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评价栏目介绍

关键词:临床评价, 药物应用, 栏目, 经济学评估, 安全性评价, 循证药学, 热点药物, 临床研究, 疗效观察, 刊载, 基金课题, 发展动态, 工作者, 资助, 周期, 质量, 投稿, 科研, 监测, 稿件
摘要:为了紧扣药物应用与监测主旨,关注临床热点药物发展动态,我刊将临床评价栏目设为重点栏目。此栏目主要刊载药物的临床研究、疗效观察、安全性评价、经济学评估、循证药学等内容。对于质量较高尤其是基金课题资助的稿件可以优先刊出,刊载周期为4~6个月。欢迎广大医、药、护及科研工作者踊跃投稿。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2009-2012年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利用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2009-2012年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用药情况,总结其用药特点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方法,对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消耗金额、日用药金额(DDC)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9-2012年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消耗总金额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恩替卡韦年平均消耗金额为2601.3万元,约占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56%,远高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所占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四个药物的DDC均稳中有降。结论:我院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总消耗量逐年增加,恩替卡韦用量增幅明显,阿德福韦酯和替比夫定相对稳定,拉米夫定有所下降。

    作者:周小花;孟现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开通优秀论文发表绿色通道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临床评价栏目介绍

    为了紧扣药物应用与监测主旨,关注临床热点药物发展动态,我刊将临床评价栏目设为重点栏目。此栏目主要刊载药物的临床研究、疗效观察、安全性评价、经济学评估、循证药学等内容。对于质量较高尤其是基金课题资助的稿件可以优先刊出,刊载周期为4~6个月。欢迎广大医、药、护及科研工作者踊跃投稿。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影响因子新数据

    自创刊以来,《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的学术影响力日益扩大,影响因子逐步上升。根据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数据,《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2011年的影响因子为0.866,在45种药学类核心期刊中名列第2位;综合评价总分41.4,在45种药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0位,在1998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663位。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尼卡地平治疗高血压急症的Meta分析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尼卡地平治疗高血压急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尼卡地平”、“高血压急症”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PubMed、ISI、EMbase光盘数据库、CBMdisc、CNKI、VIP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纳入尼卡地平用于治疗高血压急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Meta分析方法,运用Rev Man 5.0软件对符合条件的纳入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合计10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尼卡地平在降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与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这两方面的效果均好于硝普钠[MD =0.63,95%CI(0.25,1.01),P =0.001;MD=0.35,95%CI(0.15,0.56),P=0.0007],而与乌拉地尔、拉贝洛尔、酚妥拉明、硝酸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尼卡地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硝普钠[OR=0.55,95%CI(0.38,0.8),P=0.002],与拉贝洛尔、乌拉地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尼卡地平治疗高血压急症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作者:姜成菊;邱家学;徐韵;虞巧巧;智越;赵志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1例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期间INR值异常波动的药学监护

    1例78岁房颤患者长期服用华法林,INR值控制在1.6~2.5。入院当日测PT 41.6 s,INR 3.53,遂停用华法林。4 d后测INR 1.25,低于正常水平,患者重新口服华法林。因关节疼痛加用塞来昔布,监测凝血四项显示PT、INR值分别由14.4 s、1.25上升至36.7 s、3.12。临床药师分析患者所用药物中,氯雷他定、塞来昔布均可加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建议停用华法林、静脉注射维生素K1,医师采纳。此后,继续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至INR值回落后恢复使用华法林。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出血及栓塞事件。

    作者:张晋萍;徐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静滴左氧氟沙星致血压升高

    1例75岁女性患者,因细菌性肺炎、肺部阴影待查入院。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600 mg,ivgtt,qd,输液速度1.5 mL· min-1,输液结束后,患者突然头痛、胸闷、恶心、呕吐。T 38.6℃,BP 160/80 mm Hg,神志清晰,R 20次· min-1, HR 82次· min-1,律齐。给予卡托普利片(12.5 mg,舌下含服)及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qd)降压治疗,血压稍微下降,但次日再度升高。停用左氧氟沙星,换头孢米诺钠抗感染治疗,血压逐渐恢复正常。因患者抗感染效果欠佳,再次给予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300 mg,ivgtt,qd,同时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bid,并监测血压,7 d后患者血压再度升高,增加降压药用量继续使用左氧氟沙星6 d,患者血压一直在高位波动。停用左氧氟沙星3 d后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未再出现血压增高。

    作者:吕娟丽;王楠;刘振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致兔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致兔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单纯百草枯染毒组、乌司他丁干预组、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每组10只。单纯百草枯染毒组及乌司他丁干预组以35 mg· kg-1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百草枯溶液;对照组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干预组注射百草枯1 h后于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射乌司他丁100 ku· kg-1,以后每天注射1次。染毒3 d后给予每只兔子行肾脏动态容积CT扫描,观察肾组织血流量(renal blood flow,RBF)变化、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经耳缘静脉采血2 mL检测血清肌酐(Cr)。结果:与对照组和干预组相比,单纯百草枯染毒组RBF明显下降及Cr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RBF亦有下降、Cr亦有升高。光镜下单纯染毒组可见大量肾小球内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等;干预组可见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性,肾小球内皮细胞无明显改变;对照组肾组织结构清晰。结论:乌司他丁通过改善肾脏循环以促进百草枯的排泄,产生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万广志;管静芝;宋祖军;马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1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多种疾病患者的药学监护

    1例76岁女性患者,以“冠脉支架术后2月,憋气、乏力10余天”入院,入院后给予抗血小板、降压、控制血糖、保护胃黏膜等治疗。住院期间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包括: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与奥美拉唑肠溶片联用的合理性、胺碘酮片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的不良反应、双联抗血小板引起胃炎伴糜烂、加用塞来昔布胶囊止痛的合理性。经过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裴斐;葛秋格;朱曼;郭代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淫羊藿苷抗抑郁及对皮质酮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的抗抑郁及对皮质酮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小鼠强迫游泳、小鼠悬尾三种实验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淫羊藿苷低剂量组、淫羊藿苷高剂量组、阿米替林组,观察药物对大/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小鼠悬尾不动时间的影响;并在细胞水平建立皮质酮损伤PC12细胞模型,观察淫羊藿苷的细胞保护作用。结果:在大/小鼠强迫游泳和小鼠悬尾实验中,淫羊藿苷可显著缩短大/小鼠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小鼠悬尾不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皮质酮损伤PC12细胞的模型上,淫羊藿苷可显著提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拮抗皮质酮诱导的细胞损伤作用。结论:淫羊藿苷具有明显的抗抑郁效果,其抗抑郁作用与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有关。

    作者:石翠格;李慧;王丽丽;王宁;王介东;张树成;徐志卿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我院2012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期间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2012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期间不同阶段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后续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12年5-7月(整治前期),2012年8-10月(整治中期),2012年11月-2013年1月(整治后期)抗菌药物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期和整治中期抗菌药物的DDDs较整治前期分别下降19.83%和15.54%,AUD下降了17.54%和14.15%。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由903.52元下降到843.65元,人均下降59.87元。整治后期和整治中期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整治前期下降了17.60%和8.75%。分级管理制度被严格执行后,我院特殊级抗菌药物管理成效明显,其中整治后期和整治中期的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比整治前期下降了49.06%和40.17%,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下降了20.08%和12.95%。Ⅰ类切口手术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整治前期22.22%下降到整治中期的16.67%和整治后期的14.58%,均符合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30%的规定。整治期间,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未见明显变化,且检出阳性率较低。结论:本次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有助于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但是要提高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水平,还必须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长效机制。

    作者:范利红;苗彩云;龚小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2013年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蛋氨酸脑啡肽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蛋氨酸脑啡肽(Met-ENK)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生长抑制作用及细胞周期的抑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Met-ENK作用后肿瘤细胞周期变化;Real-time PCR法检测Met-ENK作用后细胞内P21,P53基因转录量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P21,P16,磷酸Rb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MTT法结果显示,Met-ENK对SH-SY5Y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在Met-ENK浓度为10-5 mol· L-1时抑制率为40%;流式细胞术证实Met-ENK作用后大多数细胞被抑制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该期细胞数由63.97%变为87.73%;P21的基因转录量是用药前的3倍,P53基因转录量是用药前的5倍;P21,P16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磷酸Rb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Met-ENK可以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蛋白依靠性激酶抑制因子P21及抑癌基因P53的转录和蛋白表达量,下调Rb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将SH-SY5Y细胞的增殖抑制于生长周期的G0/G1期,表明Met-ENK的G0/G1期特异性周期抑瘤作用可以通过调节该途径产生。

    作者:李彦博;刘霏霏;刘垚;曲恒燕;高洪志;刘泽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钆特酸葡胺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

    1例63岁男性患者,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为进行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给予静脉注射钆特酸葡胺注射液20 mL,1 min后患者出现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患者主诉皮肤症状、呼吸困难、大汗,血压不能检测,出现短暂意识丧失。给予心电监护,测BP 67~72/44~48 mm Hg,HR 120~124次· min-1,血氧饱和度为90%~94%,经会诊考虑为药品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先后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多巴胺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治疗。约1h后患者血压上升至正常水平,其他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作者:王洋;纪立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三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原则及案例点评

    目的::探讨实施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处方医嘱点评的原则和方法。方法:基于3种类型的清洁手术病例,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明确药师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适应证、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持续时间等问题的点评策略。结果:国内法规文件不推荐3种清洁手术在围手术期常规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国外文献对甲状腺切除术的推荐意见与国内一致,但对腹外疝修补术和乳腺癌切除术则推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结论:清洁手术因不同术式和患者个体差异,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上存在不同,药师应充分评估患者情况,结合文献进展,开展客观、正确的处方点评工作。

    作者:朱曼;郭代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肾康注射液致头痛、头晕

    1例46岁女性患者,首次输入肾康注射液30 min后,出现头痛伴头晕,BP 152/112 mm Hg,HR 96次· min-1。立即停药,更换输液器,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盐酸异丙嗪50 mg肌肉注射,并给予吸氧,氧流量2 L· min-1,心电监护,1h后症状缓解。次日继续给予谷红注射液和前列地尔注射液,未再发生类似反应。

    作者:白圆圆;王燕;赵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某三甲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与分析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某三甲医院2011-2013年一季度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抗菌药物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数据及相关指标按季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专项整治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金额占抗菌药物金额比例从2011年一季度39.76%下降到2013年一季度24.56%,2012年二季度之后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低于60.00%,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5.40%以下,2012年四季度该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每百人天39.8 DDDs,该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对该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作者:陈集志;王浈;李刚;徐江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促肝细胞生长素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目的::对促肝细胞生长素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归类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对促肝细胞生长素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病例进行分析,包括病例基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与预后、临床表现及用药关联性评价等方面。结果:促肝细胞生长素不良反应中出现低血糖反应的患者21例,占34.4%;主要发生于输液前30分钟内(30例,49.2%);大部分经过积极处理后恢复正常,无后遗症和并发症。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对受损的胰岛β细胞具有修复和促分泌作用,在用于肝病治疗时,应关注其引起的低血糖不良反应。

    作者:邢渊;宋成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致过敏性休克2例

    病例1:1例34岁男性患者,因成人斯蒂尔病给予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5 mL· d-1静滴,给药5~7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周身瘙痒、皮肤潮红,并逐渐出现气短、上眼睑浮肿,BP 90/48 mm Hg,HR 148次· min-1。病例2:1例55岁女性患者,因皮肌炎给予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5 mL· d-1静滴,用药15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恶心、皮肤潮红、双眼睑肿胀、结膜充血,BP 86/55 mm Hg,HR 110次· min-1。2例患者均给予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1 mL肌肉注射,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00 mg静滴,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3 mg皮下注射,20~30 min后患者症状缓解。

    作者:赵征;金京玉;邓小虎;张江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伏格列波糖不良反应及处置措施研究进展

    通过检索国内外有关伏格列波糖的不良反应及处置措施的报道,对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预后和转归进行总结分析。伏格列波糖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在胃肠道方面,主要临床症状有腹泻软便、腹鸣腹痛、便秘等。经过停药及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痊愈,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鉴于伏格列波糖可造成患者多个系统的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掌握出现不良反应后的处置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黄欣欣;李翔;罗燕;周亮;刘皈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