施,分析查找墙壁、楼板泄漏X射线的原因。得出结论,医用X线机房一般不采用其他用房改建,建议购置医用X线机后宜新建医用X线机房,并经放射卫生学评价后按要求实施,这样花费较少,防护效果较好。

    作者:唐安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乙肝合并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分散片对乙肝合并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7月-2013年6月收治肿瘤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作为乙肝治疗药物,观察其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患者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后HBV-DNA、肝功能等指标变化明显。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在治疗乙肝合并肿瘤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汪清海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1例

    目的: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为少见疾病。通过报道1例IAS及文献复习,讨论IAS的诊治及预后。临床上对伴有自身免疫疾病、服用含巯基药物的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患者,应检测胰岛素自身抗体,以避免误诊和不必要的手术。

    作者:王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大骨瓣血肿清除手术,观察组则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死亡率3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死亡率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宏图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先天性与后天性并存双疝囊腹股沟斜疝1例

    目的:腹股沟斜疝是普外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分为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和后天性腹股沟斜疝,两者很少在同一患者身上出现。本文通过分析先天性与后天性并存双疝囊腹股沟斜疝1例,提醒临床医师,对于巨大疝,特别是自幼年发病者,术中还纳疝内容后,精索仍粗大时,应想到双疝囊可能,以免遗漏。

    作者:焦广端;朱宏图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013年12月收治行急诊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支病变12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5例、左主干并双支病变及并三支病变各l例;前降支26例,右冠脉20例,回旋支6例;术后即刻造影成功率96.4%;操作成功率92.9%。术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5.4±9.15)%。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安全性高,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永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氯沙坦与培哚普利联用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沙坦与培哚普利联合应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2012年-2013年收治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老年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氯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同时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Fg)检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两者变化。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LVMI及Fg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与培哚普利联合用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能逆转左心室肥厚,降低Fg含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淑兰;丁召兴;薄其美;耿花娥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3年6月收治妇产科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焦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妇产科采用人性化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作者:于克芝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在产后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护理价值。方法: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产后抑郁症产妇9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Ⅲ关于产后抑郁的诊断标准。对其采取健康教育的护理方式,将护理后效果与护理前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健康教育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比护理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缓解产后抑郁状况,应该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

    作者:曾申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早期持续监测婴儿期血红蛋白以进行喂养指导

    目的:通过早期并持续监测婴儿期血红蛋白,结合身高和体重变化,评估婴儿的营养状态,进行喂养指导,从而降低贫血患病率。方法:对117例婴儿,从满3个月开始血红蛋白检测,在满6个月、9个月和1岁时进行持续检测,同时测量身高和体重,评估婴儿的营养状态,进行喂养指导。结果:3个月及6个月出现贫血的婴儿,在9个月和1岁时血红蛋白明显提高,有效率分别为72.55%和92.31%。由于提前进行有效管理,117例婴儿在9个月和1岁时新发贫血率仅为5.98%和2.56%。结论:在临床上对母乳营养素状况没有成熟的检测方法,其是否与婴儿生长发育需求相匹配,在没有明确的监测指标的情况下,血红蛋白的变化可以作为衡量婴儿生长发育及喂养状态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提早于婴儿满3个月、6个月、9个月持续检测血红蛋白,结合婴儿的身高及体重的变化,早期发现不当的喂养方式,进行干预,可以减低贫血的患病率。

    作者:王友爱;周计平;於杨;李雪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见问题,并探讨处理对策。方法:2012年1-12月收治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8例,分析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问题,并予以相应的处理措施,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48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12.50%),其中假体周围骨折1例(2.08%)、假体松动2例(4.17%)、脱位1例(2.08%)、感染1例(2.08%)、下肢静脉血栓1例(2.08%)。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但术后并发症问题较严重,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作者:郭晓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于脑血管疾病诊治的研究进展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当前在成人和儿童中的应用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颅外动脉狭窄和阻塞、脑干死亡、颅脑损伤、脑内压升高测量、术中监测和血管舒缩功能受损、脑血管栓塞等。结合波形形态、基于流速读数的指数 Cosling 搏动指数(Gosling’s pulsatility index,PI)和 Lindegaard 比率(Lindegaard ratio, LR)可以对增加的脑血管阻力、血管痉挛和高动力血流状态进行测量,上述临床疾病都是以上3项为特征。文章将着重讨论 TCD 在以下几种疾病中的应用包括:急性脑卒中、脑干死亡、创伤性脑损伤(TBI)、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升高等。

    作者:袁锡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外伤性脾破裂临床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方法及原则。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86例,23例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63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组),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非手术组中,治愈21例,中转手术2例,治愈率91.3%。手术组中,治愈62例,死亡1例,治愈率98.4%。结论: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对外伤性脾破裂均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应尽可能选用保脾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国灿;曾洪波;蔡金;周旭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六部门出台新政儿童用药“靠手掰”有望终结

    国家卫计委等六部门近日召开媒体通气会,解读经国务院同意联合印发的《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意见》规定,六部门将积极推动药企研发和生产专门适宜儿童的药品品种、剂型、规格,彻底改变儿童药“用药靠掰,用量靠猜”的现状。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为什么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严重?

    在胸部损伤中,肋骨骨折为常见,易发生部位是第4~7肋。因为肋骨有肋间肌附着,相对稳定,骨折后不易发生明显移位,除非骨折端刺破胸膜或血管引发气胸或血胸,一般情况下,肋骨骨折的治疗较为简单,闭合性单纯肋骨骨折可采用局部固定(宽胶布或胸带绑扎)即可。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大咯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因大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76例患者。所有患者于回到病房开始进行观察。结果:76例患者采用明胶海绵或明胶海绵加微弹簧圈栓塞,所有患者均即刻止血,其中68例随访中未复发,治愈率89.47%。复发6例(7.9%),肺癌4例,肺曲菌球病1例,肺动脉畸形1例。死亡2例,1例肺动脉畸形放弃治疗死亡,1例肺癌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大咯血,即刻止血率高,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玉溪;王志新;夏玉红;陈宏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临床药学在药物调剂中的意义研究

    临床药学在药物调剂中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本研究通过以下几项工作进行论证。首先,根据实际案例,确认潜在或者是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与药物治疗相关的问题;其次,根据当下的工作要求,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与药物治疗有关系的问题;第三,制定全新的工作,预防潜在的与药物治疗相关的问题。今后的药物调剂工作,可以融入临床药学的指导工作,为患者提供符合治疗的药物,实现更快康复,降低疾病的复发概率。

    作者:刘小妮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加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加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联合颅内血肿清除术,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亚低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ESS 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 Barthel 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神经功能,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席德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美托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基础治疗(ACEI、利尿剂、洋地黄类),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及美托洛尔治疗。在治疗前后比较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C反应蛋白(CRP)、心率、血压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功能好转,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延长,E/A 增加,CRP 明显下降,心率、血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同时,加用辛伐他汀、美托洛尔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远期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申小晴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