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于倩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高血压, 血清尿酸, 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辽宁省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彩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结果进行分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1例为A组,颈动脉正常患者42例为B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总胆固醇、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尿酸、肌酐等指标的比较,观察其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收缩压、总胆固醇、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以患者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肌酐、尿酸等作为自变量,颈动脉IMT为应变量,结果显示,颈动脉IMT与尿酸呈正相关性(r=0.423,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需要加以重视,及时控制病情发展,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44例为研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小板黏附率、血浆黏度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效果满意。

    作者:费红均;刘品;肖永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常规序列结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常规序列结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直肠癌T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56例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常规序列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和分析。结果常规序列诊断 T1期、T2期、T3期、T4期的符合率分别为71.4%、77.8%、63.6%、77.8%,诊断直肠癌 T 分期的符合率为71.4%;常规序列及DWI联合诊断T1期、T2期、T3期、T4期的符合率分别为100.0%、100.0%、90.9%、100.0%,诊断直肠癌 T 分期的符合率为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740,P<0.05)。结论在常规序列诊断的基础上,联合DWI诊断直肠癌T分期的符合率更为准确,可为临床直肠癌的疾病分期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成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5A护理模式对白介素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自我认知、效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5A护理模式对白介素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自我认知、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82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手术联合白介素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5A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效能、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白介素用药注意事项、病情自我监测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1个月、2个月、随访结束时的自我效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1个月、2个月、随访结束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5A护理模式在白介素治疗脊柱结核患者中的应用,利于其自我认知能力的提高与自我效能的改善,终强化其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睡眠质量,为疾病康复创造有力环境。

    作者:王玲玲;张国良;高重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积极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辽宁省沈阳市妇婴医院收治的114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孕期明显长于对照组,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分娩结局,提升新生儿出生质量及护理质量。

    作者:白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超声刀与低温等离子刀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刀、低温等离子刀和传统手术方法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5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东湾分院应用低温、超声刀等技术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术前行鼻内镜、电子喉镜等检查,排除其他平面堵塞,根据方法不同分为超声刀组、低温等离子刀组和传统手术方法组,分别应用不同方法进行手术,比较3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手术时间等的差异。结果超声刀组和低温等离子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手术时间和白膜开始脱落时间与传统手术方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刀组和低温等离子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刀、低温等离子刀辅助下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

    作者:徐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药剂师参与处方管理对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药剂师参与处方管理对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揭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64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药剂师参与处方管理政策实施前后分为对照组(684例)和研究组(680例),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原因分布、联用情况及使用疗程。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用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预防用药率和无指证用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抗菌药物三联及以上联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疗程>4 d的用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药剂师参与处方管理政策的实施对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蔡柳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脂肪肝患者与健康人血液检验结果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比较脂肪肝患者与健康人血液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于沈阳煤业集团总医院就诊的119例脂肪肝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行健康体检的119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血脂、血常规、肝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胆固醇、三酯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平均红细胞容积、红细胞、平均红细胞浓度、血小板、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入选者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液检查结果可作为诊断脂肪肝的重要依据,对脂肪肝患者进行血液检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宏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的10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孟鲁司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肺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P=0.0128);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日间哮喘、夜间哮喘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 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

    作者:陆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辽宁省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儿科收治的患儿资料124例作为研究组,所有患儿均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以同期儿科中应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12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应用阿奇霉素后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胃肠道不良反应、过敏性皮疹、发热等;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奇霉素后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发热、过敏反应等,不同剂型之间的不良反应差异较小。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不良反应加重。

    作者:殷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74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情况及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轻度、中度、重度、闭塞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的敏感度为95.0%(284/299),特异度为96.1%(293/305)。结论多层螺旋CT用于诊断CHD准确性较高,在对CHD进行筛查和诊断中可优先选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刘罡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双环醇片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双环醇片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74例因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甘草酸二铵组(34例)与双环醇片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用药4周后,双环醇片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甘草酸二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双环醇片组患者的 AST、ALT、γ-GT、TBIL水平明显低于甘草酸二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肝损伤患者,给予双环醇片治疗可减少肝损伤,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蔡素华;邱萍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资料,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和大尿流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大尿流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大尿流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试验组患者手术和术后冲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姚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朝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口服降糖药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安慰剂和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经济学价值和安全性。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现状与对策研究

    药品安全是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基本条件,同时还是影响医药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和建立符合医药市场规律的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控制制度与规定,保证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从制度层面和法律层面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与规定,为药品市场的规范提供法律支撑,为医药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法律环境,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和医药市场健康发展。

    作者:翟高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患者行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呼吸支持抢救治疗,研究组患者行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采取复苏体位进行呼吸支持率明显低于研究组、采取气管切开进行的呼吸支持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呼吸支持方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急危重症患者的呼吸稳定时间分别为(55.7±3.0)min、(43.5±2.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78.4%,研究组为93.3%,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危重症患者行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效果显著,复苏成功率高,呼吸稳定时间较短。

    作者:尤振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的护理

    目的:探讨整体性护理在膀胱癌术后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10月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膀胱癌手术,术后均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期间实施整体性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膀胱灌注安全性,同时对提升护理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德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综合护理在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3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有效保证治疗效果,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迅速缓解其痛苦,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郭桂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MES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生命质量量表(QOL)评分及干预后的康复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MES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DL、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抑郁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治疗及护理依从性,进而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命质量。

    作者:魏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鞍山市中医院儿科接收的76例小儿支气管哮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观察组患儿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比较两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哮喘发作次数。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治疗效果,降低哮喘发作次数,安全可靠。

    作者:詹俊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辽宁省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彩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结果进行分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1例为A组,颈动脉正常患者42例为B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总胆固醇、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尿酸、肌酐等指标的比较,观察其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收缩压、总胆固醇、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以患者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肌酐、尿酸等作为自变量,颈动脉IMT为应变量,结果显示,颈动脉IMT与尿酸呈正相关性(r=0.423,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需要加以重视,及时控制病情发展,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于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

主办: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