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针刀治疗肩周炎100例疗效观察

尹成新;张学昌;黄洪

关键词:肩周炎, 小针刀疗法, 疗效
摘要: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中老年退行性变及外伤劳损受凉潮湿等原因所引起的肩关节周围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称为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1].本病多发于50岁左右故又称为五十肩、冻结肩,女性多发,有自愈倾向,主要引起肩关节的疼痛和活动受限,笔者自2009年起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100例,现报告如下.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白血病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护理

    目的 就急性白血病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3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口腔真菌感染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地护理.结果 本组30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没有出现其他的真菌感染,无复发,口腔真菌感染完全痊愈.有2例由于同时伴发肺部真菌感染,在入院之后20天之后死亡;1例患者在治疗护理之后,口腔白点、白斑消失,但是复查时,仍然发现口腔内有菌丝金额真菌孢子.有2例患者在停药10天后,再次出现了口腔白点、白斑.结论 我们应该结合药物的作用,加以适当的护理,对真菌感染做到正确处理、及时发现、早期预防.从而避免出现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作者:胡引兰;王海燕;李成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包头市某医院心内科疾病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对我院心内科住院病历的分析.总结近年来我院心内科疾病的发展趋势及用药规律.方法 从2011~2013年的住院病历中抽查160份病历,对其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并发症及用药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其趋势.结果与结论 我院心内科发患者群逐渐趋于年轻化,目.并发症出现多样化.

    作者:包春宁;李根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Zoll双相方波与单相波除颤的效果观察

    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而使室颤终止的方法[1].是治疗心室纤颤的有效方法,现今以直流电除颤法使用为广泛.原始的除颤器是利用工业交流电直接进行除颤的,这种除颤器常会因触电而伤亡,因此,目前使用Zoll双相方波进行体外除颤(室颤),比单相波除颤的效果要好,损伤要轻.现就心室纤颤(VF)和室性心动过速(VT)进行除颤的临床试验效果进行分析,在患有VF/VF患者的电生理研究、ICD放置和试验中,将ZOLL双相方波进行除颤的有效性与单相衰减正弦波进行对比,进行前瞻性、随机性多中心的研究.

    作者:王雪;黄妍;陈丹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脑卒中肩痛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2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同时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21天后其肩痛症状的缓解率.结果 20例肩痛患者经过治疗后VAS评分均下降,其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有效率达90%.结论 对脑卒中后肩痛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进而形成一种偏瘫肩的管理方式,可减轻其发病后肩痛的程度.

    作者:柳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安阳地区Rh(D)阴性稀有血型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Rh阴性稀有血型队伍现状,完善队伍管理,招募更多的稀有血型献血者.方法 对2005年~2012年安阳市Rh阴性献血者人数、解冻红细胞临床发放数量、稀有血型队伍中人员献血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安阳地区Rh阴性个体大约占无偿献血人群的1.76‰,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所占比例极少,Rh阴性血液检出率较低;解冻红细胞的临床供应量每年都显著增长,其增长趋势远远超过Rh阴性血液的检出率;804名志愿者共参加17 39次无偿献血,平均每一位Rh阴性献血者献血≥2次,稀有血型临床供应形势严峻.结论 采取灵活多变的招募和管理办法,多种途径完善稀有血型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庞大的长效的稀有血型队伍,保障临床医疗和急救用血需求.

    作者:冀慧;许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医院绩效管理体系框架的构建与思考

    随着医院内部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转变,绩效管理逐渐得到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结合所在医院开展绩效管理的实践,探讨了如何利用框架体系加强绩效管理工作,包括组织目标体系、过程体系、制度体系和组织保证体系.并讨论了做好绩效管理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作者:李强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阴道超声检测不孕症在妇科的应用

    目的 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排卵过程对不孕症在妇科的应用.方法 对338例不孕症患者进行阴道监测,从月经第8天开始监测卵泡发育,重点观察子宫内膜、卵巢内的卵泡大小、数目、形态、是否有排卵.结果 338例不孕症中166例中卵泡监测发育很好,128例中卵泡监测时间长卵泡形态有所改变,在妇科医生指导下使用促排卵药物治疗,44例中卵泡发育较小达不到成熟卵泡.结论 阴道超声监测排卵及卵泡发育情况,确认是否排卵及估计排卵时间,对于临床对症治疗、性生活时间的安排或人工受精有-分重要意义.

    作者:施亚玲;米和伟;韩靓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重症ICU护理风险和现状与防范

    在当代的临床医疗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具有特异性的差异,因此在重症ICU护理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不同的情况,对于各种问题的发生应给与适当的解决方法,这就需要对于重症ICU护理的过程中要应用恰当的护理方法,以及合理的重症ICU护理管理模式,降低在重症ICU护理过程中出现医疗事故和投诉问题.

    作者:邢爱民;高鸾;李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探究精神科护理的管理与应急预案

    精神病患者,尤其是重性精神病患者受到症状的控制,其情感、思维、行为、意志等常常处于妄想、幻觉之中,再加上服用了抗精神病的药物,有十分明显的药物镇定作用和副作用,造成了患者的一些行为失控,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的安全事故,给家庭、医院、社会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在精神科护理方面要加强管理并且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以便及时处理精神病患者做出的危险行为.本文就精神科护理的管理与应急预案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作者:张力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地奥司明片、金玄痔科熏洗散、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及麝香痔疮栓联合应用治疗内痔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地奥司明片、金玄痔科熏洗散、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以及麝香痔疮栓联合应用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01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60例内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地奥司明片、金玄痔科熏洗散、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以及麝香痔疮栓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高锰酸钾液、肛泰栓、司帕沙星片以及红霉素软膏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奥司明片、金玄痔科熏洗散、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以及麝香痔疮栓联合应用治疗内痔疗效显著.

    作者:杨益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丹参注射液治疗43例腔隙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86例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奥扎格雷钠和血塞通治疗,治疗14天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39.53%,总有效效率95.35%.而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仅为25.58%和76.74%.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丹参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明显,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毕祥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弹簧圈在颅内动脉瘤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弹簧圈在颅内动脉瘤大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2012年24例颅内动脉瘤大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其弹簧圈临床应用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 24例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后,21例痊愈并出院,1例患者出现脑积水,2例患者因动脉瘤破裂死亡.结论 给予颅内动脉瘤大出血患者弹簧圈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可以降低临床死亡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实践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研究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疗法,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院方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接受中医治疗的30例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从补脾、补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方面进行中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中药合理的治疗,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得到了很好的抑制,无再次复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明显下降.结论 中医药合理用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能有效抑制低蛋白血症的发生,降低慢性肾炎的复发,控制病情的恶化,对临床治疗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周雪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高脂血症患者阿托伐他汀群体药动学研究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在高脂血症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力学特征.方法 以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检测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中的阿托伐他汀血药浓度,采用Nova-pakC18色谱柱,以甲醇-0.02mol/L醋酸铵缓冲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9ml/min,检测波长245nm,柱温30℃,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后再进样分析,以黄体酮为内标;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拟合阿托伐他汀群体药动学模型,考察固定效应对阿托伐他汀清除率的影响.结果 以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检测高脂血症患者阿托伐他汀血药浓度,线性范围为1.0~540ng/mt,回收方程为y=0.1365x+0.0474(r=0.9994),检测限为0.5ng/ml,在2.0、201.1和535.0ng/ml三个浓度上,阿托伐他汀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4%、102.01%、99.7%,日内与日间RSD均小于3.0%,高脂血症患者阿托伐他汀群体药动学拟合模型为清除率CL=θCL×(/WT62)θWT,表观分布容积V=θv.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检测高脂血症患者的阿托伐他汀血药浓度,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适合药动力学研究,根据建立的阿托伐他汀群体药动学模型结合患者体重能够计算出阿托伐他汀清除率,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作者:马腾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阿昔洛韦联用西咪替丁治疗水痘临床观察

    水痘(Varicella)是一种急性传染疾病,通常发生在儿童身上.水痘产生的原因是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A),这种病毒能够侵入小儿体内,从而引起水痘的产生.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水痘的临床特征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中毒症状较轻,不会对小儿造成非常大的人身伤害;第二,皮肤黏膜处会出现斑疹,丘疹以及疱疹等,其迅速的部满在黏膜处,并且是分批出现.V-ZA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中的疱疹浆液里面,另外在鼻咽的分泌物中也可能存在.水痘的传播途径不是空气,而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产生的唾沫或者人与人之间的皮肤接触传播.水痘传染性非常强,容易在小儿多的地方传染,例如、幼儿园、托儿所等地.水痘病的多发季节是冬季或春季两个季节中,小儿容易因为感冒等原因导致抵抗力下降,从而容易被水痘病毒入侵.

    作者:杨秀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针刺配合中药干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炎症通路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炎症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1组)、二甲双胍组(2组)、针刺+中药组(3组)、针刺+中药+二甲双胍组(4组),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FPG、FINS、HbA1C、TG、TC、HDL、LDL、ApoA、ApoB.待测NF-κB、TNF-α、MCP-1、FFA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3组与1组、2组比较.FPG、FINS、HbA1C,TC、TG、HDL、FFA、TNF-α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3组与1组及2组比较MCP-1表达强度较弱、范围小.4组与3组比较MCP-1表达程度接近.结论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可减轻其炎症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张睿;张文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现代医院人文管理初探

    分析现代医院管理中人文管理存在的不足.探索人文管理模式,阐述人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医院人文管理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重要策略,科学管理体系中注入人文管理的机制是符合医院现代化管理科学发展规律的,可促进医院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周辉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药物性肝损伤研究进展

    临床由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也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中药和西药均会引起肝损伤.尤其是抗结核药物、中药(包括各种中成药和中草药)、甲状腺机能亢进治疗用药、化疗药物和免疫调节剂在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中排在前列;其中抗结核药物列居首位,其次是中药.

    作者:王媛;刘岩;袁娟丽;杜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4h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目的 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所收治的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本组全部患者在监测前一周都不得再服用那些会对血压造成影响的药物,对血压进行常规测量,分别计算各组血压负荷值参数、低24h DBP、SBP及高24h DBP、SBP.结果 13例中高危险水平组的高血压SBP为(165,8±13.1)mmHg,高血压DBP为(98.9±8.4)mmHg,低血压SBP为(115.7±17.3)mmHg,低血压DBP为(76.3±10.6)mmHg. 17例低危险水平组的高血压SBP为(143.8±23.3) mmHg,高血压DBP为(85.4±8.2) mmHg,低血压SBP为(101.4±17.3) mmHg,低血压DBP为(61.3±6.6)mmHg.10例正常组的高血压SBP为(135.4±26.2) mmHg,高血压DBP为(71.4±11.1)mmHg,低血压SBP为(87.4±7.3)mmHg,低血压DBP为(50.4±9.0) mmHg,具有较大的差异.结论 对24h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以明显地看出,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自主神经病变与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存在着较大的关系.

    作者:朱猛;尹建春;张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不同术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应用DHS及PFNA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伴有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内固定治疗方法.随机分为PFNA组37例,DHS组38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过12~24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均获骨性愈合.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显著少于DHS (P<0.05).经过观察评分,PFNA组的优良率为91.89%,DHS组的优良率为71.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伴有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多发病,常见于老年人,此类骨折愈合能力降低,PFNA不但能够给予坚强的固定,又允许早期下地活动,更加适合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作者:李安平;吴雄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

主办: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