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金俭
目的:比较南京海光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头孢他美酯片与意大利罗氏药厂生产的头孢他美酯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20名健康成年男子,采用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分别单剂量口服500mg国产和进口头孢他美酯片剂.用HPLC法测定头孢他美的血药浓度.结果:参比药和试验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1.96±0.29和1.96±0.29h:Tmax:2.55±0.74和2.45±0.67h;Cmax:3.72±0.94和3.56±0.89mg·L-1;AUC0-1:20.06±5.04和19.29±4.94mg·h·L-1;试验药头孢他美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75±12.18%.结论:经统计分析,两种制剂为生物等效制剂.
作者:王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喹诺酮类药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类全合成抗菌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破坏细菌DNA的复制,对细菌呈选择性毒性.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高效、广谱、低毒、易耐受、使用方便,与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以及其价格比疗效相当的抗生素低等优点,因此深受临床欢迎,应用十分广泛.由于使用广泛,不良反应病例仍很常见.
作者:黄玉荣;魏晓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临床感染的诱因及对临床应用的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提高临床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调查1999年度本院微生物科培养证实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病例,分析其诱因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调查的12例患者,都有慢性基础病,机体免疫力低下,在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前都曾使用广谱抗生素,部分患者有创伤性操作,这些都是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危险因素.对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在有易感因素时,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作者:梁蓓蓓;谭次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加替沙星(Gatifloxacin)是日本杏林制药株式会社继诺氟沙星,氟罗沙星之后研制开发的又一新型氟喹诺酮类合成抗菌剂,为氟喹诺酮的G7位用3-甲基哌嗪基取代的衍生物.1999年12月其口服和静注制剂首次在美国、墨西哥和波多黎各获得了许可并上市.在美国其商品名为Tequin[1].1998年底申请在中国作Ⅰ期临床研究.国内也相继研究开发了加替沙星的片剂、胶囊、注射剂等,现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本文就其构效关系、体内外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作者:朱曼;王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了解我院门(急)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笔者对2000年全年门诊处方中抗生素的使用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惠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病房呼吸ICU患者的医院感染状况,对ICU医院感染的有关因素来进行讨论.方法:以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2001年1月至7月所有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ICU的住院感染发生率为50%.结论: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取决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住院时间较长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多种因素.
作者:杨亚青;魏宇宁;李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从吴阶平院士1960年率先实行第一例人体肾移植至1999年底,居我国器官移植首位的肾移植已实施2.5万人,居亚洲之首.由于器官保存技术的提高,受供体间的良好配型,特别是以环孢霉素A(CsA)或骁悉为主,辅以硫唑嘌呤、激素或生物制剂的免疫抑制联用方案的应用,以及监测CsA血药浓度容值(C-0)法的应用,使肾移植的存活率大为提高.GsA是广大的移植患者免疫治疗的基石.
作者:裴保香;宁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为了评价辰龙罗欣(氟罗沙星)的临床疗效及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00年1月至4月住院患者应用辰龙罗欣50例.结果:预防用药35例,治疗用药15例,总有效率为100%,细菌清除率为95%.结论:辰龙罗欣是一种广谱、有效、安全的抗菌药.
作者:贺密会;谭次娥;王霞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介绍治疗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方面的治疗进展.方法:根据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结果:抗菌药物主要在生物被膜形成初期有效;应用藻酸盐单克隆抗体对生物被膜相关感染进行治疗可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应用藻酸盐裂解酶治疗细菌生物被膜导致的相关感染具有一定意义;此外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和改进生物医学材料的方法达到对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防治目的.结论: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防治仍是临床上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但是随着对细菌生物被膜研究的不断深入,将开辟对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治疗的新途径.
作者:裴斐;王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埃本膦酸盐属二膦酸盐类药物,它可以阻止钙从骨质中过量释放(骨质溶解/破坏),并使血液中升高的钙水平正常化.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肿瘤骨转移所致的高血钙、Paget's疾病、变形性骨炎、异位骨化和骨质疏松等.它是目前开发出的毒副作用少、疗效强的二膦酸盐类药物之一.
作者:方翼;李新华;王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心血管外科手术后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上升的主要原因.本文报道了心内直视手术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概况.为了减轻病人痛苦,降低术后感染率及住院费用,就必须正确合理的应用抗生素,作者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心外科不同类型的手术前后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孙艳;傅宏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越来越受到外科界的重视.我科从1998年开始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于防止术后感染性并发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本文收集我科从1998-1999年随机抽取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00例,观察术后感染性并发症预防效果.并取对照组100例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周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院尿液标本细菌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0年送检的1231份尿液标本及372例培养阳性标本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尿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较高.结论:我院引起泌尿系感染的菌群分布没有明显变化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因菌种不同有些变化,但总的趋势是耐药性仍在增加.
作者:白立彦;周薇薇;张有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克拉霉素对铜绿假单胞生物被膜生物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法建立生物被膜模型,银染法快速鉴定;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生物被膜中细菌的粘附性;浓度梯度渗透法测定生物被膜的渗透性;采用卡唑/乙醇法测定克拉霉素对藻酸盐的合成抑制作用.结果:采用平板法7天可建立稳定的生物被膜,1/4MIC克拉霉素与8×MIC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光密度值由0.126±0.011显著的降低至0.114±0.012,4μg/ml组、8μg/ml组、16μg/ml组加替沙星的渗透浓度(μg/ml)可由1.210±0.091、2.911±0.112、5.911±0.213显著的增加至1.730±0.132、3.911±0.111、7.902±0.354;80μg/ml、40μg/ml、20μg/ml、10μg/ml克拉霉素组中藻酸盐的含量(μg/108CFU)由10.07±0.55显著的降低至2.34±0.21、4.91±0.16、7.22±0.36、8.82±0.50.结论:克拉霉素可降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中细菌的粘附性,增强加替沙星在生物被膜中的渗透能力,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藻酸盐的合成.
作者:王睿;裴斐;柴栋;朱曼;方翼;王中孝;刘皈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近几年来通过院有关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各临床科室对外科手术预防应用抗菌素及术前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使用有了足够的重视.较常选用的品种为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凯德林)、氧哌嗪青霉素、头孢唑啉钠、达力欣、头孢哌酮、头孢曲松钠及喹诺酮类.均能达到好的预防感染的作用.但在预防用药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谭次娥;郭代红;孙映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的增多,耐药程度增强,致病菌株的增多,使控制院内感染成为临床工作者面临的棘手问题[1],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其高效,选择性强,低毒,广谱,尤其是头孢菌素耐药率低等特点,成为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并在世界抗生素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细菌耐药机制很多:包括靶位结构或亲和力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胞膜主动外排泄系统及细菌产生灭活酶等.而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主要机制是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水解药物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而使其失去抗菌活性[2].为了解决细菌产酶耐药问题,广大医、药工作者通过研制耐酶的药物及β-内酰胺抑制剂和抑制剂复合物等抗生素,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提供更广阔的临床应用空间.如何将现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理而优化的使用,于是也就成为摆在临床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综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理特点及有关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宦定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本文对全蝎、蜈蚣、斑蝥、守宫、蟾蜍、土鳖虫、水蛭、露蜂房八种有毒动物药就其抗肿瘤作用,在化学成分、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以供临床医师和药剂师参阅.
作者:张玉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寻找操作简便、快捷准确的硫柳汞醇溶液的定量方法.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溶剂为0.1 mol/L HCL液,波长248nm.结果: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0.02079X-0.0178,r=0.99999,线性范围为20-60μg/ml,回收率为99.28%,RSD=0.925%,n=15.结论:该法具有操作简便、测定准确等特点,结果满意.
作者:白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克拉霉素(CAM)或阿奇霉素(AZT)对加替沙星(GFLX)透过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使用0.22μm孔径医用微孔滤膜建立了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用HPLC方法测定了GFLX透过细菌生物被膜的情况,并测定了64μg/ml CAM和AZT对GFLX透过被膜的影响.结果:经过7d的连续培养后,铜绿假单胞菌可在微孔滤膜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被膜,被膜中多糖蛋白复合物的含量为57.69±32.97μg/cm,被膜中活菌数为2.15×107cfu/cm.经测定,GFLX可缓慢地通过细菌生物被膜,约7h后达到平衡,而合用64μg/ml的CAM或AZT可明显增加第3h至第6h期间GFLX的透过速度.结论:以医用微孔滤膜为载体可成功地建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大环内酯类药物,如CAM和AZT可以显著地促进GFLX对细菌生物被膜的透过.
作者:刘皈阳;张梅;王睿;裴斐;方翼 刊期: 2001年第05期