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ICC置管在化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潘嘏;王颖;姚源;曹素玉

关键词:PICC置管, 化疗患者, 应用及护理
摘要: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是利用化学药物阻止癌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直至终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式。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方法,和手术、放疗一起,并称为癌症的3大治疗手段[1],但是在化疗过程中容易引起诸多毒副作用,如静脉炎、血管破坏、化疗药物渗漏等,一旦有毒副作用的发生,对下一个周期的治疗具有严重影响,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和经济负担[2],因此临床中为患者建立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是护理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PICC即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通过置管可以有效控制因药物外渗出现的静脉炎、组织坏死以及减少对外周静脉的刺激[3-4],且置管可长时间留置,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心理负担,减轻痛苦。笔者就PICC置管在化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总结如下。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相关文献
  • 诺甘康片对实验性肝损伤及免疫调节的作用研究

    1动物与药品1.1药品诺甘康片,由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药物研究所提供,规格:0.5 g/片,该药ig 1.25 g/kg相当于临床用药量的10倍。临用前将药物研磨并加水配成0.2 g/ml 的混悬液,根据动物体质量进行给药;四氯化碳(武汉市桥口区教学实验化工厂生产,批号:951115)。ALT及AST试剂盒购自上海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1.2动物 Wistar大鼠及昆明种小鼠,雌雄兼用,均由青海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作者:马生仓;韩成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31例妊娠合并脉肺动脉高压的护理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效果,预防严重并发症,促进孕产妇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心功能级别、心脏病类型、肺动脉高压程度与心功能的关系及治疗护理后的妊娠结局。结果31例肺动脉主压患者中,足月分娩9例,占29.0%;早产10例,占32.3%,医源性流产12例,占38.7%;其中孕产妇死亡6例,占中度患者的35.3%;新生儿死亡1例,为重度患者。妊娠结局不同的患者肺动脉高压程度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4.73,P>0.05)。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严重合并症,应加强监测与护理,以确保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胎婴儿的死亡率。

    作者:崔海霞;付艳君;乔晓丽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抑郁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抑郁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在生物医学、万方、知网及维普等数据库收集与抑郁症临床护理路径有关的RCT文献,并开展数量提取与质量评价,进行Meta分析。结果临床护理路径组相较于常规护理组前者住院时间、费用以及满意度均要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时间差异:P<0.05,SMD为-1.32,95%CI为-1.49~-1.15;住院平均费用差异:P<0.05,SMD为-1.58,95%CI为-1.82~1.41;护理满意度差异:P<0.05,OR为9.02,95%CI为4.31~19.18)。结论对于抑郁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并减轻医疗负担。

    作者:赵梦遐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社区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给医患关系提出了新的课题;人们对医疗服务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极度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就现在基层社区医院的医患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韩云飞;周红娟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出血性脑血管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血管疾患者的心肌酶谱改变与病情轻重及愈后的关系。方法通过测定出血性脑血管疾患者(45例)的血清心肌酶谱,测定酶学的消长与病情的关系。结果出血性脑血管疾患者心肌酶升高规律与心梗患者心肌酶升高规律不同,出血性脑血管疾患者肌酸激酶峰值在400 u/L以下,而心肌梗死的心肌酶谱中CK值可达700 u/L以下,心梗的CK-MB在36 h内达到峰值,其数值均明显高于30 u/L,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CK-MB值几乎不升高。45例疾患者的CK-MB升高不明显,CK、HBDH、AST、LDH都有明显升高。结论出血性脑血管病症患者血清心肌酶升高,且心肌酶谱变化与病情轻重及愈后均有关。

    作者:张瑞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五腧穴在配合生辰体质时的应用

    传统中医是非常重视人体天生的差异性,针灸也是同样道理,将穴位精确到每人时,很多针法都基本没表现出人与人之间明显不同的差异,忽略了个人的体质特点,而根据个人的生辰指导五腧穴的运用能够充分的针对个人天生的体质差异进行治疗,是中医个性化治疗的一个充分的体现。

    作者:刘建斌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评估及护理对策

    为了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并探讨其护理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我院对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82例创伤骨科的手术患者进行了两种不同护理方案的对比研究,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笑宇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早期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前,脑梗塞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3大杀手,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梗塞的发生率也正逐年升高。由于脑细胞对于缺血和缺氧非常敏感,若0.5 h内无法恢复脑部的正常供血,就会使脑部神经细胞受到极为严重的损害,甚至出现不可逆性的伤害。而且,缺血的时间越长,再灌注的损伤程度也越重[1]。正因为如此,对脑梗塞进行及时诊断对于有效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MRI和CT平扫却无法对你早期脑梗塞进行及早诊断,耽误了佳治疗时机。为了探讨DWI在早期脑梗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我院对122例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方华盛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基层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及对策

    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通过加强宣传、学习、奖惩等方法提高工作人员的认知能力,规范建立与执行各项制度流程,确保安全,运用管理工具实现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喻光辉;杜梅霜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和单纯2型糖尿病对脂代谢、血尿酸和肝肾功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3年3月开始对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患者展开研究。共选取355例患者,根据血压情况分为对照组(血压正常,176例)及观察组(血压偏高,179例)。对比两组患者血尿酸、肝肾功能、脂代谢、血压、腰臀比以及体重指数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在TG、TC两项上明显偏高;腰臀比、体重指数上对比同样呈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糖尿病而言,合并高血压患者在血脂代谢异常、肥胖等疾病风险上发生率更高,临床诊断与治疗应提升诊治有效性。

    作者:张义梅;孙帅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利奈唑胺治疗广泛耐药结核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广泛耐药结核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广泛耐药结核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加用利奈唑胺的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指标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治疗广泛耐药结核病的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可控。

    作者:李昕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五常法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五常法”的原理,制订明确要求及相关措施,对门诊输液室进行规范化管理,并比较实施“五常法”前后3年时间门诊输液室的护理管理质量。结果实施“五常法”后,输液室内仪器设备完好,无过期的无菌物品及药品,护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对输液室环境满意,增强了团队精神以及科室和医院的凝聚力。结论实施“五常法”能美化输液室环境,规范物品、药品管理,提高护士自律、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作者:覃菊英;李毅琳;李晓荣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耳穴贴压改善腰椎骨折患者尿潴留的效果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改善腰椎骨折患者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耳穴贴压法,比较两组尿潴留发生率。结果治疗组防治尿潴留疗效有效率高。结论耳穴治疗尿潴留疗效明显。

    作者:李静;陆永平;邓月明;张魏;汪梦洁;孙欢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养血安神汤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应用养血安神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66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和给予患者养血安神汤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66例焦虑症患者在使用养血安神汤治疗后,治愈46例(占69.7%),有效15例(22.7%),无效5例(占75.8%),总有效率为92.4%。结论焦虑症患者应用养血安神汤后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缓和的焦虑症状,对于帮助患者更好投入工作和学习有明显作用。

    作者:陈静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配对血浆滤过吸附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PFA)以及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PA)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2013年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按照每组15例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开展HVHF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CPFA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改善,治疗组的病死率比对照组稍低,血液净化治疗耗时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凝血、过敏、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同时应用CPFA以及HVHF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联合治疗比单纯使用HVHF治疗取得的疗效更为明显,经济性更强。

    作者:于晓曦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60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妊娠合并糖尿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随机抽取非妊娠合并糖尿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给予临床疗效治疗。结果研究组巨大儿5例,高胆红素血症10例,新生儿窒息8例,对照组巨大儿12例,新生儿窒息10例,高胆红素血症15例。结论对妊娠合并糖尿患者进行及早干预治疗,有助于提高妊娠质量,降低并发症例数。

    作者:谢丽荣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患者疾病管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患者主要控制指标(糖代谢指标、血压、血脂、体重指数)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80例2型糖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模式对患者及其家属同时进行个体化教育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进行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血脂和体重指数的控制情况。结果住院期间经不同模式的健康教育后,患者出院时,试验组FPG及2hPG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时,试验组的FPG、2hPG、HbA1c、SBP及LDL-C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内,试验组的随访次数、检查费用及向医务人员健康咨询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与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模式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同时进行个体化教育指导,可以更好更有效的帮助患者进行疾病的综合管理,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王广利;陆鹏;谭运新;章法香;李弘磊;黄欢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的临床分析

    世纪80年代,德国学者Buess等[1]设计了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endoscopicmicrosurgery,TEM)系统,是利用手术用直肠镜与立体镜,通过肛门将直肠腔内肿瘤局部放大后进行局部切除的微创手术,于1983年应用于临床,与传统常规的经肛门局部切除手术比较较,TEM 明显改善了手术视野,且将经肛门局部切除手术扩展到了直肠的近端,突破了传统直肠肿瘤局部切除遇到的技术难点,是目前盛行的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方式之一。我国内地于2006年[2]开展了TEM手术,称之为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孙小林;杨龙江;娄善华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肿瘤相关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在肺癌患者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抗原(TAA)抗体联合检测用于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98例肺癌患者的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抗体的检测;用Western印迹对其中p62抗体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验证;用不同组合的肿瘤相关抗原(TAA)对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肺癌和正常人血清中p62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5%和1%,8种抗原组合检测肺癌时大大提高了诊断的质量。结论8种TAA抗体联合检测肺癌,为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检和临床中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王舒靖;董莹莹;苗金凤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颈侧淋巴结清扫对临床颈淋巴结阴性伴高危因素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的意义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机会多,临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患者,经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有40%~72%病例伴淋巴结转移[1],而颈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癌致死因素之一,针对cN0 PTC患者尤其具备高危因素者是否需在清扫Ⅵ区淋巴结的基础上行颈侧清扫及清扫范围尚存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治疗cN0 PTC高危因素患者同期行颈清扫术87例,分析颈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cN0 PTC高风险人群行选择性颈清扫的必要性及其范围。

    作者:邹华伟 刊期: 2014年第z2期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

主办: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