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刘宏帅

关键词:腹腔镜, 胆囊切除, 开腹,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组,每组70例。分别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2种方法切除胆囊,并从手术中情况、手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组相比,手术中情况、手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都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的开腹切除相比有着较大的优势,在提高临床医师技能的前提下,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低钙透析联合碳酸钙及骨化三醇胶丸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低钙透析(1.25 mmol/L)联合碳酸钙及骨化三醇胶丸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治维持性血透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22例,透析采用浓度1.25 mmol/L的碳酸低钙透析液,口服碳酸钙和骨化三醇胶丸,观察透析前、透析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和血清PTH。结果:3个月后血钙维持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磷、钙磷乘积和血清PTH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钙透析联合骨化三醇胶丸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曹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磷酸肌酸钠对缺血性心肌病患儿心功能和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缺血性心肌病患儿心功能和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缺血性心肌病患儿7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研究组予常规治疗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CI、LVMI、LVEF水平及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CI、LVMI、LVEF水平及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对缺血性心肌病患儿心功能和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具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宏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咳嗽、吞咽反射减弱及消失,易阻塞气道导致呼吸不畅从而危及生命。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在临床工作中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作者:周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2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对脑积水患者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2013年收治脑积水患者22例,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9%(20/22),并发症发生率18.2%(4/22)。结论: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临床疗效满意,且并发症发生率不高,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

    作者:张中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析

    目的:以本院实际诊治的病例为参考依据,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诱因、病程进展、临床表现,从而增加对该病的认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该病的诱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数据以及治疗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该病好发于3~12岁儿童,尤其7~12岁居多;冬春季发病占全年的78%;患儿常以皮肤紫癜,且有一定比例的患儿合并有肾脏损伤。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多为学龄期儿童,且集中在冬春季发病,常为感染所致,且患者可能存在消化道症状,因此,对于该病的诊治需做好提前防治,尤其是早期合理规范的诊断与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

    作者:吴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颏下皮瓣在咽瘘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采用颏下皮瓣修复全喉切除术后咽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10年7月收治全喉切除术后咽瘘患者7例。喉癌术后5例,下咽癌术后2例。病理检查均为鳞状细胞癌。术中见内瘘口直径1.5~3.5cm。供区皮肤经松解游离后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供区Ⅰ期愈合,无明显瘢痕。患者术后14~21天拔除胃管并经口进食,均没有吞咽困难。随访的时间23~78个月(平均47个月),患者对手术切口修复效果满意,无下咽狭窄及吞咽困难。结论:颏下皮瓣具有距咽瘘口近、血供丰富、切口隐蔽、成活率高等优点,是修复全喉切除术后咽瘘的较好方法之一。

    作者:高兴强;蔡成福;骆献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脱细胞基质肛瘘填塞术治疗高位肛瘘100例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脱细胞基质肛瘘堵塞术治疗高位肛瘘的观察与护理。方法:2012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高位肛瘘患者100例,采用脱细胞基质肛瘘堵塞术治疗。常规组50例,予以常规临床护理;综合组50例,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综合组术后伤口疼痛程度、创口愈合时间、患者满意度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细胞基质肛瘘堵塞术治疗高位肛瘘具有较理想的临床疗效,而科学的、合理的综合护理干预则是全面保障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前提。

    作者:冯培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手部深度烧伤的早期整形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手部深度烧伤的早期整形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深度烧伤患者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在24小时内进行整形手术治疗,对照组在24~48小时进行整形手术,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手部外观恢复的有效率97.9%,对照组手部外观恢复的有效率87.2%。研究组手部功能恢复率95.7%,对照组手部功能恢复率83.0%。两组手部外观恢复率及手部功能恢复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部深度烧伤应尽早进行整形手术,术后手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较好。

    作者:何静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痉挛型脑瘫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痉挛型脑瘫患者2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24例痉挛型脑瘫患者在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后,22例治疗效果比较显著,2例治疗后病症出现复发,治疗总有效率约92%,并且患者在经手术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痉挛型脑瘫患者病症治疗,具有较为突出的治疗效果,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进行长期正规的康复治疗,以后利于避免患者病症出现复发。

    作者:孟凡学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幼儿急疹并发多器官损伤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幼儿急疹及其并发多器官损伤的临床分析。方法:2013年1-6月收治幼儿急疹患儿6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68例明确诊断的患儿仅表现发热及皮疹4例;除发热和皮疹外,全部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代谢性酸中毒;部分患儿可并发热性惊厥、心肌受累、肝功能损伤、呼吸道受累中的1种并发症,部分患儿可并发≥2种并发症。结论:幼儿急疹患儿临床上除了表现为发热及皮疹外,还有可能并发多器官的损伤,这些均需引起儿科医师的重视。

    作者:董海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助产士有效沟通对阴道分娩软产道裂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助产士有效沟通对阴道分娩软产道裂伤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12月收治初产妇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试验组实行助产士有效沟通,对照组单纯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产妇阴道裂伤情况、产妇分娩期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妇害怕焦虑,紧张情绪明显减轻,努力配合情况明显提高,软产道裂伤发生程度明显降低,产妇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有效沟通能够减少软产道裂伤,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马瑞霞;赵新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组,每组70例。分别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2种方法切除胆囊,并从手术中情况、手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组相比,手术中情况、手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都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的开腹切除相比有着较大的优势,在提高临床医师技能的前提下,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宏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儿童甲型肝炎与成人甲型肝炎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甲型肝炎与成人甲型肝炎临床特征差异,以减少误诊,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2000年4月-2013年7月收治甲型肝炎患者70例,其中儿童组(3~15岁)40例,成人组(≥16岁)30例,对所有患者肝功能和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儿童组呕吐10例,纳差25例,发热24例,上腹痛11例;成人组呕吐18例,纳差28例,发热11例,上腹痛7例。两组在呕吐、纳差和发热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甲肝肝功能异常情况明显,在临床表现方面,儿童呕吐、纳差发生率低于成人组,但发热明显高于成人组。

    作者:张栋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甲状腺肿块50例的病理与超声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甲状腺肿块的声像图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甲状腺肿块(病理表现为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患者的超声图像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50例甲状腺肿块中,甲状腺腺瘤7例,其中声像图呈实质性4例,囊性1例,混合性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0例,其中实质性14例,囊性2例,混合性24例;甲状腺癌3例,其中表现为实质性2例,混合性1例。结论:甲状腺肿块因病理进展、演变和程度的不同,超声声像图可表现不同,病理组织的相关改变是产生声像图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结合病理变化的特点,分析病情,终达到明确诊断的目的。

    作者:郦畅园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老年胆道梗阻的特点及治疗

    目的:研究老年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1995年5月-2010年5月收治>65岁胆道梗阻患者100例,对老年胆道梗阻的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结果:3例良性梗阻和6例恶性梗阻死于术后并发症或者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导致老年胆道梗阻的成因比较复杂,而且病情发展速度,要加大治疗的手术强度,并做好充足的预防感染准备。

    作者:廖重五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不同肺动脉分支水平肺动脉内栓子的显示率及其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不同肺动脉分支水平肺动脉内栓子的显示率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将收治的40例肺栓塞患者的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图像分别重建为0.75 mm、1.5 mm、3.0 mm和5.0 mm层厚,记录显示清楚的各分支水平的肺动脉内有无内栓子,比较四组图像对肺动脉分支和动脉内栓子的显示情况。结果:0.75 mm 和1.5 mm 层厚在各水平肺动脉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 mm 厚层优于5.0 mm 和3.0 mm(P<0.05)。血栓显示方面,0.75 mm 和1.5 mm 厚层在亚段以上肺动脉栓子的显示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mm 与5.0 mm 层厚显示叶、段、亚段肺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mm 层厚的亚段肺动脉栓塞血管显示率显著优于3.0 mm(P<0.05)。结论:重建1.5 mm 层厚图像在显示周围肺动脉和亚段以上肺动脉内栓子方面具有良好的诊断作用,具有重要的诊断和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芙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医院药房常见拆零药品的稳定性分析与管理

    目的:探讨医院药房常见拆零药品维生素B1、对乙酰氨基酚片的稳定性分析与管理方法。方法:将维生素B1、对乙酰氨基酚片在规定环境下进行分装留样,在第0、14、28、56以及84天内对于药品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维生素B1片在实验第28天之后的测定中,其平均标示量测定结果92.83%,已经达到标准的临界值范围,并且在第56天的测定时,测定结果达到了96.14%,已经显示其不符合标准或者已经发生异常变化;对乙酰氨基酚片含量变化并不明显,在84天后也处于合格范围内。结论:拆零药品应根据各自的药品性质选择相对应的药品包装材料和存放环境,同时注意在分装药品的外包装上注明其有效期。

    作者:宋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妊高症患者分娩期心理研究与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对妊高症患者在分娩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妊高症患者1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8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8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在患病期间的心理状况,比较两组护理方式对患者分娩的影响效果。结果:行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有剖宫产44例,自然分娩40例,新生儿评分(8.7±0.5)分;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有剖宫产70例,自然分娩13例,其中有8例产妇因为胎儿窘迫而由原来的自然分娩变为剖宫产,有4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6.9±1.3)分。结论:对妊高症患者分娩期进行各项干预护理措施,能够增强产妇分娩信心,有效降低新生儿各类并发症,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指标以及成活率,对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惠蓓红;赵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高危儿早期干预的理论与实践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行为发育的效果。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高危婴幼儿80例,按自愿原则分为干预组(60例)和未干预组(20例)。对干预组实施康复训练和家庭运动训练相结合的系统早期干预,未干预组无系统早期干预。在患儿6个月和1岁时用CDCC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对两组进行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4部分内容评分,终整合评估两组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力发育指数(MDI)并作比较。结果:干预组运动发育指数、智力发育指数均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高危儿筛查与干预训练,降低高危儿脑瘫及智力落后的发生率,提高家长认识,提高依从度,保障高危儿筛查工作更好的开展,终达到提高儿童身心健康的目的。

    作者:王利霞;拓淑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肺结核住院患者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肺结核住院患者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肺结核患者6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通过对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肺结核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并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肺结核并发糖尿病组表现出发热、咯血、咳嗽等症状的患者数显著多于非糖尿病肺结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咳痰中结核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治疗后痊愈例数显著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伴发糖尿病会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使得结核病常规治疗效果下降,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钱起龙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